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桑VS蓝鸟 尼桑VS蓝鸟
男人应以事业为重
关注数: 3 粉丝数: 4 发帖数: 1,768 关注贴吧数: 0
西安一老人宁住墓穴也不乞讨 称不能不劳而获 佩服 在西安市雁塔区北池头村外一处废旧的空墓穴里,69岁的李银崇老人刚刚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冬夜。 墓穴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趴着,在冰冷的泥土上,除了一些塑料片、布片外,没有其他可以御寒的东西。洞口有由两块砖搭成的炉子,一些焦黑的木片放在里面。老人面前放着一本翻开的书。墓穴外,地上落了厚厚一层霜。 老人说,他是西安市鱼化寨鱼化乡西晁家庄人,1985年,因和家人有矛盾,离开家一个人在外面生活。“年轻时能干活,还好;现在老了,找不到活干了,生活就难了。”老人说,去年7月他就在这个空墓穴住下了,靠捡破烂为生。 “离开家后在外一直打工”。老人说去年他还给附近的村民喂猪、喂牛,换口饭吃,“现在老了就自己捡点破烂”。老人神色平静地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会想办法养活自己,不会去乞讨的,咱低不下那个头。”老人自己笑笑,又说:“人这一辈子就不能不劳而获。” 当问他要不要和家里人联系时,他先惊喜,随即落寞地说:“唯一的弟弟也该60多岁了,人老了生活都难,年轻的时候我没有照顾他,现在怎么能麻烦他。”记者随后联系了雁塔区民政局,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给老人拿去了棉被,并联系救助站。 记者说话 在采访过程中,因为墓穴狭小,老人一直都是跪着趴在地上。说到生活的苦难时,他脸上很少流露出苦楚的表情。就算面对这样的生活条件,他还是说:“人嘛,还能不受点苦!” 采访结束时,记者从身上拿出点钱,希望老人可以买点暖和的东西吃,他却摇摇头说:“无功不受禄,我没有为你干过一点活,我不能拿你的钱,我从来都是给人家干了活,才接人家的东西。”也许有的时候,恶劣的环境可以让人低头,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一颗不跪的心。(
怎样看? 小村祖训规定赌博需请全村吃肉 百年来无人涉赌 “赌博之害,小则废时失业,大则丧身破家……有赌博者,罚肉壹肋给每户村民……”在浙江省松阳县谢村乡南坑村村口的一块青石碑上,刻着一条已有163年历史的祖训。虽然部分字迹已模糊,但“勒石永禁”4个楷体大字依然显眼。 “这块碑是谢氏家族的祖先在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3年)立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禁止族人赌博。”村支书谢发荣告诉记者,每年的12月10日是南坑村的“祖训日”。这一天,南坑村300多名村民聚集在村口,听最年长的老人朗读这段碑文,没有特殊情况,谁都不能“请假”。 村里老人说,祖先之所以立此碑,是因为赌博曾给南坑村带来过难以忘记的祸患。据村史上记载,在19世纪初,南坑村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可是自从赌博之风盛行后,田地荒芜,十家九败,有的外迁,有的沦为贼盗。见此情景,谢氏族人的长者们大发雷霆,决定在南坑村永禁赌博。他们请来工匠打造了一块石碑,上书禁赌“祖训”,立碑的这天则定为“祖训日”。 据了解,南坑村98%的村民都姓谢,这条163年前的古训现在仍在实行。“赌博的人要被罚分给全村每户村民壹肋猪肉。在当时,这是很重的处罚。”谢发荣笑着说,“不过我们从来也没这个‘口福’吃到这块肉。163年来,村里没有发生一起聚赌事件。” 57岁的村民谢钱禄曾听父亲讲过禁赌后村里发生的变化。“不赌博了,大家又开始种田养家,盖房子、建粮仓。外迁的人知道后也回来了,村子很快又兴旺起来。”老谢说,记得小时候,他和小伙伴玩游戏赌小玩具,父亲知道后狠狠教训了他一顿,“父亲说,不管大小都是赌,那是个无底洞!” 如今的南坑村,通过发展白茶、竹笋等经济作物,村民生活富足,几块猪肉的惩罚还能约束住村民吗?“平时农闲了,打牌打麻将的也有,但就是没人赌钱。1元2元都没人赌,亲戚来玩也绝不赌。”谢钱禄说,不是罚不起几块猪肉输不起几元钱,而是禁赌的好处大家都体会到了,没人愿去碰赌博,谁碰了全村人都会看不起他。 “祖训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每个村民都已从心底里认识到了赌博的危害,自觉自愿远离赌博。”村主任谢忠元说,石碑上的刻字终有一天会不复存在。但这条祖训,南坑村人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什么是“幸福指数”? 上官如云net 2006-09-15 13:43:51 发表于焦点上海房地产网-谈房论市-上海社区活动论坛 细读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议案、提案的人会发现: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计”更多地、也更密切地围绕“民生”展开。而在前不久地方上的“两会”中,“幸福指数”也被频繁提及。什么是幸福?幸福从何而来?我们怎样能更幸福?       境界一 幸福就是需要的满足    “如果幸福总数是100分,你认为你已经得到了几分?”“如果说你的幸福指数是80分,那么,没有得到的20分是什么呢?”    一个私企老板的回答是,幸福就是自由度。“我的幸福指数是80分,那20分是钱不够多,不能去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每天都要为如何养活公司的人而烦恼。在这一点上,或许我的幸福感还不如我的员工,虽然他每年挣3万元,而我每年可以赚30万元,但他比我自由得多。”    一个外地到杭州打工者的幸福观很简单,幸福就是理想的实现。