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鈊 笔·鈊
关注数: 4 粉丝数: 4 发帖数: 408 关注贴吧数: 2
家驹,我爱你 曾经,家驹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年青人。他出生於一个小康之家,小时候没有丰盛的物质生活,但有着一般小孩子最平常、最自由的生活小玩意,放纸鸢、跳飞机、捉草蜢......,读完小学读中学,自言读书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更经常缺课。读完中学就出来工作,做过Officeboy、铝窗、冷气工程、五金、电视台布景员和保险经纪等,但每份工作都不长久。 寻常生活,绽出火花,因为他爱上音乐,更因为他有一份坚持。十二、三岁时,受到身边挚友的潜移默化,家驹开始留意音乐潮流。然后是DavidBowie的出现。Bowie那身标奇立异的打扮,那种磁性的声音,震撼了家驹的心灵,使他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熟悉家驹的朋友都知道,他是硬性子,不肯认输。十七岁那年,开始弹吉他,起初只是自娱自乐,后来加入了一队业余band,负责弹rhythm guitar。有一次,队中lead guitar手将他大骂一顿,说他技术太差,永远无法成就大业。这一骂,却骂出了家驹的奋发图强心,立誓要下苦功,将来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弹得比那个lead guitar手更出色。 家驹的梦想终于达成,一面工作,一面跟朋友夹band。八三年,家驹跟世荣和一些朋友,组成乐队,参加《吉他杂志》举办的吉他比赛,终于得了“最佳乐队奖”,从此,BEYOND的名字就出现在乐坛上。十年了,认同的、不认同的声音同样存在,但BEYOND可以一直生存,就说明了他们的生命力是坚韧。 BEYOND乐队成立之后,除致力于音乐工作外,近年也曾参与一些电影演出。四人同时参演的就有《吉星拱照》、《开心鬼救开心鬼》、《黑色迷墙》、《BEYOND日记之莫欺少年穷》。至于张之亮导演的《农民》,则只有家驹一个参演。 张之亮印象中的家驹,有年青人的气息,有生命力,对工作勤奋而进取。家驹的离去,令《农民》成了他的遗作。张之亮说:“家驹拍电影,只是想在全面歌手之外,作些新尝试,他最值得表扬的是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不错,在家驹的生命中,音乐最重要。 BEYOND不相信闭门造车的无病呻吟和伤春悲秋。家驹曾经说过:“音乐创作源自生活,我们比较喜欢留心世界的趋势,为创作带来冲击。”于是,他们写了一首《光辉岁月》献给非洲人权领袖曼特拉;亦在九一年年初,亲身前往肯雅,开始一段非洲之旅。“我去看第三世界,不单只看贫穷,而是看第三世界的改变,看未来的第三世界,以人类的良知为出发点,用感性反思人的所作所为。非洲向来给人穷困和落后的感觉,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物质,在那里也许会成为很有意义的物质。世界不断前进,眼看他们的生命停滞下来,不禁觉得可惜。只要我们肯付出一点关注,他们也可以跟我们迈进明天。”三十岁前的家驹,说过这样的一番话。可惜,他没有跟我们一同迈向明天。 不能否认的是,家驹的离去,对BEYOND是一次大打击,BEYOND往后的日子会怎样?BEYOND前经理人陈健添,跟BEYOND合作良久的填词人刘卓辉都认为:“其实BEYOND是一队很有创作力的乐队,有自己的style,有很长的生命力,家驹的离去,乐队少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当然有影响,但其实其他三人一直都有参与创作,只是风格可能稍有不同。如果肯继续下去,应该可以继续生存。”这会是家驹的愿望吧! 家驹的生命已终结,他的精神仍然存在,BEYOND要面对的是另一个转捩点,一个新的开始。愿家驹的奋斗精神常存乐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