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的人◆◆ 虫二880125
关注数: 29 粉丝数: 91 发帖数: 1,174 关注贴吧数: 11
一眼识别遒劲通 写这个主题的贴字,我是有过犹豫的。一来,我不太喜欢卖弄对版本的自我认知,吧里前辈比比皆是,自己的小心得总觉得不足道也;二来,我所认可的识版方式,是从版本整体视觉入手。以这种方式培养起来的识版能力,是最硬的能力。而单从某一版本的某一特征入手识别,并非我推崇的方式。 故而犹豫再三才发表这样的一篇贴子。或许,为的就是让泉友能够对遒劲通有便捷的识别方式,从而在当下遒劲通市场价值飞涨的同时,不至于漏版丢版。 我所说的遒劲通,即崇宁通宝折十遒劲。这里先要说清楚:此版老泉谱是有的,但其与今日鉴定界公认的遒劲版样式并不相同,故而这一版本,暂时忽略泉谱,仅以鉴定界目前所标注的“遒劲”为正。 附图1:我自己的一枚熟坑崇宁通宝遒劲。 附图2:一枚90分的崇宁通宝正字,方便比对。 接下来,我便班门弄斧,说一下崇宁通宝遒劲版在所有崇宁通宝里唯一的特征,即一眼识别遒劲的特征——通字“点”的特殊。 正字(及其他“非以通点特殊命名”类版本):通字走部点肥、短、高、陡。(如图黄色示意) 遒劲(包括次版遒劲长尾,遒劲昂宁等):通字走部点瘦、长、低、平。(如图黄色示意) 再次强调,遒劲的通字走部点,是瘦、长、低、平的,像要“塞入”“甬”字里一样。这种钱文书写风格,符合“意欲遒劲”的笔法。故而其钱币命名无误。
再说说这个版本 本吧主题虽为北宋钱币,但一些旁品,绝不能算作是背离主旨。反之,对于收藏品种研究的丰富性,反而有利于触类旁通,拓展眼界,再回归专一品种,则觉大有裨益。 收藏泉友,对银元中的袁像,必然有所涉猎,甚至,不乏对其研究至深的前辈老师。今天,还是想和各位泉友,说说这个版本。其主版,为袁像九年精发版。但经过长期的稽考,这个版本,在任何史料记载中,均无次版,更无再版(这里我想说下主版、次版和再版的含义,便于后续理解,以袁像为例,十年八背为主版,连口造为次版,下五珠为再版)。既:所有该版本,均被鉴定界标注为“袁像九年精发版”。 袁像的版本近年正在逐渐扩充,但其扩充量远远不及宋钱。究其原因,第一,袁像流通量毕竟不及宋钱,没有充足的实物样本数量,泉界很难定义新版;第二,袁像属于机制币,存在偶然的模裂、改模、修模、弱打、深打、错打等机铸问题,这致使袁像存在很多异品,但却只能归于铸造问题,其并非异版;且袁像私铸泛滥,发行年代至今存疑(泉界基本认定O版三角元、新疆版等为解放时期或建国后铸造,但是否为袁像末版,却无官方记载),这也导致了私铸币的具体定版成为了棘手的问题。 我对自二零壹伍年后定义了新版的袁像进行了粗略的梳理(以GB公司定版使用标注为例),大致有: 三年: 竹节花(三角元,成都造币厂) 大口民(甘肃版,兰州造币厂) O版大章小星(O版,一说沈阳造币厂) O版春天版(O版,一说沈阳造币厂) W芒圆中珠(挑华版,北洋造总局) 上点年左交芒(中央版,北洋造总局) 上点年右交芒(中央版,北洋造总局) 八年: 二虎把门(错星孕珠版,造址不详) 平行双珠(孕珠版,造址不详) 九年: 大肩章(中央版,北洋造总局) 十年: T点年六星肩章(中央版,北洋造总局) 十年八背下五(四、三、二、一)珠(空心叶版,北洋造总局) 如有不祥,实属见识浅薄,望各位指正补缺。 可见,袁像九年,仅大肩章一版,在近五年获得定版。附图三张,均为九年精发背“壹”图。三枚银元为我自藏和两位泉友提供的实物图片。可见,壹字宝盖和豆字第一横中间“塞”入了短横。此短横有顿笔,绝非模裂所致。且目前看存世三枚,已佐证非偶然异版,应为新版。按形态,可姑且称为“袁像九年精发壹孕横版”。
