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毓 絮毓
关注数: 1 粉丝数: 218 发帖数: 4,651 关注贴吧数: 1
【分享】素颜韵脚诗--方文山 几篇小诗 泼墨山水 篆刻的城 落款在 梅雨时节 青石城外 一路泥泞的山水 一笔凌空挥毫的泪 你是我泼墨画中 留白的离别 卷轴上 始终画不出的 那个 谁 青春如酒 彩虹尾端的香气 是一缕弯弯曲曲的潮汐 飘上岸的距离 有七种颜色可以横跨 缤纷的过去 白鹭鸶在远方山头姿态优雅的被人用水墨画上瓷器 这场易碎的雨季 用节奏轻快的鼓点 在敲打过去 屋内泛潮的湿气 在储存 日趋发酵的回忆 我整箱倾倒出 与你相关而颜色澄黄 的过去 那些 青春如酒的美丽 芬芳满地 我施放过飘流最远的船 我将潮来潮去的过往 用月光 逐一拧乾 回忆 像极其缓慢难以溶化 的糖 或许已经在退潮的浪 来不及风乾 也或许 我这一生根本就不该 上岸 经过岁月筛选后 还能完整的遗留在沙滩 一定是 具备了某种特别的形状 譬如 用报纸摺叠后准备 起航 我孩童期的 那一艘 日异膨胀的 想像 念一首诗给你听 下雨过后的屋檐 果然 是适合风铃 你从窗外看到 风刚刚冒出嫩芽的声音 很轻 而我决定了 在猫的眼睛上 旅行 於是乎 所有的神秘都向后退 退成风景 只有隐藏的够灵巧的事情 才能长成 蒲公英 然后毫无负担的跟著 前进 很小心 因为害怕 将只敢在梦中喜欢你的我的那部份 吵醒 於是乎 我默念了一首诗 给你听 打开诗集的动作 很小心 很轻 很轻 很小心 就像猫跟风铃 我念了一首诗 给你听 宿命 烟味如铁线般死命的缠绕 黄昏 对你的熟悉被慢慢 慢慢磨成 一把锋利的刀刃 我用来剖开 横切面的青春 开始寻找与你相遇的年份 在最最最外圈的年轮 我却看到紧紧相依的 你们 原来 在这一生 我只能是你 其中一圈的认真 那些风花雪月 午后的风声 怎么能被形容成一轮皎洁 花的颜色 又怎么会带着 淡淡的离别 所谓 忧郁的空气 落笔后要怎么写 最后 一直到你的微笑 在我的面前 满山遍野 亲爱的 我这才开始对诗的语言 有些 了解
【文章】高三祭 转 我的高三就那样过去了。   站在华东政法学院的校园中,满眼的绿色和阳光。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申城的每一个角落,洋溢在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   “高考已经离我远去了。”我对自己说,却又想起那一年在重压下依旧鲜活的生命,依旧美丽的笑脸。   那是一种生命的极致,催人泪下。   2003年高考的硝烟还未散尽。7月13曰,我们的高三开始了。   不知是谁在后面黑板上很随意地写下“330”,很小却很清晰。同学们静静地走进教室,默不作声。坐下,看书。没有人去理会那个三位数,却都明白,那是悬在我们头上的剑,寒光闪闪。   学校把全部高三生都迁到城市边缘的一所分校,偏僻、荒凉。学校的意图不言自明。   到处是口号和标语。高三总动员大会结束了,各科老师的训话结束了。教室里不再生气勃勃,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沉重和冷峻。   一个上海小姑娘写了一篇《花开不败》,刊登在杂志上,把她的高三描述得惊心动魄,鲜血淋漓。很快,学校把这篇文章印了几千份,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黑眼圈的人在慢慢增多,教室里总是飘着浓浓的咖啡的味道。课桌上的书越摞越高,就连过道上也堆满卷子。   没有人咒骂天气炎热,也没有人抱怨如山的书本、习题。我们的高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   我的面前站着班主任:“殷浩哲,你的北大梦就要实现了!”我扬起头,微笑着。八月的阳光暖暖地洒进办公室。我似乎听到了远方的召唤。   我为自己做了张表,最上面写下自己在高考中各科最理想的分数,下面密密麻麻的空格等待着这一年的考试成绩。详尽的年度计划贴了一墙。   打仗似的学完高三的课程,很快进入第一轮复习。   这正是我的软肋所在。   仍然是飞一般的速度。崭新的高一课本让我后悔不已。由于那时的贪玩,我的高一几乎是空白。高二的发愤图强让我跻身年级前十名,而高一的缺憾却无法弥补。同学们都已是轻车熟路,我却要从头做起,从最基本的定理看起。