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蠹山鬼 书蠹山鬼
关注数: 101 粉丝数: 38 发帖数: 1,239 关注贴吧数: 76
锦灰楼·山鬼瞎说:春江花月夜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自从闻一多老先生写下了这个评语,就引得无数人赞美。是否言之过誉山鬼不管,但是纵观唐诗发展过程,由宫体诗进入唐诗,春江花月夜无疑站在了一个转折点上,为后来的太白长句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看看初唐卢照龄的长安古意。讲的依旧是逛 青 楼这样的事,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则开始哭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比起卢照龄在末尾小声念叨“当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有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唯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要自然不少。 诗,言情传志者也。大声说出来,是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春江花月夜,无疑比前两者要更加优秀。 一,它的空间转换。春,江,花,月,夜中春和夜是背景,而全诗读来行云流水,全无钱起应试诗中滞涩拼凑之弊。具体赏析还是搜一下古诗文网,去看看那里的比山鬼要详细。也可以将省试湘灵鼓瑟与春江花月夜对照一下,细心的文友应该可以看出来。 二,它的主题,由王公贵族之家的名媛抒发闺怨转向了扁舟子和爱人之间的互诉衷肠。这是题材上的重大进步。因为诗歌是反映人民生活的,诗三百里的《北门》《伐檀》都是这样。但宫体诗成天关注贵族小姐,导致市井中的生气无法注入文坛。春江花月夜之后就有了杜甫,白居易这样的为人民写作的人。连李白也会从云霄中降落下来,写下“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高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为之。”春江花月夜之功,可见一斑。 暂时先写这两个,我懒。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