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dell wangdell
关注数: 67 粉丝数: 53 发帖数: 2,463 关注贴吧数: 11
【学习】名家紫砂:吕尧臣紫砂作品欣赏 ------------转自扬帆的博客 吕尧臣, 宜兴人,生于1941年,随紫砂名家吴云根学艺。四十余年的陶艺生涯,新品层出,风格韵秀而古朴。尤独创之“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海外有“壶艺魔术师”之称,作品与“黄金争价”,屡为“故宫博物院”国务院、“紫光阁”等单位收藏。  一九七0年服务于“宜兴紫砂研究所”,专事紫砂器的造型设计工作。此期间,新品层出:“竹炉茶具”、“竹圈酒具”、“玉带壶”等作品屡获全国陶瓷美术评比金奖、银奖。于是吕有了“创作大师”之誉。 : 作品造型新颖别致,做工细腻严谨,深受紫砂同好和陶瓷专家赞叹,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当代珍品收藏。 吕尧臣强于思考,观察敏锐,紫砂制作技巧扎实。在三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能于生活中捕捉美的形式,大胆构思尝试,结合紫砂特质加以创作。设计独特出众、奇趣无穷,整体造型比例恰当,意涵深刻隽永,配合独树一帜的制壶手法,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气息,兼具传统基础的深度及现代感,并顾及实用性。  他善于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个人敏锐的感触另辟蹊径,拓展创作题材,并致力于泥料的研究与实验,发明砂壶绞泥装饰工艺。绞泥工艺,是指将多种色泥混在一起,捏搓、拍打成片制作砂壶。其困难在于容易因色泥烧成速度各不相同,导致砂壶产生裂痕,这考验作者对泥料、火候的认识与功力。绞泥装饰有着类似宋代钧窑窑变青瓷宛若生成、独一无二的特殊效果,色彩变化多端,纹路流畅自然。吕尧臣开创此种装饰技法的新河,为紫砂艺术更添光彩。 八十年代开始,吕尧臣及其子俊庆、俊杰,媳王黎明受聘于“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建立“吕尧臣陶艺工作室——醉陶居”,全部采用明清原始紫砂作法,制作紫砂陶艺作品获得成功,成为中国最知名的陶艺家之一。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化日报、文汇报等新闻媒介屡有报道。   因其对中国陶艺的创造性贡献,一九九二年吕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22版,并成为“世界名人协会”终生会员。  一九九五年被中国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御玺茶组 在中国传统的形式中,结合作者个人的感受,使壶散发着端正至和的庄严与充满自信的自在兴味。四方直筒身,盖上蹲踞着两眼炯炯有神的神兽为钮,长方形把前配方形流,各部份比例对应恰当,工精细致。调砂段泥更添静中暗显的高雅之气。绞泥御玺茶组 御玺茶具的制作尤其为特出,精雕细琢的印钮,行云流水般的绞胎绞饰,显出庄严的权力与信心,强烈的反应出传统中国美术之精华。雨花石提梁壶 绞泥像雨花石般的绚丽色彩及变化不一的纹路极吸引人,但作者精工细致、一丝不苟的严谨制壶手段更令人激赏。圆弧润泽,线角清晰利落、交待明确,造型合度且不落俗套。此壶是件不论工艺、内涵神韵均佳的上品。云纹八方抽角壶 壶身作上小下大的八棱形,四个大面与盖面以红、褐两色相绞,纹样如云似水涌动变化,其余窄面及把、嘴采褐色,更衬托了绞纹装饰的华丽。云泉壶 壶身做两截,下部为圆鼓形,饰以涌动变化的绞泥纹;上部向内呈凹圆弧状,块面清爽,拱型盖,中塑几近长方的桥型盖钮,呈半圆镂空。壶底有圈足。由下至上方中有圆、圆中带方,型制中正。细手把四方圆角如大耳,壶嘴顺壶身弧度而出,由大至小雅致俊秀。