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ce艳赤霞 prince艳赤霞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58 粉丝数: 93 发帖数: 3,343 关注贴吧数: 15
此刻,窗外的阳光正好,是那种金箔似的、暖融融的光,均匀地洒在楼下的国旗上,那一片鲜红便愈发显得沉静而庄严。街上车水马龙,人声里透着假日特有的松弛与欢愉。我端着一杯清茶,看那热气在光柱里袅袅地升腾,恍惚间,仿佛看见了另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 那是一条由身影汇成的长河。他们从历史的烽烟里走来,面容有些模糊,身形却异常坚定。我看见了,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枪炮的怒吼撕裂长空,他们迎着硝烟,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不肯后退的防线。脚下的土地是烫的,混合着热血与焦土;他们的呼喊,早已被淹没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里,唯有那眼神,如寒星般亮着,穿透时光,直抵我的心口。那是一种怎样的“舍生忘死”?我想,那并非不珍惜绚烂的生命,正是因了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无比深沉,才甘愿将这唯一的生命,化作黑夜里的一声惊雷,去换取一缕微茫的、却属于未来的曙光。 我的思绪,又飘向了更遥远、更寂静的地方。是那终年积雪的哨所,是那飞沙走石的戈壁,是那深不见底的海洋,是那无人知晓的角落。那里,没有城市的霓虹,没有节日的喧闹,甚至没有一张安稳的床榻。有一群人,他们的名字或许永远不会被我们熟知,他们与孤独为伴,与艰苦为邻,像钉子一样,牢牢铆在共和国的版图最需要坚守的脉络上。“舍小家为大家”,这轻飘飘的几个字,背后是无数个望不见月亮的中秋,是无数通无法接起的家书电话。他们的奉献,是无声的,却如大地一般厚重,托举着我们此刻所有的安宁与便捷。 视线收回,落在眼前这块发光的屏幕。这指尖轻触便可抵达世界任何一端的便捷,这让天堑变通途的条条高铁,这巡游九天、探秘深海的国之重器……我又想起了另一群“战士”。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无形的壁垒搏斗,与思维的极限较劲。那一页页写满公式的稿纸,那一次次失败后又重燃的试验,那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只为冲破那“掐脖子”的困局。他们的战场是实验室,是计算机房,他们的武器是智慧与毅力。今日我们为之自豪的一项项成就,正是他们用青春与白发,默默铸就的勋章。 窗外的笑语声将我的思绪拉回。楼下的孩童举着风车奔跑,那小小的轮子欢快地转动,折射出七彩的光。广场上,和平鸽咕咕地叫着,悠闲地踱步。这寻常人家的烟火气,这触手可得的安宁,原来并非凭空而来。 它源自于那些曾经响彻山河的呐喊,源自于那些至今依然无声的坚守,源自于那些在静谧中爆发的智慧之光。是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人,用生命、用寂寞、用心血,铺就了我们脚下这条平坦而宽阔的路。 我端起那杯已微凉的茶,心中没有汹涌的波涛,只感到一种沉静的、丰沛的暖意。这盛世,恰如先辈们所愿,亦由今人继续铸就。而我们,在这片被守护的安宁里,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便是怀着这份知晓与感恩,认真过好每一个日子,然后,接过那无形的火炬,继续向前走去。 光,依旧很好,温柔地覆盖着一切。
