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锁 须弥天幻
遍行万水千山,石溅波澜,风卷叶缠
关注数: 6 粉丝数: 220 发帖数: 6,441 关注贴吧数: 50
来谈谈修仙玄幻里“宗门”,这一设定。 宗门的起源于武侠 武侠有宗门是因为超凡力量没那么离谱,人寿命有尽,短则几十,长则不过200,自己一身好武艺没了后继,可惜了,所以才有开宗立派武道传承。 又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天赋不一样,有学的快的,有学的慢的,但又不可能一眼看出来谁的天赋好。所以才需要大量的弟子,来挑选出真正能全学会继承衣钵的。 而那些天赋一般,不能继承衣钵,但也学有所成,要么就留在门派,自己不行,那就找一个比自己强的弟子,培养出来也算脸上有光。 要么离开宗门,也因为学了一身本事,养家糊口不算难事。 再要么就是学不成,执着于突破,最后疯疯癫癫精神不定。 还有本身心不正,学成之后以为祸四方为乐的。 这就是正道,入魔,邪道的由来。 而玄幻修仙 超凡力量极度膨胀,甚至寿命无尽,活的长,开宗立派没必要了,而且有技术识别出每个人的天赋,所以广收弟子也没用了。 (别说什么需要大量低级牛马来获取资源,干杂活这些,修仙玄幻的超凡力量设定差距极大,有些高半级就是绝对的碾压,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高等级比低级强无数倍,那么高等级去挖灵石矿不也比低级的快无数倍吧?一秒就比得上低阶十年百年,那你招收弟子有什么用?) (可能又有人说,自己这么高境界还去干这些杂活太丢份了,而且要修炼没时间) 问题来了,修仙玄幻以攒资源升级高等级境界为目标,那么给自己挖灵石攒资源怎么就丢脸了?而且效率还是低阶的万倍亿倍不止。 至于修炼没时间,是拥有呼吸都在增长修为的天赋,所以必须一切时间用在修炼上吗?? …………… 以上种种 在这种情况下宗门这一设定就不能完全套用在修仙玄幻上。 因为大部分作者写不出一个合理自洽的世界观,只会一味的叠战力和强调高境界的牛逼,但大部分的世界设定又都局限在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这就会“撕裂”出很多不合理的bug。 只能推崇“唯资源论”,“唯力量论”来掩盖一切不合理的bug。
个人总结了一下评价动画的六要素 剧本(设定,主旨,故事) 脚本(节奏,文笔,创意) 人设(外貌,背景,性格) 配乐(音乐,音效,配音) 画风(原画,美术,摄影) 演出(分镜,构图,设计) 有些东西很难通过客观的视角去评价,毕竟每个人审美测重点不同。 让各个部门配合融洽是动画监督的工作目标,动画口碑好不好几乎就是与演出这个因素绑定的。除去动画数据以外还有很多方面被不同的人群讨论,比如喜欢看剧情的人很看重剧本,写小说的人很看重脚本,玩cos的人很看重人设,搞音乐的人很看重配乐,画师圈的人很看重画风。大家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也因此对动画评价褒贬不一,但同时大家都公认演出很重要因此好作品往往会评分高,差作品往往评分低。 吧里整天比数据,数据可以比,因为也是显示商业成功的一点,但不应该全凭数据,而且这个“数据”的“含金量”有待商榷。 日漫那边有一个经典名梗(名作之壁),意思是一个卖肉动画在bd销量上超越了许多知名大作,后来被日漫粉丝调侃,以后动画卖不过这个动画的都不配称为名作,名作之壁由此而来。 那这个卖肉动画就是神作了吗?? 注:bd就是线下光盘,每卖一份都是实打实的营收,以前日漫能否出续集全看bd卖的好不好,后来网络播放版权的收益逐渐超过bd。 如果以目前吧里数据不好和画风不好就是辣鸡的风气,来评价音乐的话。 一首歌就超越林俊杰陈奕迅张韶涵……仅次于周杰伦,那跳楼机就是目前华语第一神曲,神中神
