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hjc 考拉hjc
一个不太浪漫的浪漫主义者
关注数: 89 粉丝数: 269 发帖数: 22,130 关注贴吧数: 83
1:18 Volkswagen Phaeton LWB 有人道:“不怕奔驰与路虎,就怕大众带字母”。而这句话的由来便是大众曾经的旗舰车型——辉腾。作为一个专收劳斯莱斯与宾利的人,辉腾是我收到的第一辆“其它品牌车型”,至于为什么是它,其实是因为它与宾利颇有渊源。众所周知,自1931年被收购后,几乎所有宾利车都有一个极其相似的劳斯莱斯版本孪生兄弟;而初代宾利欧陆飞驰作为分家后由大众集团推出的首款四门轿车,也首次打破了这一惯例,宾利终于有了一个挂着大众标的兄弟,这位兄弟就叫辉腾。 不过不同的是,飞驰至今没有推出过长轴车型,但辉腾从一开始就有,而我们今天介绍的模型正是一辆加长轴距的辉腾车型。 也许是辉腾车体较小的缘故(在E级车面前,D级车总是那样的玲珑)所以相对而言,这款原厂辉腾车模的包装盒体积相较京商等厂商推出的模型要小了不少,且从包装盒到模型的任何部位都找不到任何有关于代工厂的信息,唯一的商标就是大众的商标。包装盒里还附赠了一根白色的开门器,开门器藏在盒子边角的小洞里,与干燥剂放在一起,若不是取出车模后多摇了几下盒子,我甚至发现不了它的存在。虽然也是合金材质,但模型本身手感教之前收到的那几台也要轻不少,或许这就是因价位不同而缺少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吧。 外观方面的刻画并没有因价格减分,除去缝隙略大外并无过多槽点。用狗腿支撑的引擎盖可以用手扒开,而车底也没有用于顶开引擎盖的按钮。但不论是引擎盖还是行李箱,这辆车都有用心刻画。行李箱地板上还准备了一根小拉绳,翻开地板后下方还藏着一颗全尺寸备胎,可以称得上是诚意满满,总体而言相较那几款“高端模型”,在细节上甚至有所超越。内饰部分没有发现可动件,可滑动的天窗盖板比较有意思。前排仪表台和座椅调节键部分的分色略显粗糙,原本用黑色硬塑料制成的部分全部分成了米色。驾驶座一侧甚至多做了一个踏板,将车子变成了“手动挡”,看起来尤其滑稽。后排采用两座布局,分色非常细致,甚至将遮阳帘也一并做了出来,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唯一奇怪的地方是安全带的位置装低了。车内的座椅椅面上还原了打孔皮的纹路,打孔皮孔洞大小合适,一点都不显突兀。木饰板应该是亮面塑料,比AR或京商的木纹板看起来都要精致得多,木纹板上的后排座椅调节按钮没有分色,百褶板纹路也没有做出来,看上去有点奇怪。 总体而言,300多元的价格是物有所值的,但对于这款车型我依然谈不上喜欢。不久后我打算出手,有意者可以联系我。
跟风 关于新曼恩TGX 相比起之前美卡翻新的W900,曼恩其实是欧卡中除依维柯外最不得我心的品牌。原因无他,粗糙、粗犷,总之,一切都与“五大三粗”紧密结合,完美契合了“MAN”在某些方面的特性。但我安放不住的钱包依然难抵新车的诱惑,听闻新车推出的消息后,便反手提了两台。 相比起老曼恩,新车不再提供与车身同色的“大口罩”,前脸的“MAN”字样周围只提供了亮面与哑光两种选项,看上去两者之间更像是在高低配间做出取舍,而非为“个性”的外观风格而生。不过总体而言,这一点对我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新一代车型的前脸看上去至少比其前身要“聪明”了不少,不再显得那么“野蛮”,我也不再需要通过隐藏这些黑边来营造视觉上的舒适感。 可选装的头灯照明单元是这款新车的亮点之一,虽然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配置,但相比前代那两款几乎看不出区别的灯具显然还是要强出不少。除去头灯外,新车还提供了尾灯、尾标以及挡泥板的选装配件,算是把一个小型的选装包搬到了车尾。不过相比而言,车辆的顶架就显得少了不少,相比起其前身,新车仅提供了一款顶架供选择,不过也许日后会逐渐适配。进入车内部分,相比起上一代全是冷色织物的内饰,新车终于将暖色调带进了车内。车内并不像过去那样提供明确的“高配”或“低配”内饰,而是提供了冷暖两个色系主题以及更昂贵的“Individual”内饰。Individual套件还提供红色的前格栅边缘、遮阳板、空调通风口边缘以及方向盘缝线,但对于黑红配色向来反感的我,这显然不可能成为考虑对象。不过内饰的配色方案会带着车内除去座椅和方向盘外的所有部件一起变动,并不像美卡的W900那样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装饰面板。这一点有些令人失望。 