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7MAb4🐾 -
关注数: 0 粉丝数: 10 发帖数: 10,039 关注贴吧数: 1
【转贴】7天的故事 前晚央视十套的“讲述”栏目报道了一个“7天”的故事。 画家周某的妻子遭遇车祸遇难,时间离她的儿子中考只差四天。儿子是母亲的骄傲,而母亲是儿子最亲近的人。画家父亲为了不耽误儿子考上重点中学、影响前途,不顾亲属强烈反对,决定严密封锁消息,直到7天后儿子考试结束。儿子周舟完全不知晓他亲爱的母亲已经离他而去,在姑母的家里尽情放松着,玩笑着,直到考试结束,老师导演了一出心理咨询活动,逐步透露了他母亲去世的真情。 父亲也觉得这样做有点残酷,担心儿子不理解父亲的苦心,可他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儿子着想,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儿子知道真相后表现得比较理智和平静,两年过去了,他表示理解父亲的做法。他还说,其实当时如果他知道了真情,也能考得上。 我不同意那位父亲的做法。 儿子只是刚小学毕业,中考就那么重要吗?今年考不上还有来年,考不上重点还有一般。来日还长着呢! 可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只有一个,母亲的生命只有一回,当母亲悲惨离去的时候,唯一的儿子竟然为了考试而不能见母亲最后一面,这难道不太残酷了吗?事情发生在一个家庭,折射出的却是严肃的社会问题:利与义,哪个更重要? 父亲的想法过于注重利益了:考个重点中学,将来再考个重点大学,再将来找个好工作......,满脑子想的都是儿子的利益。但他忘了,作为人不能只为钱而活,除了金钱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不是吗? 设想一下,如果儿子在赴考途中遇见一位濒临死亡的陌生人,父亲该怎么教育他?难道能告诉儿子,为了考试可以置他人死活而不顾吗? 妈妈死了,当然不能复生。让儿子见妈妈最后一面是最起码的人情和道德。如果儿子远在他乡还有情可原。儿子就在身边,却用尽心思隐瞒真情,他的良心何在? 这位父亲还是个知识分子,一个画家,竟然也见利忘义,可见如今的世道多么缺少温情! 父亲表面上是为儿子着想,实际上把儿子至于不孝之地,他有什么权利这样做? 我想,儿子如果有良知,一生都会遗憾的!
【往事悠悠】修钢笔·补锅·卖凉开水:那些正消失的职业 任何事物由盛而衰都有一个过程,在历史中它可能只是瞬间,而在我们个人的经历之中,却可能是一个深刻的烙印,一段漫长的经历。读以下的文字,看以下的图片,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次消遣,也可以当成一次认识,也许它和你的思想能碰撞出一些什么。  修钢笔 在解放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公事人也以拥有一支派克金笔为自豪。我幼年时,就见到过父亲拿派克金笔去维修的场面。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手感极有分量,笔尖的顶部有一点点黄金,字迹圆润,书写起来极其流畅。但使用久了,磨损很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  师傅是个中年人,把钢笔小心夹在一个模具当中,用喷灯熔化一根金丝,再用一根针挑起一点,蘸到笔尖上,待冷却了,用细砂纸轻轻磨试一番,又是一支书写流利的好钢笔了。当时,我觉得师傅简直是在针尖上舞蹈!  随着这类金笔的稀少,以至绝迹,修钢笔成了专门更换配件的简单工作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由于现在钢笔品种实在太多,配件配到笔上也不是很协调,但聊胜于无,也只好凑合了。 修钢笔的利润一直很低,一来钢笔的价格本来就便宜,二来使用者大都是莘莘学子,故而修钢笔一直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也因此,我们只能在学校周围和乡镇上,还可以见到修笔人像笔一般瘦削的身影……