科普贴/试图纠正“国产动画”“动漫”“动画”的称呼 动漫 起源于最早接触国外动画和漫画(主要以日本为主)的一群人,由于当年国产动画的环境以大量低质量儿童动画为主,虽然有也有少数优秀,但整体制作质量低劣,以及“动画”=小孩看的的社会风气,导致这群人结合日本漫画和动画,发明了“动漫”一词,来区别国产动画,以显示自己的“成熟”,说白了“动漫”最早就是用来体现优越感的。 漫画、动画 日本漫画市场庞大,日本动画用的是当然是动画称呼。每当有日本漫画或者小说要动画企划时,就会宣布:某某作品动画化制作决定,所以才会有“漫改”,“小说改”,“游戏改”等称呼。 国产漫画、动画 中国漫画,虽然曾经有着一点辉煌,但由于国内动画市场发展的不顺,当年也并没有流行起漫画改编成动画这种苗头,以至于网络时代一到,国产漫画虽然迎来了网络动画时代,漫改动画变多,虽然制作水平依旧不高,但热度高涨,但随着国家政策的一道命令,国产漫画和漫改动画直接进入半死不活地步。 而现在主流动画源自于小说改编,一群人却还是说着“国漫”“国一漫”等称呼,问题你都不是漫画改编的,听着真让人感到别扭,说白了本质上心里还是不愿意正面认识“动画”这个词,还是认为“动画”是低幼代名词。 “番ばん”在日语中表示顺序和等级也可以用于表示比赛或演出的场次,“新番”用于表示新出的日剧,现在“番剧”中的“番”来源于此,因为日本动画分为春季动画夏季动画等周期性与日剧的播放周期类似,所以后来有用“番剧”代称日本动画(一群人整天看不起日本动画,嘴里却还用着番,季番年番等日语词汇称呼国产动画)。
浅谈网文改动画为什么与原著小说有割裂感 小说,漫画,动画,是三个完全不一样的观感载体,但为什么每次都是小说与动画的争议最大? 我一直在各个帖子里说:不要用看小说的思维看动画,这是完全不是一回事,剧本和小说也不是一回事 漫画是把角色视觉都给你呈现了,而小说是纯靠脑补,大脑是最强的计算机,这种脑补渲染,是任何电脑机器都比不了的 而动画是必须把方方面面都给你展现的,但小说有些描述的,和实际动画根本做不出来 原因是小说作者从没有想过给角色出一个“官方人设”,提前有了人设图,观众在看小说的时候才有更好的代入感,才会想“这要是能动起来该多好”,而在得知小说要动画改的时候才更高兴,更容易接受,而现在角色形象全靠制作组自己设定建模 剧情观感 动画的观感想要好,编剧,导演的实力很重要,还要再加上:剧情,叙事,分镜,云镜,配音,配乐,美术,建模,特效等等因素综合而成,光靠建模精致特效好就吹,是不能称之为质量好的 而在小说剧情改编上,说穿了,绝大多数网络爽文有什么剧情可言,而在玄幻修仙这个题材更是一言难尽,打怪升级下副本的无限套娃,主角人设更是固化,只有变强一个目的,角色成长塑造基本没有 许多人估计想说,就喜欢成熟果断的主角,没时间看主角性格成长,只要大男主就够了,也不在乎配角,塑造配角是不是想抢戏?抢主角的位置?? 一个固化的主角是撑不起一个作品的,孤狼主角,工具人配角的模式,就注定了有血有肉的角色塑造不起来,因为改编塑造就意味和原著相矛盾,改一点剧情就会被“原著党”们狂喷魔改,喷不尊重原著。 短期内可能还行,但我说了,小说和动画是两码事,这样的观感是持续不了多久的,同质化迟早会让你审美疲劳 然后就会产生以下无限循环的矛盾: 一边想要大男主一路爽爽爽,一边又看腻了同质化,想要好剧情好角色,但要剧情要角色就得魔改 ,但制作组的编导实力水平让观众极其不放心,又不准魔改,不改又没剧情………以此进入循环矛盾理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