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兰蝶恋 荣兰蝶恋
关注数: 34 粉丝数: 20 发帖数: 319 关注贴吧数: 1
【转网易】最绝色的伤口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nt.163.com%2Fent_2003%2Feditor%2Fmusic%2Fhaver%2F031203%2F031203_206954.html&urlrefer=daa8b52ee70bff97a1b48c6960c6db70 最绝色的伤口━━张国荣辞世八月祭 2003年12月03日18:24:35   E视   辛念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张国荣?这是个问题。按理说,应该是如我这样年龄阶段的人(生于1960-1970年代)喜欢张国荣才对,但生于1980年代的喜欢张国荣的也大有人在。(据媒体报道,大连一女中学生在闻知张国荣辞世后,为买张国荣记念影碟而遭其母拒绝,且其母痛诟“张国荣是个变态”,该少女伤心欲绝,自杀身亡,更是令人唏嘘不已。)当然,喜欢张国荣演戏的,也许可不分年龄阶段,不算奇怪;但喜欢张国荣唱歌的人群,却也是绵延不绝,这确是这个时代的一大奇观。虽是最早一代的“天皇巨星”,老歌迷们对张国荣不仅痴心不改,新歌迷们也在不断汇入。即以张国荣的演唱会来说,其不仅开创了中国流行乐演唱会的风格,也创造了自始至终场场爆满的纪录━━用歌友们的话说:“没有看过张国荣的演唱会=没有看过演唱会!”“当红不让!”“天皇就是天皇,永远不冷场!”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在某种意义上也确实是真实状况的反映。 张国荣的魅力何在呢?      俊秀完美的外貌,风流倜傥的造型,风华绝代的扮相,劲爆艳丽的热舞,款款深情的嗓音,亦喜亦怨的眼神……这些,都是我们喜欢张国荣的原因,但细究起来,却并非真正的原因。喜欢张国荣,真正的原因是他的歌声陪伴着我们的青春渐行渐远,他的身影和我们的岁月人生永远交织流淌在一起,难割难舍,难舍难分。自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张国荣随着港台流行音乐和影视剧传入内地,开始强烈冲击年轻人的视界和心灵,且一时风靡全国。在我上大学的时候(1990年代初),大学舞会中场的迪斯科舞曲,张国荣的热舞劲歌乃是必选曲目,大屏幕投影经常会放映张国荣在告别演唱会上的《侧面》、《MONICA》等片断,歌声、舞影和欢呼交织在一起,年轻的身体在张国荣的煽动下释放活力、挥霍青春。被时代的热浪推向大众的张国荣,他的多才多艺为无数年轻人向往,他的服饰发型为无数年轻人模仿,他的个人成功为无数年轻人梦想。不管你在意不在意,喜欢不喜欢,张国荣已经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偶像,成为这个时代的完美幻影。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张国荣声名鹊起的时代,是香港欣欣向荣的时代,也是中国大陆一浪推一浪的开放进步的时代。从1980年代张国荣的整个歌曲特色来看,尤其以其告别演唱会的曲目为代表,无不与那个充满“不羁的风”的时代相合拍,引来无数“无心睡眠”的“暴风一族”的高唱低和,引发了深深的共鸣。虽然在急速变换的时代漩涡中,人们在“寂寞夜晚”或“风再起时”,会偶尔回味带有淡淡忧伤的“童年时”、“当年情”,去感悟“沉默是金”的真谛。但是,乐观的时代鼓励乐观的人们要“不怕寂寞”、“由零开始”、“共同渡过”、“奔向未来的日子”,即使“少女心事”,也极少感伤色彩,洋溢着“爱慕”的自信轻快。张国荣当年做出告别歌坛的决定,顿时引得万千少男少女为之伤心欲绝而疯狂,因为他们已经不能接受没有了张国荣的时代。张国荣形形色色的歌曲影剧,亦为形形色色的人们提供抒发情感、寄托伤感的资源。人们从一个放大了的“张国荣”身上来观照自己的爱情和人生,感悟这个时代的深长意味:      是非有公理      慎言莫冒犯别人      遇上冷风雨      休太认真      自信满心里      休理会讽刺与质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