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儿葫儿芦儿 yuhowe6
新传研习者
关注数: 0 粉丝数: 28 发帖数: 706 关注贴吧数: 1
哇!厉害了!山商一教师出现在新传某权威C刊的审稿人列表中 人文学院陈立敏老师出现在新闻传播学界权威C刊《新闻记者》致谢的2024审稿人列表当中。 是为数不多的来自学院大学——单位是山东工商学院的审稿人。 而该期刊的多数审稿人都是985或211或知名一本院校的在职老师。例如,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深圳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 其他学院类的,就是浙江传媒大学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别的没了。但浙传是专门搞传媒的,研究新传的人才可能会多一点。 山商作为财经院校,都有优秀的教师人才出现在新闻传播学界的权威c刊《新闻记者》专家席上,说明学校师资力量是可以的!人文传播学院也在壮大力量中……还要继续吸收优秀的师资! 虽然陈老师不是出身山商,高校教师工作单位也并非一成不变。但是仅以此例子说明,山商有专业水平比较厉害的老师和学者(非财经专业的)。因此,一定要发现具体的优秀的人,具体的优秀案例,行走着的优秀。多向老师提问、请教、交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师资等各类资源,而不是被“二本”“学院”所桎梏,否则受限的还是自己。 据悉,陈老师先后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 补充资料:《新闻记者》期刊为上海报业集团(SUMG)主办主管,SUMG是全国最大的地方报业集团(国企)。《新闻记者》是学界内排名前3-5位的中文核心期刊。
看见山商学子备战考研而热泪盈眶—-记2025研究生入学考试前 这几天关注到了山商官微及学院公众号推送的考研祝福内容,十分令人动容! 我看到,紧张备考的身姿、憧憬未来的脸庞、上进的心……当然,还有担心,迷惘的面孔 这都是正常的!及时调整好心态,做好去考场的准备! 老登不说别的,考研不是人生唯一出路(真的,也不是每个人适合读研究生) 但是,人生能有几次能像考研一样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时刻! 为这一时刻付出的辛苦努力,无论成败,都非常值得!你终将收获一些东西! 如果明天我去考研,且不论我是否做足准备,我会大概率选择退缩!因为我已经没有当年的勇气和傲劲。 故山商学子能够走上考场,挑战命运,已经是勇气可嘉的行动! 想起,今年上半年,我得知,一硕士学长在毕业后未申请到梦校博士而转去重新考研。他是保研生,从未参加过考研,却一战成名,凭借前茅成绩被浙江某双一流大学录取。且不论,重新来过的行为对读博是否真的划算,但至少他的强大的勇气和能力值得钦佩! 但总体上,我从未被双一流学校的考研生感动到多少,这么说吧,一批已经保研上岸,一批通过考研上岸,还有一批,虽有出国留学和寻的不错工作的,但剩下的那部分的人不务正业,净做叛逆不入流的事,这不是少数。把这些不进则退乃至学业一塌糊涂的双一流、一本学生从研究生资源争夺战中淘汰下去,这就是上岸的契机! …… 曾经的室友的签名是“一代人总会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老登的理解是,生理的老和年轻,与心灵的老和年轻,并不相通。 有的人在青春里就已经老了;有的人老了但依旧年轻。 这里没有是否对错的判断,只是说,谁在做命运主人乃至主宰“世界”的问题 与年轻人相处的一大好处是,永远被年轻激励着,until death 2025年12月20日,上海
做一个“好学生”?—-对校内学业成绩、综测及荣誉的价值讨论 各位新生宝宝、帅哥美女、老登小登们: 本帖讨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校内学业成绩、综测、校级以上荣誉(奖学金、优秀称号、比赛证书等等)的价值是什么? 老学长的分析是: 1.学业成绩:实用价值——为拿给奖学金、荣誉称号垫下基础,与考验、考公成绩无必然关联! 精神价值——证明你在山商学习优秀,你没有荒废学业,并且试图学得更好。 学长建议——山商成绩在班级或年级排第一与否不重要,山商目前无保研资格,但保持一个较好的成绩可以让你在大学里更有自信。 2. 综合测评:实用价值——还是为了拿校内荣誉,但是与考验、考公成绩无必然关联。 精神价值——证明你在山商综合表现优秀,是一个精神面貌较好、行动力强的青春大学生。 学长建议——综合测评本没有错,错的是制度、规则、分值、风气的不合理。为了给自己少找麻烦,或者在校内保持一定对奖项的竞争力,该忍就忍,乃至捞一捞综合测评分。 3.校级以上荣誉: 实用价值——还还是为了拿荣誉和奖项,与考验考公成绩无必然关联(意思是,你拿的再多,考试成绩只要不够,这些软实力也用不上哈,再说211985学校不会对沙商荣誉感兴趣(学校地位低))。 精神价值——你很优秀,比山商大多数人要表现优秀,你会有自己的“在校优秀”记忆。 学长建议——校级荣誉含金量最低,要争取获得省级以上荣誉(野鸡比赛的荣誉需要区分回避) 4.要不要做好学生: 学长建议:校内“好学生”和未来发展无必然关联!当初我周围成绩、宗测、奖状都没有可说、可夸的同学,行政老师眼里的“贪玩学生”,现在却在大上海混的也是不错,渐入佳境,赚大钱……相反也有成绩很好的“好学生”过的相对平庸的。重点是,你的聪明、灵光、顿悟能不能让你在未来变得厉害!聪明、灵光、顿悟不是由考试成绩书写,聪明是你个人独有的潜能或性格!
