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gslgk tjgslgk
关注数: 63 粉丝数: 10 发帖数: 164 关注贴吧数: 2
双簧管秘密 秘密1:以小的、渐进的、有成效的步骤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当我们走上音乐会的舞台时,我们是多么希望能够轻松自如、随心所欲地演奏。无论音乐对其他人来说是多么富有挑战性,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良好表现拥有足够的自信心。而卓越的练习正是培养这种自信心的关键。 卓越的练习指的是有组织的、积极的、冷静的练习。在琴房里,挫折感、消极的想法、焦虑感经常折磨着我们双簧管演奏者。用这样的思想和感情来练习是不好的,而且是必须要改进的。 我们有很多练习技巧可以使用,但支撑着成功练习的总体理念是:通过深思熟虑制定一个计划进行战略性的练习,其中包含小的、渐进的和有成效的步骤。要坚信,成功的练习会带来成功的表演。 手段: 1.在每次练习之前,都要明确我们要练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制订练习计划时可以考虑多种选择,也可以把练习计划写出来。 2.以一个简单可行的步骤开始练习。练习中逐渐增加难度,要始终保持自如感、控制感和音乐感。 3.如果增加难度后,失去了一些自如感、控制感和音乐感,说明难度加得太大了,要回到你感觉能够掌握的阶段,再逐步增加难度。练习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每次只增加可以掌握的难度,这将是奠定成功的基础。 4.在练习过程中,问问自己,“我所演奏的能体现出乐曲的内涵吗?这样的演奏质量是我想要在舞台上表现的吗?”如果没有,休息一下,然后在我们可以好好练习的时候再继续练习。 注释: 有时我们在练习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使我们变得沮丧,然后拷问自己,比如,“这是一个简单的节奏!我为什么要搞砸它?”要正面回答这些问题,而不是把它们留在那里使我们继续受挫。这样的问题来自于我们内心的“学生心态”,要以一个好老师的心态富有成效地解决问题,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弄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挫折会让我们有机会发现问题并改进。 好处: “成功的练习”是指从第一次练习到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乐感和组织性。正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成功的练习会带来成功的表演。 翻译摘选自杰奎琳·莱克莱尔《双簧管秘密(双簧管和英国管高级演奏家的75条演奏策略)》。
读朱则平老师的《欧洲竖笛重奏合奏教程》有感 最近买了一套朱则平老师选编的《欧洲竖笛重奏合奏教程》(正版的哦),很好的一套书,朱则平老师将多年积累的竖笛合奏曲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确实非常值得称赞。而且书的封面还有ARCHIV公司经典巴洛克唱片封面的风格,非常具有复古的韵味。因此拿到书以后,非常喜欢,进行了悉心的研读。因为朱老师在书的“序”里面说:“欢迎广大乐友提出宝贵意见。”因此有一些读后的心得体会,在这里讨论一下。欢迎拍砖。   这套书是朱则平老师“选编”的,可以看出,朱老师选得非常精心,所选作品风格涵盖广泛,从古老的巴洛克,到现代的爵士乐;从西方的教堂音乐,到我国的民间小调。作品旋律优美,适合竖笛演奏。但是我认为,“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应该在“编”。   这套书名为“欧洲竖笛合奏教程”,但是全书除了“序”这一部分有朱老师就出书的初衷等方面与读者进行沟通外,其他部分都只是曲谱,既没有各个作品的介绍,也没有演奏技巧、乐曲说明、演奏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介绍。既然名为“教程”,那么至少也应该真的“教”点什么吧,如果只是不同曲谱的简单罗列,似乎改叫“合奏曲集”更恰当些。   所以,我只能将这套书作为“谱集”来看待。   但是,作为“谱集”,也没有体现出“编”来。首先,整部书所选作品的难度并不是递增或递减的,也不是按照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的顺序排列的作品,也不是按照作曲家进行排列的,也不是按作品时间排列的,也不是按作品题材和风格排列的,总之,可能是我才疏学浅,我没有发现作品按什么原则来排列。可能,这就好像以前数学里面经常会考的一道题,给出n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数,让我们找出这几个数之间的规律吧。也许朱老师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彩蛋”呢:)   另外,这套“谱集”里面,既有五线谱记谱,又有简谱记谱,而且选编者朱老师也并没有说明为什么有些曲子用简谱来记谱,另外一些用五线谱来记。为什么不统一使用一种方法来记谱呢?这又不是介绍简谱和五线谱之间关系的图书。一本公开出版的书里面,不同的记谱方式混着来,似乎有些太不严肃了吧,这就好像一本正是出版的小说,写着写着汉字,突然冒出来一段汉语拼音,然后再掺点英语音标,再写点日语假名一样。当然,一些关于密码的侦探小说,或者专门给低年级小学生看的注音读物可能会把汉字和拼音混着写,但是从选编者朱老师编的“序”中看,这套书好像不止是面向低年级的小学生吧。   说到“汉字拼音混着写,中文里夹英文”,这套书还真有这样的地方。比如,有的作品乐器写的是“高音竖笛、中音竖笛、次中音竖笛、低音竖笛……”,有的作品写的是“Soprano,Alto,Tenor,Bass……”,有的写成“S.,A.,T.,B.……”,有的甚至写成“gaoyin,zhongyin,cizhongyin,diyin……”!!当然,非常幸运,这些写法我都能看懂,不过我认为,还是统一用同一种写法比较好(当然,拼音写法还是算了)。否则,作为公开发行的出版物,这么多种语言混着写,显得选编者,甚至是出版社的工作太不认真了吧,使得整个“谱集”的复制粘贴痕迹太重。不过通过这个也确实看出来了,正如“序”中所写的,这些作品真的是朱老师从不同地方搜集并积累下来的。   除此以外,“谱集”里面还有能显现出复制粘贴痕迹的地方。不同作品中,有的里面将低音竖笛记在低音谱表里;有的却将低音竖笛记在高音谱表里,导致下面加了很多的线;甚至把低音竖笛记在高音谱表里,所记的音已经超出了低音竖笛的音域(可能是提高八度记谱吧)!当然,次中音竖笛也有类似的情况,在高音谱表、中音谱表和低音谱表中飘忽不定。如果是一名负责人的选编者,进行一下统稿是有时间的吧。不过朱老师可能教学任务繁忙,科研任务繁重,日理万机。   另外,有一点建议。高音、次中音、倍低音竖笛一般是C调的,超高音、中音、低音竖笛一般是F调的,作为一本专门为竖笛选编的“谱集”,如果采用移调记谱,是不是会更有利于视奏呢?当然,如果存在诸如上述的低级问题,要达到这一点,要求似乎有些高。   总之,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这部书的质量还是很高的,选编者朱老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成果,还是非常能够指导我们提高演奏水平的。如果再认真一些,注意下细节,尊重下读者,进行适当的修改,不仅是“选”,增加下“编”,这套书还是会成为里程碑似的经典优秀作品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