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丸子很可爱 Hours750
关注数: 3 粉丝数: 152 发帖数: 5,360 关注贴吧数: 32
闭包群体的体质常染聚集情况可以通过该地区母系比例粗测 我们都知道 个体的长相与父系、母系单倍体几乎没有关系。相貌与体质绝大部分取决于常染,所以个体的母系(尤其是男性)根本决定不了你的长相。但是一个地区群体的母系比例却很好得反映了该地区的常染分配情况。按照本人的理解 具体解释如下。 情况1:带着先进武器的父系A(10人)带着他们的母系A*(10人)征服了装备落后的父系B(100人)以及他们的母系B*(100人), A将B的所有男性进行删除操作,添加所有的B的女性。而后群落A内部进行均匀基因搅拌,具体操作为:一个男性配多名女性快速繁育后代。假设后代男女比例为1:1 后代进行迭代操作。可以得到群落A的个体体质常染会偏向B,即使他们的名字是A。母系A与B比例为1:10 父系只有A 最终常染偏向B。 情况2:群落A与群落B的部分个体(10个B)合作 数量同情况1 对群落B里应外合。导致群落B被征服。同样的对群落B剩余90人的父系B进行删除操作,接纳合作的10人父系B以及100人母系B*。同样的搅拌迭代操作,后代父系A B比例为1:1 母系比例为1:10。该群落常染仍然向B聚集,而不是与父系的1:1趋同。 东亚大陆的历史其实概括起来就8个字:南人北上 北人南下。操作同上诉所说。你们可以通过地市的母系比例来判断体质常染情况。下面两张图大家可以先看看。
我们应以父系为根本。常染 线粒体 长相不过是随时可换的衣物。 (我们不该让祖先的努力白费,即使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相貌或者说他们相貌根本无所谓) 一个民族是如何形成?一个人种的体质相貌的趋同性是如何形成?我敢说 :当今世界上绝大部分民族都是经过不同的种族长期大规模的混血并不断地选择或创造语言和文化的过程而形成的。 这种混血是如何发生?这片大陆的原住民是在本地进化数百万年的直立人,他们有着充足的时间在本地进化,也很好地进化出了适应当地的性状。而走出非洲不过数万年的智人抢夺了他们辛苦进化来的基因,不仅将他们的存在抹除,还将他们的土地、基因等财产据为己有。 接着智人内部的斗争开始了,他们为了争取有限的土地和食物等资源开始自相残杀,他们会根据外貌和语言划分群体,为了自身群体的利益开始种间互助和种外排斥,这就像是一个吃鸡游戏的团体赛。 而这场比赛必定伴随着不同群体间的征服。这种征服的结果往往是落败的群体的价值被胜者榨干。这种价值往往是食物、工具和领土等资源。没有利用价值的物体会被抹除,例如落败的雄性智人与他们的配偶与后代。 但是从某段时间开始,落败群体的雌性也被当成资源利用了起来,这是为了后代能够大规模的扩散。问题来了:这些雌性与自身种族的外貌语言不同,与她们繁殖生育的后代真的是自己的后代吗?至少在东欧亚,我们认为本族雄性与任何雌性交配诞生的雄性后代均属于本族的后代。任何外族雄性的后代均属于外族,即使他们的相貌与自身种群有着极高趋同性。那原配雌性怎么办?很可惜她们原配的名誉被抹除了,只要是雌性都被认为是外人。这是重男轻女的根源。 很明显,这项举措是为了大规模的繁育后代。有足够的战斗力让自己的种群在这场吃鸡游戏里生存。但是与不同种族的雌性繁育的后代相貌差距较大,该如何让他们团结?首先这些后代需要选择一致的语言文化。然后就是姓氏,所以东欧亚人会把自己姓氏放在最前面,这凸显家族和父系的重要性。而如今能够确定就是这个父系Y染色体,这也是父系单倍体的现实意义。 我们的祖先在意自己后代的长相是否与自己一致吗?答案已经可以从我们的相貌中得出。他们征服了其他部落,将该部落雄性个体抹除,留下雌性个体进行繁殖。我们都是混血,但是我们只会跟随父系的语言文化和姓氏。没有人会在意被抹除的部落的存在,因为他们仅仅成为了父系扩张的养料。 说了这么多,我本人是认定哪个单倍体作为东欧亚的象征?我会说那个将被证明起源于太平洋的K-M526。
