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kingworld fukingworld
关注数: 264 粉丝数: 155 发帖数: 1,929 关注贴吧数: 22
龚琳娜:也许会从二人转里“吸养” 很多人在问,龚琳娜在春节唱“神曲儿”之外,她都在干吗。 5月27日,趁着山间烟雨蒙蒙,鸟飞莺啼,居庸关长城脚下,酒仙庙村居庸书苑里,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得幸受邀,一道聆听“中国神婆”龚琳娜,神曲之外音乐的别有洞天。在这场没有神曲,也没有“美猴王”“神忐忑”等雷造型,只有器乐和龚林娜缥缈声音的古诗词音乐会中,龚琳娜演唱的歌,又几乎首首都是“神曲”,是在山水氛围之中,让心灵与神灵在沟通的乐曲。 激唱古诗词 那是中国最好的歌词龚琳娜演唱李白的《静夜思》开场,老锣谱写的曲调带着悠扬的画面感,似乎可以感受到李白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前来聆听音乐会的还有几位中国音乐的作曲家。一位作曲家对记者说,“龚琳娜其实很聪明,中国的这些古诗词,其实是最好的歌词。当中国最好的歌词,搭配上龚琳娜的声乐技巧,就发生了很好的化学反应。” 而这场古诗词音乐会,龚琳娜还把当地村镇的村民邀请来聆听。龚琳娜说,“当然好的音乐,不应该只是专家来听。邀请来的村民,能够一直投入地听我唱歌,尤其是一位老奶奶听得特别入神,这才是对我最好的回馈。” 巧取多元素也许会跟二人转结缘在古诗词音乐会后的畅谈会中,龚琳娜的丈夫,也是龚琳娜所有歌曲的曲作者德国人老锣说,音乐上要修自己的路,而这条路,有方向却没目标。 龚琳娜是不是可以从东北的二人转中吸取养料。 对此,老锣说,“其实,我们什么都不排斥。但是问题是,我们可以学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真的学不完。现在我们就是一步一步地走,看一下缘分会把我们带到哪。有可能,有一天我们也会跟二人转结缘。” 一旁的龚琳娜紧紧握着老锣的手说,“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真是太多了,所以我们都愿意开放地学。其实不仅仅是民族音乐,从流行、摇滚、说唱等方面,都能吸取很多,走到哪里学到哪里。” 夫妻秀恩爱 老锣的面条每次味道都不一样 音乐自然是龚琳娜与老锣的共同语言,但老锣却说,如果我们对生命的人生观不同,也不可能走到一块的。古诗词音乐会上,龚琳娜说,最开始遇到老锣,他说他没有钱,但是他有的是自由。龚琳娜介绍,“认识老锣之前,我知道自己可能只会唱歌,我觉得我的事业、唱歌的成功是很重要的。但是认识他以后,发现其实生活并不是一定要成功,不是一定要赚钱,不是要得到多少人的认可。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同时有自己的家庭,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生活可以是丰满的。认识老锣之前,我觉得我的人生可能只有唱歌唱歌唱歌,用功用功用功,比赛比赛比赛。”“现在想起来,其实当时的生活也是挺单调的。”龚琳娜讲起与老锣的爱情,眉飞色舞。一旁的老锣看了一眼龚琳娜接过话头,“对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喜欢一样的吃的,我们喜欢一样的享受,这是很重要的享受。一起坐下来享受生活,很重要,另外龚琳娜很喜欢我做的饭。” 谈中国音乐 中国好的音乐家还不够多 龚琳娜说,“鸟叔的成功,不是鸟叔一个人的成功。这些年,我在国外,我看到很多的音乐节,韩国人花了大量的钱,去传播他们自己的文化。但是我很少看到中国的文化传播。”“所以当鸟叔一首歌在全世界成功的时候,其实是韩国文化已经成熟了很多了。如果中国有一首歌被全世界关注之后,会发现中国还没有好的音乐家,就算人家打开门之后,也会发现原来我们还是在模仿他们的。”龚琳娜认为,单靠模仿并非中国音乐的发展之路。 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宋波鸿记者新浪微博:@时之沙上留下眼泪对话龚琳娜 “中国音乐就应该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辽沈晚报:你在一篇博客当中,写说,似乎是很多人都在模仿你,但是你是无法超越的?