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生 杭州长生
关注数: 41 粉丝数: 120 发帖数: 4,819 关注贴吧数: 18
2019全球会议城市排行榜发布 杭州“办会指数”全球排名74位 杭州日报讯 去年春天, 2019年国际橡胶专题会议(RubberCon2019)首度落户中国杭州,9场专题报告会,70个来自全球研究人员关于橡胶新化学、新材料、模拟与仿真的科研报告,代表着世界橡胶工业的最高水准……像这种符合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标准的国际会议,去年杭州共举办了38个。根据ICCA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球会议目的地城市榜单,杭州跃居全球第74位、亚太第17位、中国大陆第3位,排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这是杭州继2015年以来,第三次入围ICCA全球城市百强名单,也是历年来最好成绩。一个城市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这些会议的落地,不仅能拉动杭州的旅游、餐饮消费,其中最具学术含金量的电气和电子工程、生物医药、化学等领域的学术会议,更是专业科研领域研究者的一次头脑风暴,使行业在快速运转的过程中,调转轨道,进入一个慎思明辨、转型发展的新空间,为产业革新、技术进步、人才聚集留下了大海和天空。 每年5月,ICCA会发布上一年度全球会议城市排行榜。作为全球国际会议最主要的机构组织之一,也是会展业务最为全球化的组织,其发布的榜单,代表着一个城市的会议接待能力和水准。去年,杭州先后举办第22届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技术委员会全会、2019年亚洲和大洋洲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会议、第26届IEEE国际集成电路物理与故障分析研讨会等38个专业领域国际会议,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0个会议。也正因此,杭州在全球521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城市排名由2018年度的97位上升至74位。 近年来,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协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国际会议目的地建设,通过加强与国际行业组织的合作、塑造会议目的地鲜明IP、实施“杭州会议大使”计划、成立国际会议竞标服务中心、推出13项竞标国际会议服务、开展会议目的地精准营销等十项举措,积极引进国际会议。数据显示,2010-2019的十年中,杭州举办了253个符合ICCA标准的国际会议。 后疫情时代,杭州引会、竞会工作已经重启,着重复苏国内及亚太近程会议、活动市场,兼顾国际远程市场。结合杭州优势产业,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举办会奖产业对接会,挖掘新经济企业办会需求,促成会议落地,并进一步发挥杭州国际会议竞标服务中心、“杭州会议大使”资源,更精准地开展国际学术会议竞标工作,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重大会议和会奖旅游项目,提升杭州作为“新经济会议目的地”的办会影响力。
杭州机场首开直飞埃及航线!实现全球五大洲航线网覆盖 新华网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30日 宏伟的金字塔、神秘的狮身人面像、雄伟的古代神秘……在埃及这些地方留下美好回忆,无疑是一件浪漫的事情。11月29日下午,埃及航空杭州首航仪式举行,这是杭州—开罗定期航线的首航,也意味着国内华东地区首家飞往埃及的直飞航线正式运行。 晚上18时55分许,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迎来首个北非航班,埃及航空MS953航班从埃及开罗起航搭载了近300名旅客,稳稳地降落杭州机场后,守候在道口两旁的两台消防车喷出巨大的水柱,搭建起一道"水门",为远道而来的北非客人"接风洗尘"。 随着杭州与开罗两地之间的首个航班、也是华东地区与北非之间首个航班的到来,杭州—开罗航线正式开通。从此,杭州与开罗的距离缩短为11个小时,中埃两个文明古国的交流将更加紧密。该航线的开通,填补了浙江省非洲航线的空白,使杭州机场的国际航线覆盖到全球五大洲,浙江航空网络真正实现"五洲战略"。 埃及航空是埃及规模最大的一家航空公司,中东及阿拉伯国家的最佳航空公司之一,杭州—开罗航线由埃及航空787-9梦想客机执飞。来程航班MS953,每周三、五,开罗当地时间01:55起飞,北京时间18:55抵达杭州;回程MS954,每周四、六,北京时间00:05从杭州起飞,当地时间06:35抵达开罗。根据目前客票销售系统情况看,该航线前三个月的平均客座率已超90%。 杭州—开罗航线开通后,浙江省内机场通往"一带一路"国家定期通航城市增至47个,新的"空中丝路"架起,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浙江向非洲地区或市场的辐射力,从而提升浙江在全国"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及国际经济贸易影响力。 今年以来,杭州机场已先后开通缅甸曼德勒和仰光、意大利罗马、俄罗斯圣彼得堡、菲律宾马尼拉、老挝万象等6个国际航线。杭州—开罗航线开通后,杭州机场的国际航点达到51个,全省机场的国际航点达72个,其中洲际航点16个,形成覆盖5大洲30多个国家(地区)的航线网络。
