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lc777
lclc777
关注数: 3
粉丝数: 3
发帖数: 925
关注贴吧数: 0
纪念诺曼底登陆61周年! 我不会离开大家的,我会一直关注这里,顺便顶一些精品。
LCLC777同意rogorhouston成为第二任吧主!
欢迎新兄弟加入BAND吧! 最近没有常来,今天来一看,又多了好多兄弟.我不会离开大家的.
本吧招募新吧主,望有兴趣者向百度管理员申请,谢谢!
<兄弟连>的演员和人物原型(今昔对比)的介绍与照片!!(按军衔排列) 一 辛克上校 扮演者 Dale Dye, Dale Dye其实就是军人出身,找他来演辛克更形象一些.照片1 Dale Dye所扮演的辛克上校
吧主宣言 欢迎大家光临"band of brothers"吧! 并热烈期待着大家能够灌水,回复我的各个主题.我愿为大家提供各种帮助,也希望我们这些"兄弟"能成为好朋友.
评论:你在<兄弟连>中发现了错误吗?(BUG) 我发现一处,大家可参谋一下.在第二集中,在温特斯夺下第二门炮后,营参谋海斯特带着哈尔(后来牺牲了)来勘察情况,他明明应该看到阵地里的105加农炮,可在温特斯夺完炮向他汇报情况时说是加农炮,不是88炮时,海斯特竟然显现出刚知道的样子,不知大家发现没有.
细节:你最喜欢<兄弟连>中的哪个原型人物? 我喜欢老实巴交的温特斯,温柔可爱的尤金军医
细节:你最喜欢<兄弟连>中的哪个演员? 我喜欢演尼克松的里文斯顿,他的眉毛特别好看,人长的也挺可爱的,哈哈
细节:<兄弟连>中最感人的片段? 我认为是马拉其在第三集最后去洗衣店那一段最感人,望着牺牲了的战友的衣物,他欲哭无泪,只是默默的哀伤,对我的震撼很大.
概况:今日的E连老兵(基本上都是80岁以上) 照片1:温特斯少校
概况:昔日的E连官兵 照片1:101空降师师长 泰勒将军
概况:<兄弟连>的获奖(艾美奖与金球奖) 照片1
<兄弟连>在法国犹他海滩的首映式 照片1:应该知道他们是谁吧?
背景:诺曼底登陆——战前准备 诺曼底登陆——战前准备 1943年盟军在大西洋上已经取得了反潜护航的全面胜利,保证了由美国本土运往英国的大批物资、人员安全地横渡大西洋。英国几乎成了一个大兵营,驻有来自十一个国家的近三百万部队,每个机场都停满了飞机,每个港口都挤满了舰船。据不完全统计,从1942年1月至1944年5月,由美国运到英国的各种物资达五百三十余万吨。 在所有物资中,最重要的就是登陆艇,为了保证足够数量的登陆艇,盟军不仅将登 陆时间推迟了一个月,还将原计划同时发起的在法国南部的登陆推迟到8月。美军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不顾海军的强烈反对,从太平洋战场调来一批登陆艇,这才凑够足够的登陆艇。 为填补舰炮火力与部队上陆之间的火力空白,盟军创造性地将大炮、多管火箭炮装上登陆艇,改装成火力支援艇,伴随登陆艇一起冲击,提供不间断的火力支援。 为了快速突破德军的雷区和防御阵地,英军的坦克专家陆军少将霍巴特提议研制特种坦克,组建特种装甲部队,在工兵登陆之前上陆,压制德军火力,清除雷区,破坏障碍,充当开路先锋。1943年3月英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陆军上将批准他的提议,并责成他具体承办。霍巴特经数月努力,研制成功两栖坦克、铺路用的“转筒”坦克、扫雷坦克、喷火坦克、架桥坦克、工兵突击车等多种特种坦克,并训练出一批特种坦克驾驶员,英军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第79装甲师,任命霍巴特为师长。该师在类似诺曼底地形的英国诺福克海滩进行了演习,效果显著。英军邀请美军观看演习,但美军第1集团军司令布莱德利没有认识到这些特种坦克的重要作用,没选购特种坦克。结果在同样坚固的德军工事面前,英军顺利登陆,美军则死伤惨重,为此布莱德利在战后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责。 在所有的准备工作中,最大的工程就是人工港了。由英国海军少将坦南特负责。共造两个人工港,代号分别为桑树A和桑树B。首先建造146个空心混凝土沉箱,每个沉箱长61米,根据沉没处的海水深度有八种不同尺寸,最小排水量1772吨,最大排水量6044吨。沉箱里设有舰员舱室,还有2门高射炮。有可供上浮的浮箱,有使其下沉的通海阀,打开后在十多分钟内就可沉到指定位置。