龚林娜:我倒是没有这样去想,我们的作品,很多人去模仿,大家去唱,我们觉得很好。他们快乐就好,但是我一直想说的是,中国音乐不能一直模仿西方音乐,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不能一直处于模仿阶段,一直要挖掘自己的特色。辽沈晚报:综艺化的神曲,是不是多多少少也阻碍了你对音乐的想法? 龚林娜:我一直在警惕自己,小心不要自以为是。但有时候,名利又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有名利和舞台,我才能做更多的事。比如有了名利,我们可以来做古诗词音乐会,这样的音乐会其实是没有市场的,晚会也不会要。我们必须要用我们有机会赚到的收入,去养我们的音乐家,去培育市场。这样的话,中国的音乐市场,才有良性的发展。 辽沈晚报:之前我似乎被《忐忑》洗脑,现在我脑海一直在浮现《静夜思》的曲调。古诗词的歌曲其实也可以成为神曲的。龚林娜:中国音乐其实就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你有这种感觉,西方人也会有。西方音乐是扑面而来,“哇”的那种感觉。而中国音乐中还有细水长流的地方,那个是我们的韵味。但是在韵的同时,在底下很推,有结构的堆积,让当代人马上就会懂。国际化的结构,西方人也会觉得很优美。本报记者与龚琳娜
古董市场寻灵感 公园偶遇龚琳娜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古董市场寻灵感 公园偶遇龚琳娜 今天早晨刚出门时,还是一身忧伤的情绪,一天下来,整个人又都容光焕发了。 我和Kriti先是去了Wimbledom古董市场寻找创作灵感,又无意闯入了Battersea park,看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印度Qawwali,还有我特别喜欢的龚琳娜演唱,深受感动和震撼。 在早上的古董市场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玩意儿,Kriti展示需要的各种上世纪初的盒子,木头金属皮质,带着各自时间的肌理感。<BR>[BR> <BR>&NBSP; [BR>有时候觉得好像认识身边某个人,突然会发现他们身上的某种特质,kriti性格外向冲动,穿着也时尚,作品却都是关于古老的surface,非常粗糙而无光泽的表面,然后能很安静地拉着坯。上次Yeosu也是,得知我们在学校stay over行动之后,本以为她那严谨的性格肯定会不理解甚至责备我们,不想她听后一跳老高,大叫:我也要加入!Kriti一直以为我偏向比较安静而女性的东西,没想到我还很喜欢非洲和巴西风格的音乐,并且爱探险。如此看来,每个人都有自相矛盾的一面,突然发现了,就觉得有趣。 坐在公交上,才发现伦敦满大街的树都挂满了奥林匹克伦敦的标志,感叹我们这些ceramic people真是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日子。平时做着陶艺想着陶艺谈论着陶艺,连回家做梦都是陶艺,大多关于伦敦的新闻都是从国内朋友那得知的。以前来伦敦前觉得自己真是幸运,读大学时赶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又让我赶上了。而当下,我不但不想看奥运,甚至很烦因为奥运给伦敦带来的交通不便,到处都是限行。只是恨不得整个世界都清静一点,最好暂时只有我的工作室和更多的创作时间。 下午偶然去的battersea公园,才发现其中有一个london festival 2012,是全世界的音乐节,每个大洲都有各自的舞台,分布在泰晤士河畔的六个公园里。我在的Battersea公园是亚洲区。先是听了一场印度Qawwali演唱,那个叫激动人心啊,男主角演唱的声音都快穿透云霄了,我头一次发现印度音乐有着如此强大的感染力,所有的视觉和听觉细胞都随着他们欢快的音点跳动着。 而最最让我觉得完满的是,我看到了龚琳娜的演唱。其实我对她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看过她的一次访谈,知道《血色浪漫》里那首凄美的陕北民歌就是她唱的,然后在youku上看过她的《忐忑》。但是就这一点点了解,足以让我非常非常喜欢她,这个人本身,就有一种不同于这个严肃世界的魔力,那么真诚朴实,那么特别,声音那么极致。所以当我看到她名字出现在大屏幕时,觉得自己都快幸运地晕了过去。