人文老登发问:为什么官威型助导在山商“代代相传”? 各位大一新生宝宝们: 当我也是新生宝宝时, 何尝不被作威作福的助导吓倒过 我当时记得,他们往往摆出很大的架子,一副(社会)大哥大姐作派,看起来比老师还要威风。个别助导和新生之间往往出现或小或大的冲突。最重要的是,个别助导在新生群体中的形象并不好,不得民心,至少被人有所争议…… 记得b站上有一个山商某学院助导大声训斥军训新生的视频,播放量很高,唉,真的很丢人。 身为学生前辈,助导的作威作福的影响后果是,不仅仅影响学校形象,更影响学生的价值导向——变成和他们一样的“社会人”是在山商的立足点。 有些习以为常的问题被忽视: 1.为什么会有助导传统?助导真的必要吗? 2.作威作福的威权助导为什么代代相传?(重点 3.为什么新生对个别助导不满? 4.新生的不满和投诉重要吗? 5.如何让助导变为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岗位? 作为人文研究的老登,同样作为江南地区某高校职员,可能对上述有些话说。 但目前还没有时间来写贴…后会补上… 当然,也欢迎给出您的见解 公共讨论也是凝聚共识的过程 不仅疏通民心,更可能产生建设性意见! 最后,值得肯定是,保持对“权威”“的质疑,是有意义的!我赞许新生的合情合理的呼声,但要注意一定要在既有制度和规则下做“权力游戏”的赢者!我们不值得为不如我们的人去冒风险和折损自我利益!
由山商山财共建实验室想到的:有无高校能帮扶/支援山商? 近日,山商获批省重点实验室,是由山财、山商及一家企业共同组建 这表明山商可以和省内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互动! 但是,仅仅靠一个共建实验室,还是不能大幅提升山商整体实力的! 帮扶-支援是一个捷径,一个例子就是烟大,从建校起就得到北大清华的帮助…… 近年来,一些省内高校得到了高人帮扶,例如齐鲁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达成“对口支援”(嫉妒) 这意味着什么呢?我知道的就是,齐鲁工业大学的讲师/硕士想要读博的话,上交大可以留给齐工大一点名额,并降低录取标准!(也就是说,上交大给予齐工大师生“特殊照顾”,美其名曰“帮扶”) 更不要提其他的帮助、照顾了…… 如下图,2023年3月的新闻:还有近期山东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达成帮扶,帮助山农大冲击双一流虽然山农大本来就是省重点高校,但不意味着对口支援/帮扶就一定是支援/帮扶已有名气的学校? 请看下则新闻:兰州文理学院得到了山大的帮助还有去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口支援山东临沂大学,主要支持航空技术转化和自动化技术转化 …… 所以,山商是否获得过国内双一流学校的帮扶或支援呢? 虽然我还不清楚是否有什么申请标准和流程…… 但是,齐鲁工大正是被省里重视,才一一步麻雀变凤凰,直逼烟大和山科大地位,真的是天生好命(再次嫉妒),齐工大师生去上海交大深造就会被照顾…… 我在山商新闻的搜索栏输入“对口支援”,结果都是山商的行政干部去支援新疆、西部 这对学校的科研实力评估、专业与学校地位、更名事业不会有实质帮助…… 搜索“帮扶”,得到的都是地方企业来帮扶就业工作,请问这对学校学科建设有多大作用? 山商也需要被支援和帮扶…… 虽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但是如果上级领导不多看山商一眼,扶山商一把,那么山商就是自顾自地“瞎搞”,以至于出来了cfgl的业余笑话。还好,目前有山商建设有上升趋势,但是需要大力支持和帮助哇!