谈一谈目前的评级公司 公博:国内稳稳的钱币评级头把交椅。优点就是认知度比较好,入盒钱币容易出手,溢价程度也最高。但公博问题是评级费比较贵,速度偏慢,对大客户优待程度过高。一度,银元假包浆没有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导致很多假环彩入进去还给了分。最大的问题是,公博对于古钱币细化版本的标注始终没有到位。 pcgs:世界评级机构魁首。品质和专业性,毋庸置疑。专评机制币。不多说了,两个字:好,贵。 ncg:n盒我不想多说了,因为其假货开始存在,真心比不上p盒了,很鸡肋,不建议再送了。 保粹:目前,保粹认知度可以上到国内第二了。我个人觉得,其亮点有两个:第一,盒子更新得比较美观。第二,有明确的版本标注。这两点对钱币,特别是古钱币入盒后的溢价有很大帮助。但保粹作为营销高手的同时,其价格略高、虚分略多的核心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好的解决。 爱藏:爱藏算是比较公道的价格了,毕竟走纸币多了些,对古钱币和机制币的评级,属于次要业务了。但我不得不由衷说一句,个人送评18元,7到10天出货,这样的性价比下,爱藏还能确保“无虚分”,我挺佩服他们的不忘初心。如果,不是打算把钱币入盒溢价出售的话,仅仅是为了个人收藏方便,我首推爱藏。同样的,细化的版本标注没有保粹做得那么到位,到无虚分这一项,足以使爱藏后市可期。古钱币而言,公博85送爱藏大概率82,机制币更良心,基本和p盒一个评分。 附几枚我自己送的爱藏的崇宁通宝,大家可以看看,稳稳的公博82(大客户85),爱藏给的也就是78,80
浅谈宋母 如今说起来,宋母,着实多了一些。偶尔逛一逛网,普通小平宋母比比皆是,多则上千元,少则二三百元。很多入了盒子的宋母,郭和穿口并不能代表母钱水平。相信很多泉友也有如此困惑:这枚钱币的郭也不规整,穿也不精致,甚至郭身不正,穿口存在流铜,却也是母钱水平。这是为什么? 在这里,我谈一点自己的愚见,仅供大家批评指教。 首先,宋母评定的原则是:版本、尺寸、铸造精美程度(包括字口和郭)和穿口精美程度。 所以,有的宋母,看似不够精美,但它在版本里已经可以对出是母钱版本,尺寸也到母,那么,它大概率就是母了。至于铸造精美程度和穿口精美程度,那是无法横向比对的。比如,用至和小平母,和正隆、政和比郭比穿,那肯定输了。怎么比?只能版本自身和自身比。 其次,目前评级公司评定母钱的一个最重要参考,就是穿口。精修穿的钱,入母概率就会高一些。同时,小平入母概率要远远大于折钱。同样一枚精穿皇宋小平,入母概率肯定远远大于更精穿的崇宁通宝。所以,评定以上述概率论,也是贴合了母钱存世本身的概率现实。 再次,很多精修穿强行定“母”的问题,目前依然严重。哪个评级机构我就不说了,我看到的,凡是精修穿,基本就定母了。其实,从其他要素看,还远远不够母。所以,我建议各位泉友,在宋母收藏上,还是选国内比较权威的评级机构的币,后市认可度和溢价空间才会有保障。毕竟,宋母的争议,是长久问题了。
