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阳光 边城阳光
关注数: 0 粉丝数: 7 发帖数: 5,456 关注贴吧数: 3
【转帖】王宝强红了“春晚”红“元宵”,这是为什么呢?   王宝强与刘若英、刘德华合作演完“傻根”之后,凭借《暗算》和《士兵突击》迅速走红,由他扮演的草根英雄“许三多”深入人心,也使他在2008年的央视舞台上大红了一把。  王宝强、冯巩的相声剧《公交协奏曲》也获得了春晚节目一等奖,他和打工者一同表演的歌曲《农民工之歌》获得歌舞类三等奖,第一次走上春晚,两次露面表演节目,而竟然两个节目都能拿到奖,这就是王宝强。  据央视的收视数据显示,在整台春晚中,收视最高点出现在21点56分,收视率高达21.73%。这个时候,春晚舞台上演出的不是赵本山,而是王宝强。可以说,春晚的收视最高峰正是由2007年的红人“许三多”创下的。  在元宵晚会中,“小沈阳”三下央视,王宝强却三上央视,再次穿上军装,在小品《特殊采访》中扮演一位憨厚朴实、见义勇为的军人。  王宝强的《特殊采访》成为元宵晚会中惟一的小品节目。晚会的语言统筹王宝社说,他之所以选中王宝强在小品中出演战士,是因为这个人物与王宝强在《士兵突击》中扮演的许三多形象一致,由他演更有利于小品主题的表达。连元宵晚会中的一个观众互动问答都与他有关,即春晚中哪位演员出现次数最多。要知道能够在春晚中露面两次,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湖南卫视也邀请他参加了元宵晚会。王宝强说,做梦也没想过自己会上春晚表演节目。说实话,王宝强能红成这样,观众做梦也没想到。  其实,王宝强的走红和受欢迎不是偶然,据说,他从不耍大牌、从不做作,对打工、北漂的过去毫不掩饰,有什么就说什么,像一些所谓的“玉女明星”,在被撕掉那层面纱之后,大家鄙视的不是她们的放荡,而是她们的虚伪。说白了,观众喜欢“许三多”,这透露了大家对于真性情的一种向往和鼓励!
【转贴】王宝强以河北版许三多的特异化口音带给我们丰润暗示  【《财经网》专稿/特约作者 黄集伟】随着去年热门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不断重播,随着荣升中国本土财富榜,当红影视名人王宝强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红人巅峰迈进。   说到这位出生于河北省南和县大会塔村的北漂80后,其“北漂”故事和成名前的坚韧甘苦成为媒介最为关心的焦点,其重播导致受众对此耳熟能详。与之相反,大众有所忽略的,是王宝强的口音。   王宝强的口音简单听上去,大致属于“冀普”,即河北普通话。“冀普”由于地域比邻京城,故不属“重口音”省份,因而,王的口音基本就是普通话,他与一个“北京土著”80后、90后的区别仅仅是他“略带口音”。   也正是这个“略带口音的普通话”,帮了王宝强大忙。“普通话”便于传播、交流,而“略带口音”则如隐身推手,帮助他逐步建立起自己声音LOGO,并逐渐传播推广,获取广泛的辨识与认知。   当然,仔细辨听,王的口音并不“普通”。他的口音音频低,波长长,音色扁平、狭窄,音质轻弱,缺少弹性,声音造型乏力,几乎无法在春晚那种虚拟大气磅礴的气场里有所作为。   不过,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的这种声音条件,这种没有任何专业训练斧凿痕迹的自然原声,与字正腔圆、声若洪钟形成反差,也顺手冲淡了国标普通话带给受众的审美疲劳。
【转帖】与其当“教授” 不如说自己(王宝强上了名人讲堂) 与其当“教授” 不如说自己 ——谈《名人讲堂》中的明星角色转换 日期:2008-03-11 作者:俞亮鑫 来源:新民晚报 在央视《百家讲坛》遭遇主讲人青黄不接、收视率出现下滑之际,东方卫视把濮存昕、张铁林、王刚、雷恪生、王宝强等明星请进复旦大学光华楼,办起《名人讲堂》。从上海收视率来看,《名人讲堂》已超过《百家讲坛》四五倍。成龙、李连杰、刘晓庆、崔永元、赵忠祥、蒋雯丽、宋丹丹、陈佩斯等也纷纷表示,希望登上《名人讲堂》…… 明星讲学受质疑 在各地荧屏上,《百家讲坛》《文化中国》《中华文明大讲堂》《湖湘讲堂》等都以专家教授为主,唯有《名人讲堂》是主打明星牌,也正因为这样,《名人讲堂》一开播即面临何苦要将明星包装成“教授”的质疑。比如赵文瑄讲孙中山,不仅达不到学术要求,与于丹、易中天等相比,反而显出了内涵的不足。让明星讲文化、讲历史,怎能战胜于丹、易中天呢? 意外收获靠本色 其实,最受质疑的要数王宝强,这位傻傻的、憨憨的、土土的“傻根”,在春晚上演个农民工还行,他怎么有资格给大学生讲课?