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宪其中 深宪其中
关注数: 20 粉丝数: 0 发帖数: 268 关注贴吧数: 80
《被羞辱者是危险的》----崔卫平-南方周末-2007-08-09 7月30日,两位当代电影大师辞世,他们是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享年89岁;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享年95岁。伯格曼的代表作有《第七封印》、《野草莓》等;后者的代表作有“感情四部曲”、《放大》等。背景着黑衣者是伯格曼的经典作品《第七封印》中的死神       得知伯格曼去世,我头脑中浮现出上一回观看伯格曼的情形,那是在2006年11月。因为一系列令人不安的事情,精神上感觉支离破碎。在没有做任何检查的情况下,医生慷慨地给我戴上了一顶“忧郁症”的帽子,本人则欣快地承认。我一心一意只看伯格曼,想沉溺在伯格曼的世界里永远不出来。也许潜意识中在寻求一个更加忧郁的对象,好将自己心灵中那些阴郁混乱的东西释放出来。事实证明这场自救百分之百成功,在连续数日每天一部伯格曼之后,我将医生开的“百忧解”药片扔进了废纸篓。  这回看的主要是伯格曼在法罗岛上拍摄的那批影片,时间都是1960年代。位于大西洋上的小岛法罗也正是伯格曼去世的地方,自1965年拍摄《假面》踏上这个小岛之后,他觉得自己永远也离不开它了。很难说是因为受岛上充足阳光的吸引,还是被其荒凉的景象所迷惑。小岛当时只有七百多人口,岛上的居民无法理解这个人为什么买了那样一块贫瘠的土地,在上面盖起了房子。不久,在这个岛东南端的邓巴村落,他又建立了一个摄影棚。直到去世,他在这里生活了四十余年。  有研究者认为伯格曼在进入1960年代之后,才使得自己的步调与这个时代的其他导演协调起来,比如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法国的阿伦·雷乃,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表现了战后经济上繁荣的同时带来心灵上的无法满足,精神上失去目标,道德上失去平衡。而在此之前,伯格曼早已赢得了电影界最重要的荣誉——《第七封印》赢得了1957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1958年的《野草莓》则获得柏林金熊奖和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等。从1940年代后期拍片伊始,他主要面对的是个人的精神世界与感情世界——垂直的个人直接面对上帝、死亡、恐惧、生命的意义等,它们更加接近克尔恺郭尔的视野,其中幻想和梦境则接近伯格曼童年时代所受宗教的熏陶。  伯格曼本人曾经坦言:“在外面的世界里我感到寂寞,因此我在情感的范围中寻求庇护,不管那是否只是幻影。”对于外部世界感到不适,感到需要对世界关上大门,这种逃避有一个来自遥远年代的具体原因:1934年,仍在上中学的16岁的伯格曼到德国度假,在魏玛参加了一次庆祝纳粹党成立的纪念大会,这造成了他永久的心理创伤。他后来多年不问政治与这件事情有最大关系。同时瑞典在二战当中的中立位置,也会造成知识分子的困惑和愧疚,在人类的危急关头他们没有做什么。  时值1960年代,某些战争的氛围似乎又回来了。冷战、反战——对峙双方以更加复杂的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促使人们去选择。勇于观察自己心灵的伯格曼,当然会敏感到新的压力,这真是旧愁未消又添新愁。对于过去的审视,也是对于当下的回答,反之亦然。前后连续拍摄于法罗岛上的这批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伯格曼在诸如此类问题上的一次交代。除了《假面》外,还有《豺狼时刻》、《羞耻》和《安娜的热情》,后三部又被看作另一个三部曲,一般人们对此提及不多。看上去伯格曼努力在为某个始终沉默的黑暗大陆,寻找能够表达的清晰语言。
【070723日记】韩庚最新日记“舞台~~~”----文字版+图片版 舞台~~~ 日期: 2007-07-23心情: 天气: 大家最近还好吧.从中国回来也没有大家留言真不好意思.因为回来就病了,今天才缓回来,感觉自己清醒点了所以上来看看大家和大家说说心里话呵呵~~ 从泰国到中国的这一个星期的日程真的是忙的不可开交,光坐飞机就快坐吐了呵呵~~可是我觉得这一次真的很幸福,感觉你们就在我身边,形影不离的陪伴着我,真心的谢谢你们. 这次<<越策>>的节目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音乐.舞蹈我花了2个星期去准备和练习,其实我的民间舞好长时间没有跳了,上次回北京找到了我在学校时的师哥,麻烦他又从新给我温习了功课.看到了练功房的镜子和把竿顿还有钢琴时想起以前我在学校的那种快乐和单纯,当音乐想起的时候顿时我的血液在沸腾,想释放我4年里一直储存在我灵魂里的那种欲望,想把整个练功房充满我的意念.当时感觉我不属于我自己是属于舞蹈和舞台,是能抒发我感情的舞台.很想自己站在空旷的舞台上,闭上眼睛去感觉我的存在.真好怀念那时和同学一起逃课.偷懒被老师罚的满操场跑呵呵,想去来就好笑~~ 但现在我们都在成长,慢慢让自己变的成熟去调节自己,能让自己可以容入现在的社会和你身边的环境,必须也要让现在的社会和身边的环境去接受你,这不是变这是成长.以前在学校的快乐已经变成回忆,心情不好的时候想一想也会变的开心也感觉带一丝幸福 希望大家能天天开心 永远幸福!!! 我爱你们
