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r洛😈
fitzgerald2010
关注数: 3
粉丝数: 118
发帖数: 6,144
关注贴吧数: 6
摩萨德这次为什么瞎了? 哈马斯通讯用的都是华为的设备,绕开了美以的监听。
资料向:便携CD机三十大名机 三十大名机 AIWA DX-P50 Apple Power CD Denon DCP-100 Denon DCP-150 Fisher AD-P1 Fisher PCD-100 Grundig CD500 Grundig CDP50 JVC XL-P9 JVC XL-R11K JVC XL-P70 Kenwood DPC-92 Kenwood DPC-7 Kodak CD880 Philips CD880 Philips CD10 Philips CD10MK2 Philips CD15 Philips AZ6819/6829/6808/PCD521 Philips CDF100 Pioneer PD-C7 Sanyo CP10 Sanyo CP12 Siemens RW721 Sony D50 Sony D50MK2 Sony D100 Sony DZ555 Technics XP7 ToshibaXR-J9/ToshibaXR-P9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转帖)索尼discman型号大全 1984年 爱迪生发明电声技术之后的100多年里,唱片技术每隔25年就有一次大的技术革新。从圆筒方式进入圆盘唱片,到电气式唱盘的登场,再进入LP唱片,再从单音进入立体声。在第100年里,数字音频技术产生了。 1982年8月31日傍晚,日本各大媒体都争相报导“引发音频之梦的数字Player终于上市”、“数字音频时代开幕”等消息。 原来,当天SONY、CBS/SONY、荷兰飞利浦与POLYGRAM四家公司共同举办了CD这个数字录音格式的发布会,并决定从秋季起开始在日本发售。直径仅仅12cm,利用数字信号录音,只要一个按钮就可执行选曲,能够半永久的使用,CD实现了许多乐迷的梦想。是年10月1日,SONY推出了第一台CD机CDP-101。168,000日圆的价格,对一般消费者而言是很难接受的。不过只要想到里面的技术与开发时间,能做成商品的确是一个奇迹。进入1983年后,其它公司的CD机也相继上市,销售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接下来的一年里CD市场却陷于停滞状态。原来,当时购买CD系统的人是以Hi-Fi发烧友为主,大部分的人依旧偏好已融入生活的LP。 为了拯救这种颓势,SONY公司通用音响事业部的大曾根幸三,拿了一个边长13.4cm的四方型、约4张CD盒厚度的木盒对属下说:“接下来就尝试做这种CD Player吧。”每个人听到大曾根的目标后,都不禁的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不过他的做事风格就是如此,因此没有人感觉到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对于SONY的产品开发人员来说,这个木盒就代表着使用者的需求,就象他们自己说的,“将技术汇总起来后,不知道可不可以做成这种尺寸?看来是不行的。不过只有这个尺寸,才是能让每个人都欣喜的产品”。为了让CD达到普及化阶段,SONY公司订定出了这样的方针:“价格不可超过5万日圆,最初虽然会出现赤字,不过日后一定会赚钱的。”这样的价格是CDP-101那168,000日圆的1/3左右。实际上,5万日圆的价格,赤字率高达200%。 1984年11月1日,D-50终于发售了。自打推出,在一路低迷的CD播放机市场上它的销售状况就超乎预料的好。D-50和SONY有源音箱的搭配居然成为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小型CD播放器材组合。与此同时,SONY公司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成功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开始赢利。因为有了价格相对低廉的D-50,各家厂商也纷纷降低CD Player的价格,再加上CD软件的进一步普及,CD录音格式终于进入了正规的发展轨道。D-50的之后的小型CD 播放机被定位在同于随身听的等级,因此便将它命名为Discman,目前称之为CD WALKMAN。 D-50的体积是127×36.9×132.5mm,耳机插口输出功率大约在30mW左右,颜色有红、黑两种,有一个硕大无朋的电池盒供电。早期的Discman由于体积太大,配有专用的背带以外出时携带,自D-50开始沿用了5-6年时间。 D-50 1984年11月10日 49,800日圆 # 美国、加拿大版本型号为:D-5 光学信号拾取器:KSS-110A 数字信号处理器:CX23035 数字滤波器:无 D/A转换器:CX20133 音频+耳机放大器:NJM4560M + NJM4560M +NJM4560S 输出(在9V输入级别): 1、线路输出:输出电平1.6V rms,MSB;建议负载大于10kΩ 2、耳机输出:10mW+10mW,32Ω 3、光纤数码输出:无 体积(宽×高×深):约127×36.9×132.5mm(不包括突出部件和控制器) 质量:约590g