浙江省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合力打造8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将全面迎来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新时代 2019-09-19 20:36 今天下午,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在北京共同出席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签约仪式,并签署协议。袁家军省长与马晓伟主任签署协议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主动调整优质医疗资源的结构与布局,提升区域医疗技术、医学研究和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国家将通过相应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旨在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的科研创新和转化平台、高效率的健康管理体系和高水平的医院管理高地。 根据合作协议,共有8个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浙江。 ▼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将支持浙江省建设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中心,支持浙江省开展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创新政策试点。 除8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外,浙江省还将重点培育10大重点专科。充分发挥核心医院和重点专科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形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学科群,显著提升区域疑难危重病诊治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影响力。袁家军指出,省政府将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作为浙江省打造生命健康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项目和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建设、大都市区建设重点项目,纳入2019年及以后年度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加大政府资金和土地投入,按照“一峰一策、一事一议”要求,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给予专项支持,纳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同时,在人事、医保、价格等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特别将加大海内外高水平医学人才和紧缺人才招聘力度,五年内新增高层次人才1500名,落实相应的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社会保险等配套政策。 近年来,浙江省始终将提升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核心内容,聚力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 目前,我省有51个专科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人体器官移植、重大传染病救治、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严重创伤和重症患者综合救治技术、肿瘤诊治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综合救治能力进入国内第一方阵,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监测数据显示,我省人体器官移植例数居全国前列,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已拥有肝、肾、心、肺、胰腺、小肠等器官移植学科群,移植数量和整体移植存活率全国领先。 在重大传染病救治方面,“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全国卫生系统在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层次上的“零突破”。 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开展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被誉为“杭州经验”,为高龄、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 肿瘤疾病诊治、儿童重症救治、眼科等在国内外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马晓伟指出,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减少患者异地就医、跨区域流动的关键措施。各有关医院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积极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贡献。
中国铁建华东区域总部落户杭州市拱墅区 中国铁建与杭州市拱墅区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其下华东区域总部项目落户拱墅区。 2019-8-16   今天,中国铁建与杭州拱墅区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其下华东区域总部项目落户拱墅区。  重要意义   前不久刚召开的区委七届七次全会释放出了拱墅开启“大招商、招大商”模式的强烈信号,拱墅谋划建立并实施“招商六条”,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帅,分片推进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以及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的招商工作,产业主管部门建立招商小组,通过以企引企、委托第三方机构招商、建立月度通报等工作机制,打响外资招引、大项目招引、楼宇招商、地块招商、产业招商五大攻坚战,重点盯引500强企业、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落户拱墅。   这次落户,既是中国铁建响应央企走进浙江大湾区,推动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建设的坚实一步,也是拱墅区贯彻落实全市“双招双引”工作推进会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招引龙头企业实现产业二次振兴,努力成为杭州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重要组成部分的生动实践。   中国铁建总经济师兼华东区域总部党委书记、总经理赵晋华说   我们将发挥中国铁建在科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投融资和运营的全产业链优势,积极融入到拱墅区的发展战略规划中。