由此,也引来了《名人讲堂》该倾向于“名”还是更倾向于“讲”的争议? 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只有初中文化的王宝强登上讲坛,竟吸引500多位学子前来听课,连走道、台阶都挤满人。王宝强滔滔不绝地说自己从艺经历,竟一口气讲了足足2小时,由于超时,导演只能打断,可见现场气氛之热烈。 这与把“明星变教授”的路线有很大不同,王宝强走的是自己的本色路线,他不追求文化的高深,只说自己的人生经历。他的人生故事让台下莘莘学子听得津津有味,他对理想的“不放弃、不抛弃”,对80后的年轻人也是一种励志。 扬长避短说自己 照理说,上《名人讲堂》的一些明星远比王宝强更有文化更有修养,但为何有的讲课反而不如王宝强呢?细细一辨,就能看出,把“明星变教授”是一条歧途,当明星端起架子讲文化、讲历史,只能是扬短避长,暴露弱点。 濮存昕虽是堂堂北京人艺副院长,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却十分清晰。他说:“我不是历史老师,讲历史不可能比得过专业的。”但他还是希望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扮演角色的心得体会。这样,濮存昕讲鲁迅、讲李叔同就别具一格,无人可比。同时,他为讲座精心准备了两周,和编导前后沟通多达六次。当他面对大学生侃侃而谈3小时,竟没一人提前离场。 找准路子路更宽 可以看出,明星一旦恢复了自己的本来身份,说自己熟悉的艺术形象、人生经历和幕后故事,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因为,濮存昕、王宝强等来复旦参加《名人讲堂》讲演,毕竟不是真当教授、真当学者,这与周杰伦、周星驰、成龙、李湘等明星受聘于各大高校还有很大的不同。濮存昕、王宝强等结合自己演艺生涯、幕后故事来谈些人生感悟,让大学生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感悟,无疑是一条捷径。明星的经历、感悟、积累、追求……对今天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是会有所收获的,但关键是要选准真正有积累、有思考、有追求、有成就的明星,使这条路越走越宽。 首席记者 俞亮鑫 http://xmwb.news365.com.cn/wy/200803/t20080311_1789595.htm
【转帖】与其当“教授” 不如说自己(名人讲堂) 与其当“教授” 不如说自己——谈《名人讲堂》中的明星角色转换日期:2008-03-11 作者:俞亮鑫 来源:新民晚报 在央视《百家讲坛》遭遇主讲人青黄不接、收视率出现下滑之际,东方卫视把濮存昕、张铁林、王刚、雷恪生、王宝强等明星请进复旦大学光华楼,办起《名人讲堂》。从上海收视率来看,《名人讲堂》已超过《百家讲坛》四五倍。成龙、李连杰、刘晓庆、崔永元、赵忠祥、蒋雯丽、宋丹丹、陈佩斯等也纷纷表示,希望登上《名人讲堂》…… 明星讲学受质疑 在各地荧屏上,《百家讲坛》《文化中国》《中华文明大讲堂》《湖湘讲堂》等都以专家教授为主,唯有《名人讲堂》是主打明星牌,也正因为这样,《名人讲堂》一开播即面临何苦要将明星包装成“教授”的质疑。比如赵文瑄讲孙中山,不仅达不到学术要求,与于丹、易中天等相比,反而显出了内涵的不足。让明星讲文化、讲历史,怎能战胜于丹、易中天呢? 意外收获靠本色 其实,最受质疑的要数王宝强,这位傻傻的、憨憨的、土土的“傻根”,在春晚上演个农民工还行,他怎么有资格给大学生讲课?由此,也引来了《名人讲堂》该倾向于“名”还是更倾向于“讲”的争议? 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只有初中文化的王宝强登上讲坛,竟吸引500多位学子前来听课,连走道、台阶都挤满人。王宝强滔滔不绝地说自己从艺经历,竟一口气讲了足足2小时,由于超时,导演只能打断,可见现场气氛之热烈。 这与把“明星变教授”的路线有很大不同,王宝强走的是自己的本色路线,他不追求文化的高深,只说自己的人生经历。他的人生故事让台下莘莘学子听得津津有味,他对理想的“不放弃、不抛弃”,对80后的年轻人也是一种励志。 扬长避短说自己 照理说,上《名人讲堂》的一些明星远比王宝强更有文化更有修养,但为何有的讲课反而不如王宝强呢?细细一辨,就能看出,把“明星变教授”是一条歧途,当明星端起架子讲文化、讲历史,只能是扬短避长,暴露弱点。 