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华章 唐宋华章
残机狗头,越用越牛!
关注数: 1 粉丝数: 57 发帖数: 2,008 关注贴吧数: 13
CMOS清洁棒使用效果实测 某天在室外拍活动照片,看到有群鸽子飞过,想抓拍下,当时光线很强,用的f7.1光圈,照片出来后我就斯巴达了,好多大黑圈啊,妥妥的有灰了,以前一直用大光圈,没发现。为了验证,又将电脑屏幕调成纯色,拍照验证,果然是一片灰啊。这不能忍啊!于是想办法清理,找到以N年前清理机箱灰尘的皮吹,我吹,我吹,我吹吹吹!吹来吹去还是有几个顽固分子!就我这N年的渣能20D,也不值得去修理店清灰啊,只好狠心动粗了。于是从某宝上买了清洁棒和清洁液。用的时候在一根清洁棒上滴一两滴清洁液,稍等几秒,我擦擦擦,然后用另一根干的,将CMOS表面(其实是低通滤镜吧)残余的液体吸干。上镜头,测试,光圈f10貌似还有啊。再一次擦擦擦,一根清洁棒5块钱,舍不得浪费,还是用的刚才那两根,按道理应该用后丢弃的。继续测试,光圈f13,拍拍外面的天空,我了个去,貌似更多了。我再擦!还是那两根,请原谅我的粗暴!再测试,光圈依然f13,一次次瞪着眼看屏幕,眼都开始花了,这回貌似没有了,就这样吧,真心累。结论:清洁棒加清洁液的组合还是有效果的,然而如果是5D2时代之后的相机就算了吧(据说渣能无敌兔清洁液换了配方,自己清洁风险较高),毕竟我这是十几年前的货色了,上闲鱼也值不了几百,擦坏了心疼得不那么厉害。 以上,仅供参考,模仿者如造成相机损坏者,50包邮就好。
镜头成色对成像的影响,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就单反与摄影来说,楼主也是菜鸟一个,看好多吧友纠结于镜头的瑕疵,我觉得其实镜头的成色对成像的影响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俗话说无图无那啥,中午休息时间,楼主我就用一个垃圾成色的适马老镜头做了一次测试。 机身是佳能450D,镜头是胶片时代的适马28-105 f4-5.6,金属卡口,,变焦环的橡胶已经松松垮垮了,镜身油光,前镜有大面积脱膜和大片的不知霉斑还是水渍,如下面两图所示:图中白色高亮部分,大面积脱膜。图中中间偏左下一点位置,大面积霉班或水渍。 下面是测试图,众所周知,老适马镜头在佳能数码单反上光圈只能最大使用,曝光肯定不够准确,成像也不能达到最优,全部图片jpg直出无任何后期,除一张图为iso200外(后面有说明),其他都是iso100。这是对着显示器拍的,记事本纯白背景。办公室的绿植。桌子上正好有个桔子,放在18-55狗头是来一张。这是联想台式机的后背,为了提高快门速度,iso为200。这是拍的一面白墙,为了好对焦,找了个有小坑的地方。左前方远处的楼房,有些逆光。右前方远处的楼房,也有些逆光。 综上,虽然楼主水平很渣,但是可以看出,镜头大面积的脱膜及霉班或水渍,几乎没有对成像造成什么影响,放心用就行了。
火星探索项目巡视器的一种制作思路,感谢苏老师! 此制作思路在苏老师制作的巡视器基础上略加改动,具体步骤如下: 1、所用器材:一张纸板,两根短竹签,一根吸管,一卷胶带,四个轮子,一个纸杯(发放的器材里没有给纸杯,用塑料杯代替的,后边图中是我自己配的纸杯)。工具是剪刀和尺子,比赛时会提供。我没有尺子,用了一根短木棍估计着量的,误差较大。2、将纸板横向四等分,去掉边上的四分之一,其余三部分折成三角形,用胶带固定好。这样可以制作出较修长的车身,有利于保持方向的稳定,降低偏出边界的风险。3、将吸管尖的一端剪成平的,再平分成两部分,长度比车身略宽一点。因为做车身时将纸板去掉了一块,一根吸管就够了,节约成本。4、将吸管用胶带固定到车身底部两端,注意不要太靠边,留出约两厘米的边。先用二三条胶带将吸管横向固定,再沿着吸管两侧各纵向缠绕几圈,将横向胶带压住,使吸管能够牢固地固定在车身上。5、将短竹签剪成合适长度(插上车轮后要比吸管略长一点点,以减少摩擦),穿过吸管作为车轮的轴,两侧各插上一个车轮。有的竹签有点细,插上车轮后太松,可以滴点胶水,比赛时组委会提供的工具里有。6、将巡视器车身上方剪出一个缺口,缺口处纸板中间断开,向内折成为一个小平台,缠几圈胶带固定,一会儿放装鸡蛋的纸杯。7、将装有生鸡蛋的纸杯用胶带固定在车身的平台上,这样巡视器就制作好啦!用此方法制作的巡视器,经实测在粗糙面的强化木地板地面上轻松滑行近7米,在光滑地面上应该可以更远。
给理光机械相机粘反光板 收到一台理光机械相机,字迹全磨没了,型号未知,带一个手动杂牌镜头,主要问题是反光板打镜头。拆下镜头认真观察了一下,反光板下垂了,可能是时间久了,背面的胶老化,垂直放置时间长了,在重力作用下慢慢下滑造成的。反光板下沿本应该在红线位置,边缘已经打得好多豁口了,周围可以看到一些很细的玻璃碎屑,幸亏是胶片机不是数码相机,不用担心落到传感器上。 用手将反光板抬起,找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钢片铅笔刀,沿着与背板的接缝慢慢用力,一点点将其从背板上割下来。 背面的胶是黑色的,不知什么胶,整个一大片圆形区域。用刀简单刮了刮,很难刮掉,不管了,带着就带着吧。按照原来背胶的分布形状,应该可以用很薄的圆形3M胶粘,然而楼主手头没有。问了问度娘,不能用502之类的速干胶,不只有腐蚀性,太硬太脆,容易损坏。有人建议用793中性玻璃胶(不要用酸性的,防止腐蚀相机)。这个就简单了,出门一会儿就买回来了,10块钱一支几百克装的,其实连几克都用不到。开始涂胶,不要涂太厚,尽量均匀一点,请无视楼主的渣技术。将反光板安装回去,对齐,用一个夹子垫几层软布或纸巾固定(数码相机就不要用纸巾了,掉渣太多),在耐心的话固定24小时。楼主我没那个耐心,固定了两个小时就把夹子取下了,挂上镜头试了试,可以正常使用了。继续放一天,等它干透,准备上胶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