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狐 闭门狐
闭门弄紫玉,学浅生狐疑。返入深山里,出得两脚泥。
关注数: 709 粉丝数: 385 发帖数: 12,321 关注贴吧数: 97
听风 听雨 听心音 黄昏时分,穿过长长的旧门楼,踩着窄窄的青石板,独自流连在杏花春雨中的绿杨深巷。笼罩在氤氲薄雾中的江南,愈发增添了一段清雅别致的妩媚颜色,浅翠娇青,笼烟惹湿……握着书卷,倚着窗儿,远眺烟柳轻风巧叩门扉,静听疏篱细雨唱醉花阴。沿着唐诗宋词的方向,小心翼翼地从流年的怀抱中掬起一瓣瓣玲珑剔透的珠玑妙句,在芬芳万载的满袖书香中,跟随着古往今来的听雨者的脚步,寻觅浅吟高唱背后的悠悠传说。也许是因为江南的雨太过缠绵悱恻,也许是因为江南的雨太过娇柔秀媚,那丝丝缕缕的雨滴,那袅袅婷婷的雨丝,总是将江南的雨季装点得分外凄婉迷茫。那缓缓滴落的雨儿总是柔情似水地拨动着心中的琴弦,将一曲曲百转千回,一咏三叹的歌谣在纵横交错,迂回曲折的雨中小巷中吟唱得荡气回肠。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深深浅浅的思念、长长短短的牵挂、高高低低的忧愁、迷迷茫茫的落寞,轻轻柔柔地萦绕着细雨蒙蒙的江南。也许,滴落在心头的根本就不是雨,而是一种情绪、一种感伤、一种记忆、一种忧郁。帘卷西风处,人比黄花瘦的易安又在琵琶弦上幽幽地唱响了心曲: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小风疏雨萧萧过,千行珠泪暗暗落;那欲说还休、才上眉头、又下心头的重重心事,让她在凝眸处,又添了一段新愁。那小小的一条双溪舴艋舟啊,如何载得动这许多的愁?莫非吴侬软语的细腻委婉、才子佳人的缠绵心绪、思念故乡的游子心声、漂泊天涯的孤独寂寥、借酒浇愁的无奈寄托、相思欲寄无处寄的凄凉彷徨、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落寞无助,便是让沉浸在蒙蒙细雨中的众多文人墨客感慨倾诉的不老主题?正自冷冷清清、悲悲切切地黯然神伤之际,一苍髯老者的矫健身影跃然纸上,他手持铁板,慷慨激昂地朗声念道: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大气磅礴、豪迈雄浑的一声高呼,在一片凄怨缠绵、温柔婉约的听雨声中,显得如此卓尔不群。能在潇潇的风雨声中听出金戈铁马的铿锵之意者,除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稼轩公,更有何人?那自信满满、坦荡狂放地高唱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豪杰、那壮志未酬、热血在胸、低吟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老人,让我每每回首便徒生敬意无限。听风,听雨,听歌谣,不同的心思便能听出不同的景致情怀;听风,听雨,听心音,不同的人便能听出不同的人生姿态;听风,听雨,听人生,同样的雨也能听出不同的生命之歌。风雨潇潇,既凄然可愁,亦复悠然可喜。风雨何惧?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帘春雨在窗外,穿林打叶,潺潺淙淙,随风入夜。一帘春雨在眼前,润物无声,点点滴滴,都上心头。帘外的雨,淅淅沥沥,滤去红尘的浮躁,涤净积郁的阴霾。帘内的雨,缠缠绵绵,呵护怒放的生命,丰盈如歌的岁月。巷口的丁香依然幽幽地在雨中结着愁绪,抬起头却已看不到那时的花开。浓浓的暮色中,幽深的长巷越发幽深。惟有细雨,依旧缠缠绵绵、淅淅沥沥。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静赏秀峰闻香樱,桃源花蕊露晶莹。满天彩霞映漆羽,山沉水底影更青。水云悠悠春旖旎,山色空蒙布谷啼。缤纷桃花穿碧柳,缭绕岚烟秀峰奇。红雨点点谁家院,白帆一片影依稀。人生流连好风景,凡尘笑傲看玄机。香樱,桃源花蕊露晶莹。满天彩霞映漆羽,山沉水底影更青。青峰峨峨青莲馨,桃源芳草玉露凝。满天红霞飞碧瀑,山潜水映轻舟行。曾以为,恬淡舒适惬意的田园,只永远定格在陶翁笔下那诗意缥缈的《桃花源记》;曾以为,清新自然写意的悠闲,早已湮没在红尘的纷扰喧嚣中。山水情怀萦梦绕,竹林绿野几度牵。远离凡尘的世外桃源,我们向往的梦中家园,真的是渐行、渐远渐迷离么?所幸的是,我们还有高山流水,悠悠乐韵绕梁醉,知音共徜徉——听,筝韵淙淙,溪水潺潺,幽深山涧九曲间,流泉叮咚响空山;悠悠箫竹,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如诗如画入桃源。看,白云悠悠,青山绿水相映照。碧柳依依,啼鸟啾啾鸣春晓;花树阡陌蝶飞舞,落英缤纷,彼岸桃林笑春风……音韵着墨绘山水,筝箫和鸣赋诗章……和风轻拂,恬淡迎春晖,心宁如淌涓涓水。悠扬惬意,心弦化蝶,折翼远飞翩翩舞,同偕花瓣窃窃语。潺潺复淙淙,心随溪流轻舟行,山潜水映,流连忘返沐春风。音韵亦氤氲,芳草萋萋,烟雨迷离,世外桃源春旖旎。转: 深谷幽兰·心修空间