龚琳娜正在十分投入地演唱她自己的经典曲目《忐忑》,这首歌由她的德国老公Robert Zollitsch专门为她量身定做,享誉世界 龚琳娜穿着一身不如何好看的中国风戏服出现在舞台上,下边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她在现实里看起来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女性,但是一唱起歌来,那一颦一笑,简直让人的魂魄都跟着她跳动,起伏。在快乐的民歌里,她眉飞色舞,手摇足蹈,在唱《静夜思》时,她那空灵的声音回响在伦敦灰色的天空里,好像只有白云在同她对话,曲罢,她泪流满面,说了一些很感伤的话,最后道,I am so proud to be a Chinese singer,一边用力地鼓着掌,我跟着也鼻子一酸。因为这次她是唯一的中国代表,曲目大多都是中国民歌,最后是她的经典曲目《忐忑》,我只能说,woooooow,听着听着,觉得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好像跟着她飞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醉酒一般畅快。 这才是艺术,把自己完全扔进去,陷进去,她整个人已经是一串音符,全身都在演绎着一首曲子,和之前的印度民歌其实有本质的类似。艺术到了某种高度,都是能让人切身体会的,不在乎语言,形式,让旁听者被一把拽入他们的情绪里。 我只能说,Wow! 回来的路上,很久都不能平静,觉得早晨那一点不开心已经离自己好远。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如果我老待在家里,关着房门,仔细琢磨自己那点小情绪,那看到的总是我的小世界。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挺好,周一到周五每天都专注于陶艺,周六周日四处搜寻灵感,彻底地放松。 明天周日,还想去看非洲区的音乐节,估计每个细胞都会要蹦起来。 (原载人民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du.people.com.cn%2FBIG5%2Fn%2F2012%2F0724%2Fc236227-18588244-1.html&urlrefer=43854e16d52d804f9f5d4a07c34b4ccd)
龚琳娜老锣掏腰包请你“听”场古诗词   昨晚,位于朝阳区小营路15号的北京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丝竹声声,弦乐阵阵。以演唱《忐忑》走红的龚琳娜和她的外国丈夫老锣,在这里自掏腰包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古诗词《将进酒》音乐会”。   老锣谱曲龚琳娜这回清新了   龚琳娜一反过去的激情式的演唱风格,低吟浅唱李白的《将进酒》、李清照的《却上心头》、王维的《桃源行》等中国多首古诗词,受到了现场400多位文化界、艺术界、商界、媒体记者们的鼓掌和追捧。   昨晚,龚琳娜老锣工作室经纪人彭樱小姐,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龚琳娜的古诗词《将进酒》音乐会,昨日下午和晚上共举办了两场。因为是古诗词音乐会,曲高和寡,没有人愿意投资。龚琳娜和老锣便自己掏了近20万,做了两场音乐会。龚琳娜演唱的多首古诗词,都是老锣为她谱的曲。”在现场,龚琳娜低吟浅唱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清照的《却上心头》,欧阳修的《庭院深深》,屈原的《山鬼》等多首古诗词。意趣雅致,余音绕梁。每首歌曲演唱完毕,现场观众都报以热烈掌声。   为何转型证明龚琳娜不仅会唱《忐忑》   华西都市报记者随即电话采访了龚琳娜。为何要自掏腰包举办中国古诗词音乐会?龚琳娜笑道:“我早就明知道音乐会要亏损,卖不出门票。但我们还是要做。用老锣的话说,因为我们爱中国,爱中国传统灿烂文化,这叫公益探索式的中国文化元素音乐会。”   龚琳娜说:“现在有许多中国人能把许多中国古诗词背下来,但却缺少感情共鸣。用我的话说,只能背诵中国古诗词,而没有感情共鸣,只能叫肌肉运动。我们通过音乐演唱中国古诗词,让更多观众通过音乐,对古诗词产生新的感情。因为现代人比较浮躁,特别需要传播人文精神。”   “比如德国作曲家舒伯特,为诗人歌德创作了许多的歌曲,传播到全世界。而我们中国有许多经典古诗词,却只能背诵,而不能传唱。所以,我和老锣用了半年时间,举办中国古诗词音乐会,让中国观众体会到中国古诗词的韵味和美。同时,也表达我和老锣,对中国灿烂文化的爱。”龚琳娜说。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杜恩湖   作者:杜恩湖