【谈天说地】一个日本军人把最后的军礼敬给了这位中国军人 老鬼子金井曾是关东军,后被苏联红军捉到西伯利亚,在俘虏营服了8年苦役。   他说:“在苏联饥饿难忍的时候就挖草根吃,嚼着嚼着就落泪了,不吃不知道草根的滋味儿呀!杨靖宇将军、马占山的士兵胃里都是树皮呀。”金井告诉我:“当时我们强制配给中国东北人民的粮食叫‘共和面’,里面还有锯木呢。这种‘粮食’连我们的军马都不吃。   “1944年,部队在哈尔滨南大岗驻防。一个中国老太太拨开我们日本军马的马粪,从里面拾出豆子来。我看了上前一脚就把她给踢翻了。我说:滚蛋!你他XX的不是人呀,吃马粪。老太太一边哭一边拾散落在地上的豆子。我说:你他XX的再哭,我就在这儿刺死你。我舞着枪刺在她眼前吼着,可老太太不走,她舍不得那些粮食。为此,老太太跪在地上一个劲儿地给我磕头说:皇军!皇军!   “在苏联俘虏营饥饿难忍时,我嚼着草根,就想到这个中国老太太,我好后悔呀……”   金井转身打开保险柜,小心取出一幅照片。他戴上老花镜讲解:“这是你们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将军的遗照。边上站的,都是我们关东军士兵。他死后,我们用木头扎成担架把他从山上抬了下来。”我第一次看到杨将军的照片。 金井:“我也只见过杨将军一次,而且近在咫尺,那就是杨将军的人头。当时我们关东军士兵用木杠子扎成担架,把阵亡的杨将军抬下山。遵照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我们日军军医切开杨将军的腹腔----严密封锁了几个月,冰天雪地,弹尽粮绝,东北抗日联军的将士们吃什么呢?当我们的军医切开杨将军的胃时不由得惊呆住了,里面全是没消化的树皮和草根。关东军司令部感到杨将军虽然死了,但是还有巨大的威胁,于是命令:把杨将军的头颅砍下来示众,让就近的关东军部队都来看,强迫附近的中国居民来看,押送监狱里的中国人来看,告诉他们:抗日的话,这就是下场!告诉他们:抗日联军已经被消灭了,只有服从日本军当顺民才是唯一出路!但我总感觉杨将军的影响力反而更大了,他作为抗日军人的形象已经植根于中国国民和我们日本土兵的心中。” 金井仔细看着照片说:“我开始不喜欢他,他毕竟是我们关东军的敌人。他所领导的抗日联军一直坚决抵抗,我们连队的许多军人都在他们的抵抗中阵亡了。你当过军人,你应该理解我的心情。当看到自己的朋友被打死,是一定要报复的。可我一直在想,那时杨将军如果投降了,可以去新京做官。新京就是伪满洲国的首都。中国的正规军都撤了,关东军一共有70万部队,日本是决心占领这片土地的,我不明白杨将军的抵抗意义何在?不理解他的同时,我却佩服他。他的军队一共3000人,没有重武器,没有任何援助,他却没有后退一步。到后来,也就是现在,我的想法全变了,我感到杨靖宇是个伟大的人物。一个到外国去征战的军士,表现得再英勇也只是短暂的英勇;而一个为保卫自己祖国而战的勇士,才具有永恒的意义。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张照片我保存了55年啊。在苏联俘虏营,有一次苏联军队官兵检查我的背包时,不问青红皂白先给我一个耳光,然后问:‘这是谁?是不是日本军人?’我回答:‘这位是中国人,是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司令杨靖宇。’听了这话苏联军人又给我一个耳光,还给我照片。我不明白他怎么总打人呀。   “当时关东军发下这张照片的目的是为了庆祝胜利--终于消灭了杨靖宇的抗日联军,可我当时看着这张照片心里一直很沉重。当时我们关东军和满洲国军加上警察大队共2万5千人围杨靖宇的部队,时间是1939年10月至1943年3月。我们在吉林、间岛、通化,组成‘三省联合讨伐队’围杨靖宇的抗日联军第一路军3000人。当时,我们日军和满洲国军为了‘治安维持’砍伐森林,把山地开出自动车道路,这样我们关东军就可以坐在卡车上机动迁回了。由于机动力的增强,抗日联军可以利用的自然屏障范围越来越少,我认为这是东北抗日联军失利的主要原因。为了分清游击队和一般居民,把可能帮助抗日联军的村民全部强制转移,把村与村之间全部钉上栅栏,派军警守备,让弹尽粮绝的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孤军苦战。我们关东军还派人对杨靖宇软硬兼施,可他硬不投降。1940年2月,我们关东军终于把战斗到最后一刻而死的杨总司令从山上抬了下来。有这样的将军,有这样不屈服的精神,我们要统治中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谈何容易!” 金井动情地说:“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一直崇敬杨将军。他是真正的武士,他的军衔应该和我们关东军司令一样高,可他和普通士兵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睡一样的床,实在是不可思议!作为原日本关东军二等兵,我已经76岁了,我还活着,他却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愿意把最后的军礼敬给这位坚强的中国军人。” 说完他也立正站好,给杨靖宇将军敬了一个原日本军人的军礼。