长三角铁路暑运客发量首破1.4亿人次,浙江地区客流增长最大 文汇客户端 2019-09-01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8月31日,为期62天的铁路暑运圆满收官,长三角铁路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1.4亿人次,达到1.41亿人次,再创历年暑运客发量新高,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暑运期间,长三角铁路学生、探亲、旅游、商务流等多重客流叠加,旅客发送量持续高位运行,约占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19.6%,同比增加1311.7万,同比增长10.3%;日均旅客发送量227.5万,同比增加21.2万;单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30万的天数达27天。其中,8月17日旅客发送量达271.2万,刷新了长三角铁路暑运单日旅客发送量最高纪录。 从分地区客发量来看,浙江地区增长幅度最大,发送旅客超过4500万,同比增长12.35%;上海地区发送旅客2490余万,同比增长5.26%;江苏地区发送旅客4200余万,同比增长9.17%;安徽地区发送旅客2480余万,同比增长9.49%。客发量超过20万的车站有94个,超过100万的车站有26个,超过300万的车站有11个。发送旅客最多的车站为杭州东站、累计发送旅客1364万,其次为上海虹桥站、累计发送旅客1357.7万,这也是杭州东站暑运客发量首次超过上海虹桥站。 今年暑运,长三角铁路动车组列车客流增长迅猛,累计发送旅客1.04亿人次,占旅客发送量的74%,同比增加1141.6万,同比增长12.3%。京沪高铁、沪杭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宁杭高铁、宁安高铁等18条高铁线路客流火爆。长三角日开行动车组列车1600余列,通达全国26个省会城市、直辖市(或自治区、特区首府)。 长三角铁路暑运日开行客车1066对,同比增长4.9%;暑运期间,累计增加开行列车2513列,其中动车组列车1759列,安排6189列动车组列车重联开行,加挂普速车辆5229辆次,客运运力更充沛,运输指挥更有序。铁路部门通过安排日常图、周末图和高峰图多套运行图方案,运力投放更加精准,较好满足了旅客需求。
拿下华为后,又拿下了苹果!这家中国公司成三星最忌惮的对手 拿下华为后,又拿下了苹果!这家中国公司成三星最忌惮的对手 天下网商记者 徐艺婷 7月初至今,京东方的股价迎来了一轮上涨。从7月9日的3.51元径直涨到了7月17日的4.35元,九天的涨幅达到了23.9%。 究其原因,原来是“日韩相争,京东方得利”。 7月4日,日本政府限制对韩国出口用于半导体、OLED领域的三种核心材料,它们分别是用来生产电视机和智能手机显示屏的氟聚酰亚胺、生产半导体的光刻胶以及高纯度氟化氢。 日本大约控制着前两者90%的产量和后者70%的产量。这意味着,此次限定将对韩国三星和LG等主流企业造成打击。 目前,除韩国外,全球生产OLED屏幕的多为中国厂家,尤以京东方为首。此番限韩,自然利好京东方。 根据IHS Markit数据,2018年,京东方显示面板总体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液晶显示屏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5%。同时,液晶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主流产品市场占有率全面达成全球第一。 在显示屏市场,京东方显然已经成了三星的头号对手。 让三星更担忧的是,包括苹果手机在内的大量订单,也正被京东方抢走。 成立26年的京东方,一路都在“烧钱”的骂声中走来。时至今日,终于赢得掌声无数。但日新月异的科技行业,潜伏的危机沙沙作响,前路依旧艰险无比。 从“774厂”到京东方 如果说京东方属于厚积薄发,那它的前身北京电子管厂,则属于“少年成名”。 北京电子管厂代号774厂,于1956年建成并开工。建成之初,就拥有最先进的电子管制造和研发设备,以及全国的先进人才。 它曾大量生产收讯放大管,也曾是国内最早的半导体公司,生产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集成电路。 1980年代,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新技术频频引进,军工不断缩编,774厂逐渐没落。 日后执掌京东方数十年的“一号人物”王东升,正是在此时进入774厂。 王东升来自浙江东阳,初中毕业后即下乡,后参加过建筑公司的建设。待高考恢复,他考上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习财务,毕业即被分配至774厂。 1983年,26岁的王东升被提拔为财会处副科长,五年后成为副总会计师。又四年,王东升眼见企业负债累累转变无望,萌生去意。但老厂长挽留,同事也以“让我们的师傅不用再去菜市场捡白菜帮子”相劝,王东升最终留下。 他以“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取消官本位和国企等级制度,鼓励企业领导人出国考察”等作为谈判条件,在35岁的年纪,成为这家万人大企的新厂长。 1993年,在王东升主导下,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公司成立。 王东升告诉员工:“我们只有50%的机会,但如果不做,可能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两个最重要的决定 接下来,王东升做出了最重要的两个决定:发展什么产业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发展。 