沉箱无法自航,将由拖船拖过海峡,沉在离岸一海里的5.5米等深线上,组成约9000米长的防波堤。建造这些沉箱共需60万吨混凝土和3100吨钢材,而建造时间只有半年,几乎超过了经历四年战争后的英国工业能力,但英国竭尽全力来完成这一工程,先后有500名军官,1000名士兵,20000多工人和许多造船单位参与建造。在146个沉箱中,有57个是在仅有的八个干船坞里建造,有41个是在浮船坞和船台上建造,余下的41个无处建造,而且时间急迫,坦南特情急之下在泰晤士河附近先挖出12个深坑,再在坑里建造沉箱的基础部分,然后在坑中注水,在漂浮状态下造完其他部分。其次建造23个直码头,以供登陆舰上的车辆直接驶上海滩。直码头由61米长,17米宽,18.4米高的排水量5000吨的钢箱连接而成,固定在打在海底的桩子上可随波起伏。最后考虑到五六月间英吉利海峡风大浪急,决定在混凝土沉箱防波堤外沉下3艘旧军舰和56艘旧商船,并在沉船外侧约半海里处系留若干个长61米的十字形钢制构件,成两列用锚固定在18米等深线,组成约7000米长的防浪堤。这样由沉箱、直码头、沉船、十字钢构件组成的人工港,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较完整的防浪水域,可同时停泊7艘吃水10米的大型舰船、20艘近海运输船、400艘拖船和1000艘小艇,预计日货物吞吐量1.2万吨。建成人工港的各个部件后,还需要把这些多达400个总重约150万吨部件从建造厂地运到英格兰南部装配,最后由拖船拖过海峡。整个工程终于在1944年6月初完成。 除了人工港外,盟军还有一项创举——海底输油管。这是考虑到登陆后会有大量的机械化部队参战,对燃油的需求极大,为保障燃油供应,盟军专门成立负责海底输油管的机构,也由坦南特领导。共铺设了四条直径分别为15mm和25mm的软钢管,从英国岸上先铺到海中的系泊设施上,再到登陆滩头。每小时可从英国向滩头输送600吨燃油,能基本满足要求。
背景:诺曼底登陆——空降作战 诺曼底登陆——空降作战 在诺曼底登陆中盟军空降兵的任务是在登陆滩头两侧距海岸10—15公里的浅近纵深空降,阻止敌预备队的增援,并从侧后攻击德军海岸防御阵地,配合海上登陆。由于在最初的一二天里,盟军只登陆6—8个步兵师,只有在建立起可供装甲师展开的大登陆场后,才将装甲师投入作战。如果在装甲部队上陆前德军突破了登陆部队的防线,将会给登陆带来灭顶之灾。所以空降兵的行动在登陆初期对于登陆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参战的空降部队是美军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英军第6空降师。这是盟军在欧洲全部空降兵力。由美军第9运输机联队和英军的2个运输机大队担负空中运输,共有运输机1800架,滑翔机1200架。以英国南部的15个机场为出发机场,空降距离200—250公里。各空降师均分为突击、后续、海运三个梯队,由伞兵团组成突击梯队于登陆前五小时伞降着陆,滑翔机机降步兵团为后续梯队于突击梯队伞降后十五小时机降着陆,空降师建制里的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及其余部队组成后续梯队在登陆场巩固后海运上陆。计划空降时间为6月6日凌晨一时,登陆时间为6月6日六时三十分。 6月5日二十时,盟军出动2775架轰炸机,在诺曼底海岸96公里登陆正面投弹9267吨,进行长达两小时直接航空火力准备。由于夜色沉沉加上天气恶劣,未取得预期效果,只对德军防御阵地起到暂时的压制作用。 6月5日二十二时,盟军起飞两批飞机,第一批24架于6日一时零十分在勒阿弗尔至莱塞广大地区空投2000具假伞兵和一支8人的特别小分队,假伞兵一落地就自动点燃鞭炮模拟射击的枪声,特别小分队落地后设置音响模拟器,发出事先录制好的枪声、炮声、军官的下令声、士兵的讲话声、汽车行驶声等各种声音,造成到处都有空降的声势。各地的德军纷纷向指挥部报告,一时间德军指挥部收到大量报告,有的报告盟军空降兵着陆,有的报告盟军空投假伞兵,真假难辨前后矛盾,严重干扰影响德军指挥部的判断。第二批26架飞机,每架载13人的空降引导组,于6日零时十六分在各预定地区空降,除了两个组被德军消灭,一个组未及时到达,其余二十三个组都按时设置引导信号,标示出空降场,为接下来的大规模空降做好准备。 6月5日二十三时,3个空降师的突击梯队共24个伞兵营,17210人,分乘1038架运输机起飞。艾森豪威尔亲自到第82空降师的出发机场为出征将士壮行。