谈谈袁像九年精发版这个品种目前稳稳占据大头价格风向标的地位( 谈谈袁像九年精发版 这个品种目前稳稳占据大头价格风向标的地位(非价格高,只是一路带涨。价格比它高的版本大头,多了去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九年精发版机铸精美,发丝清晰,浮雕效果上佳,且九年大头在年份里也算不错(仅比八年多一点点),其版本无论从辨识度还是认知度都较高,因此,袁像九年精发版价格持续走高。以pcgs评级币au50分举例,其大概的市场成交价,从2015年的1200元,到2018年的2000元,再到目前,已稳稳突破3000元。六个年头里,其价格增幅已经超过150%。 图中前两图是第一枚,是我个人的一枚九年精发裸币,一直没有送评,对分数,我自己看得不重。外圈的坑彩,我也没有洗,觉得还算有韵味。仅供泉友随评吧。 九年精发分为两个小版本,断芒和全芒,即:背左内侧,高二嘉禾有断芒和全芒之分。根据市场经验,断芒应该较全芒略少(并未完全统计)。在此基础上,还有旋内齿与正内齿之分。图中第二枚,就是我的一枚送评币,可以看出很明显的旋内齿,而且是满旋内齿,即:背面几乎所有内齿都旋。这个原因,很明显是机铸时币饼与模具发生轻微错位造成。特别指出,旋内齿只在九年精发版常见,可见,这一版时的机器,已经出现了问题(九精应该为民国天津造币厂铸造) 另外,图中第二枚九精,还出现了“壹”字连横的状态。有的泉友,说是模裂。但经过反复观察研究,此连横压力均匀,边缘规整,并不像是偶然模裂造成的流银#袁大头#样子。但具体是否为版本,或是错版,还需要深入研究。在此,仅供泉友随评。
谈谈袁像九年精发版这个品种目前稳稳占据大头价格风向标的地位( 谈谈袁像九年精发版 这个品种目前稳稳占据大头价格风向标的地位(非价格高,只是一路带涨。价格比它高的版本大头,多了去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九年精发版机铸精美,发丝清晰,浮雕效果上佳,且九年大头在年份里也算不错(仅比八年多一点点),其版本无论从辨识度还是认知度都较高,因此,袁像九年精发版价格持续走高。以pcgs评级币au50分举例,其大概的市场成交价,从2015年的1200元,到2018年的2000元,再到目前,已稳稳突破3000元。六个年头里,其价格增幅已经超过150%。 图中前两图是第一枚,是我个人的一枚九年精发裸币,一直没有送评,对分数,我自己看得不重。外圈的坑彩,我也没有洗,觉得还算有韵味。仅供泉友随评吧。 九年精发分为两个小版本,断芒和全芒,即:背左内侧,高二嘉禾有断芒和全芒之分。根据市场经验,断芒应该较全芒略少(并未完全统计)。在此基础上,还有旋内齿与正内齿之分。图中第二枚,就是我的一枚送评币,可以看出很明显的旋内齿,而且是满旋内齿,即:背面几乎所有内齿都旋。这个原因,很明显是机铸时币饼与模具发生轻微错位造成。特别指出,旋内齿只在九年精发版常见,可见,这一版时的机器,已经出现了问题(九精应该为民国天津造币厂铸造) 另外,图中第二枚九精,还出现了“壹”字连横的状态。有的泉友,说是模裂。但经过反复观察研究,此连横压力均匀,边缘规整,并不像是偶然模裂造成的流银#袁大头#样子。但具体是否为版本,或是错版,还需要深入研究。在此,仅供泉友随评。