1994年,传统的CRT显示器如火如荼,遍布所有电视。当多数企业专注CRT时,京东方却成立了TFT-LCD小组,进行液晶显示研究。 彼时,走在前列的韩国,已有三家大企业进入该领域。现代于1988年成立LCD事业部,LG在1990年成立液晶显示器研发中心,三星电子于1991年设立TFT-LCD特殊事业部。 三者都历经多年亏损,LG平均每年亏损5300万美元。1998年,三星率先翻身,出货量居全世界第一。至90年代末,液晶显示领域已形成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三足鼎力的局面。 今天回看,王东升当然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1994年时,液晶就是那个蒙着面纱让人看不清楚但却决定了显示屏领域未来十年胜负的关键因子。 对此,王东升曾表示:“从1947年半导体技术起来之后,电子器件领域的发展,就是半导体技术替代电真空技术的过程。液晶显示是以半导体技术为基础的,为此我们果断选择了液晶显示。” 关于选择的正确性,他没有诉诸运气,而将其归功于“北京电子管厂土壤的滋养,宽阔视野和功底深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前辈”,以及由此带来的开阔思维。 产业方向已经明确,但发展路径还不甚清晰。 当时有三条路:引进、合资、收购。 国家倡导合资与引进,这两条可以最快速地见到成效。 王东升却执着于最难的那一条——收购。经验告诉他,合资与引进并不能让自身的企业掌握真正的技术,只有在收购后,启动高强度的技术学习,才有可能立于世界前列。 2003年,京东方迎来了一个机会。韩国现代集团受财务危机拖累,无力发展液晶业务,全线出售。 王东升就此事向国家计委汇报。事后,他记得一位副主任说:“东升,这个事做成了国家要记你一功,如果做不成失败了,国家也要支持你。” 当年,中国政府批准了这宗当时最大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烧钱王”是不是“铁公鸡”? 尽管借由收购内化了技术,但韩国企业走过的亏损之路,京东方照样也不可避免。 液晶面板属于周期性行业,收购之初的2003年,行业进入上升期,但2004年下半年就开始衰退。京东方北京5代生产线的量产正好赶上了行业低谷,产品售价直接腰斩,导致2005年全年亏损16亿元,2006年亏损更是高达17亿元。 后来还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银团贷款的还贷期从5年延长到10年,京东方得以存续。 2007年,液晶面板行业行情翻转,京东方扭亏为盈,其客户包括三星、LG、飞利浦和戴尔等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7亿元,一举还清了债务。 作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京东方必须不断投入以迭代最新的生产线。 在2009年至2011年,相继建成了成都4.5代线、合肥6代线和北京8.5代线。紧接着又建设合肥8.5代线、鄂尔多斯5.5代AM-OLED生产线和重庆8.5代线。 每一条生产线都是动辄两三百亿的投资。因此,京东方的资金一直比较“吃紧”。 巨额建设资金来自哪里?一靠政府,二靠资本市场。 以合肥6代线为例,京东方在合肥成立子公司,当地政府承诺增发不成功时保底90亿元,注资入股子公司。鄂尔多斯甚至给予了京东方煤炭开采权,以吸引后者在当地建厂。 1997年,京东方B在深交所上市。4年后,京东方A也在此上市。 《公开参考》统计了2010年之后京东方的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发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极为明显。 截至发稿,京东方A的总市值为1392亿元。因多次融资,屡次摊股,其股价徘徊在4元低位。 上市以来,京东方共募资718.76亿元,派现46.55亿元,被称为“烧钱王”和“铁公鸡”。 对此,京东方首席执行官陈炎顺在2018年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表示“京东方到现在,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超过700亿,我们没有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回报,这确实是我们有愧于资本市场的地方”,并强调“中国的工业升级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 京东方也在努力。 根据公司2018年年报,近三年分红37亿元,正逐渐摆脱“铁公鸡”的称号。 营收7%用作研发,炼成全球第一 科技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研发投入必不可少。公开参考记者发现,京东方在研发上毫不吝啬。 2014年,京东方研发投入24.76亿元,申请专利5116件;2015年研发投入33.19亿元,申请专利6156件;2016年研发投入46亿,申请专利7570件;2017年研发投入69.7亿元,申请专利8678件;2018年研发投入超70亿元,申请专利9585件。 截至今日,京东方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7%左右,申请专利数累计超7万件。 研发带来的成效也很明显。 2012年,京东方各产线均实现满销满产,整体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五。 2018年,京东方显示屏出货量同比增长24%,高居全球第一。 连续多年的研发投入换来了技术进步,近年来它不断突破行业的前沿。 比如:京东方110英寸8K产品成为全球最大尺寸超高清显示屏,82英寸10K4K超高清显示屏成全球首款;制成全球最高像素密度达941PPI的4.7英寸UHD超高清手机显示屏,制成全球首款9.55英寸柔性透明OLED显示屏。 备受瞩目的柔性屏方面,京东方也取得了突破:沸水煮30秒、2mm直径钢丝卷曲、4吨液压机压力都“毫发无损”。 先华为后苹果,“霸屏”模式已来? 2018年,华为与京东方达成“百万块OLED屏幕”的深度合作。 随后,华为伦敦Mate系列发布会宣布:Mate 20 Pro的第一屏幕供应商不再是三星,而是京东方。此外,首款华为5G折叠手机也将采用京东方的屏幕。 作为全球手机市占率前三的生产厂家,华为的深度合作,令京东方获得了手机产业的认可。 继华为之后,苹果加入京东方的客户名单之列。 此前,苹果已有两款iPad采用京东方屏幕。近日又有消息称,苹果已取消逾1亿块三星独家的OLED屏幕订单,考虑引入更多OLED屏幕供应商。其中京东方将成为主要对象。 然而,锣鼓喧天的好消息背后,面板行业的周期性警报并没有彻底解除。 2019年第一季度,京东方营收264.54亿元人民币,扣非净利润为3.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71.56%。 尽管开拓了聚焦“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智慧系统业务,增加了致力于构建O2O医疗体系、细胞工程和大数据及产业园区的健康服务业务,但京东方的主主业依然是面板。 面板行业的周期性仍旧存在,公司业绩处于循环往复之中。而在有机发光OLED屏幕方面,京东方量产较难,要追上OLED技术最成熟的三星,也尚需时日。 26年,京东方走过了一众风雨,如今彩虹显现,但风雨并没有要停下的意思。 不久前,王东升交班陈炎顺。 回首往昔,王东升常说:“别人是从零开始的,我们是从负资产开始的。” 这次,不用再从“负资产”开始的京东方,在纷繁的科技行业里迎来了一个新的局面。
