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 可爱的蟲儿飞
关注数: 16 粉丝数: 109 发帖数: 1,412 关注贴吧数: 11
暖心!天门民警大雪中用棉被爱心守护车祸伤者 25日下午,天门市漫天风雪。在该市东湖路中百超市门前,几位民警大雪中用棉被裹住车祸伤者为其保暖,一直等到急救车赶到,其举动被路人拍下发到了网络上,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民警、群众守护伤者   当日,笔者找到了在微信朋友圈被大家多次点赞的“送被”民警们,他们就是中百警务综合服务站的民警们。民警陈齐祥介绍,当天下午两点半左右,他接到群众报警,前方100米左右,有一位小伙被车撞了,躺在冰冷的雪地上,浑身颤抖。他和服务站其它几位民警立即赶到现场。   “当时雪下的很大,天气也非常寒冷。伤者受了伤躺在地上,两眼紧闭,说话声音非常微弱,浑身发抖。”陈齐祥说,经过询问在场的肇事者和群众,他得知伤者所幸只有腰部受伤,但无法挪动。于是,他和同事们立即跑回服务站拿来了一床棉被,轻轻地垫在了伤者身下,并为其裹在身上。过路的群众看到这一幕,也纷纷撑起伞为民警遮雪。   为了让伤者保持清醒,陈齐祥不停地和他说话:“坚持住,120马上就过来了。”就这样大概过了20分钟,120急救车赶到现场,几位民警协助医护人员将伤者送上急救车。   陈齐祥还介绍,由于大雪天气摔伤车祸增加,120急救数量攀升,为了能让这名伤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他们本打算用警车送伤者去医院。“当时,同事已经在赶往医院借担架的路上。”陈齐祥说。   没想到,几位民警的举动被路人拍下发到了朋友圈,引来众多网友点赞:“冬天看到这一幕,感觉心里暖暖的。”“民警温暖的不仅是伤者的身体,更是大家的心。”   “这事儿太小了,和很多事情相比太微不足道了。”民警们纷纷表示。   据了解,伤者姓杨,28岁,天门市皂市镇人,当时正打算去中百超市买东西,过马路时边走边打电话才不慎被撞。目前,肇事司机正在配合调查中。
麻叶子、麻花、猫耳朵……这些天门传统年货,你家备了吗? 在天门人的记忆里,从前快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动手熬麻糖,制作麻叶子、麻花等。现在,天门很少有人家会亲自准备这些年货了,但儿时的味道和过年的气氛,仍然历尽弥新,传承至今。慕名来到号称天门年货一条街的“孝子里街”。巷子两边,卖各种年货的商铺有近十家,售卖的食品均是纯手工或者半机械半手工做出来的。 随意走进街边一家小店,老板娘正在厨房里炒着炒米,香气盈满整间店铺。在天门,炒米几乎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年货。它的做法很简单:将底部盛了些许干粗沙的铁锅烧至辣锅烫沙,倒入阴米,用细竹枝翻炒数秒后,用“沙撮子”从锅中撮起筛净,炒米就这样做好了。 炒米储存方便,食用简单,既可以当零食直接食用,也能加糖加热水泡开吃,讲究一些的,放入盐跟猪油,再用开水泡开,就成为另一种别具风味的美食。在孝子里另一家糕点铺前,摆满了麻叶子、麻果、麻花、酥饼、排酥、酥果、沙琪玛、猫耳朵等50多种点心。 老板娘贾女士介绍,他们的店子已经开了15年了,年底生意比较好,一天能卖200-300元,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上千元。“来我们这买年货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们,尽管现在零食品种繁多,但这些传统的天门点心,还是很受欢迎的。”说话间,一位50余岁的阿姨来买了2斤多的炒米糖。“这是我们的老顾客了,时不时到我们这儿买点东西。”贾女士开心地说。
国家要出钱给天门这些人盖房子了! 好消息呀 总是在年底结伴而来 国家又要给咱老百姓出钱盖房子了 大家都知道 现在农村还有很多破旧的房子 近日国家财政部门下达了 关于2018年农村危房补助预算通知 计划对全国27个省份的农村危房进行改造2018年危房改造款下拨 咱湖北分到64889万元 国家给你免费建房子 《通知》要求(自治区、直辖市)要及时 将资金分解下达到县 其中用于贫困县的资金增幅 不低于该项资金平均增幅 分配给贫困县的资金 一律采取“切块下达” 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县 不得指定具体项目或 提出与脱贫攻坚无关的任务要求 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颁布 告诉大家“脱贫”不再是纸上谈兵 怎么才算危房呢?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划分鉴定结果为4级 A 级 1、地基基础:地基基础保持稳定,无明显不均匀沉降; 2、墙体:承重墙体完好,无明显受力裂缝和变形;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无松动、脱闪现象。非承重墙体可有轻微裂缝; 3、梁、柱:梁、柱完好,无明显受力裂缝和变形,梁、柱节点无破损,无裂缝; 4、楼、屋盖:楼、屋盖板无明显受力裂缝和变形,板与梁搭接处无松动和裂缝。 B 级 1、地基基础:地基基础保持稳定,无明显不均匀沉降; 2、墙体:承重墙体基本完好,无明显受力裂缝和变形;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无松动、脱闪现象; 3、梁、柱:梁、柱有轻微裂缝;梁、柱节点无破损、无裂缝; 4、楼、屋盖:楼、屋盖有轻微裂缝,但无明显变形;板与墙、梁搭接处有松动和轻微裂缝;屋架无倾斜,屋架与柱连接处无明显位移; 5、次要构件:非承重墙体、出屋面楼梯间墙体等有轻微裂缝;抹灰层等饰面层可有裂缝或局部散落;个别构件处于危险状态。 