【散文】国庆 抒怀 此刻,窗外的阳光正好,是那种金箔似的、暖融融的光,均匀地洒在楼下的国旗上,那一片鲜红便愈发显得沉静而庄严。街上车水马龙,人声里透着假日特有的松弛与欢愉。我端着一杯清茶,看那热气在光柱里袅袅地升腾,恍惚间,仿佛看见了另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 那是一条由身影汇成的长河。他们从历史的烽烟里走来,面容有些模糊,身形却异常坚定。我看见了,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枪炮的怒吼撕裂长空,他们迎着硝烟,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不肯后退的防线。脚下的土地是烫的,混合着热血与焦土;他们的呼喊,早已被淹没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里,唯有那眼神,如寒星般亮着,穿透时光,直抵我的心口。那是一种怎样的“舍生忘死”?我想,那并非不珍惜绚烂的生命,正是因了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无比深沉,才甘愿将这唯一的生命,化作黑夜里的一声惊雷,去换取一缕微茫的、却属于未来的曙光。 我的思绪,又飘向了更遥远、更寂静的地方。是那终年积雪的哨所,是那飞沙走石的戈壁,是那深不见底的海洋,是那无人知晓的角落。那里,没有城市的霓虹,没有节日的喧闹,甚至没有一张安稳的床榻。有一群人,他们的名字或许永远不会被我们熟知,他们与孤独为伴,与艰苦为邻,像钉子一样,牢牢铆在共和国的版图最需要坚守的脉络上。“舍小家为大家”,这轻飘飘的几个字,背后是无数个望不见月亮的中秋,是无数通无法接起的家书电话。他们的奉献,是无声的,却如大地一般厚重,托举着我们此刻所有的安宁与便捷。 视线收回,落在眼前这块发光的屏幕。这指尖轻触便可抵达世界任何一端的便捷,这让天堑变通途的条条高铁,这巡游九天、探秘深海的国之重器……我又想起了另一群“战士”。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无形的壁垒搏斗,与思维的极限较劲。那一页页写满公式的稿纸,那一次次失败后又重燃的试验,那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只为冲破那“掐脖子”的困局。他们的战场是实验室,是计算机房,他们的武器是智慧与毅力。今日我们为之自豪的一项项成就,正是他们用青春与白发,默默铸就的勋章。 窗外的笑语声将我的思绪拉回。楼下的孩童举着风车奔跑,那小小的轮子欢快地转动,折射出七彩的光。广场上,和平鸽咕咕地叫着,悠闲地踱步。这寻常人家的烟火气,这触手可得的安宁,原来并非凭空而来。 它源自于那些曾经响彻山河的呐喊,源自于那些至今依然无声的坚守,源自于那些在静谧中爆发的智慧之光。是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人,用生命、用寂寞、用心血,铺就了我们脚下这条平坦而宽阔的路。 我端起那杯已微凉的茶,心中没有汹涌的波涛,只感到一种沉静的、丰沛的暖意。这盛世,恰如先辈们所愿,亦由今人继续铸就。而我们,在这片被守护的安宁里,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便是怀着这份知晓与感恩,认真过好每一个日子,然后,接过那无形的火炬,继续向前走去。 光,依旧很好,温柔地覆盖着一切。
江水自岷山而下,奔涌如怒,咆哮似狂,自古为患。李冰父子凿山引水,分江为二,遂成都江堰。我今来游,已是二千余载之后。 入得景区,游人如织。有举小旗的导游,有执自拍杆的少女,亦有扶老携幼的一家子。我避开人群,独向鱼嘴行去。那分水的尖端,石砌的,灰白的,静默地戳在江心,将浊浪一分为二。内江驯服,外江放荡,各奔前程去了。 岸边立着李冰的石像,峨冠博带,面容模糊。游人争相与之合影,有攀其肩者,有搂其腰者,有立于其足下作托举状者。石像无言,只将一双石目望向江水。想当年他率众凿山时,也不过是个寻常的郡守,而今却被尊为神明了。 走过摇晃的安澜索桥,至二王庙。庙中香烟缭绕,有老妪跪拜,口中念念有词。细听之,却是求孙儿考上重点中学。李冰父子有知,不知当作何感想。庙后古木参天,偶有松鼠窜过,倒是比前殿清净许多。 午后登玉垒山。石阶陡峭,爬至半山腰已气喘如牛。歇脚时见一碑,字迹漫漶,大约是记某次修缮之事。两千年来,这工程修了又修,补了又补,竟至今还在用着。山下稻田青黄相间,沟渠纵横,皆赖此水滋养。 出得门来,见路边卖"李冰纪念品"的小摊上,塑料的迷你鱼嘴模型标价三十元。我买了一瓶矿泉水,三块钱。 走上南桥,看桥下江水兀自流着。想这江水,流了千年万年,见过多少治水的人,多少求水的人,多少被水吞没的人。而今它依然流着,不疾不徐,不分昼夜。
