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刀自立 提刀自立
且行善事莫问前程
关注数: 438 粉丝数: 1,079 发帖数: 34,486 关注贴吧数: 142
科普一下国兰挖坟找的资料君子兰是在上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 科普一下国兰 挖坟找的资料 君子兰是在上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分两个渠道传入中国的。 一条是由德国传教士带入青岛的。另一条则是1932年日本扶持爱新觉罗浦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时,为庆祝所谓的“开国庆典”,由日本国内带来的。当时作为珍贵花卉的君子兰只供少数的日本人和傀儡政权的上层人物欣赏,普通百姓根本看不到。和尚的来历:1942年,浦仪的爱妃谭玉玲亡故,尸体盛殓于护国般若寺,其灵前摆放一盆由伪宫中送去的君子兰,谭玉玲下葬后,不知什么原因这盆君于兰没被收回宫中,便被护国般若寺的和尚普明养了起来,这就是君子兰著名的早期品种‘和尚’。大胜利的来历: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满洲国”傀儡政权垮台,君子兰开始走入民间,,当时只有两盆君子兰保存了下来,一盆是宫廷花工张友悌从伪皇宫中带出来的,后送给了长春公园,为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把这盆君子兰命名为‘大胜利’;染厂的来历:另一盆是由伪宫廷厨师保存下来的;后为长春东兴染厂经理陈国兴所收藏,故被称为‘染厂’。 君子兰进入民间是在抗战胜利后,由伪皇宫流出,为极少数人莳养。解放后,有了一定范围的流传,而且主要品种是下花君子兰(垂笑)。当时的大花君子兰(上花)主要在长春地区流传,沈阳、哈尔滨有极少量存在。由于当时政治运动频繁,养花种草属于资产阶级情调,加之对君子兰繁殖技术掌握不多,品种也单一,所以一直没有大的发展,直到文化大**结束,君子兰只作为一般的花卉在民间莳养,没有凸显自身的优势。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开始复苏。由于花卉种植是任何平民百姓都能承受的事情,此时的长春君子兰已初步形成了油匠、技师、短叶等新品系。同时也形成了欣赏君子兰一致的观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君子兰被爱好者普遍认同的特点,比如亮、细、刚、厚等特点,没有哪个爱好者会说不喜欢亮的而去喜欢不亮的,也不会有哪个爱好者说自己喜欢叶片皮毛粗的不喜欢细的.象这样的特点不管时代如何变化,都是好兰必备的一些特点.而另一方面脉纹、颜色、长宽比、株形、座形等特点,会因为各人的喜好不同出现分歧.有的人喜欢深颜色,有人喜欢浅颜色,有人喜欢长的,有人喜欢短的,如此种种,这些就有时尚的问题了,这些是时尚,容易被时代给抛弃.只有经过时代考验仍然被认同的才是好的.追随时尚,永远不会赶上时尚,因为时代在变.我只想告诉兰友们,在按照片自己的喜好选择君子兰的时候,要分清哪些是基础,哪些是时尚……    好花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好花五叶显型,花落定型,成兰要看两杆剑,好花还要看子代,无论名家名花。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