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老乌龟
司马老乌龟
关注数: 0
粉丝数: 8
发帖数: 801
关注贴吧数: 0
若法正不死,辅佐后主,蜀国当复如何? 倘若法正未能早死,受遗诏为顾命,蜀国将走向何方?
曹操的政治眼光比刘备远大之处 很多人都喜欢鼓吹刘备白手起家,认为曹操是站在先人的地位之上,所以抬头得快.不如刘备白手起家百折不挠.我对这种无视历史,不看史料的天真臆想感到很无奈。不过喜欢意淫的人,必定讨厌历史,也必定讨厌事实真相。所以我以下所说的你们大可以不必看。如果有人愿意正视历史的话,倒不妨一看。曹操真的起家条件比刘备好很多吗?其实不然,曹操起家的条件也非常不好,只不过,他的政治眼光比刘备远。刘备把年轻的岁月荒废掉了,而曹操没有。曹操20岁举孝廉,为洛阳北部尉,有人说曹操当了县令,那是不对的。曹操是县尉,必县令低一等。有人说此时刘备在织席卖鞋,“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但不正确,因为“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能远行与豪门同学,说明此时生活并不艰苦。“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声色犬马,也并非穷苦人家负担得起。说明此时刘备已经摆脱了幼小织席的生活,而略有宽裕,认为他从小到大都在卖鞋肯定是不对的。其次曹操没有任何声望可言,他是阉人之后,当时受尽歧视。 他在让县志明本记里解释过,他为了让天下人都重视他的名望,都开始知道他,做了很多和豪强作对的事情,比如杖杀蹇图,以及后来在外为太守时严惩土豪污吏。他以这样的手段,才建立起了自己的名望,代价是被彻底罢了官,在家读书直至三十岁。 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看透了东汉王朝的没落,于是下决心做了下檄讨逆,广揽名士,树立威信这几件事。而此时的刘备,根本对曹操所考虑之事想也不曾想过。曹操在读书,他在声色犬马。而曹操广学政治、军事,使得他后来起事时能光任贤能,知人善用,同时战克攻取,都不无关系。刘备却从无所学,他是在长期的摸索中积累经验,从好任侠,而人不能用,每战必败,处处碰壁,慢慢积累,最后能知人善用,也攻战得力。多花了很多年的岁月,证明多读点书还是有必要的。话说回来,本来曹操得罪了权贵,复出是没有希望的。他跟海瑞一样,虽然不畏好强,严厉正大名扬天下,但是惹得朝廷上下人见人厌,没有士族高官肯用他。但也换来了下层恩才的欣赏和支持。很多各方有识的英雄人物也都欣赏他,比如鲍相等人。这一段时间他也结交了夏侯和曹氏的很多人才,他们也都深得信任和赏识。后来碰巧是因为朝廷动乱他才又有了机会出山,而他之前的敢做敢为为他积累的名誉,使他可以出檄文讨逆而天下响应。这都是他大胆平波并付出十年赋闲甚至可能扼杀政治生涯为代价换来的。是曹操才能的体现。 反观刘备,刘备也是在20多岁做上了安喜县尉。但他不但没有任何扩大名誉的举动,甚至还鞭打督邮,这葬送了他的政治生涯而没有给他任何好处。和曹操惩治污吏的义举截然相反。有人认为那是刘备不肯贿赂督邮。但史书不曾写,贿赂不过是也是小说杜撰的。 而等到刘备三十岁做上平原令的时候,他依然没有任何名望。这时候他才明白了政治的道理,后来在徐州收揽人杰,建立名声。可以说他比曹操不成熟多了。曹操十年前明白的道理,他到了十年后才明白。曹操十年前的努力换来了十年后他的名动一时,而刘备十年来及不曾树立威信,也没有参加讨逆,更不曾结交名士,只是倚仗着公孙瓒这样的同学在混。他那时还完全没有认识到天下的形势,也没有任何政治眼光。 只能说,刘备后知后觉,不比曹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