龚琳娜解释法海不懂爱的歌词“雷峰塔会掉下来” 跨年晚会开始前一个多月,湖南卫视导演组就听到了龚琳娜《法海你不懂爱》的音乐小样。当时龚琳娜共准备了《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和《却上心头》3首歌,《法海你不懂爱》原本打算在春晚推出,但湖南卫视却看中该曲从没公开表演过、容易上口、具有“神曲”色彩等特点,执意在跨年晚会就让该曲提前亮相。   对于再度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龚琳娜说自己一点都不意外,“我知道这首歌肯定会火,因为歌词好懂又通俗,而且不像《忐忑》那么难学。”但她惟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骂声。  谈及该曲创意,来过杭州却从没去过雷峰塔的龚琳娜碰了碰身边的老公、《法海你不懂爱》的词作者老锣说:“这个你有发言权。”于是老锣笑着解释:“今年是蛇年,传说中的白蛇又是大家都喜欢的人物,所以就想到用白蛇的故事来写歌。”之所以选择法海,是因为“他总有很多道理。我是德国人,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有道理,所以我不会排斥法海,更不会排斥法海的道理。这首歌就是想让大家去想阻碍自己去‘爱’的法海是谁,这个好玩儿。”   针对外界指责该曲“雷峰塔会掉下来”中“掉”字用法不准确的说法,龚琳娜力挺老公:“老锣虽然是外国人,但他却痴迷中国的文化,并且没有中国人用字时的条条框框。当时我也觉得用‘倒下来’会比较合适,但后来一唱才发现,用‘倒’会显得很严肃,用‘掉’反而会让人觉得像小孩子说话一样,有点戏谑的调皮和可爱。”   龚琳娜还透露说,这首歌让他们的感情变得更好,“前两天,我跟老锣因为小事儿拌了几下嘴,我去刷牙的时候,他突然从外面冲进来,站在我背后对着我就唱‘法海你不懂爱,雷峰塔会掉下来’,惹得我满嘴泡沫就笑了起来,两个人一下子就不生气了。”
金鹰网:“忐忑神婆”龚琳娜不怪很美 5月8日,龚琳娜演唱会如期开唱。从屈原的《山鬼》到欧阳修的《庭院深深》,从李白的《静夜思》到杜甫的《登高》,龚丽娜的热忱与投入,让歌声充满了自由、自在的古典意境之美,令你情不自禁地走进她的音乐世界,你甚至会惊讶地问自己,为何她的歌声会令你热泪盈眶。唯有此时,你才会明白龚琳娜所说,她曾每天站在德国的森林中,学习与自然对话。   《忐忑》的走红,让龚琳娜被赋予了“神婆”的称号,前几天,另一个以“怪异”出名的女歌手萨顶顶也举行了个唱。如果不是在剧场中亲耳听到她们的演唱,你会片面地认为她们只是这个时代中以另类搏出位的噱头式人物。可悲的是,龚琳娜若不是有《忐忑》这样的怪作品,恐怕永远也无法被中国观众所欣赏。龚琳娜与萨顶顶迅速走红的背后,是观众被不断压抑的审美需求。中国观众对民族声乐的认识,大都停留于每年春晚上扎堆儿亮相的歌手身上,相似的脸孔、雷同的声音与唱法,令你几乎难以将他们区分开来,有时你甚至会怀疑自己对这些咿咿呀呀的“民族声乐”失去了审美能力。直至龚琳娜与萨顶顶这般的“怪人”出现,你终于才能长舒一口气,如见云开日出。中国人玩儿流行乐从不曾落伍,但民族声乐却是鲜有出新出奇者。遗憾的是,今天的观众们却宁可求怪也不愿再在千人一面的民族声乐中自我“磨练”。  龚琳娜所获得的掌声除了热烈,还饱含敬意。敬从何来?龚琳娜曾说,我形象不够美,嗓音不够亮,我以为自己很难唱出来,幸亏我遇到了老锣。老锣,龚琳娜的德国丈夫,也是这些歌曲的作者,这个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德国人,为创作悉心研读李白与杜甫诗篇。他幽默地说:“我的血液还是德国的,但我音乐的心跳早已是中国的了。”如此的解读令我们惭愧,老锣读诗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不是我们,发掘出这个至真至美的龚琳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