【感动】 感动 人之所以称为“人”,就是因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 今天,细雨蒙蒙,但我的心情却没有因此而变得阴霾,反而格外的明朗,只因为我最近有太多的感动。 我们既不求名,也不谋利,能有一份解决温饱的工作已足矣。 所以,现在我们所求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与周围同事处好关系,从点点滴滴做起,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只要你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看作自己的儿女,看作自己的朋友! “是身体不舒服吗?”我想,无需多言,只此一句,那种关切之情便已溢于言表。 话是平平淡淡的一句,但传达给人的却是另一种的感动。 生活中这样的感动有太多太多,多得可以说是俯拾皆是。 在我们想到了要去做就再也不会后悔的日子里; 在正在做就不要放弃的历程里; 在无论我们聚散也不要抱怨的心情里; 在从这一刻变成另一刻也不要犹豫彷徨的状态里; 在我们蓦然回首往事可以坦然面对的笑容里……感动永远是主角。 但我所感动的,还在于自己的感动。 高高在上的人,悟不出别人的那一份纯真; 时时计较的人,觉不出周围的温馨……其实,生活中总是时时处处有令人感动的事的,但我们日渐麻木的心灵,却总是体会不到。 所以,我感动,并且感动着我的感动,感动着自己总被别人不屑一顾的事物所感动。 ——心愿永恒
【答“爱在你身边”和其他朋友们】 爱在你身边MM文思敏捷,才华出众,心愿大哥由衷佩服。 并由衷地感谢原乡人、月光清澈、眉前须后、一个小心愿、BlackDucks_Fan及所有光临往日旧梦吧的朋友们。 我喜欢月光,赞美月亮,不光爱她美丽的容貌,更爱她纯净的内心。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墨客,才子佳人,用他们手中的笔,他们艳美的画,他们吟唱的诗,他们高亢的歌,来讴歌赞美月亮。“嫦娥奔月”,“蟾宫折桂”的传说故事已经成为千古佳话。 月亮在我心中的位置可以说是那么的重要,甚至无可替代。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月亮离我们那样遥远,却又感觉那么的近,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感到了她急促的呼吸,闻到了她芳香的气味,看到了她美丽的容颜,听到了她温馨的话语。她是那样清澈、明亮、皎洁、柔和、浪漫、深情…… 人们喜欢用月亮来比喻和代表内心的喜怒哀乐,世间的悲欢离合。望着天边那轮明月,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深深的爱恋,淡淡的离愁,悠悠的思念,遥遥的向往。 我赞美和喜欢月亮,就是赞美和喜欢她那清澈、明亮的内心,皎洁、浪漫的外表,柔和、深情的举止。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要求她什么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亮在她明亮圆满的同时,也有黯淡亏缺的时候,至于她为什么亏缺,我们无从知道。但我们坚信黯淡亏缺是暂时的,明亮圆满是永恒的。 寒风习习,长夜漫漫。长春夜里下了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雪后初晴,空气清新,月色撩人,分外妖娆。沉思中,吟词一首,调寄《清平乐》: 星稀月圆, 情愫思相连。 且问何人送温暖, 夜寒月添辉满。 雪花笑舞秋风, 思绪万千情浓。 遥望蟾宫粉黛, 偷窥人间羞红。 ——心愿永恒 2005年10月30日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