濮存昕虽是堂堂北京人艺副院长,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却十分清晰。他说:“我不是历史老师,讲历史不可能比得过专业的。”但他还是希望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扮演角色的心得体会。这样,濮存昕讲鲁迅、讲李叔同就别具一格,无人可比。同时,他为讲座精心准备了两周,和编导前后沟通多达六次。当他面对大学生侃侃而谈3小时,竟没一人提前离场。 找准路子路更宽 可以看出,明星一旦恢复了自己的本来身份,说自己熟悉的艺术形象、人生经历和幕后故事,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因为,濮存昕、王宝强等来复旦参加《名人讲堂》讲演,毕竟不是真当教授、真当学者,这与周杰伦、周星驰、成龙、李湘等明星受聘于各大高校还有很大的不同。濮存昕、王宝强等结合自己演艺生涯、幕后故事来谈些人生感悟,让大学生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感悟,无疑是一条捷径。明星的经历、感悟、积累、追求……对今天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是会有所收获的,但关键是要选准真正有积累、有思考、有追求、有成就的明星,使这条路越走越宽。 首席记者 俞亮鑫http://xmwb.news365.com.cn/wy/200803/t20080311_1789595.htm
【转贴】奇异王果上演士兵突击 http://www.jrj.com  2008年03月01日 03:33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邢云飞 北京报道  市场细分出的蓝海  一直以来,低果(低浓度果汁饮料)市场是橙饮料的天下,然而近几年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却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橙饮料的低果市场销售下滑加速。基于这种变化,汇源认为,低果市场正处在一个快速更新的时期,此时,谁能够率先打破格局,谁就能成为未来市场的领导者。  汇源“奇异王果”的推出正是出于这种判断。事实上,汇源在此之前曾经在两湖周边地区推出过类似的猕猴桃口味的低果饮料,但是当时这只限于局部地区的销售。经过一段时间的市调观察和数据分析发现,猕猴桃的营养功能在消费者中有着很高的认知度,而这款试验产品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于是,在2007年7月,在全国市场推出猕猴桃的低果产品便进入了汇源的日程安排。  很快,2007年10月,“奇异王果”率先在湖北地区上市。从产品酝酿到产品的正式上市,汇源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在当时的低果市场上,“奇异王果”可谓是一枝独秀。“奇异王果”作为一款“蓝海”产品,成为汇源进军竞争激烈的低果市场的一把尖刀。  差异的代言人选择  与紧锣密鼓的产品研发过程相伴随,新品上市推广计划的制定也在紧张进行当中。经过几轮的内部研究讨论,汇源首先确定了“奇异王果”的代言人——在《士兵突击》扮演许三多而迅速走红的新秀演员王宝强。  从品牌形象定位上来说,无论是“傻根”,还是“许三多”,尽管外表都平凡无奇,然而却给人带来一种诚恳与朴实的感觉,而这一点恰恰与汇源的企业形象相似,而汇源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强化这种含蓄的品牌形象。  更为重要的是,汇源敏感地发现,王宝强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随着《士兵突击》的热播迅速飙升,而王宝强在代言“奇异王果”之前却并没有代言过任何的产品或品牌,这使得王宝强的明星效应在“奇异王果”身上得到了最大发挥。在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的同时,消费者也很容易将王宝强和“奇异王果”联系起来。  令汇源更得意的是,王宝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没有随着“《士兵突击》热”的冷却而降低,在春节期间的各种联欢晚会中,王宝强频频亮相,无形之中又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奇异王果”的印象。  