为什么我只强调父母系?因为这是人种复原的关键所在! 父母系只是一个标记?常染决定一切,父母系不重要?这样的迷思在吧里蔓延。 论证1: 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民族是父系传承的文化,这在基因部分请问传的是什么?是Y染色体,所以Y染色体在父系社会是能够直接决定宗族和民族的存在。Y染色体决定是我们的姓氏,那么Y染色体与长相没有任何关系吗?不!Y染色体对于男性的身高/智力/骨相/个性等都着有对应的基因位点。 而母系mtDNA重要吗?对于男性,他们的母系不会传给后代,可能重要程度较低。但是对于女性,这直接决定生的女儿的骨相 并少部分决定儿子的骨相/体能/个性等。故本人给出结论1。 结论 1 :父母系只能决定少部分长相,但是对于骨相以及人种判定至关重要。 Y染色体与mtDNa均有大量自我重组位点,不参与外部染色体重组,所以能够独立决定部分性状。 论证2:接下来我会解释为何这是人种复原/优化的关键所在。以下是通过大量数据做数理分析给出的假设,目前基因学的发展还未到能够证明/证伪的程度。 假设 1 :匹配的父母系是互相吸引的。例如父系K-母系R 父系F-母系N 父系ABDE-母系L/M。 假设2 :在父母系正确匹配的情况下,原本的常染会尽可能拉回。例如某父K拥有20%的原本常染,与某母R(30%原本常染) 匹配/类似的常染会互相吸引,更容易结合在一起并诞生后代。所以后代男性/女性的带有原本常染的值域为30%<=K<=50% 。(这个数值不理解的可以去看大学的分子生物学) 由此诞生的推论假设如下帖。
我们现在的样貌是进化还是融合(混血)的结果? 一次生物的进化需要多少时间?现在的所谓的人类真的是一个物种吗?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不过7.5W年,为何各地人长相差异如此巨大?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可以试着读下以下材料。注意:由于目前主要在东欧亚生活的父系C,母系D情况较为特殊,本文不讨论也与本文的任何术语不存在包含关系。 材料1:多次扩散模型(Multiple Dispersal Model):人类两次源出非洲大陆的迁徙一次是一群迁移者带有N单倍群,在后一次冰河期时从东非沿着尼罗河口而下,实际向北前进,并透过西奈半岛进入中东。父系F,母系N(中东系)一次跨越红海沿着印度的海岸区域前行,父系D、E,母系M。(红海系)始终留在非洲的人类:父系A、B 母系L。(非洲系)解读:红海系比中东系早走出非洲大概3W年,他们最早走出非洲的时间大概发生在7.5W年前,但为何红海系的长相与非洲系的长相如此接近(参考安达曼人D,M以及回流非洲的E,M),而中东系却如此特殊。(中东、欧洲的人类现在是较纯的中东系) 材料2:生物进化所需的时间 生物进化是基因突变长久积累并受自然选择的结果。正常的生物进化需要几十上百万年的突变积累,并在环境的作用下完成进化。智人出现的时间大概距今200W,真正能完成的进化次数不过1-4次,再加上绝大部分时间进化的环境在非洲。如果没有外力干预,走出非洲的人类长相应该也与现在非洲的人类非常相似。 材料3:我们体内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现代研究表面欧洲人体内有1-3%的尼安德特基因,东亚人有2-5%的尼安德特基因。尼安德特人与智人不是一个物种,他们存在生殖隔离。据欧美的学术报告:我们体内存在尼安德特基因,却找不到任何与尼安德特人相关的Y染色体与线粒体DNA。(这真的可能吗?)尼安德特基因影响的方面可能有浅色皮肤基因、高挺的鼻子、发色瞳色的变异。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