一次次测验的不如意让我不止一次地问——我该怎么办?   复习进度越来越快。下课后老师总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的身影随处可见。   秋天到了。没有人站在窗口望着落叶感伤,也没有人去秋游。我们已经冷暖不知了。   考试接踵而来,一轮轮地轰炸。雪花般飘下的卷子几乎要掩埋掉这些年轻的躯体。林林总总的参考书铺天盖地地砸下来,“强化练习”、“黄冈密卷”……   黑板上总是满满当当地抄着各科选择题答案,A、B、C、D。被各色纸张埋没的头颅抬起又伏下,口中念念有词,在试卷上打下一个个红叉。   各科老师也开始了对自习课的“明争暗斗”。终于,全部自习被瓜分完毕。晚自习延长到十点半。   每周大考一次。精确地计算时间、做题、等分数、排名次。周而复始。   没有怨言,没有呻吟,我们默默地承受着,用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平静容忍这一切。   而我却惊恐地发现,每次考试都是数学拖住我的总分。出于对数学的恐惧和对政史地的热爱,我开始逃避,逃避数学带给我的苦恼和各种考试的压力。我把数学扔在一边不去管它,可高考怎么办?   我在挥霍着我的高三。   班主任开始每周一下午抽出一节课给我们开鼓劲大会。大家睁着呆滞的双眼看班主任在讲台上唾沫横飞、神采飞扬,心里默默地算着今天还有多少张卷子没做,还要熬到凌晨几点。   一句经典的问话——今天早晨你几点睡的?   既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又是竞争对手,大家没有“反目成仇”,却更加团结,更加亲密,更加默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珍惜着在一起的最后时光。   偶尔大家也会为地处山东,分数线最高而愤慨。英语老师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让我们复归平静,重投书海。   班里出现了几对情侣,大家看着他们,几分怅然,几分无奈。
【文章】郭敬明文章里的经典语段 转 散文部分 《爱与痛的边缘》 [七月里的左右手]: 天这样东西么是专门让人担心刮风下雨以及会不会塌下来的,地这样东西么是专门让人害怕地震岩浆以及会不会裂开的,时间这东西么是专门让人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全宇宙的,高考这东西么是专门考验我们是不是会疯掉的,分科这东西么是让我们知道从小接受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根本错误的。 [寒武纪];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美好年代过去了,我们都是走钢索的人。 [十二月]: 小A说得好,天嘛是用来刮风下雨的,地嘛是用来长花长草的,而我则是用来告诉世人原来一个人是可以这样倒霉的。 我的确倒霉。 一个保守一点估计七十五公斤的男生居然可以把自行车准确无误地骑过我的脚背,然后一句对不起也没说就扬长而去。我想我一定要对下一个骑车撞我的人先说对不起,以此来刺激他的良知。果然我再一次被车撞了,于是我说:对不起。然后我等着他脸红等着他道歉。记过他头也不回地说了句“没关系”之后再一次扬长而去。 我想我是个天才。我是个倒霉的天才,我要不是个倒霉的天才那简直是个笑话。 小杰子说让我死吧让爱情留下。我说让爱情去死吧我要卑贱地活着。 小杰子曾经带我去看过一个他口中所谓的美女,结果是我回来看见谁都觉得是美女。 [天亮说晚安]: 过了那个七月,请让我离开 [消失的天堂时光]: 崇明是这个工业时代悲哀的缩影,是个富有而寂寞的孩子。 世界末日之后的地球仍然旋转不止,自由与个性是我们存在的全部理由。在这个实际开始之初,我们即使上帝,就是一切,宇宙为我们闪耀而已。 《找天堂》 我在天堂向你俯身凝望 就像你凝望我一样略带忧伤 我在九泉向你抬头仰望 就像你站在旷野之上 仰望你曾经圣洁的理想 总有一天我会回来 带回满身木棉与紫荆的清香 带回我们闪闪亮亮的时光 然后告诉你 我已找到天堂 [四维读书之写在前面]: 我们往往能够记住成长中的寂寞,疼痛,却记不住童年时那段透明时光中简单快乐的小幸福。也许就像人说的那样,人往往能记住痛苦,因为痛苦比快乐更为深刻。 