玉屏移山壶 壶身采圆扁六角状,上面布有如中国山水画般的绞泥绞路,隽永出尘。流、把形制典雅别致,明接手法干净流利。壶身采圆扁六角状,上面布有如中国山水画般的绞泥绞路,隽永出尘。流、把形制典雅别致,明接手法干净流利。绞泥汉方壶 通壶造型既稳重又挺秀有神,比例恰当,线角明确工整。壶色光华暗显,细看又有调砂于其中,肩、盖绞泥纹大方典雅,高桥型盖的与壶身对应,粗流胥屈有致,弧线流畅,手把虽细但棱角分明,恰恰与流左右平衡。长乐壶 墨绿泥色铄铄,有光泽,衬得作者精致的工夫更突出。六方块面比例正确、弧度饱满;凸线乾净圆整,向上延伸成六方直颈和盖,连盖的皆为六方圆珠型,口盖密合且面面通转。流、把搭配出色。此壶骨肉亭匀挺括大方。华径壶 壶身采半圆式造型,如碗灯一般。平盖宽肩,宽肩上饰以大小、色泽、纹路各异的绞泥石,如同一条布满雨花石绚丽的小径,绕着盖中央嵌立的绞泥石。由上俯视更是缤纷。段泥壶色为底更添雅趣。冰纹石瓢壶 饱满挺秀的壶身对称圆弧型盖和盖上的圆桥型钮。而圆弧嘴向上伸,环型把重心向下及中央的盖的三者又有着横向呼应的协调。紫砂色润而华美,绞泥细纹如开片冰纹,有自然奇趣。熊猫壶 圆胖壶身为熊猫身,盖为熊猫可爱的脸孔,短嘴为竹,把手亦塑成弯曲的竹节。流旁的壶身上饰有熊猫短胖小手捉着竹叶,憨厚有趣。贵妃出浴 爱之欲 贵妃壶伏羲壶伏羲提壶银钺壶秦权壶渔歌壶竹径壶草原之夜银葵壶 四方震动回娘家秋蝉壶沙漠之舟相扑壶听雨壶玉带提梁卧犀壶西瓜提梁阴阳太极壶 佛海容天壶 素心壶 天赐壶 小冷石泉
【学习】名家紫砂:蒋蓉紫砂作品欣赏 本文转载自扬帆《〖整理〗名家紫砂之二:蒋蓉紫砂作品欣赏》 蒋蓉(1919-2008)别号林凤,出生于宜兴穿埠潜洛村的一个紫砂世家,高级工艺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老南瓜壶 壶身为扁圆的筋囊型式,壶口与底微向内凹夸张筋囊的弧度,带来挺括丰腴的感受,底部弧线的阴影也巧妙地形成勾勒的效果。扁圆身搭上长瓜蒂为盖的更添精神。老藤圈成把满蓄动劲;嫩枝大方地舒展于壶肩;残叶自然生动并暗与老叶卷成的流相呼应。束柴三友壶 全壶由束起的松、竹、梅干所组成,壶腹秀气地以竹皮捆绑成型,追求一般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与其他同名题材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诠释手法。梅枝执拗地扭曲成嘴;老松稳稳地弓成手把;竹枝硬是在束缚中高出一节成的;两只嬉戏的松鼠,作品彰显自然界中的共性与自性,创作内涵深刻。百寿壶 一截树桩为壶身,切口饰成年轮为盖与口,盖上塑一只蓄势前蹬的幼蛙为的,前伸长干为流,线条与曲成把手的枝干相应。壶身和流、把线条直、斜变化,有着沉稳中含积极向上的生命印象。变化夸张的造型中,仍显现严谨的制壶法度。 月色蛙莲壶 圆腹壶型,轻描淡写成一朵盛开的莲花,小虫攀爬于上,一节丰腴的藕实成流。两枝茎干轻扭为一股成把,上有一叶莲叶、一朵含苞莲花。盖是莲子颗颗转动的蓬,小蛙蹲踞其上作盖的。通壶清秀雅致、俊逸可喜。石榴树蛙壶 一截石榴树如立起的扁鼓成壶身,一只大青蛙攀伏做把,大石榴成的,树干为长流。装饰的重点皆于壶的上半部,俯视面极为丰富。但大块正视面上疏密有致的年轮及壶身独特的轮廓另成妙处,使此壶局部雕琢和整体布局相互烘衬,既合理自然又有的趣。百果壶 圆扁腹型壶身,一莫只老菱做把,香菇为盖,莲藕做流,三足各为核桃、荸荠、桂圆。壶肩装饰着花生、蚕豆、乌豆、红枣、莲子、瓜子、葵瓜子、白果绕成一圈,仿真瓜果不仅形似色肖,更是灵秀非凡。在配色及泥料掌握上有高人一等的成就。枇杷树桩壶 圆筒身小巧秀雅,细长流对细圆把挺括有神。夸张的大叶及圆饱结实的枇杷生动有趣。盖面饰以绞泥纹成年轮,一片绿叶衬着鲜黄的枇杷盖钮。此壶观来自然可喜。土狗树蛙水滴 一截粗圆树干为壶身,主视线面年轮历历,切割痕迹形成微向右斜的纹路,壶肩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青蛙,而全壶乃微向左斜的形势,向上延伸出流,利用这样的布局完成整体的变化和稳定。捕虫青蛙全神贯注,一触即发的力感和神态,生动活泼。枇杷笔筒 圆筒身小巧秀雅,细长流对细圆把挺括有神。夸张的大叶及圆饱结实的枇杷生动有趣。盖面饰以绞泥纹成年轮,一片绿叶衬着鲜黄的枇杷盖钮。此壶观来自然可喜。绿叶衬底,层层花瓣作壶身,花蕊为盖,边憩蝴蝶,形态自然生动,尽显国色天香。西瓜壶荸荠壶长寿碧桃壶春牛壶荷塘月色壶绿柿子壶芒果壶紫砂佛手壶三珍壶松果壶竹根壶南瓜壶高南瓜壶金瓜壶蟾蜍莲蓬壶秋叶树蛙树蛙荷叶烟缸蛤蟆捕虫水盂蛤蟆树椿盆.枇杷水注月色蛙莲壶荷花杯荷叶盘竹节竹叶笔筒竹节竹叶笔筒白釉上梅茶具大水牛九件荷花茶具十件仿真果品 十件果品