C 级 1、地基基础:地基基础尚保持稳定,基础出现少量损坏; 2、墙体:承重的墙体多数轻微裂缝或部分非承重墙墙体明显开裂,部分承重墙体明显位移和歪闪;非承重墙体普遍明显裂缝;部分山墙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有明显松动、脱闪现象; 3、梁、柱:梁、柱出现裂缝,但未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个别梁柱节点破损和开裂明显。 4、楼、屋盖:楼、屋盖显著开裂;楼、屋盖板与墙、梁搭接处有松动和明显裂缝,个别屋面板塌落。 D 级 1、地基基础:地基基本失去稳定,基础出现局部或整体坍塌; 2、墙体:承重墙有明显歪闪、局部酥碎或倒塌;墙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普遍松动和开裂;非承重墙、女儿墙局部倒塌或严重开裂; 3、梁、柱:梁、柱节点破坏严重;梁、柱普遍开裂;梁、柱有明显变形和位移;部分柱基座滑移严重,有歪闪和局部倒塌; 4、楼、屋盖:楼、屋盖板普遍开裂,且部分严重开裂;楼、屋盖板与墙、梁搭接处有松动和严重裂缝,部分屋面板塌落;屋架歪闪,部分屋盖塌落。 哪4类人能享受到危房改造补贴? ① 农村低保户,通过农村低保审核,已经被确定为低保性质的农村家庭 ②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③贫困残疾人家庭 ④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何申请? 符合条件的农民朋友 在农村确实需要在改造自己的房子 请准备好以下材料 危房证明:原住所被评定为危房的危房证明 住房证明:只有一处居所,没有其他住宅的住房证明 准备五保户、低保户及残疾人家庭的相关证明 申请流程 1、准备好户口本、身份证(低保户、五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要拿出响应的证明,例如:低保证) 2、向村里提出申请,填写《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审批表》,由村里上交审批。 3、相关工作人员前来考察证实,符合条件即可领取危房改造补贴。 其实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村民 给出的福利政策是很好的 只是很多时候身边的人都不知道 快把这个消息告诉身边的亲友
天门石家河遗址公园将建得比故宫还要大 12月12日和13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孟华平等近百位考古专家齐聚天门石家河,对拟建设的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探访和研讨,并为新建的天门市博物馆揭牌。 此前,国家文物局在浙江召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石家河获批立项。这个出土了“华夏第一凤”、“湖北第一龙”玉器的遗址,将建成一个比故宫还要大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石家河越来越出名。2015年,石家河挖掘出240块史前玉器。为了确保其安全,这批玉器住进了天门市公安局的枪械库内。 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拟开建 已过年过八旬的肖爹爹怎样也想不到,他们家祖祖辈辈耕耘的这块土地下,竟然埋着一座上古迷城;他更加不会想到,他生活了一辈子的石家河镇,将建设成为一个比故宫还要大的遗址公园,迎接无数游人参观。 肖爹爹至今还记得,1954年,天门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石家河镇有个农场被淹了。那年冬天开始,石家河开始修建水库。没多久,就来了一批考古队员。“都说修水库挖到了宝贝。” 肖爹爹所说的宝贝,其实是在修建水利工程过程中发现的古代遗址。1955年,考古队在杨家湾、罗家柏岭、石板冲和三房湾是个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存。其中,在罗家柏岭出土了一批精美玉器。 石家河遗址及石家河文化的研究,就此拉开序幕。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北京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市博物馆联合组建石家河考古队,再次对遗址进行发掘,发现距今5000-4300年左右的大型史前古城——石家河古城。 2011年开始,对石家河古城的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的成果越来越丰硕。近几年来,天门市先后召开石家河考古60周年研讨会、石家河文化玉器主题研讨会、中国公共考古论坛,有300多位考古专家聚集天门,开展石家河文化学术研讨。石家河考古新成果已成功入选2016年“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和“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世界10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 12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在石家河遗址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遗址土城墙上长出的草木进行清理。 