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锣江闷 怒锣江闷
关注数: 29 粉丝数: 138 发帖数: 38,605 关注贴吧数: 71
我梳理梳理中国唱法 首先说一个结论,中国唱法是某一群人为了所谓正确目的创造出来的空洞的概念。 中国唱法有许多源流,根据时间排序:1金铁霖 2毛阿敏 3谭j 4p 5雷佳。 1、金铁林的中国唱法,其实就是民族唱法,他自己创造出来的金氏唱法。通过了吸收美声的训练方式,来达到拓宽音域的目的。但是明显发声有别于美声,也让大批普通条件的人也拥有了唱民族唱法的机会……同时在衰退以后还可以用更加美声保健的方式演唱作品。他认为这是有别于其他国家队唱法,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民族唱法肯定不是争论的中国唱法。 2、毛阿敏,中学的时候学习的是美声唱法,后来到了谷建芬的培训班学接受了金铁霖的训练,确实是最早一代民美通三唱法合一的人。90年代演唱过一些民族戏曲作品,新世纪后演唱过美声歌剧、音乐剧的原文唱段。《拔根芦柴花》、《扬州小调》、《秦淮景》这样的地方民族歌曲。都充分体现这些作品的韵味,但是又不能和相应唱法的共鸣发声完全一类,歌曲里个人音色、特色太过于鲜明。这是她个人的天赋和审美,难以推广变成一类。 更重要的是,它在90年代就通过媒体表示,他通过对比西方歌曲认为自己过去演唱的歌曲不能称之为正统的流行音乐,所以才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好的改正。93年以后的转型就是一例,后面演唱了拉丁、爵士等曲风,可见三唱法合一对她来说不是终极的,甚至是不成熟的表现。 3、谭是民族唱法出身,自学自练的通俗,作为接替毛阿敏的位置进入zz。但是她本嗓的音色比较薄、高、柔,其实她的通俗和民族的区分有点少,当年大家都在讨论谭晶是跨界唱法的时候,我其实没感觉出来,她各唱法的音色是统一的。乃至高音虽然有些晃动,但是美声那样的掩盖共鸣不多。在理解里,谭晶应该是把民族和通俗唱法在装饰音上的韵味融合了,在一个歌曲里多种使用各种润腔方式,咬字上大部分是通俗自然的普通话咬字,再偶尔穿插,比如藏族的一些甩腔之类。总的说来,谭晶其实不是共鸣腔体的变化融合,而是行腔的融合。当然后面她慢慢进化,通俗上有了更多的表现,也有更硬的发声。 她这一辈对于歌曲处理出现一个变化,就是为了抓耳朵,放弃歌曲的一致美。听老一辈宋毛之类会感觉,一首歌如果歌词或者旋律如果前后情感对比很强烈,她们依然只会选择一种,或者大气或者抒情,或者民族,或者民美,在一首歌里是统一的唱法,就算后面很霸气的歌词,也不会突然开大共鸣放大招。但新一辈不会,这一点在新世纪出了很多又唱……再唱……也体现了,把老歌剪在新歌里,两三种唱法切着来,高潮一定放大吼。那这是不是也是跨界呢? 其实谭的唱法一直被说成谭自己的唱法或者说跨界唱法,后面新民歌的四小旦其实也各种尝试,当时电视台上经常出现主持人让她们把一首歌三种方式唱一遍的感觉。 在这个角度,其实他们还是区分了3个唱法,对于民族唱法特点的独立性更加认可了。而一首歌究竟怎么用,是一个审美问题,跨界是形容词,和民、美、通不是并列的同一范畴。 4 p,在她的源远流长专辑出来以后,接受采访表示自己不同意唱法三分,同时认为自己的新专辑就是突破(原文是她引用第三人记者的评价这么认为的)。但是大家去听那张专辑……完全就是她的唱法,根本找不出任何突破,要说变的就是确实没有早期那么灵动明亮,线条变大了。一方面那个时候她也唱不出原来的味道了,另一方面她确实控制了一下下,但是并没有脱离原有框架。专辑里的《小河淌水》“哥啊,哥啊”唱的情绪递进性很强,《沂蒙山小调》吟唱的很好听,但也不是美声的共鸣。 