“我的幸福指数只有20分,那丢掉的80分,40分是事业,我一直想自己创业,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另外40分是家庭,父亲生病,与女朋友又有矛盾,很心烦。”    一个知识型全职母亲回答得很有知识含量:幸福是一个过程,与不幸相伴。“幸福是一种过程,在战胜不幸中获得希望,这就是幸福的感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自己的幸福。我的幸福指数只有50分,另外50分,我认为30分丢在无知,其实人许多的问题和困惑都可以在先人那儿找到答案,只是我们自己的迷茫无知才造成了忧愁和烦恼,另外20分在于不自信,不敢去尝试做一些事。”    提出开头两个问题的,是正在研究幸福课程的教育专家王晓燕。她介绍,这两个问题并不能获知对方的幸福观,但如果在调查中直接问人们什么是幸福时,人们往往一下子回答不上来,而通过幸福指数缺失的分析,每个人的幸福观其实都是非常明确的:幸福就是需要的满足。    王晓燕认为,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的幸福感其实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关、与每个人自身的追求有关。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最开始的需要只是生理上和安全上的,即是爱和尊重需要;最高层次的则为自我实现需要。这可以解释得通,为什么那些没钱的人把拥有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享受更好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幸福追求,而那些有钱的人却感受不到有钱的幸福,因为这一需要得到满足了,便有了新的需要。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处于不同生存状态、不同追求境界的人具有不同的幸福感。    境界二 幸福要走出物欲的泥潭    现今社会,物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也似乎越来越紧迫,这是否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呢?    此前一个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显示:年收入在3万元以内的人里,幸福指数的差别很大,3万元至10万元之间差别不大,再往上,又会呈现一定的差别。王晓燕说,其实人的生存幸福感对于物质的依赖是非常有限的,在年收入3万元以内的群体中,多一点钱和少一点钱,很可能是当前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保障;而到了3万元以上,可能只是吃得好差、穿得贵廉之分而已;超过了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则涉及到非物质性的需要了,比如可以去创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赢得更多的尊重等等。    “物质的满足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并不与幸福成正比。”王晓燕说,这与心理学上的“物质饱厌现象”相关。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单位发奖金,一开始或许人们期望得到一千元,可是一千元达到了,却并没有感到持久的快乐,反而想:要是能发两千元该多好呀,而真涨到了两千元、三千元,甚至五千元、一万元,人们也还是不满足。因为物质是最容易使人感到“饱厌”的,一旦饱厌,便水涨船高,变为对物质的更高需求,永远难以满足。    王晓燕举了一个证券公司老板的例子。该老板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想上班就上班,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该多好。”而这对不愁吃、不愁穿的他似乎完全可以做到。但他的回答却是:“那怎么行,我起码也得赚够一千万元才可以呀。”
来佳木斯吧是一个朋友介绍的 为了消遣 佳木斯吧人才济济散人和夜叉确实是难得的口舌之才很多人的思维都很敏捷佩服朋友们的应变能力敏锐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针对我 ?错在什么地方?我确实不太喜欢针锋相对219点128点2和远方问情你们认为咄咄逼人有意思吗每个人都有评论对错的权利当然我也该有这个权利我开的车不是好车 很便宜我宣布我没钱 我正在创业阶段这样说是否可以令你们满意那说实话 一个名字很简单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一辆车代表不了什么 只能说我是一个爱车族来佳木斯吧玩的都不会是成功人士我已经是一个小父亲所以:你们不必再纠缠网络是消遣的地方现实中充满烦恼佳吧的话题和语言很吸引人所以我想长来瞧瞧苦于没有时间和大家切磋只是朋友间廖廖几句而已人有优劣贵贱好坏之分关键要靠一个人努力的程度 何必对看不惯的紧紧相逼逼迫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受伤大家难道会对你们二位没意见?所以说 什么事适可而止佳木斯吧不该有新人老人之分或许二位的年纪不一定比我大只是一个朋友言论的一个网络平台何必把自己斥逐于不可一屑的境地佳木斯人的劣跟在于佳木斯人从不正视自己所以出现了穿貂做公交的怪现状佳木斯人的优势在于佳木斯人胸怀宽旷豪放就该背弃小人之心的恶搞心理还想说 希望大家不要再侮辱警察我认为警察是很神圣的一类人当很多人在温暖的居事享乐的时候他们或许在某个地方勤政为民虽然有偶发事件或个别人的抹杀但是抹杀不掉的是广大公安干警为人民财产安全牺牲的无畏精神 (本人不是警察,望各位别误会)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