【070518读报】南方周末:铁凝 南方周末此文链接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517/wh/whxw/200705170104.asp---------------------------2006年11月,铁凝当选新一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的情感生活成了聚焦点之一。  “我不是独身主义者。”当时,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铁凝如是说:“我对婚姻也有好的期望,可我从来都是做好了失望的准备,因为我觉得做好了失望的准备,才可能迎来希望。但可能我准备得还不是特别充分。”  2007年5月,铁凝迎来了她准备充分的爱情婚姻生活。在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咖啡厅,新婚燕尔的铁凝携着爱侣华生,坐在记者面前。现任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的华生,被广泛认为是对中国证券市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你不要找,你要等  1991年5月的一天,铁凝冒雨去看冰心。“你有男朋友了吗?”冰心问铁凝。“还没找呢。”铁凝回答。  “你不要找,你要等。”90岁的冰心老人说。这是她第三次看望冰心。第一次是1983年,第二次是1986年。  铁凝称冰心为姥姥。在中央民族学院一幢普通的单元房里,冰心坐在书桌前迎接手捧鲜花的铁凝。其时与冰心荣辱与共、相依为命的爱侣吴文藻已辞世有年。因为摔过一跤,冰心行走不便。“但冰心先生依旧神情清爽,目光明澈。老人的短发整整齐齐,穿着淡蓝色的中式衣服,请我喝茶、吃糖、吃她最爱吃的‘利口乐’。”铁凝对冰心的寓所印象很深,除了墙壁上悬挂的梁启超的墨迹,还有就是冰心的生活方式。她跟吴文藻各自有一间房子,1983年那次,铁凝曾经透过半掩的屋门看到过一个老人伏案工作的背影。  南方周末:冰心先生对你的赠言对你影响很深吗?  铁凝:我一直记得她说给我的话,“你不要找,你要等”。她的话在我听来充满禅机。一个人在等,一个人也没有找,这就是我跟华生这些年的状态。我说对爱情要有耐心,当然期望值不必过高,但不要让希望消失,我想是这样。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期待。  南方周末:现在是一个人性相对自由的时代,情爱很容易发生,你的爱情却等待了这么久。  铁凝:从骨子里我还是一个相对传统的人,所以可能对婚姻的期待比较高,也才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当然每一个人结婚的时候都不想草率,或者以为自己是不草率的,以为自己是深知对方的,但是也许事与愿违,所以有人才会有频繁地离婚、结婚,当然这都是人的自由。但是我不想那样。这就导致我宁愿没有,也不要一个凑合的婚姻。婚姻跟人的好坏没关系,好人非常多,但他不适合你,可能你也不适合他,这就是情感的难处。  南方周末:现在都市里的时尚青年,开始拒绝婚姻,社会学家称为一个“无婚的时代”,这是情爱文化的变迁。在“无婚时代”,你怎么看自己的婚姻选择?  铁凝:一个人真的遇见爱情,恐怕还是要结婚的。婚姻应该是爱情的自然的归宿。爱情是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交融的过程。爱情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就需要婚姻这个形式。婚姻家庭既是物质的承载,也是心灵的港湾。它给你提供了一种慰藉,不管经历了什么,你不要任何理由,就可以回到这个港湾。  南方周末:你们的婚礼很简朴。西方文化中对婚誓很看重,比如他们有一个誓言,要跟缔结婚姻关系的这个人终身相守,不管疾病不管贫穷,不弃不离,这些誓愿,你们不需要吗?  铁凝:誓言从来就是重要的。不过我们也看过太多离婚的人,都是曾经发过誓的。我觉得婚姻最重要的基础是相互的爱慕、欣赏、信赖和感情的交融,以及对责任和义务的共同承担。婚姻是双方在这个基础上携手同行的起点。进入婚姻的秩序意味着你不能逃离了,你要承担你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入婚姻秩序之后,彼此都要有一份信赖,这种信赖我个人以为是不一定需要宣誓的。   南方周末:很多人都会对爱情怀有梦想,你在少女时代对爱情的梦想是什么样的?  铁凝:年轻的时候对爱情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文艺作品加虚拟浪漫。那时我刚开始写作,很容易喜欢文艺界的人,觉得他们是神秘的,潇洒的,帅气的。比如身高不得低于多少,一定要特别爱我,更具体的没有。现在到了我这个年龄就知道爱是相互的,是不容易的,爱是一种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种能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