心静气闲多古贤 心静气闲多古贤 心静气闲。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它不是放弃,不是观望,不是无奈,不是等待。而是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是冷静观察刻苦思索的过程,是镇定自如沉着应对的意志,是从容不迫永不言败的信念。 在当今世界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人们的心态浮躁的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匠气、俗气、躁气。心烦意乱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一点心静气闲。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做事,做事才能成事。涵养静气的过程,就是在追求一种平衡,营造一种和谐,积蓄一种底蕴。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心静气闲——才能真正淡泊名利,心态平衡,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 心静气闲——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不为成绩骄傲,不为挫折沮丧; 心静气闲——才能把握心理健康,明白事理,可以知荣明辱,可以心无旁骛; 心静气闲——才能勇于不计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芳自赏,低不 自抱自弃; 养一点静气,学会让心休息,我们遇事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养一点静气,学会让心休息,我们无事平和超越自我。不歪不斜、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杂气自去,静气自来。 浩然处世,静气养身,在平凡的生命历程中发掘真我,明心见性,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心静气闲,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东方智慧之一。诸葛亮给他儿子写信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体会。细细品味,心静气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的句子,原是出自晚清风云人物翁同和的一幅对联。这幅对联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心静气闲是一种应急的态度。也就是说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不是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情急智生或从容应对。所以说,心静气闲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态度。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在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则不然,依然我行我素,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一位著名画家说:〃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抒〃。这就是一种处世态度所产生的人生境界了。虽然这种境界很难达到,但是,在失意和迷茫时细细品味,会豁然开朗的。 凡大事面前有心静气闲者,反映出他修炼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静气决不是柔弱,比如韩信胯下之辱,看客们无不哈哈大笑或为之鸣不平,而韩信却无所谓,这是多么大的气度。 心静气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爱恶憎,在一定的环境中某种情绪总是要表露出来的,这就是人的本色。心静气闲——不可强求,心静气闲源之于定力,得于修行。中国的佛道儒三教,都特别强调修身先修心。佛之禅定,道之身定,儒之心定,都强调的是定力。"静气"需要修行,需要自己的历练和积累。"静气"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每个人后天成长的产物。所以,有高有低。 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修养自己心静气闲,给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心静气闲,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