所有飞机的垂直尾翼上都涂有三道白杠作为识别标记,采取九机品字形密集队形,以36—45架组成梯队,飞行高度1500—1800米,由于航行途中天气恶劣,编队偏离预定航线,而且队形混乱。到达诺曼底上空又遭到德军高射武器射击,使得跳伞高度由预定的150米增加到500米,飞行时速由180公里增加到330公里,地面风速高达每秒10—15米,所以伞兵着陆非常分散,还有很多人在着陆时受伤。加上德军事先打开科汤坦水坝的闸门,河水淹没了大片草地,空中侦察没有发现被青草遮盖了已不是草地而是沼泽,不少预计在草地上降落的伞兵陷入沼泽。尽管在着陆时伞兵遇到不小麻烦,但仍按计划立即投入战斗。 各空降师战斗详情如下: 美军第82空降师的突击梯队由伞兵第505、507、508团和加强分队组成,共6800人,由师长李奇微少将指挥,搭乘369架运输机,计划在圣曼伊格里斯以西的梅特勒河西岸空降,任务是攻占圣曼伊格里斯,控制梅特勒河上从拉菲埃尔至薛夫杜邦之间桥梁和渡口,保障美第7军通过梅特勒河。 第505团由威廉·埃克曼上校指挥,计划在梅特勒河东岸着陆,以3个伞兵营分别攻占拉菲埃尔、诺维尔奥普兰、圣曼伊格里斯。第1营由于飞机偏离了航线,空降时又极为分散,着陆后营长凯拉姆少校只集合起极少数人,在向拉菲埃尔前进途中遭德军阻击,营长、代理营长先后阵亡,没能完成占领拉菲埃尔的预定任务。第2营在预定地点着陆,营长范迪沃特中校在着陆时踝骨骨折,他让士兵用手推车推着他坚持指挥,集合起一半人,完成向诺维尔奥普兰的进攻准备,正要发起攻击,接到团长的紧急命令,由于没有第3营的消息,为确保团的主要任务攻占重要交通枢纽圣曼伊格里斯的完成,第2营改变原定任务代替3营去夺取这一重要目标。范迪沃特留下特纳中尉率42人监视诺维尔奥普兰之敌,自己率其余人立即向南进攻圣曼伊格里斯,特纳的小分队后来顽强战斗八小时,击退德军向圣曼伊格里斯北翼的反击,保障了主力坚守住了关键的圣曼伊格里斯。第3营在预定地点着陆,营长克劳斯中校集合了180人,在当地法国向导的带领下,借助夜色掩护,以偷袭手段一举攻占圣曼伊格里斯,只是由于通讯中断无法及时向团报告,随后和赶来的第2营一起组织防御,击退德军多次反击,牢牢控制住这一重要的交通枢纽。
概况:<兄弟连>的海报和剧照 海报1,可以做桌面了
概况:电视剧<兄弟连>的由来,拍摄及制作 由来:2002年12月11日,一位美国老兵莱斯特·哈什伊悄然辞世—他曾是美国101空军部队506团E连里最年轻的士兵。直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刻,莱斯特都不曾忘怀作为在诺曼底登陆先锋中的一员的难忘经历,还有和E连的战友并肩作战用血泪凝结的珍贵回忆。莱斯特把关于E连的一切告诉了一个叫做斯蒂芬·安布洛斯的老人,于是有了一本叫做《兄弟连》的书。1998年,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宣传期间,一个参加过“二战”的老兵亲手向汤姆·汉克斯赠送了这本小说。读完之后,深受感动的汤姆·汉克斯又把书转赠给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两人一拍即合,遂决定将其拍成电视剧集。经过数月的艰苦拍摄,这部长达10个小时、耗资1.2亿美元的“史上最贵”电视剧集终于诞生,并于2001年10月27日在HBO独家首映,之后获奖无数。拍摄:基于欲让当时E连来自四方好汉的原味重现,也避免演员的知名度模糊《兄弟连》的真实色彩,导演特别挑选大部分观众不太熟悉的演员,由他们来饰演战争老将更显真实性与说服力。不过此部影集也不乏大明星点缀,包括了大卫·史威默莫(《老友记》中演“罗斯”)、唐尼·华柏格(“街头顽童合唱团”前团员)、柯林·汉克斯(汤姆·汉克斯的儿子)。在《兄弟连》开拍前,演员们都在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休上尉达尔戴( Capt. Dale Dye)的指导下,接受了两个星期严格的军事训练,这个身经百战的军事专家,将一群原本杂乱无章的演员,变成了受过高度训练、情同手足的士兵。制作: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合作监制、号称“世界上最昂贵的电视剧”《兄弟连》将于明(24)日晚10时45分在央视8套《海外剧场》播出。《兄弟连》中逼真战斗的血腥场面让提前看过碟版的观众心有余悸,不过这些规模宏大、血腥惨烈的场面多半都是通过电脑特技和道具“假打”而成。 