今年8月,湖北成立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加强对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组织领导。12 月 2日,国家文物局在浙江召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石家河获批立项,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步入快车道。 据了解,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计划总投资11亿元,拟于2020年建成。未来,这里将成为集文物鉴赏、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占地8平方公里,比故宫还大。 图为:石家河挖掘现场 珍贵玉器“暂住”公安局枪械库 15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在石家河遗址三房湾东台发掘现场看到,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一个台地进行紧张的发掘工作。据介绍,整个东台分布着大量的红陶杯,数量可能不下数万乃至数十万件。 2012年开始,为了配合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湖北省考古所、天门市博物馆组成石家河遗址考古队,于对石家河遗址进行主动发掘。 这次发掘的成果更为丰硕:新发现的谭家岭古城被认为是距今5300年以前我国发现规模最大的、最完整的史前城址;印信台祭祀遗址共揭露出石家河文化晚期5个人工黄土台基、6组套缸遗迹等祭祀遗存,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场所;2015年,谭家岭新出土一批玉器,数量达240件。 新出土的这240件玉器,表面有精美的线刻图案、复杂的透雕和细如针尖的钻孔,普遍使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刻线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 怎么保护好这批玉器成了天门的一个难题。天门市博物馆副馆长李俊告诉记者,玉器出土时,天门市博物馆还未建成,不具备存放这批珍贵玉器的条件。 天门市委市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将这批玉器存放在天门市公安局的枪械库内。“枪械库具备存放的条件,最关键的是,这里非常安全。”李俊介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准备了两个保险箱,除了部分碎片,这批玉器被全部妥善装箱后,存入了公安局的枪械库。 2017年,天门市博物馆部分完工,这批玉器的一部分被取出,进入博物馆进行展出;还有一部分被存入了石家河考古研究中心的库房内。 “目前,天门市公安局的枪械库内还存放了一部分。等天门市博物馆全部建成开馆后,再放置在博物馆里保存、展出。” 天门市政协主席汪发良介绍,除了保护好已出土文物,天门还加强了对遗址现场的保护。成立了石家河遗址管理处,与遗址所在地相关村组签订了保护协议,设置遗址保护界桩,划定了遗址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搬迁了石河砖瓦厂和村办制缸厂。“经过宣传遗址保护的重要意义,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盗掘文物、私藏文物的行为被杜绝。” 图为:石家河出土文物 出土玉凤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石家河出土的文物照片,被收录进了《上古迷城石家河》的画册中。这本画册,给玉器部分取的标题是“玉之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王仁湘同样用“巅峰”这两个字形容石家河出土的玉器。他说:“出土的240多件玉器,给我们带来了有一次震撼,这批玉器的发现,击碎了学者们构建的古玉体系,标志着一个史前玉作的巅峰,代表了一个中国玉文化发展空前绝后的时空坐标。” 石家河玉凤,则是石家河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这枚玉凤1955年出土于天门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距今约4800-4400年,是旧石器时代的玉佩。该玉凤为“团凤”造型,被誉为“中华第一凤”,目前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官网对该玉凤的评价是:“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玉凤是目前所知较早的凤形象。”今年7月29日,中国邮政发行《凤(文物)》特种邮票一套。这套邮票共6枚,其中一枚便是以“玉凤”为原图设计的。 除了玉凤,石家河肖家屋脊出土的距今4300-4000年的玉龙,被誉为“湖北第一龙”,玉为黄绿色,表面有灰白色斑纹,龙首尾相卷成玦形,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天门市博物馆副馆长李俊告诉记者,目前收藏有石家河出土的玉器的博物馆,有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市博物馆、天门市博物馆等。 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 在12月12日举行的“荆楚论坛——石家河遗址考古研究与遗址公园建设研讨会”上,参与石家河遗址考古工作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辉介绍了石家河聚落考古新发现。 