这个专辑可以说在编曲上有了很好的创新,在唱法上其实她没有放弃捏嗓子的音色,否则按她那本嗓大粗嗓子唱,该成啥样???只是把民族尖锐和明亮的部分削减了,有更大的空间来做强弱轻重对比,可以把感情唱的更好。 这里插一下 ,确实民族唱法很容易唱太满,导致细腻情感其实是没办法用对比的方式表现的,我看张也在青歌赛经常说选手前后段落的唱上应该有情感递进……但是她们这些人唱歌有递进吗??第一段第二段相同歌词的时候根本听不出差别来。 p这次其实是自以为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其他民歌手其实也在这么做,怎么听都还是民族唱法。但这也就是大家一直争论的某种开端了。 5雷,雷佳继承意志,表达中国唱法是“歌曲合适什么唱什么”。其实仔细想想就是无稽之谈……大部分歌曲怎么可能会有所谓合适的唱法?p的歌,殷秀梅也唱了大部分,也各有风味。你难道能说某歌只能有一个版本吗?宋和周杰伦合唱了黄浦江深,有什么异样吗?从大原则上这个理念就没有原则。 第二点,就算一首歌有合适的唱法,谁有权威的决定权?明显也没有答案。 第三点,如果一首歌可以写得适合某种唱法,那这是作曲和编曲的意志决定,和演唱者有什么关系?如果作曲要给你写,那当然写你合适的,也就是说你永远唱不到自己不合适的歌。 这也很好理解,比如今年雷这首歌,前面的歌词都比较大白话,曲子也平,这样的歌给她这样的早期小女生式通俗唱确实合适,给美声、民族会因为前面的口水歌词和旋律太平跟唱腔激昂不太大,甚至像宋一样加个花拐一下,那就更怪异了。 但同样,崔健的歌写了以后会给雷唱吗?她会用摇滚唱吗?还有黑人音乐的那些一大堆和声,花腔转来转去的灵魂乐,雷佳会去唱吗?会去这么改编吗?其实不止雷,给谁都搞不出来。 所以又变成无稽之谈,一首歌合适什么唱法,你下不了权威定义,作曲为了某些唱法特地写的歌,你照着唱了,那不是你中国唱法的功劳,就是你刚好会这种。同时还有很多种唱法你(不是只说雷佳)根本驾驭不了……作曲家也不会给你写……这时候你又说自己是中国唱法,一种歌曲合适啥就能怎么唱的唱法……大家能体会这种逻辑矛盾吗? 总得来说金铁霖体系化出了民族唱法。毛阿敏这辈三唱法融通,但是希望钻研某一种具体唱法。谭这辈,开始抛弃歌曲对统一性的追求,个人统一的追求,在一首歌里把通俗的自然咬字、民族的润腔、美声的哼鸣都加进来了。后来再发展到一首歌里多种共鸣发声位置。注意,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民族唱法确有其事,大家都是在承认三种唱法的分类,承认中国有民族唱法他和别的有不同味道,在分的清的情况下演示。 p,不知道出于什么高深的美学目的,要消除3唱法界限 但是自己实际上从没有真正的成功示范过,连谭这辈的过程都没达到。 雷佳在唱上达到谭这辈的状态,但是这相差了十年,这十年里,通俗歌手开始加大机能,黄绮珊韩红孙楠都在强势玩高音,谭晶也在综艺上有了很多强度很高的通俗发声,而不是以前那种柔柔的小女生唱法了(比如最近巴里那种黄鹤楼),而雷佳这几年还在唱那种旧通俗,比如今年这首这样(当然她音色很好)。 师徒二人真正提出了一种独立的唱法,但是却没有同一的特点、发声训练方式可以模仿学习,演示上自身都有着许多局限性。就这样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开始被学院推广……后面估计一地鸡毛。“我不是民歌,歌曲适合民族通俗美声我就唱什么”她到底是不是承认有民族这种唱法呢?不分类以后到底有什么是共通的?难道共通点是被歌曲决定,自己已经没有训练方式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