浅谈南北宋筒子最近开了朋友十来斤南北宋吧,毕竟是熟人,我看着 浅谈南北宋筒子 最近开了朋友十来斤南北宋吧,毕竟是熟人,我看着他一线的,一个河南小宋缸(400多斤),所以买来一点开了开。朋友要价也不低,给我是1800/斤。出了一个大头宣(图里,送了公博,给了个82,虚高了,我自己送也就是80或78),出了三个美制崇宁通,一个遒劲,大观折十一个没有,大观小平出了一个广草一个俯大,其他散钱还都没看,初看是没母。 简单介绍了下,今天和大家谈谈,宋筒子。 说宋筒子,我想先说假筒子。假筒子目前两类:散钱入真罐,后做成坨散钱。 第一类基本是坑拿货的人,散钱做得特别好,锈,排布,甚至麻绳都对,罐也是到代的宋陶。这类假,拿货的吃了药,会再卖给泉友开,泉友基本无法分辨。开出来可想而知,就那些宋丝丝,没别的了。 第二类也就是第一类的徒弟吧,散钱做成坨卖。老鸟不会拿没罐的东西,只有新手会图便宜去买,结果可想而知,还是一水的宋丝丝,开出圣宋都是奢望,更不要提宣和、靖康。 宋筒子因为南北宋的几个大珍(九叠篆,宣和,靖康)和大观、通重好品吧,引来不少泉友的蠢蠢欲动。其实我可以说,按筒子这么多年的概率总结:到代靖康的,1000斤出靖康,500斤出宣和,几吨能出个九叠篆。就是这个概率。你去花个百八十,买一坨折二打算开靖康,比中大乐透概率还要低。 所以,不是熟人一线的,还是别浪费钱了。那些造假手段我都清楚,在这里不多说了,得罪人,只是透露一点,一种粘合剂,一种药,弄好了,三个月出一缸乱真的南北宋筒子。所以,有钱的泉友,多买买精品盒子,或者热门品种的大开门裸币,增加收藏价值和收藏水准,才是正路。 最后普及下,有的泉友,在某些直播间开筒子。南北宋到代靖康的,开出初唐开元了,还不知所谓继续开。您不分析一下吗?这一罐子钱,从李渊到宋钦宗,621年到1126年,500多年,却被埋进同一棺材同一罐子,这是啥人?存前朝的钱,古代杀头,我就说到这吧。
浅谈清钱黄亮的误区。不知从何时开始,清钱玩“黄亮”成了潜规则 浅谈清钱黄亮的误区。 不知从何时开始,清钱玩“黄亮”成了潜规则。凡是黄亮的,入盒分就高;凡是黄亮的,就值钱。这种潜规则成了普遍认知,包浆、皮壳很好的水坑、传世清钱,也要想办法给它弄成所谓“黄亮”。这里最普遍的,就是洗钱水了。配方我就不多说了,圈里朋友,大多都会配,很简单的几样化学东西,用水按比例一调,专门洗泉局源局的黄亮,任凭你是多大的土锈,多大的罐彩,甚至传世黑漆古,扔进去,一分钟拿出来,撒点抛光粉,棉布一擦,黄亮钱就诞生了。为了体现自家黄亮的程度,甚至还要看出“搓痕”才肯罢手,因为这样的钱,可以称为“黄亮满搓痕”,入国内某大评级公司,就是85分打底,呜呼哀哉!这样的普遍认知,对吗? 玩宋钱的朋友都知道,包浆是一枚钱币很重要的品相要素,要丰富多彩,层次分明,干净且厚重,才有韵味,才有古风,才有岁月痕迹。现如今就连玩大头的朋友,也都在回归这个“包浆认知”——原有包浆尽量不要破坏,那是环彩,是黑漆古,是生坑美锈。可玩清钱的朋友,就是回归不了这种认知,一味追求黄亮,无所不用其极。试想,若干年后,市面的清三代钱,都是千篇一律的“黄亮”,恶心不?乏味不?那时候,找一枚带彩的清钱,都是奢望了。 附个图,一枚是朋友给我洗的,真是又黄又亮,另两枚是我自己的水坑乾隆,不洗不动,虽然字口有点若隐若现,但这种水坑彩不香吗?泉友自己体会吧。#乾隆通宝#
《天使的金币》 凯瑟琳老太太家的楼下,停下三匹马车。几个精壮的男人陆续把三口大箱子搬到楼上老太太的卧室里。 那天,妇人劳拉,正如往常一样,在城内推着一辆小货架车,售卖丈夫范戴克亲手制作的冰淇淋。在阿姆斯特丹城内,范戴克的冰淇淋很受欢迎,从他的爷爷开始,就已经在做这门小生意了。 “叮当……叮当”,推车的劳拉路过凯瑟琳老太太家楼下时,突然有两枚金币掉在她的车前,一枚蹦了几下停住了,另一枚晃晃悠悠地滚到了稍远的地方。劳拉抬头看,但所有的窗户都关闭着。 “谁的金币?谁掉的金币……!”淳朴的劳拉喊着,但没有人回应她。凯瑟琳老太太的居所相对僻静,此时,周围除了间或的一两声鸥鸣,在没别的动静了。 劳拉站在原地,两枚金币散发着粲然的光,仿佛在对她说:“拾起我,你就拥有了希望……” 希望?是啊,我多么需要希望:辛勤的丈夫终日忙碌,我付出了我所有的青春年华,都是为了换一个希望——我们的孩子,小文森特,他将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成长,他要和城里最棒的导师学习绘画,穿上天鹅绒制的礼服和漂亮的漆皮鞋,对,还要打一个别致的领结,去出席画展,去接受礼赞,去赢得他的人生! 劳拉飞快地拾起金币,慌忙推车往家走。这两枚金币,将是她以往售卖一周的冰淇淋所能赚取的利润。 “固执的范戴克不会接受这种事的,他太古板了,他除了告诉我不要再接近掉落金币的那桩房子以外,说不定还会恶狠狠地认为这是谁下的某个未知的圈套,他三代人都在做冰淇淋,所谓的‘取之有道’就是他们祖祖辈辈的信仰,天啊,总之,我是不能告诉他的……” 自从下定主意,劳拉就再没真的售卖过冰淇淋。她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凯瑟琳老太太家楼下等,心下想着“等不到我就继续卖冰淇淋就是了”。凯瑟琳老太太没有辜负她,金币的数量从两个,到五个,再到十几个,每天都在增加。日复一日,辛劳的范戴克不会知道,那一车车甜美诱人的冰淇淋,都扔在了阿姆斯特丹城某个角落,静静地融化、腐烂,而她的妻子,原本朴实善良的劳拉,却扯着谎,终日伫立在凯瑟琳老太太的楼下…… 终于有一天,劳拉决定走了,她要离开这个穷苦、破旧的房子,离开她曾经深爱的丈夫,离开可爱的小文森特。她再也不能左右自己,她已经难以从奢靡、浮夸的所谓上流社会自拔,她满脑子,都是那华丽的舞会、堂皇的居所和潇洒的年轻男子,她再也不能忍受了!出于良心,她把一半的积蓄——整整600个金币,留给了丈夫和孩子,并把凯瑟琳老太太的事,告诉了丈夫范戴克。 范戴克没有挽留她,只是默默地,用那台小手摇压力锅,制作着依旧甜美的樱桃口味的冰淇淋,只是他一时间也想不出,谁,还会再去替他售卖………… 劳拉不曾知道的是:范戴克的父亲尼格尔自杀那年,范戴克不到20岁。 尼格尔离开阿姆斯特丹,和伙伴德容来到了热那亚,他们后来发了财。据传言,他们号称把雪从荷兰运来,可以卖个高价,那些朴实的运雪的荷兰农民,就留在了热那亚的港口,成为了苦力。尼格尔和德容富了起来,他们不再想家,不再怀念自己的故乡。他们沉醉在酒精、赌博和女人里,除了向各自家中寄回一些钱财以外,了无牵挂…… 尼格尔自杀前寄给家中一封信,信上说“请替我向德容的妻子凯瑟琳致歉,德容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酒鬼,我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是我把他们本来和谐的家庭毁了……替我转告范戴克,我的儿子,你一生也不要离开劳动,你一生,也不要梦想发大财……” 春天到了,郁金香开满了山坡。远处的木屋里,范戴克,正在亲手教儿子小文森特制作冰淇淋。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口味,是用野草莓酱制作的,很甜,很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