石家河遗址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遗址群。 刘辉认为,石家河遗址主要经历了油子岭文化(距今5900—5100年)、屈家岭文化(距今5100—4500年)、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4200年)、后石家河文化(距今4200—4000年)等4个发展阶段。 其中,以石家河古城为核心的聚落模式瓦解,石家河古城被废弃,但石家河遗址多地揭示出的随葬玉器的瓮棺及制玉遗迹等显示,这里仍然存在发达的手工业,其文化依然相当繁盛,社会阶层的分化明显。 “其中,石家河遗址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无论是从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家河古城看,还是从谭家岭大型居住址、印信台大型祭祀遗址、三房湾大型制陶作坊遗址等聚落功能的专门分区看,从出土遗物中刻划符号、孔雀石的代表性与出土遗物的丰富度看,无疑可视为长江中游地区文明的中心,具有文化引领与文化辐射的重要地位。” 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表示,石家河发现的大型城址、 刻划符号、陶塑艺术品以及大量造型精美、工艺独特的铜器、玉器等一系列重大成果,揭示其为新 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中游规模最大、文化最为璀璨的都邑性聚落,“与长江下游的浙江良渚遗址、黄河中游的陕西石峁遗址共同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有着突出重要的支撑地位。”
专家解读:石家河聚落考古有哪些新发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12月12日,在天门市举行的“荆楚论坛——石家河遗址考古研究与遗址公园建设研讨会”上,参与石家河遗址考古工作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辉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石家河聚落考古新发现。  经历4个发展阶段   石家河遗址位于长江中游腹地、江汉平原北部与大洪山南麓结合处的山前地带,主体位于东西两河之间,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遗址群。   刘辉认为,石家河遗址主要经历了油子岭文化(距今5900—5100年)、屈家岭文化(距今5100—4500年)、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4200年)、后石家河文化(距今4200—4000年)等4个发展阶段 。目前,已发现以石家河古城为核心的聚落群和一批蕴含文明信息的代表性遗存。  聚落结构的演变   刘辉说,年代最早的谭家岭古城位于石家河遗址中部高地,其始建年代可能早到油子岭文化晚期并使用至屈家岭文化早期,成为油子岭文化发展新中心。   他介绍,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石家河遗址的聚落结构出现明显变化,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的石家河古城横空出世,以石家河古城为核心面积达8平方公里的石家河遗址聚落群开始形成。在石家河文化晚期,石家河古城外西、北部存在的两条人工堆筑的黄土墙体堆积可能系石家河古城的扩建工程。而到了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石家河遗址原有的城壕体系瓦解,未发现明显的聚落中心。   区域文明中心形成   刘辉认为,在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已经形成文化面貌高度相似的文化统一体,存在十余座规模不等的古城所构成的网络体系,出现聚落等级与社会阶层的明显分化,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发现若干蕴含丰富文明信息的大型建筑、大型祭祀场所、孔雀石、刻画符号等遗存。其中,石家河遗址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无论是从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家河古城看,还是从谭家岭大型居住址、印信台大型祭祀遗址、三房湾大型制陶作坊遗址等聚落功能的专门分区看,从出土遗物中刻划符号、孔雀石的代表性与出土遗物的丰富度看,无疑可视为长江中游地区文明的中心,具有文化引领与文化辐射的重要地位。   融入中华文明一体化   刘辉介绍,后石家河文化时期出现的非本区域文化传统的随葬玉器的瓮棺葬俗、大量涌现的源自中原煤山文化的陶器以及部分山东龙山文化因素等现象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的发展进程遭受黄河文明的强烈冲击被迫中断,以石家河遗址为代表的后石家河文化已被整体纳入黄河文明的进程中。   他表示,虽然以石家河古城为核心的聚落模式瓦解,石家河古城废弃,尚未发现这一时期明显的中心聚落,但石家河遗址仍然可作为中华文明一体化进程的典型代表,其多地揭示出的随葬玉器的瓮棺及制玉遗迹等显示,这里仍然存在发达的手工业,其文化依然相当繁盛,社会阶层的分化明显。   他认为,谭家岭5座瓮棺出土的240余件精美玉器是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石家河遗址玉器的又一次集中发现,新见的神人头像、双人连体头像玉玦、虎座双鹰玉饰、玉牌饰、虎形玉冠饰、玉虎、玉鹰等,不仅类型丰富、造型生动,而且技术精湛,其普遍使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等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