四维读书,我在纸间摸到过的华彩,遇到多的人,抬起过的感动,流过的眼泪。 [七天]: 你说一个孤零零地站在沙漠上受着天上的大月亮叫做孤独那我是同意的;如果你说站在喧哗的人群中却不知所措也是孤独那我也是同意的。但我要说的是后者不仅仅是孤独更是产残忍的凌迟。 高中是一场长达三年的凌迟,最后最后大家同归于尽。 [三个人]: 我是一个人,小蓓是一个人,小许是一个人。 我们是三个人。 小蓓是个不怎么寂寞的孩子,小许是个有点寂寞的孩子,而我是个很寂寞的孩子。 我上高二了,高二是要分文理科的。小蓓铁定读文科,而我自然遵从家里的意见读理科。小蓓去文科班的时候问我:两个很好的人不在一起了会不会互相忘记?我说会的真的会的。小蓓说就像陌生人一样?我说就像陌生人一样!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晚自习之后,那天我第一次发现小蓓的眼睛其实很亮很好看。 我开始一个人生活,我一个打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乘车回家,我总是在想我是不是真的麻木。直到那天晚自习之后我在操场上碰见小蓓,结果我们擦肩而过,连彼此看都没看一眼。走过去之后我就蹲下来哭了,原来两个人真的可以想陌生人一样,原来我并不麻木。 我是一个人。小蓓是一个人。小许是一个人。 我现在是一个人。 [崇明春天]: 奇迹之所以被称为奇迹就在于它不是经常发生的。我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北方。南方。北京。上海。 爱可不可以投递,我可不可以飞檐走壁找到你? 南来北往的风,南来北往的人。 而我看见深藏在水中的离别渐渐浮出水面。 地铁,忽明忽灭的灯。 [后记]: 几十年后的一天,我安静地坐在摇椅上,坐在午后庸懒的阳光中,风吹起我的白头发,翻开书,一瞬间就可以看见几十年前自己悄悄喜欢过的女孩子,一起打过球的男孩子,怕过的老师,刻下过自己名字的白色墙壁,坐过的阅览室的最后一排椅子,在校园种下的那颗小小香樟,用了三年的羽毛球拍。
〖谁动了我的琴弦〗流水浮舟你在深夜的那一边,谁倚着我的琴枕梦尽 8月12号,笔笔出专辑了!笔亲盼望的这一天,到来了!  音乐之都维也纳构筑本年度最浪漫音乐作品 周笔畅首张个人专辑《谁动了我的琴弦》。专辑除了会选用全新的名字之外,之前EP中发行过的四首歌曲也都不会收录在专辑当中,取而代之的是十首新歌。  《号码》这首歌很好听,流畅的旋律,朴素的句子,在加上有电影在背后支撑,就像宣传册上写的那样,这首歌一定会KTV   金曲。周笔畅一直都喜欢唱陶哲的歌,这次陶哲和娃娃亲手制作的《别爱我,像爱个朋友》像是为她量体裁衣,而周笔畅也摆脱了在比赛中那种刻意模仿的套路,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她最擅长的RNB曲风歌曲,在这首歌中得到了很充分的展示。我个人觉得《毒蘑菇》、《风筝》、《SLINCE》这几首歌她演绎得比较充分,在自己驾轻就熟能演唱背后又暗含着一种平静的力量。最后一首《戴眼镜的女孩》是梁咏琪和为周笔畅写的,也许女孩子之间会更多默契,这首歌很轻松,有点小幽默,却有很细腻的感觉,更符合周笔畅的气质。   《喂、喂》、《谁动了我的琴弦》、《那个那个》、《无人岛》、这样歌很新,但稍微有类型化,而你也能在歌曲中体会到周笔畅很用功地想长好他们,但听上去多少有些匠气……   不过在半年的时间里能网络到金培达、林一峰、钟兴民、林夕、小柯等这么多优秀的音乐人,这背后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唱片公司希望用品质来说话,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这样的意志是很可贵的,而对于周笔畅来说,类型的多样化也没什么不好,在歌唱生涯的起步阶段,早早确立所谓的风格还不如多走一些路多看几段风景,尝试意味将来有更多的可能,毕竟,周笔畅那种对音乐的认真和诚意还是很感人的。   很喜欢周笔畅身上那种慢悠悠的气质,她说要在30 岁的时候才能开自己的演唱会。我想她知道人生的经历比结果重要,梦想比现实重要。这个时代,也许所有的东西都是速朽的,只有梦想不是,是周笔畅,让歌唱回归到了梦想本身。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