我该选择什么专业——浅谈国商学生的考研选择(个人经验) 大家好啊,我是那位老学长。比起写学术论文,还是写经验贴令人愉快啊哈哈… 所以,今日的贴子,浅谈一下国商学生考研经验之专业选择(本人出身国商,只谈国商!) 其实,原国商学院副院长、现会计学院的杨教授就让我在入学研究生后讲一下考研心得 她说让手下学生听听看看。但是由于换手机、换电脑,原始文件早已经找不到了。 总之,原文大概地讲了“兴趣和热爱使然”,这是考研选专业的主要判断之一,也是最大的驱动力 自认为,兴趣和热爱能够激活人的潜力和动力!目标和规划自然而然地生成! 考研机构只是“他者”,他们真的能够从你对他们讲的那些话里看透、知悉你的一生从而建议你做什么? 所以,我倾向于一部分国商学生可以将自己松绑于本科专业 以个人经验来看,国商学生自入学期,相比其他学院学生,好像并没有更安分地做好接受本科专业的准备,就算四年表现下来,他们整体的学风、专业度和东校专业存有差距。 一部分人似乎因为“财会就业不错”“听从家长”的原因选择了国商财会……当然大学似乎也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尝试的机会,我们不得不事先选好它…… 其实,这在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好事,国商学生的活力大,可能性很多,而国商学院也给了国商学生发挥自我的空间!我当时听闻东校会计学院强制要求学生去财会单位实习,这是必要的学分……会计学院把学生送到对接的财会单位去实践,多个学期都有这种情况(只是听说……有待核实)。我当时所在的国商学院并没有那么严格要求我们做财会实践……我们不必按要求去特定的实践场地,所以国商学生还有更多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另外,我的有些本科同学不再从事财会了…包括我自己。我的国商同班同学,虽然本硕都是会计,但是她就业后并不喜欢财会,她不得不自学另一门知识而转行,当然她在新领域做得已有成绩了。 当然,如果个人热爱财会、擅长财会以及做好财会就业规划,那么就跟上本科教学,多多取得财会方面的成就就好了……我的另一位山商同学考研会计,硕士毕业后就来到上海工作,在相当大的科技公司任职…双非硕,但是财务能力强!嘎嘎强,毕马威和普华永道的实习经历,acca 考出很多门了 也因此,国商学生不要盲目地选择、随波逐流地选择考研专业,你们本来就有成功的多重可能性!大学生活很多程度上是集体生活,各种活动、劝服、广告令人眼花缭乱、每天都充斥热点、惊奇点,那么如何回到自我,发现具体的自我?这是比较关键的。考研并不是单纯地考察专业知识,对自己的了解和期望是决定考研和考研之后一切的起点,这一起点已经决定了你的速度和同其他竞争者的差距……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破解、获得“起跑”的优势 所以,如果意识到自己另有心之所向,那就在达成本科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去考研去追逐。如果对本科专业很安分,那就可以继续走在原专业路上,毕竟谁也不是一下子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未来还有可探索的时间与机会!
毕业学长的开学回忆:19 岁的我不敢嫌弃山商半点儿 2016 年9 月,开学报道当天的晚上,西校10 号楼四楼宿舍内, 宿舍收拾、整理差不多后,家长离开后,六个人都是相当激动,或诉说过往,或畅谈未来 说到高考话题,除了我,似乎每个室友都是因为“发挥失常“来到了山商,国教(国商) 有说自己“少考 20 分、 30 分”的……也有说自己“本可以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的 话里话外透露着对山商的嫌弃或者不满意 听他们这么说,我感觉他们都比我学习好…我甚至羡慕他们 我当时不想说太多, 因为我是“复读”才来到山商。(对,我凭第一年成绩只能去专科) 我不敢嫌弃山商、国商半点儿,毕竟是我把它放在了第一志愿,以当时的分数必被它录取… (虽然当时分数可以报东校专业,但为了学会计、英语,以及一点儿出国梦,我还是选择了国商) 所以,我就做好准备在这里上学了…我乃至对我自己说“这里(山商)就是最好的资源”。 ……四年很快过去 所以,这个宿舍的毕业结局是… 六个人里,只有我去了比他们口中说的“差一点儿高考分就去了的青大、山科”还要好的校园去读书… 当然,他们已在各行各业取了不错的成绩,对自己生活满意就好,毕竟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是不一样的! 只是我想说,如果 18 、19岁的人在初入大学时还有一点儿少年气息,那么请保持住! 但是,抱怨、空谈、幻想不是少年的行事风格!接受、行动、超越,不经意之间,想要的风景将至眼前。
学长观点:“财富管理”严重倒退山商更名进程 作为将来可能从事高校教职的学长 无不关心,希望自己的本科院校更知名壮大 盼望山商更名,虽说有点顾及好面子成分,但写在简历上就是好看啊。 大搞“财富管理”,忽视了山商积累而来的强项,让学校发展走向不伦不类。很多财会院校只是把它当作一门课程或一个专业/方向。哪有当作一个学校的整体性目标。说句难听的,山商动一个学校资源来搞财富管理,也比不过上财、央财开的一门财务管理课。 滨州学院在2003年从滨州师专更名现滨州学院,人家用了20时间改名山东航空学院!山商在2003年改名山东工商学院,且不说从国字号跌落到现在,就说这20年,为啥更名这么缓慢?值得反思和向滨州学院学习! 别忘了,滨州学院论地理位置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都比不上烟台的山商啊,滨州还没全面通高铁动车呢。学生报到比较费劲。所以说,人家用20年追上山字号,咱们呢? 而滨州医学院也是一个反例。四番五次更换学院建设目标,一会喊医科大学,一会喊医药大学,还喊过康复大学。本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是滨医最先想申请的。结果,潍坊医学院以实力优先摘得。让名字折腾的滨医又如何发展? 找不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和优势,对于升级大学很难的啦。好在财富管理终于goodbye了,但是给学校带来一定发展,但总体上退步。因为财富管理到底发展成什么了?现在不谈了,是不是又说,资源又浪费在财富管理上了?不得而知,但更名务必要有坚定和自信的正确方向。 真诚希望未来这个五年,山商有更名的突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