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蒸汽 台风蒸汽
关注数: 65 粉丝数: 185 发帖数: 10,607 关注贴吧数: 2
蝮蛇咬伤患者肢体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蝮蛇咬伤患者肢体疼痛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蝮蛇咬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纳入的40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时疼痛发生情况,根据疼痛数字评分表(N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和中重度疼痛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两组蝮蛇咬伤患者肢体疼痛的影响因素。 结果 408例蝮蛇咬伤患者肢体疼痛的发生率为100%,其中,轻度疼痛占比22.06%,中重度疼痛占比77.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咬伤后入院时间、咬伤部位、蛇咬伤严重度、肿胀程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与蝮蛇咬伤患者肢体疼痛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史、吸烟史、D-二聚体与蝮蛇咬伤患者肢体疼痛的发生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年龄<60岁、咬伤后入院时间≥8h、蛇咬伤严重度(中重度)、肿胀程度(中重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是蝮蛇咬伤患者发生肢体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蝮蛇咬伤患者肢体疼痛发生率高,与性别、年龄、咬伤后入院时间、蛇咬伤严重度、肿胀程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密切相关,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肢体疼痛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广州看过来,什么乌梢蛇咬了花600? 1. 研究目的 - 总结广州及其周边地区毒蛇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为毒蛇伤防治提供依据,保障人民健康。 2. 研究方法 -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蛇伤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3. 研究结果 总病例数:2920例。 毒蛇伤占比:92.40%。 主要致伤蛇种: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占43.94%。 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占86.82%。 蛇伤高峰月份:9月,占23.66%。 伤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26.30%。 高发年龄段:40-69岁,占64.76%。 受伤部位:下肢咬伤占51.13%。 毒蛇伤事件中重度占比:33.15%。 就诊时间与严重度:毒蛇伤6小时内就诊与6小时后就诊、24小时内就诊与24小时后就诊的严重度具有明显差异(P<0.01)。 费用与时间:不同蛇种致伤事件中,就诊时间、平均在院时间、平均费用之间存在正相关。 4. 结论 - 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毒蛇伤事件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 - 应针对其特点进行重点防控,提高公众蛇伤防范与就诊意识,减少致残率,降低病死率。 5. 蛇伤区域分布 珠三角地区:1679例。 东翼地区:汕尾、揭阳、汕头、梅州、潮州。 粤北山区:韶关、清远、云浮。 西翼地区:茂名、湛江、江门。 6. 蛇伤患者职业分布 - 农民:768例(26.30%)。 - 自由职业者:544例(18.63%)。 - 个体户:438例(15.00%)。 - 蛇工:354例(12.12%)。 - 无职业:306例(10.48%)。 7. 蛇伤月份分布 - 4月-9月蛇伤事件逐渐递增,9月达高峰。 8. 受伤部位分布 - 下肢:1493例(51.13%),其中脚趾686例(45.95%),脚踝310例(20.76%)。 - 上肢:1197例(40.99%),其中手指913例(76.44%)。 9. 致伤蛇种分布 - 已知毒蛇:1704例(58.36%)。 - 不明毒蛇:994例(34.04%)。 - 不明无毒蛇:192例(6.58%)。 - 无毒蛇:30例(1.03%)。 10. 蛇伤后临床表现及院前处理 - 最常见症状:牙痕(87.04%)、肿胀(64.43%)、疼痛(63.69%)。 - 院前处理方式:挤和(或)吸毒液(26.69%)、结扎伤口近心端(22.60%)、冲洗伤口(17.77%)。 11. 蛇伤后就诊时间及临床严重程度 - 轻度:1362例(46.64%)。 - 中度:368例(12.6%)。 - 重度:968例(33.15%)。 - 24小时内就诊:2263例(85.10%),其中6小时内就诊:1945例(72.09%)。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