道具库像军工厂 《兄弟连》的幕后制作规模可以与任何一部大片相媲美,在拍摄前,他们请专门的制造商按照二战时美国大兵的装备,进行实物还原。为了展现战争场面的真实,他们不惜成本制作了许多道具,包括500双靴子、1200套军装,还有各种逼真的枪械,其中有赫赫有名MT-40、88式等,当然还免不了一些橡胶手枪和模型式的武器。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坦克模型,看了他们的制作,会完全相信自己到了一个真正的军工厂,除了没有战斗火力外,那些坦克和真正的坦克没有什么两样。 喷血器营造血腥 即使是演员所穿的破烂衣服也是暗藏玄机,里面也藏有先进的“喷血器”,血腥场面的细节绝对逼真。还有就是影片中大量的“雪”和“树”,人类运用自己伟大的想像力之后产生的能量是难以置信的,即便知道场景是假的,但几乎找不出一丝破绽,那种技术已经不足用逼真来形容。《兄弟连》的群众演员阵容之强大令所有的史诗电影相形见绌。片中有超过1万名的群众演员参与,超过500名有对白,增加了该剧的真实性。 大场面电脑制作 后期的电脑制作是在英国伦敦完成的。影片中笔直的公路上规模宏大的阅兵式,以及很多空降场面,除了几个特写镜头里的人物是真实的以外,其他的全部都是电脑的杰作。影片中很多大气的场景和宏大的战争画面都是由昂贵的电脑特技完成的,在斯皮尔伯格看来,这一切都很值得。
<兄弟连>的人物原型及主要演员介绍 平凡英雄 《兄弟连》中的新面孔他们原本是来自四面八方、能力背景迥异的陌生人,战争将他们的命运连结在一起,如今出演《兄弟连》的演员也是一样,他们虽然几乎都不是观众太熟悉的明星,但是由他们来饰演这些从四面八方聚集在战场上的平凡英雄,更显真实性与说服力。以下就是那些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新面孔。
<刺刀之夜> The Night of the Bayonet 我从英文网站上找到的,是当时的尤金军医还有一位不知姓名的新兵一起写的.The Night of the Bayonet The night was filled with dark and cold,When Sergeant Talbot the story is told,Pulled out his poncho and headed out,To check the lines dressed like a Krout,Upon a trooper our hero came,Fast asleep he called his name,Smith! O Smith! get up it's timeTo take your turn on the line,And Private Smith so very wearyCraked upon a eyelid red and bleary,grabbed his rifle he did not tarry,Hearing Floyd but seing Jerry,DONT cried Tab, It's me and yetSmith charged to sweet, with his bayonetHe lunged and thrust both hight and low,And skewered the boy from KokomoAnd as they carried him awayOur punctured hero was heard to say,When in this war you venture out,Best never do it dressed as a Krout!This poem does not appear in the book. Stephen ambrose says in the book that during interviews with the men of easy, he could not obtain a copy. Therefore this version of the poem, that appeared in the series, may be fake.
奥兰多的精美壁纸与照片,快来看看吧!!!!!! 壁纸1
<兄弟连>的英文官方网站 英文一般的也能看懂大概,不懂的尽管和我交流地址:http://www.kramerg.com/tircuit/bandofbrothers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