【散文】粽香 粽香 清晨的南湖浮着薄雾,柳丝垂入水中,像在钓取粼粼的波光。船娘摇橹划开菱角的绿盘,水声惊起白鹭,翅尖掠过镜面般的湖水,把吴侬软语的倒影都揉碎了。这座浸润在晨露里的江南小城,总让我想起童年外婆裹粽时,竹叶上滚动的露珠。 转过青石桥,月河街的烟火气忽然漫上来。斑驳的白墙上斜出几枝凌霄花,红艳艳地落在粽香里。老茶馆门前的铜壶咕嘟咕嘟冒着白气,与粽子铺蒸腾的热雾缠绕成团。七十四岁的张阿婆正在案前包粽,她拇指抵着粽叶轻轻一卷,便弯出个绿莹莹的漏斗,糯米裹着酱色五花肉滑进去,细麻线上下翻飞,扎出四个棱角分明的尖。 "我们嘉兴粽讲究'三紧',叶要紧、绳要紧、心更要紧。"阿婆说话时,手腕上的银镯子碰着青瓷碗叮当作响。她教我辨认真伪箬叶:"喏,背面要带层白霜的才好,煮出来才不破。"忽然想起金庸写嘉兴粽子"大肉油润",原来这油润是时光熬出的功夫——柴灶铁锅里,老粽叶与新糯米相拥着翻滚整夜,直到咸香渗进每粒米的肌理。 暮色染红运河时,乌篷船满载粽香归去。船尾老翁哼着田歌,调子粘着糯米似的绵长。水阁人家推开雕花窗,竹竿上晾着的蓝印花布随风轻摆,恍若千年前采莲女遗落的裙裾。忽然懂得这裹了千年的粽子,原是水乡人把四季晨昏、离合悲欢都细细包扎妥当,让漂泊的旅人口齿噙香时,蓦然尝到故土的温存。
交流一下古体诗 古体诗诗一种基本自由体的诗,相对近体诗来说,除了押韵,没有平仄、对仗的束缚。因为自由,受到相当一部分诗词爱好者的喜欢。 上面说了,除了押韵,没有平仄、对仗的束缚,那就就古体诗的押韵,就自己的理解,随便说两句,以作抛砖引玉。 古体诗中,以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有代表性和容易理解,就以此诗为例,讲一讲古体诗的押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唐 ] 岑参 běifēngjuǎndìbáicǎoshé 北风卷地白草折, hútiānbāyuèjífēixuě 胡天八月即飞雪。 hūrúyīyèchūnfēnglái 忽如一夜春风来, qiānshùwànshùlíhuākāi 千树万树梨花开。 sànrùzhūliánshīluómù 散入珠帘湿罗幕, húqiúbùnuǎnjǐnqīnbó 狐裘不暖锦衾薄。 jiāngjūnjiǎogōngbùdékòng 将军角弓不得控, dūhùtiěyīlěngnánzhuó 都护铁衣冷难着。 hànhǎilángānbǎizhàngbīng 瀚海阑干百丈冰, chóuyúncǎndànwànlǐníng 愁云惨淡万里凝。 zhōngjūnzhìjiǔyǐnguīkè 中军置酒饮归客, húqínpípáyǔqiāngdí 胡琴琵琶与羌笛。 fēnfēnmùxuěxiàyuánmén 纷纷暮雪下辕门, fēngchèhóngqídòngbùfān 风掣红旗冻不翻。 lúntáidōngménsòngjūnqù 轮台东门送君去, qùshíxuěmǎntiānshānlù 去时雪满天山路。 shānhuílùzhuǎnbùjiànjūn 山回路转不见君, xuěshàngkōngliúmǎxíngchù 雪上空留马行处。 通读全诗,可以发现,本诗基本是每两句或四句一换韵,换韵的第一句,必押韵,邻韵可以通用。本诗中,“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客,入声陌韵;笛,入声锡韵。邻韵通用。这就是本诗的押韵,也是古体诗的押韵要求,即:古体诗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声,去声和入声,不换韵时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这是个难点,很多人对上、去、入声不太懂,诗词检验软件也不检验古体诗,随便写写就说是古体诗,谬矣)。整首诗,可以一韵到底,可以换韵,两句,四句,六句等等随你了。换韵时可换平声韵也可换仄声韵。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古体诗押韵要求,不对的地方也请各位高人批评指正。 今天在本吧发表的第一首诗《酒酣》,因为基本无对仗,是古体。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