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皖公子 徽皖公子
关注数: 13 粉丝数: 32 发帖数: 3,519 关注贴吧数: 17
【寒雪再纷】★黄梅戏知识产权亟待保护 《女驸马》《牛郎织女》等被大肆偷拍盗卖黄梅戏知识产权亟待保护 发布日期: 2007-10-18 0:36:54 稿件来源:江淮晨报 作者:戴小花 中唱上海分公司近期将《罗帕记》VCD稿酬邮寄给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的亲属,而这距离严凤英辞世将近40年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绝大多数黄梅戏创作者,至今没有收到一分钱黄梅戏著作权费用。昨天下午由省新闻出版局、省文化厅等联合召开的“保护黄梅戏知识产权”座谈会上,黄梅戏知识产权亟待保护被提上议事日程。 据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有几百首经典黄梅戏在互联网上被众多网友点播。以安徽某网站为例,对其黄梅戏经典唱段前十名进行统计,总点击量达到864271次,其中马兰、吴琼、★韩再芬★演唱的《谁料皇榜中状元》的日均点击量均超过370次。不完全统计,黄梅戏的365个唱段,总点击量超过180万次。根据估算,这家网站每年应该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约24万元。以50个网站来初步估算,仅上传费一项,每年达到千万元。 黄梅戏著名导演孙怀仁说,《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这些经典黄梅戏影片、VCD、DVD等,大都遭遇盗版,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发行;一些电台电视台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播放并收费;还有,在KTV等歌舞娱乐场所被点唱。《红楼梦》在石家庄演出一场光盘就被偷拍出来了《梁祝》、《红丝错》的演出,也被人偷拍盗卖了。《牛郎织女》也遭遇同样命运。连一些黄梅戏小戏如《游春》的作词、作曲、表演程式等,都被其他团体表演者仿冒。 有鉴于此,与会各方专家建议,我省应高度重视黄梅戏的知识产权问题,旗帜鲜明地维护和支持知识产权所有者维护其自身权益的行为;保护黄梅戏知识产权从本省做起;保护黄梅戏从黄梅戏界自身做起;对黄梅戏市场重新进行评估,明确保护对象,对黄梅戏品牌保护问题进行研究,制订完善的保护方案;组建保护黄梅戏著作权的集体性组织等。 (本报记者 戴小花)
【寒雪再纷】★再芬新闻★专业演出大篷车送戏下乡 黄梅芬芳 专业演出大篷车送戏下乡 黄梅芬芳 2007年08月03日10时33分   来源: 安庆新闻网   8月1日晚上,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格外热闹,安庆市文化局主办、安庆市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承办的“凤英故里黄梅芬芳”活动将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了农户家门前。这也是文化部门为实施民生工程“文化下基层”特地购置专业舞台演出车后举行的首场大篷车演出活动。  在当天的文艺下乡演出中,安庆市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的韩再芬、郭霄珍、马自俊、李萍等国家一级演员以及该院众多二级演员和优秀青年演员依次登台,为当地村民们现场表演了《闹花灯》、《打豆腐》等众多黄梅戏精品剧目。精彩的演出也让农民朋友饱了眼福,过足戏瘾。  今年安庆市将“文化下基层进社区”列入二十项民生工程之一,每年举办100场演出活动。文化下基层活动已经陆续开展多次,为了改善“送戏下乡”特别是到偏远农村的演出条件,市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经过多方努力,筹资近60万元购置了安庆市第一台专业演出大篷车。据介绍,这辆大篷车拥有自动装卸台、灯光、音响等全套演出设备,它的投入使用将极大的方便户外演出尤其是山区农村演出,从而为安庆市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吴雨穹、皖生、李宏)
【寒雪再纷】★再说黄梅★黄梅戏电视剧《挑花女》 黄梅戏电视剧《挑花女》 发布日期: 2007-8-2 23:58:25 稿件来源:江淮晨报 作者: 该剧讲述的是美丽的挑花姑娘小燕,从南方打工回来,看到家乡梨花寨依然十分落后,便根据家乡具有传统挑花技艺的优势,带头创办了挑花厂,以改变家乡面貌。她把全村会挑花的姐妹们集中起来,又把青年农民画家春牛招到厂里搞图案设计,准备大干一场,但此时矛盾接踵而来。小燕的未婚夫木根思想守旧,木根母则性情泼辣。小燕一心办厂,将婚期推迟,于是引起木根母子的猜忌,木根与小燕的爱情出现了裂痕和危机。 春牛的养父——村长德厚,年轻时曾与小燕的母亲菊花相恋,木根的母亲便借此威逼菊花,要挟小燕,引出一场轩然大波。在木根母亲风言风语的挑唆下,工厂人心浮动,春牛也打算离厂外出;小燕苦劝之下,春牛决定留下,两人坚定了办厂的信念。当木根母亲在众人面前大闹挑花厂,公开小燕母亲与德厚的关系时,小燕毅然认下了自己的父亲德厚然后继续带领大家办厂兴业。该剧故事跌宕,结构紧凑,唱腔动人,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电视台1992年摄制。编剧谢樵森、濮本信,导演吴文忠、陈佑国,主要演员韩再芬、丁同、刘广慧等。荣获得中宣部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