消失的中华第一城,世界考古权威认为中华五千年历史标志在杭州 《消失的中华第一城,世界考古权威认为中华五千年历史标志在杭州》 转载自:百家号/路边新鲜事在历史书上,大家从小就知道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都知道“夏商周”。不过,关于夏朝的历史尚缺乏原始的文献记载和考古遗址,因此国外一些专家对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只有不到四千年。不过,在长江下游的一个遗址的80年来发掘和研究,让国外专家觉得这里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标志,中国五千年历史是真实无疑的。这就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明,代表遗址为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左右。2007年,考古学家又发现以莫角山宫殿为中心的四周还有一圈环绕的城墙,确定这里有一个古城。这个大发现标志着继发现良渚遗址、命名良渚文化后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确立了良渚文明。良渚古城面积290多万平方米。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等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同时代中国最大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发现的,可称为"中华第一城"。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在2017年世界考古论坛上,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科林·伦福儒先生,做《两个图符的故事:史前社会复杂化的不同途径》学术报告时,对良渚文明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良渚遗址的发现,对历史有突出贡献:确定中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就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文明阶段,以考古学科学的证据,将中国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伦福儒在《史前史的重要性:考古与人类生存状态》中指出,中国学术界过去太过看重文字,使得学术传统上中国文明只能追溯到商代。他指出:文字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是重要的文明判断标准,但绝非牢不可破。不止是伦福儒,世界考古界“超级大咖”,英国学术院院士、牛津大学考古研究所教授罗森夫人(Jessica Rawson)说,她已经到良渚四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惊喜。她和身边的很多人都讲过,有时间应该去中国,去良渚看看。良渚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良渚文明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良渚古城外围存在一个由11条坝体构成的庞大的水利系统,控制范围达100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余年,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良渚墓葬中出土大量随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象征财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阶级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使世界上许多大博物馆对旧藏玉器重新鉴定、命名,使一些原被误认为是"汉玉"(实际上是良渚玉器)的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良渚文明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对于良渚古国消失的原因,目前有看法认为是因为4000年前的大洪水,整个长三角成了一片汪洋。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杭州余杭原名为“禹航”,传说是大禹治水在此停航登陆之地。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认识,标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明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分布于杭州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明的中心。专家认为,良渚文明没有消亡,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继承下来了,并且明显影响着以后的夏、商、周时代,像商周的青铜器上有一些良渚玉器上的花纹。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