你家今年开始灌香肠,腌腊肉了吗? 入了冬 天门人滴妈妈、奶奶、婆婆们有时间啦 都在盘算着为这漫长的严冬准备点什么? 过几天 大街小巷的大妈们估计要忙起来了 过年倒计时,美味的倒计时! 腊肉灌肠齐齐武装上阵 一眼望过去,栏杆上将是肉花花的一片 腊味十足!每当看见一排腊肉 就会想起往事,口舌生津。 小时候,只要在家! 有盘腊肉下饭菜能多吃好几碗饭呢! 头脑里依稀记得 爆炒后,那白若凝脂的肥肉! 呈现出晶莹剔透的谗人! 老腊肉曾经也是小鲜肉 到了春天,老腊肉和小鲜肉一锅端 在鲜竹笋的牵线下 老少恋会有一个团圆的结局 做饭时割一点腊肉 切成片放在锅里榨出油 满屋即飘腊肉香,这样炒菜省油又好吃腊肉不穿衣服是腊肉 穿了衣服就是灌肠 腊肉肥瘦相间,吃后唇齿留香! 灌肠边切边流油,边往嘴里塞... 腊肉灌肠一定要趁热吃,越吃越香,欲罢不能。 小时候,灌肠是过年的味道 长大后,灌肠是家乡的味道 灌肠灌好后,每天就盼望着过年看这娴熟的手法,肯定是灌灌肠的高手!家乡的味道 总有你们吃过的灌肠! 作为一只成熟的灌肠 即使是和简单的米饭一起蒸煮 也能非常好吃 色、香、味俱全!腊味飘香,年要到了 冒着热气的香肠,越嚼越香! 有腊肠,我可以吃两碗白米饭! 远在外地的天门人,该回家了!再说腊鱼,吸收了天地精华! 选择草鱼、鲤鱼最好,花白鲢也不错。 从鱼背部剖杀、洗净,再撒上盐腌制。 待水分干后,放在太阳光里晒。 没有太阳时放至阴凉通风处晾着。吃时将鱼切成小块蒸熟 或者红烧,香味浓郁。 而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 也有用两三寸长小鱼腌制的 晒干蒸熟后能连鱼骨一道嚼碎吃掉! 几块腊鱼搭配大蒜炒了,吃的真心爽很有嚼劲味道咸鲜,太过瘾了 流着口水 回忆着味道 好山好水好腊肉,想爸想妈想回家 有一种爱叫做 “妈,我想吃腊肉灌肠了!”腊味,现在更是一种家的味道! 长大了,吃过的山珍海味多了 但忙了累了,还是想念这些味道! 最想念的还是爷爷奶奶腌的鱼肉和香肠 突然发现那才是全世界最好的美味, 有家的味道,更有童年的味道。 亲爱的小伙伴们! 你家开始灌香肠晒腊肉腌腊鱼了吗?
湖北将有“新高考” 明年高一新生不再分文理科 12月5日湖北省教育厅在“湖北推进教育改革举措成效”发布会上明确,在2018年高一年级新生中开始实施新高考招生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招录全面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新高考政策,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评价,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据此前出台的《湖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年的新高一学生将是首届“新高考”考生,届时将不再分文理科。而新高考的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和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而这3个科目可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学敏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高考制度改革,高中阶段的教学管理也将发生深刻变化,普通高中要适应新高考要求,推进选课走班、分层教学、课程实施、班级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走班制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学新常态,学生选课将变得多样化,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再采取固定班级授课模式,变成了‘教师不动学生动’,同时教师面临更强的角色挑战,将接受学生的挑选。”余学敏说,新高考选考的三门科目,直接决定学生大学里将学习什么专业,以及今后可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方向,职业生  同时,湖北将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长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普通高中要进一步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涯规划将摆上学生的高中教育日程中。   此外,湖北省还将制订出台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俗称中考改革,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通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引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科学合理选才。(长江日报)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