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亚宝 段亚宝
关注数: 4 粉丝数: 3 发帖数: 267 关注贴吧数: 0
2007-04-23 我与四岁儿子的对话(三十七) 中午带状状去洗澡。状状看见小麻雀在路上找食吃,想去捉,结果没捉到。于是我就和状状探讨一下分类的问题。“状状,小麻雀有翅膀能飞,还有什么有翅膀能飞呀?”“小蝴蝶,小蜜蜂,苍蝇,还有小蜻蜓,小蚂蚱。”“状状,大公鸡也有翅膀,它能飞吗?”“能飞呀。”“状状,大公鸡飞的没麻雀高。还有什么用翅膀能飞的呀?”(我想引导状状说飞机,然后借机探讨一下都是翅膀飞有什么区别。)“飞机。”(终于答出我想要的)“状状,麻雀是怎么飞的?”状状做了几下小麻雀飞的动作。“真棒。状状,那飞机的翅膀能象小麻雀这样动吗?”“不能。飞机是人开的。”“爸爸,那你说什么会爬?”“西瓜虫。状状,你再说。”“毛毛虫。”“小蚂蚁。”“爸爸,那我画的小蜗牛能不能爬呀?”“能爬。”聊到这里,我们快到澡堂门口了。“状状,你说说哪些都是圆的?爸爸先说一个,状状的眼睛是圆的。”“车轱辘是圆的,西瓜是圆的。锅也是圆的。爸爸,还有子弹也是圆的?”“子弹怎么是圆的,状状?”(我没相通为什么子弹是圆的?)“子弹打的洞是圆的。”(这样的解释虽然不全对,但是很值得肯定。因为这是联想。)洗澡开始了,探讨活动也结束了。注:和儿子交流,我都抱着探讨的态度。小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稀奇古怪的答案会让人应接不暇的。我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幼儿园教师手册》,不时充充电。越来越觉得教孩子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人生开始的第一位老师,真的需要虚心学习后再加以运用。
2007-4-7我与四岁儿子的对话(二十九) 中午吃饭的时候,又和状状讨论分类的问题。我问:“状状,小青菜和什么同样呀?”状状说:“和小白菜同样。”我接着又问:“那吃的小螺螺和什么同样呀?”状状答到:“和小青菜一样。”“为什么了?”“它们都要放在水里泡泡,然后用网子捞起来。”(状状和他奶奶经常上街去买菜,也许看见小螺螺用网子捞起来和今天和青菜汤类似吧。)状状又说:“什么在天上飞,什么在水里游,什么在地上爬?”(看样幼儿园本周的教学重点就是这个了。)“蜻蜓、小蝴蝶、小蜜蜂还有小鸟、小麻雀在天上飞。”奶奶说:“还有小燕子了。”状状马上回答:“小燕子是鸟,小麻雀也是鸟。”(看样对于鸟这个问题,状状已经有点懂了。)“小蚂蚁、毛毛虫、西瓜虫,还有小乌龟都在地上爬。”注:幼儿园分类思维训练还是很不错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的配合才能在孩子身上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日后状状的教育中要结合自然知识,一方面强化分类思维,一方面拓宽状状的知识面。《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规定“丰富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逐步形成对待人们和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07-3-23我与四岁儿子的对话(二十)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问状状:“什么叫人死了?”(不是平白无故问,前天状状九姨奶的公公去世)状状说:“就是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了。”“状状,人死了就再也看不见了。”我妈问状状:“状状,二姨爹哪里去了?”状状说:“去旅游了。我都好长时间没看见他了。”注:虽然状状都4周岁多了,对于死亡的理解还是很初级。只是认为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这里引用个资料:引用自《儿童的发展》(美 )年幼儿童对死亡的理解死亡概念的发展。对死亡的现实的理解基于以下三点:1.永久性:一旦活的东西死后,它不能再生。2.普遍性:一切生命最终都会死亡。3.无功能性:所有活的功能,包括思想、感觉、运动和身体过程在死亡后都停止运行。永久性是第一个和最容易理解的观点。对普遍性的评价稍后既出现。一开始,儿童认为某些人是不会死的,特别是那些与他们有亲密关系的或与他们一样的人——其他儿童。最后,无功能性是死亡中儿童最难掌握的部分。许多学龄前儿童认为死的东西仍有活的能力。提高儿童的理解力。当宠物和亲属死亡时,学龄前儿童在头脑中形成死亡不完全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很简单,直接的解释帮助儿童理解。虽然父母经常担心与儿童讨论死亡会引起他们的害怕,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相反,很好地理解死亡事实的儿童更容易接受它。当学龄前儿童问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会死吗?”“你会死吗?”父母要能够真实地且舒适地利用儿童的时间感。他们可以说“要许多许多年。首先我将享受你长大成人的快乐,并成为祖父母。”
