璐村惂鐢ㄦ埛_0078QKX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6 发帖数: 538 关注贴吧数: 0
【历史】粤商入邕 圩市繁盛(转) 旧日粤商云集的邕江沿岸民生路 明清民国期间,广西民间流传“无东不成市”的谚语。古籍有云:“东粤父老有恒言,门口既是广西,谓求财不须他往,往广西足矣。”广东与广西,其相需本甚殷,其相遇不可疏。   这可谓是对“无东不成市”的最好注解和诠释。   明清时期(1368—1840年)近500年,是广西圩镇经济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广东商人是发展广西圩市经济的主要商人集团,“无东不成市”格局逐步形成。   广西之有城镇于秦代;广西之有圩市至晚始于唐代。柳宗元诗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圩人。”宋代圩市制度进一步发展。据统计,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广南西路有圩市54个,神宗时期77个。这种圩市是市场聚落的萌芽,但当属草市。明代,经济发展较快的邕州、横州一带圩集,仍无固定店铺和人口,明代诗人魏浚《圩集奇观》描述,以上诸地圩集“皆无草舍,值雨就雨中贸易”,在人们“散圩尽投归路去”后,圩场又成“断烟半陇”的荒路了。 明清以前,广西圩镇经济发展不成熟,内因是经济十分落后,尚无圩镇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宋元乃至明清,广西圩镇经济发展一直缺乏内在自生力,只能借助商品经济发达的邻近省区辐射带动。在此情况下,广东商人集团源源入桂,就成了广西圩镇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两广关系,源远流长啊…… (全文可见: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ushuang.blog.gxybw.com%2Fdaily3302903.html&urlrefer=4447cd5bdee4dcd2e44aff6b7916d9c9)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