【学习】宜兴紫砂壶名家印章图解 转自-淘壶人,(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aohuren.com&urlrefer=fdf57a907a7798d099b59ebce845dd1b) 早期紫砂作为民间工艺,作品上并不留有作者名款,南京出土的嘉靖年间司礼太监吴经墓中的紫砂提梁壶就无名款。 到供春制作树瘿壶时,由於供春是生活在文人圈中的书僮,因而受到文人书画作品上落款的影响,而在树瘿壶把侧的壶身上用尖头工具划下了『供春』两字。 这是紫砂壶上落款的雏形,到了时大彬时代,由於文人的直接介入,开始在壶底镌刻『庚戊冬日时大彬制』这种带甲子年款的欵识。 到了陈鸣远时代,壶底刻款与印章款同时出现,之后渐渐只用印章而不刻欵了。一般是在壶底用姓名全称章,盖内用略小的不带姓的名章。 到乾嘉年间陈曼生参与壶艺之后,壶上的欵识就不仅仅是壶工个人的了,如曼生壶的底部是『曼陀花馆』、『阿曼陀室』这样的陈曼生书斋名,壶把稍下及盖内钤壶工杨彭年名,壶身上镌刻书画装饰又要落上捉刀握笔的书画家名。有个别壶工在子口(内墙)上及内底里留有印记的。此外在壶底部也有定壶人的印记及『大清乾隆年制』的年款章 紫砂壶的款识(紫砂壶印款),是鉴定其年代及制作者姓名的重要佐证,也是文博古玩和拍卖界对壶估价的唯一依据。 历代的制壶高手、名家,对用印钤款都是十分讲究的,他们的款识不仅表现出很高的艺术素养,而且在印章的布局、形式等方面也相当苛求,这是鉴定款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地讲,名家的款识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印章制作十分考究。名家的印章,或本人所制,或请篆刻名家专制,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而伪印章则难以达到这种水平,多呆滞无神。 印章形式使用合理。有的作者在同一壶上使用两方或两方以上不同形式的印章,钤印位置十分讲究,整体上显得和谐统一。 刻写、钤印位置适当。紫砂壶的款识一般位于壶的盖内、底、把梢、腹四个部位。 款识大小适宜。刻款、印章的大小与壶本身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款识的大小与壶的大小相协调,即壶大款识大,壶小款识也相应小;款识大小与款识所处的部位相协调;底部的款识比盖款、把梢款相应大一些,反之则很有可能是伪品。 在熟悉掌握了紫砂壶名家款识之特点后,我们鉴定紫砂壶的款识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1、顾景舟印章2、蒋蓉印章3、吕尧臣印章4、裴石民印章5、汪寅仙印章6、王寅春印章7、吴云根印章8、徐汉棠印章9、周桂珍印章10、朱可心印章11、自名斋、号印款
【学习】顾景舟印 转帖: “啜墨看茶”,为顾景舟带艺徒后所用艺名印款。 1955 年底至 1956 年初,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并设立“紫砂工艺班”,招收艺徒 61 名,由朱可心、顾景舟等七人担任技术辅导员。顾景舟收受徐汉棠 ( 入杜前即随顾学艺 ) 、李昌鸿、沈巨华、束凤英、高海庚等为艺徒,精心培育,耐心传授。顾景舟用啜墨看茶来比喻制壶人的个性培养、文化修为,用深入浅出的道理来教育艺徒,一遍遍反复解释修心养性和做壶的关系,以至艺人在心态平和,心境平衡的状态下,心领神会其制壶工艺之要领,最终达到形、态、气、神、韵之最高境界。