说到座椅,车内提供了Standard、Comfort、Luxury以及Individual四种座椅,每种座椅都提供了“织物”和“皮革”两种椅面材料,织物座椅是双拼撞色,恰好匹配车里的搭色;皮革则是与斯堪尼亚类似的灰色,与内饰风格格格不入。不过有意思的是,Luxury座椅的形状与Standard一模一样,只是椅面上多了几道缝线,而Comfort座椅则有独特的形状,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智商税”? 在座椅后方,原本紧贴床铺内侧墙壁的车内灯牌的安装位置改到了折叠的上铺床板下方。看上去更加舒适,但是挡住了车标。除去座椅,车里还提供了一个能放矿泉水瓶的杯架,左侧的杯架上则赠送了一个曼恩保温杯,相比起上代车型那个“装饰性杯架”显然要好了不少。方向盘的设计风格也比上一代车型圆润不少,一旁全新的液晶仪表以及电子后视镜更是大家的议论焦点。这次的车内显示器虽然依然只能显示导航,但看上去略略发白,总体而言,做得更像是一块放置在车里的屏幕,比起之前的所有车型都是一个值得一提的亮点。在美卡的西星5700X推出时,不少人曾吐槽过其“反人类”的默认驾驶视角。不过在今天看来,这是SCS为优化游戏视角而作出的尝试。新一代曼恩同样采用了类似的驾驶视角,驾驶员的视线与方向盘极其贴近,不过也在车内带来了相对宽广的视野。总体而言,相对老曼恩,新一代车型在内外都更加精致,虽然在一些位置有所缺失,但对我影响都不是很大。相对前代车型,它至少是一辆令我愿意长期驾驶的车。
终于是把英国的路网全部染黄了 不论是欧卡还是美卡,地图中的大小城市数不胜数,城市中的大小路网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探索城市的路网,不仅要跑遍地图上标注的街道,更要开进路旁的每一个凸出的部分。 休息站,介绍所,企业,车库……每一座城市的构成元素似乎都差不多,虽然有地图的帮助,但找齐这些东西却要在车轮的进退间花费不少功夫。翻找一座城市容易,但一旦放大到一个国家就不那么容易了,没过多久就会手忙脚乱。 除去城市,令人头疼的还有连接城市的公路网。虽然平直的大公路在地图上看起来总是清清楚楚,但真正跑起来却叫人伤筋动骨,对于公路探索度的判定,欧卡和美卡总是找不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有时候通过直道时会把周围的立交桥网全部染黄,有时候却还需要开上去把每个交叉口全部绕一遍,有些小路口甚至需要以特定角度压过才会被系统记录。 以上种种,令人在探索城际公路时耗费了大量时间,而最令人绝望的或许不在此类,而是路边那些最不起眼的休息站和加油站,这些目标有时会和公路分开计算,而为了探索这些目标,常会使人多跑数十甚至数百公里,将走过的路重走两三遍。就算完全无视交通规则,也会苦于路中心无法破坏的隔离带。 但是不论如何,向来自认为没太多耐心的我也算是把这段路走完了。好在英国的城市布局都比较“原始”,每个阶段相对较轻的工作量和长期困扰我的强迫症也不断的驱使我完成这次探索。接下去,我得好好考虑应该怎么应付欧洲大陆的复杂路网了……
跟风买了Kenworth W900 在美卡的经典卡车阵容里,外观最得我心的大概正是这辆W900,不只因为它方方正正的外观,还有风格酷似劳斯莱斯的前格栅。百年涂装、配件,独特的红色底架都为这款焕然一新的车加分不少;而这次的新外观,除去各类细节和配件的进化外,还有初始轮圈的变化,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没有将Standard作为初始轮圈的车型。也许并不新颖,但确有十足个性。虽然外观深得我心,但W900却鲜见于我的车库之中,其缘由在于其内饰配色——这个本需要朝夕相处的地方,却盖着单调且压抑的黑色皮料,令我感到难受,甚至有些恶心,内饰布局上也乏善可陈。而新增的86英寸驾驶室不仅带来了更具气场的外观,也彻底解决了内饰问题,令我更加愿意将其带进自己的车库中。跟随大号车头而来的豪华内饰,将休闲椅搬到了车里之,这张长沙发或许在实用性上不及沃尔沃的小客厅,但却将车内氛围带入了另一个境界,配合极具美国风格的内饰皮料,使我终于能够真正在卡车之中找到“豪华”二字的存在。 新的内饰还提供了首次出现于Western Star 5700 XE上的座椅选项,增加了内饰的个性化程度;我们可以在车里配置皮质或布面的座椅,也可以在深色内饰主题中放入浅色座椅,将个性化体现得淋漓尽致。随座椅一同到来的还有首次出现的内饰木质面板的选项。游戏中提供了三种木饰板,使我得以免于像欧卡中买DAF时那样在棕色胡桃木和浅色内饰之间相互抉择。前排天窗也加入了配置单,选上它后,日间能为车里带来更加充足的采光,夜里能彩云追月仰望星空;不过梦幻的大皮顶也需要做些牺牲。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