【寒雪再纷】★再芬文章★打造品牌发展演艺事业 打造品牌发展演艺事业  韩再芬  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落实到文艺团体的具体层面上,就是从原先的“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  向“产业型”转变,首先应当从观念入手,培养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和市场观念,认清改革与发展、创新与传承的辩证关系。其次,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带动演艺事业的发展。应当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同时,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历史与现代、国外与国内的优势整合,实现剧目的与时俱进,提高剧种竞争力。  我们的文艺团体要打造品牌,要做到七个必须:必须抓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之合理、科学,以提升团体的向心力。必须始终紧抓专业训练这一安身立命之本,不断提高产品的艺术水准。必须抓住创作这一生命力的源泉,挖掘先进文化的精粹,不断推出具有生命力的优秀新剧目。必须构建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提倡爱岗敬业,坚持勤劳、诚信、有爱心、不走捷径。必须坚持服务大众,去城市、下基层、进高校、到农村,创作民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必须坚持艺术品质,不断提高剧目质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观众第一、演职人员第一,引进、培养、尊重、使用人才。(作者单位: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2007.6.22
【寒雪再纷】★转贴黄梅★黄梅戏的美丽哀愁 黄梅戏的美丽哀愁2007/06/22   到安庆桐城罗岭,就为了看严凤英,一个叫陈庄的小小山村,两进深的青砖瓦屋,严凤英童年在此住过6年,她的乳名就叫鸿六儿。鸿六儿,一个眼睛清亮如露水的小丫头,赤着脚在菜籽湖畔龙眠山下打猪草、看花灯,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黄梅调。  黄梅树,是南方的植物;黄梅调,是江南的戏曲;黄梅子,是黄梅树的果子,我没吃过,想像它酸中带甜,在五月熟透,你不摘它也会在黄梅雨中掉下来,击中小丫头脑袋,不痛,有一点淘气与惊喜。诗中早就有“梅子黄时雨”之说;好像与爱情有关,青梅竹马里的青梅是没有熟的,像春天里发生的青涩初恋,眉目传情,心有点跳,又像柳絮,看得见它在飘,扑入怀里却捉不到。黄梅在我眼里是一朵花,长在田头篱下,沐浴梅雨秋露,也沐浴秧歌民谣,和竹笠、棕蓑、青青农田一起,组成江南田园美不胜收的乡土风情。那个叫黄梅的戏曲就应该在这样的乡土上抽枝长叶,是那些饲猪放牛小丫头的最爱,桐城陈庄的鸿六儿是其中一个,我们不好规规矩矩叫她大名严凤英,就叫她乳名鸿六儿最好。不用看我也能猜出她当年的模样,总在篱笆上采一把金银花缀歪了发辫,在画眉鸟的啼声中醒来,就在小河边随便洗一下脸,赤一双脚,坐在牛背上面对通红的太阳就唱起来。采茶时唱,插秧时唱,菜花开了唱,黄梅子熟了还是唱――如果没有黄梅调,乡村的生活该是多么枯燥和单调。  慢慢走过两进深的瓦屋,一一抚摸她用过的纺车、衣柜、炭炉和雕花木床,黄梅调的旋律就飘进来,是那曲《打猪草》:天天我打猪草咿呀,今天我又赶早咿呀,今天我又赶早呀,呀子咿子呀――你再听听,是《夫妻观灯》:正哪月,十呀五,闹呀元宵呀呀子哟――我最喜爱的是讨彩头:小小的鲤鱼红红的鳃,上江游到下江来,上江吃的金丝草,下江吃的水青苔,过了几多桃花渡,过了几多钓鱼台,金的金丝草呀,水的水青苔――曲调像流水,像丝绸,听得人心里一颤一抖,分不清是惊悸还是激动,农耕江南的风情原来如此撩人,感觉像鲤鱼游荡在春江里,像画眉飞翔在暖风中。  黄梅歌只适合民间小调,尽管它前有《女驸马》、后有《红楼梦》,可这些反封建的大戏靠着一朵黄梅又怎能压得住台?它只是没长好的小女孩,还挑不起那副沉重的担子,它只是宴席上的凉拌和清炒,你不能拿它来糖醋和红烧;它只是乡野小花一朵,比不得京剧昆曲华美,比不得川剧豫剧激越,更比不得梆子秦腔浓烈――走到哪儿人都说:你是安徽人,来一曲《天仙配》怎么样?谁都爱它优美动人,我想它的美就在于乡土和纯净。严凤英笑起来总是乡下女孩模样,我喜欢这份青涩和纯净,是一种不会被世俗污染的美,如果她不离开这片乡土,就不会死得那么苍凉,世道人心,纯朴村女哪里对付得了?她就是我心中的七仙女,她本不该下凡来人间。  □陶方宣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