广告先行的策略优势  与其他的产品不同,“奇异王果”是以单独的项目组形式运作的,在营销体系上独立于其他的产品,然而奇怪的是,几乎从零开始的奇异王果在上市中并没有采取“渠道先行”的策略,反而采取了“广告先行”的策略。  从2007年10月开始,刚刚制作完成的王宝强代言的“奇异王果”的广告开始在央视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段播出,而此时的“奇异王果”产品也仅仅是在国内部分地区上市。随后,广告片开始投放到各个重点区域的地方台播出,与此同时,汇源还将地方台播出的《士兵突击》中的贴片广告作为主要的投放目标进行了集中“轰炸”。  差不多经过了1个多月的集中投放,广告的效应开始凸显出来。“奇异王果”的知名度随着许三多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很多地方的经销商都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代理“奇异王果”,汇源轻松地完成了“奇异王果”的渠道布局。  对快销品来说,淡季打广告、旺季搞促销是公认的规律。冬季是饮料消费的淡季,“奇异王果”的上市时间选择在此时为“广告先行”的上市策略提供了最大的效用空间。实践证明,通过大力度的广告投放,“奇异王果”不仅顺利完成了新品上市的渠道网络布建,同时也给旺季的到来营造了良好的销售氛围。
【转帖】宝强和《团长》 从团长的相关消息若有若无地透漏出宝强童鞋无法确定是否出演的时候,就料到他肯定会站在这个风口浪尖上。知道宝强吧的各位应该都是很理智地看这个事,不过难保有童鞋会因为对士兵的深厚感情觉得有些纠结的,大吧已经开始有人发这方面的帖子了,不希望有童鞋因为某些人的过激言论而生气,所以先借贵宝地说几句闲话,希望能给大家宽宽心。如果吧主觉得我这个帖子发得不合适啥的,请格删勿论,o(∩_∩)o...。 首先,我觉得没必要把宝强的不确定出演和什么知恩图报联系在一起。康师傅是他的伯乐之一,是他的袁朗和铁路,他因为士兵大红大紫,站在了一线的边边上,确实应该无比感谢康师傅。他在很多场合也明确表示过,他自己是很愿意出演团长,和士兵的各位继续合作,“就算不给钱,就算演死尸,我也愿意”,这是我在安徽卫视《剧风行动》里听到的他的原话。证明从他的私人感情上,他很愿意出演。但是,他在接戏上已经没有什么自由了,因为他后面的树太大了,作为一个新人,不管在影视圈还是他所在的经纪公司,我想他的发言权很有限。说到底,他也是个打工的,公司如果给他接了奥运的戏,如果给他接了古装戏,武侠剧啥的,他想拍不想拍都一样,因为那是他的工作,那是他份内的活。他和康师傅249,和士兵各位的情谊,只是私人的情谊,出于情谊或者出于报恩去接某个戏,那估计是五年之后,如果那时候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很成熟很独立的演员,能有自己的发言权,选择权了。这点,目前为止,他和翻译,老段居士老七童鞋各位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后面站的树荫不一样大,相对来说,翻译他们的公司目前为止是依靠演员来支撑,他们的自由相对大得多。 其次,士兵是个捧人的戏,它捧红了宝强等一干演员,焉知团长不是呢?虽然现在关于团长的前景各种猜测都有,但无法否定的是它备受瞩目。士兵中还有很多演员现在只是在观众心目中混了个脸熟,留下或深刻或鲜活的印象,但未必就能在影视圈里真正站住脚。他们也需要团长来帮他们进一步站稳脚跟,更上层楼。但是宝强目前不一定需要这个机会了,他背后有他那个强大的经济公司在发掘他,塑造他。如果他确实没有出演,而是由另外一个士兵中的绿叶,或者干脆是一个完全的新人,能够凭借原先宝强的这个角色打开一个新的局面,成为另一颗有活力的新星,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 最后,团长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它能否成功,能否与士兵比肩,能否有所超越,现在都不得而知。至于参演的演员到底因为这个戏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现在更是无法预测,不如静待。 作者: 八一蛋壳 2008-2-15 20:45   回复此发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