转帖:松下CD机发展史 1985--2005年Panasonic随身CD产品型号列表。重点整理出每年顶级旗舰机型以及对应次级机型,理论上来说,旗舰对应的次旗舰的声音素质是和旗舰相当的,仅做工、外观及价格差异。2000年转入超薄CT系列后只列出旗舰和次旗舰(因为再往下基本都属于“不能上桌的菜“)。 1985年:Technics SL-XP7 1986年:Technics SL-XP8 1987年:Technics SL-XP5 1988年:Technics SL-XP3 (Panasonic SL-NP3) 1989年:SL-S301987--1990年:SL-XP1、SL-XP2、SL-XP6等(XP系列年代实在太久远,上面部分年份对应可能有错,有待考证更新) 1990年:SL-S700 (XP700,即欧版,下同)次旗舰 :SL-S500中端低级:SL-S300、SL-S100 1991年:SL-S505 (XP505)次旗舰 : SL-S303 1992年:SL-XPS900次旗舰 :SL-S550 (XP550)中端低级:SL-S440、SL-S330 1993年:SL-S670次旗舰 :SL-S570(XP570)中端低级:SL-S350、SL-S150 1994年: SL-S470次旗舰 :SL-S370中端低级:SL-S180、SL-S170、SL-S155 1995年:SL-S490 (XP490)(有两个版本,一个带光纤输出,一个不带)次旗舰 :SL-S390中端低级:SL-S290、SL-S190 、SL-S188/189 、SL-S160 1996年:SL-S600(XP600)次旗舰:SL-S400中端低级:SL-S270、SL-S140 、SL-S138、SL-S110 1997年:SL-S480次旗舰:SL-S450中端低级:SL-S280 、SL-S130、SL-S120 、SL-S118 1998年:SL-SX500次旗舰:SL-SX400中端低级:SL-SX300、SL-S230 1999年:SL-SX510次旗舰:SL-SX410中端低级:SL-S310 2000年:SL-CT570次旗舰:SL-CT430中端低级:SL-SX220 2001年:SL-CT780次旗舰:SL-CT540 2002年:SL-CT790次旗舰:SL-CT590 2003年:SL-CT800次旗舰:SL-CT700 2004年:SL-CT810次旗舰:SL-CT710 2005年:SL-CT820次旗舰:SL-CT7202005年:SL-CT830(仅日本本土发售)次旗舰:SL-CT730(仅日本本土发售) 各系列特色: SL-XP系列:如SL-XP7、SL-XP5,最早的松下CD随身听,SL-XP7为松下Technics 1985年生产,推力很大,和台机很接近,今奉为神器,但状态却很难保证了,压盘式,读碟稳定的不多。(据说SL-XP7为松下随身CD最好的声音~) SL- S系列:这个系列可以说是松下狠下功夫的,加入了很多技术使音质提高,如最有名的MASH 1BIT(代表机型SL-XPS900),LIVE音效(代表机型SL-S505),多种音效的DSP(代表机型SL-S470),当然也有开始加入防震的 (如SL-S670),S系列里大部分的机型相对后面所出的系列,推力更大,味精味少,音质更真实。 SL-SX系列:过渡型号。以SL-SX系列为开头的顶级机只出了两款,SL-SX500和SL- SX510。 这两款机声音偏向一暖一冷,对比前面,都加入了一定的味精,500属于接近S系列走向的暖声机,而510则属新声代声音。两台机的光头也一样有分别,500是用S系列的光头,510则用CT系列的光头。(SL-SX500、SL-SX510和SL-CT570并称为松下中后期三驾马车或三剑客) SL-CT系列:是到目前为止的系列。2000年问世的SL-CT570开启了松下后期随身CD超薄体系的时代篇章,更轻薄更省电更方便,相对来说音质方面必然也有一定的折扣。2003年SL-CT800开始支持MP3/WMA格式,2004年SL-CT810所启用的D.SOUND新技术成为松下随身CD最后的绝唱。
东京新房房价走势图
各地城投借贷利率
上海23年首轮土拍结束
中古cd机的价格炒的好离谱 本以为20、30年的老机器,几百块钱买个响。海鲜上逛了一圈,成色好的几款机皇都小3000往上了。直接上新的台机不香吗?难道音质不如这些古董便携cd机吗。中古机除了体积小,一样没有便携性:不防震,电池续航差。真正能实现随身听的也仅仅是2000年以后的超薄机,超薄机又被诟病音质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