十人看完,十人疯!!! 一天魔王抓走公主,公主一直叫. 魔王 :「你尽管叫破喉咙吧...没有人会来救你的....」 公主 :「破喉咙..破喉咙..」 没有人:「公主..我来救你了...」 魔王 :「说曹*曹*就到...」 曹操:「魔王..你叫我干嘛..」 魔王 :「哇勒..看到鬼」 鬼 :「日!被发现了..」 日:「阿鬼,你看的到我喔...」 魔王 :「oh,my god!」 上帝 :「谁叫我?」 谁 :「没有人叫你阿...」 没有人:「我哪有?装蒜啊!」 蒜 :「谁在装我?」 谁 :「又说我?你们找麻烦啊?」 麻烦 :「哪一个找我?」 哪一个:「找你?我才没有...咦,这儿有好多人.」 好多人:「我才刚到耶……你是谁?」 哪一个:「我才不是谁.」 谁 :「他才不是我.」 公主 :「大家都是来救我的吗?」 大家都:「我不是来救你的,是来看热闹的.」 热闹 :「我有什麽好看的?」 上帝 :「不关我的事,先走了.」 魔王 :「你回答一个问题再走,为什麽这麽多人救公主?我这个魔 王怎麽演下去?」 下去 :「你好好的魔王不干,演我做什麽?」 公主 :「魔王若是没有人演,我就可以走了.」 没有人:「若是我演魔王,怎麽会让你走...」 怎麽会:「我才不让公主走,我要看热闹.」 热闹 :「看我干什麽?」 什麽 :「你居然要『干』我?流氓!」 你居然 :「我哪有?」 我 :「关我什麽事ㄚ?」 魔王 :「日!我要疯了.......」 日:「喊我干什么!...」 疯了 :「你要我干啥?」 你要我 :「我什麽都不知道ㄚ!」 我什麽都不 :「我哪知啊!」 我哪知 :「我在这里ㄚ!有人在叫我吗?」 有人:「我没有叫你啊!」 我没有:「谁叫他了啊?」 谁:「冤枉啊...我没有...」 我没有:「我可没冤枉你啊...」 你:「谅你也不敢.」 谅你:「谁说我不敢!?」 谁:「拜托啊...我什麽都没说啦」 我什麽都没:「你要我说什麽?」 我什麽都不:「...你...你不就是我那失散多年的兄弟吗?」 我那失散多年的兄弟:「拷...我名字取这麽长...也会被叫到 啊...」 谁:「...我要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是非:「原来这里是我的地盘啊...」 我什麽都不&没:「你们别吵我们在讲话啦...」 你们别吵我们:「我没有在讲话啊...」 我没有:「我才没有讲话咧!...」 我什麽都不:「-_-"...走...我们到外面去聊...」 走:「人家不好意思啦...(扭捏)」 我什麽都没:「关你**事啊...闪啦...」(两兄弟生气的走出去) 关你鸟事:「呜...为什麽赶我走...」 为什麽:「我没有要赶你走啦...乖...不要哭」 我没有:「喔...又关我啥事了」 关我啥事:「啥?有人叫我吗?」 有人:「谁要叫你啊...」 谁:「我真的要走了...t.t」 走:「人家真的不好意思啦...*v.v*」("谁"不支倒地) 关你鸟事:「...你不是我表妹吗?」 关我啥事:「...表哥...好久不见啦...」 好久:「我不是在这里嘛...」 魔王:「你们有完没完?」 完没完:「他才没有我」 你们:「我才没有他」 我才:「谁说的?」 谁:「叫我干吗?」 吗:「你居然要干我?」 你:「我才不会干他」 我才:「谁说我不会?」 谁:「冤枉!我没说……」 说:「叫我干吗?」 吗:「你们俩真不要脸!」 你们俩:「我要!我要!」 脸:「谁要我?」 谁:「我不要啊」 魔王:「快一点,再说我可要撵人啦」 人啦:「赶撵我?找k」 k:「谁找我?」 谁:「aaaaaaa!别提我的名字,再提我也k他!」 他:「别k我」 我:「谁要k我?」 谁:「终于让我逮找一个啦,杀呀…………」 一个啦:「别逮我」 我:「我也受够啦,谁再提我的名字,我决不放过你!」 谁:「看我的降龙十八掌!」 我:「看我的九阴白骨爪!」 降龙十八掌:「我有什么好看的?」 九阴白骨爪:「我有啥好看的?」 什么好看的:「兄弟,我终于找着你啦!」 啥好看的:「哥,咱出去聊.」 魔王:「日...这是认亲大会啊...」 从此以后,魔王真的得了精神分裂症……
婴幼儿识字4大基本方法——环境濡染法【非原创】 《0岁方案》研究员金新华 “环境濡染法”就是在婴幼儿生活的地方要让他能常常看到文字,把识字环境布置起来,孩子常常随着爸爸妈妈看字、认字、读字,这就是“环境濡染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半岁左右至1岁3个月的婴儿。我们知道婴儿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孩子耳濡目染,天天视听,不多久就习惯于认人识物,慢慢地认识和理解了大量的人间事物。如果我们在婴幼儿生活的地方,也能让他看到文字,并经常随着大人读字、摸字,那么他就像认人、认物一样,也能把文字当成物和人来认识,以后大人说字,孩子会用眼睛去看字或用手去抓字,把字找出来。这就是“环境濡染法”的教学原理。 这种方法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指认家里物品上的文字。在家里的物品上逐步贴上相应的汉字,经常抱着孩子,捉住他的小手,带他去指一指,读一读,摸一摸,如指读“电视机”、“冰箱、“门”、“窗”等等文字。充分利用婴儿的“无选择探求”和“印象记忆”的特点,培养识字敏感。 二是指认户外环境中的文字。带孩子出去玩时,看到广告、标语、门牌、路牌、商品包装袋等等上面的文字时,也可以捉住孩子的小手,带他去指一指,读一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识字敏感,养成识字习惯。 三是指认图画书中的文字。