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过无痕 拜拜黄酷兔兔
关注数: 17 粉丝数: 162 发帖数: 13,236 关注贴吧数: 12
陈仓的战略价值到底大不大 好多批评诸葛亮的帖子评论总喜欢拿二次北伐几万人打不下陈仓说事,说的好像诸葛亮就是个飞舞,但陈仓的价值到底大不大,从来没有人说清楚,甚至绝口不提,甚至对诸葛亮二次北伐到底要干嘛也不加分析,还有,一个弱国打一个强国到底该怎么打? 诸葛亮二次北伐的第一目的就是策应东吴攻打合肥,通过对魏国军事施压逼迫曹魏从东线抽调兵力,张郃被西调回防陈仓,诸葛第一个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再说陈仓对诸葛亮的价值,事实就是陈仓不仅难打,就算打下来也意义不大,因为陈仓是曹魏防范蜀汉的重要关隘,但不是蜀汉进攻曹魏的合适支点,因为陈仓不是在靠秦岭一侧,而是在渭水北岸,就算蜀军夺下陈仓,郭淮也可以顺渭水而下截断陈仓道和陈仓城的联系,一个打起来费劲,打下来又得挨打的城,有什么必要打? 而且诸葛亮陈仓撤军的几乎同时,陈式出兵武都阴平,诸葛亮打陈仓的作用已经发挥到最大了,东可以牵制曹魏,诱导曹魏从东线抽调兵力回防,西可以分兵支援陈式夺武都阴平的行动。 最后,弱国打强国应该怎么打,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先切一块自己能消化的肥肉下来,转换国力对比和战略态势,完全消化之后再进行下一步,这就注定了诸葛亮的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陇右,可以补充骑兵,又可以把从南到北变成从西到东打,就一切顺利也得最起码十几年的发育时间吧。 诸葛亮北伐的成绩错误成果都在这里摆着,成绩有限无可辩驳,但陈仓之战不能作为黑诸葛亮的依据。
诸葛亮对刘备伐吴的真实态度 三国演义也好,大多数历史爱好者也好,可能是顾虑诸葛亮形象,总是把诸葛亮和刘备几个重大军事失败割裂开,但讨论一个政治人物,一个历史事件,是要综合其前因后果的,战术服务于战略,态度取决于战略方向。 早在刚夺取荆州时期,诸葛亮和庞统就已经给出了两个战略,庞统就明确说过“荆州荒残,人物殚尽,鼎足之计,得志极难”。这就注定了刘备集团内部有一部分人不认可荆州的价值,代表人物就是赵云。 再说诸葛亮的态度,诸葛亮是刘备集团大战略的制定者,刘备攻哪里取哪里都得服务于自身认可的战略,关羽丢了荆州,这是一个突发事件,但此时诸葛亮的战略思路并没有发生变化,他的战略要借助荆州的地利,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反对刘备反攻荆州。 刘备集团内部这时候最强势的就是荆州势力,荆州是这群人的基本盘,没有荆州这群人没有前途可言,所以刘备这时候反攻荆州内部支持力量是最强的时期,种种条件都注定了对于此时的刘备来讲,反攻荆州是最优选。 夷陵惨败是众多偶然条件下发生的,但最大的责任还是刘备个人用兵失误,但一味回避诸葛亮的真实态度,反而会影响诸葛亮的形象,历史是真实的人做的真实的事,人的思路是有连贯性的,不可能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刘备打荆州的时候,诸葛亮有什么新的战略规划吗?明显没有,所以一味说诸葛亮反对伐吴是不客观的,最误导人的是诸葛亮说的那句“法孝直若在…”,那句话更准确的意思应该是法正会阻止刘备,而不是只有法正能阻止。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