这是顾景舟对下一代艺徒的殷殷期望和苦口婆心,也表达了顾景舟对其艺徒的一种特殊的授艺方法与心得体会。 “壶叟”、“景舟七十后作”,为顾景舟晚年成熟期制壶印款。人至将老,名利淡泊,制壶不息,追求不止,所制之器,已达到出神入化之至高境界。几乎无可挑剔,无瑕可击。年纪已老,技艺愈高,取名“壶叟”,是对自己所追求的紫砂光货素器一派裸胎艺术的肯定和骄傲,也是对自己独特的灵秀艺术风格的肯定和骄傲。注:“壶叟”之印原用于在上海仿作的供春款作品上,老年时顾景舟干脆作为自己的别号,用于自己的作品。 武陵逸人沪仿古 漂泊不定似浮萍 “曼晞陶艺”,为顾景洲跟随储铭学艺时所用之艺名印款。 1933 年下半年,顾炳荣为顾景洲的前途着想,先后恳请陶刻名手陈少亭、书法家潘稚亮收徒传艺,末成。顾炳荣又恳请制壶名家程寿珍收顾景洲为徒,又未成。后来,顾炳荣再三相邀蜀山制壶好手储铭至家中边制壶边传授顾景洲技艺,事成。 储铭,又名腊根,号大匠巨人,龙溪山人,时称“洋桶王”(紫砂洋桶茶壶制得独好)。顾景洲自 1934 年开始随储铭学艺整整二年,储铭倾心传授“洋桶壶”、“矮石瓢”、“如意仿古”、“掇球”、“线圆”、“圆刻”等款式。至顾景洲会独立做茶壶,即用艺名“曼晞陶艺”之印款。曼,代表美,意顾景洲壶艺初成,已能亲手制作。晞,是曙光初露的早展,意顾景洲壶锋初露,看到前途,看到光明,快到大显身手的时候。 “武陵逸人”,为顾景洲应上海“郎氏艺苑”之遨,仿古作陶间所用艺名印款。 1936 年,上海古董商“郎氏艺苑”主人郎玉书走访宜兴丁蜀上袁村等地,看中顾景洲所制“矮石瓢”等传统壶款式,聘顾景洲至上海仿古,所制传器严谨典雅,工整精致。一年后顾景洲回家乡制壶,即开始用艺名“武陵逸人”,表露自己潇洒飘逸的当年个性,朝气蓬勃的向上精神,也表达自己奋发向上的远大理想和追求灵秀风格的奋斗目标。 “自怡轩”,为顾景洲被聘为上海标准陶瓷公司堆塑制模室任技师期间所用艺名印款。 1942 年,财大气粗的上海标准陶瓷公司聘顾景洲至公司,任堆塑制模室技师,并制翻模具。工余闲瑕,顾景洲仍制壶不辍,并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欣赏陶醉。有时兴起,在壶身镌铭短诗茶话、格言家事,并署号“自怡轩主人”。这是他思想意识上首次不把制壶当成纯粹活计,而是把制壶、生活与艺术结合挂靠,把做壶与闲玩联系起来,把欣赏与情趣沟通的内心表露。 “瘦萍”、“老萍”,为顾景洲从沪归来后所用艺名印款。 1942 年年底,顾景洲从上海标准公司回家乡后,生活的艰辛使他飘泊不定,且因他在沪制壶仿古而不为家乡制壶圈内人所知所识所承认,终日为生活而奔忙,像浮萍似地四处飘泊又体弱多病,瘦骨嶙峋,故用“瘦萍”为艺名。在多灾多难的岁月,在艰苦生活的磨练中,顾景洲逐渐成熟,他把飘泊不定,走南闯北,创荡江湖自喻为云游四方的侠客,并以“老萍”取代“瘦萍”。这是顾景洲生活在抗战最艰难岁月的真实写照。 有志者事竟成 干古传万人赞 顾景舟艺名,壶用印款之多、之广,可以说是当代紫砂艺辈中无与伦比,无人超出的,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史无前例”的。顾景舟艺名的变动异化,丰富内涵,正体现出顾景舟一生的坎坷命运,毕生追求,艺术情操,思想活动,兴趣爱好,以及他的抱负埋想,这也正应验了中国人的一句格言:“有志者事竟成!” 顾景舟所取艺名的壶上用章,款式多变,章法讲究。有自刻章: : 如“墨缘斋制”、“墨缘斋景堂制”、“墨缘斋意堂制”、“自怡轩”、“得一日闲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啜墨看茶”、“景舟七十后作”等等,水准、风格摹前人遗意,留艺世间意明志。有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家为其所刻,如“景舟制壶”、“景舟手制”为上海书画金石家来楚生所篆。“顾景舟”为吴湖帆得意门生所刻制。“荆山壶隐”、“陶壶外史”、“得意甚爱”为金石家王少石所刻。八 O 年代后期与著名书画家韩美林合作专用章“历下美林”成为艺缘的印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