孩子7、8个月时有了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这以后可以和孩子边讲图画书中的动物、人物及事物,边适当地指读文字,这也是引导孩子识字阅读的第一步。 应用“环境濡染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大人要有耐心。刚开始指读文字,孩子很可能视而不见,甚至毫无反应,这时大人往往会怀疑教不会说话的婴儿识字的可行性,随之也就失去了信心。我们要知道不会说话的孩子,只是处在识字的准备阶段,而字毕竟没有物和人鲜活,孩子对它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到喜欢的认识过程。不管孩子是否注意、是否有反应,都要用“对牛弹琴”的精神来时常教孩子指读生活中的文字,如同对孩子说话一样,不管是听得懂还是听不懂,都要对他说话是一个道理。 2、暂时不要求将字和物分开。一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只指挂上字的实物或位置,若将实物上的字拿下来或换一个位置,孩子就不会指认了,这不要紧,这是开始认字的必然过程,时间长了,他会把字与物,字与位置分离开来的。 3、一定要用手指来配合。在带孩子认读文字时,大人都要用自己的手指,或者是抓住孩子的手,边读边指每一个字,这样能促使孩子的手、脑、眼在每一个字上“聚焦”,让他注视文字。 4、利用好两套卡片。当孩子能指认物品上的一些文字后,为了促使他将物与字分开,可以制作两套卡片。一套是物上的字;一套是与物上相同的字,把它集中放在一面墙上,时常和孩子指一指、读一读物上的字,再转过去指读墙上相同的字,或者是先指读墙上的字,再转过去认读物品上相同的字。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帮助孩子将字与物、字与位置分离开来。
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非原创】 德国医学博士,台中市中港诊所医师 林助雄近来,儿童读经风气渐开,参与者中不管老师、家长、学生都信誓旦旦、兴趣浓厚地为其效果庆贺努力地义务推广。儿童读经之成果,在推展者和参与者来讲,只要见到读经儿童之记忆力改善、行为转好、学校功课进步......等等初期现象,就算成功。他们认为,社会风气之改善以及将来伦理道德之提升,将随这些未来社会中坚的成长自然地去达成。今从脑的科学观点就儿童读经如何透过潜能开发成就上述种种温馨的成果,尝做说明,充为共襄盛举。 背书,若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躲开师长责骂,这种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法一直在压榨学生的左脑,同时忽略了右脑的开发,对于一位正在学习、成长的小孩来讲实在不理想。因此,近些年来,由于越了解左右脑功能,在教学方面就出现更多合乎人性并具潜能开发价值的新观念、新做法来倡导,目的是要能达到左右脑平衡,藉以提升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期使人类的智能做最大的发挥。儿童读经的方式,不求理解,只是背,表面上看来,还是左脑的训练而已,然而就因为在背经的过程当中,完全松懈、有趣,使脑波从β波转换至α波,也就是说,读经背经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机会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在α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 儿童读经背经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为透过视觉作用刺激右脑,而念唱的律动也启动了右脑,至于仔细整理辨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读经过程恰恰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至5倍。其实,单从左右脑平衡的目的来讲,儿童不一定要读经,就是读其它的东西也有效果,只要把握住轻松并有韵律感地重复念唱即可。然而,一再重复的念唱,即使没有刻意去理解,所读唱之内容不只是会存入大脑记忆,它更会烙印在潜意识时,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了人类的思维与行为,所以儿童读经,选择古圣贤的智慧精华是正确的,因为假以时日,有读经的人多少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 多让左右脑平衡、多处在α波下会增进脑力开发,包括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创造力等,也就是让潜能更有机会发挥,所以儿童读经是被肯定的。至于透过经典潜移默化,使心性向善向上的边际效用则是今日社会风纪败坏、道德沦丧的根治妙方,基于此,全国上下都需重视并共同来推展儿童读经。 21世纪将是智慧的世纪,无论人工智慧的科技产品或人脑智慧的开发都将极为兴盛,但是对人类来讲,是福是祸都还难以断言,因为人性若不能向善,即使拥有非常科技与人脑智慧只能将犯罪升级,因此未雨绸缪计,全世界都应正视看似不起眼的儿童读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