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殿前都点检 雨嘉1992
愚钝无言
关注数: 3 粉丝数: 855 发帖数: 8,750 关注贴吧数: 49
三国群雄的那些巅峰时刻,你都知道几个? 一、魏国篇 1、曹操:官渡之战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一场胜仗,在此之后曹操也没打过啥漂亮仗,使曹操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为将来的魏国,甚至于晋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司马懿:诛杀曹爽 司马懿大器晚成,而且又经常让诸葛亮打得闭门不出,做了大半辈子缩头乌龟,好不容易在晚年才真正露了把脸,只可惜刚露晚还没高兴够呢,就死跷跷了。 曹爽倒是不难对付,可对于历史而言,影响非常巨大,毕竟是三分天下归司马的开始。3、张辽:威震逍遥津 杀得孙权10万大军尸横遍野,吓得江东小儿夜不能啼,张辽的脸算露足了。 但是并没有伤到江东的元气,东吴只是损失了一些兵马,但主要大将一个没死,对天下的局势影响并不太大,充其量也只是一场小规模战役的胜利。4、夏侯敦:枪挑曹性 被一箭射中眼睛,换了别人早就疼得满地乱滚了,夏侯敦居然能将箭拔出,然后一口吞下自己的眼珠,还能将曹性挑于马下,真可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难度超高。 脸虽然露了可却不怎么好看,可惜影响太小,不但对天下大势没有丝毫影响,就连那场小规模战斗也没打赢。5、许褚:裸衣战马超 许褚虽是员勇将,但由于是曹操的贴身保镖,所以平时没啥出风头的事。 裸衣大战马超不但使自己一战成名,更振奋了曹军本以低落的士气,不然的话曹军中无人能当马孟起,曹操就很难和马超打持久战。6、曹仁:箭射关羽 管你关云长什么五虎上将、威震华夏,没啥了不起,还不是载在咱曹仁手里。 不过关羽中箭也不是一回两回了,难度不算高,但暂缓了关羽的攻势,并且让关羽留下了病根儿,对以后的战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唐山都限行了,唐山:12月19日—20日单双号限行!城市公 杭州什么时候来一次。。。 唐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唐政通字〔2018〕14号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中央气象台联合会商预测,近日我市大气扩散条件整体不利,将出现中度至重度污染过程。为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实现重污染天气削峰降级,决定在全市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2018年12月19日—20日,每日7时至20时,市中心区和各县(市)区城区,实行非营运小(轻、微)型汽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即:按车牌尾号12月19日单号通行,禁行双号车辆;12月20日双号通行,禁行单号车辆;车牌尾号为字母或汉字的,以车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为准(含本地临时车牌,不含外地车牌)。 二、12月19日—20日,城市公交车实行免费乘车。 三、12月19日—20日,市中心区和各县(市)区城区,全天禁止大型货车(含持有通行证)、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通行,禁止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砂石运输车辆上路行驶。 四、市中心区范围:由大庆道(不含)、开越路(不含)、南湖大道(不含)、唐安路(不含)合围内的区域。 五、以下机动车不受上述措施限制,允许在禁止通行范围内道路行驶: (一)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和军车; (二)持有市区货车通行证的邮政专用车(含特快专递车)、燃油(气)运输车和鲜活产品运输车(即整车运送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包括新鲜蔬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等); (三)车身喷涂统一标识并执行执法任务的行政执法车; (四)作业期间的保险查勘车、殡仪馆殡葬车、专用清障车、洒水车、扫路车、护栏清洗车、吸污车、垃圾清运车; (五)悬挂合法车牌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残疾人专用汽车(残疾人驾驶)。 六、12月21日及以后,继续按照《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机动车限行的通告》(唐政通字〔2018〕10号)执行每天禁行两个尾号限行措施。 唐山市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18日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弟弟,而不是传给他的儿子?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赵匡胤一生传奇甚多,而在继承人上的选择却让后世琢磨不透。嫡长子继承制贯穿了中国封建王朝史几千年,然而身为北宋开国皇帝的赵匡胤却传位给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的继位,史学界也是众说纷纭。比较可靠的说法有两种:一是赵匡胤本来就属意弟弟继位,并没有传给皇子的想法。二是赵光义弑君夺位。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对于他的死因,也有很多说法。有说饮酒过度的,有说发病而亡,更普遍的是与宋太宗有很大的关联。正视中没有赵匡胤患病的记载,野史的记载又说法不一。太祖的死因,也成了一桩历史悬案。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一个雪夜,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光义(原赵匡义)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还有一种说法是: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在临终之际,要求赵匡胤传位给弟弟,给出的原因是,幼主继位对朝局不稳,很有可能重现后周的历史,故而要求传弟不传子。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金匮之盟。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这种说法的。原因如下: 太宗赵光义的能力要比赵匡胤的几个儿子都有能力,传给赵光义会更好。 赵匡胤应该也考虑到了,自己的儿子继位很有可能稳不住朝政,到时候怕是会天下大乱。 宋太祖在位期间,就把赵光义当接班人来培养,并且据史书记载,太祖和太宗的感情非常好。 宋太宗即位后,并没有屠杀太祖一脉,并且在后来,皇位也重新传回了太祖一脉。太祖太宗更多考虑的应该是天下,谁继位有利于朝廷就传位给谁,反正也是赵家的天下。 虽说历史上大多时候都是传子的,但传弟不传子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至于太宗弑君篡位,在我看来应该不可能,如果太宗真是篡位的,肯定会杀太祖的儿子们,免得日后发生变故。 赵光义即位后,重要赵匡胤的儿子,这足以说明金匮之盟的真实存在性。
中国三千年定都史:为何偏爱这两座城市? 中国历史五千年,建立的政权数百个,都城也有数百座,但是真正出名的古都,也就是“七大古都”。 其中算得上超级都城的,只有两个。 楚汉争霸结束后,刘邦最初将汉都选在了洛阳,出身山东的各位将领大臣们非常满意,但是过了不久,一个平民娄敬就求见刘邦,建议他迁都关中定都长安。而将领大臣们当然是反对的,两边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时选择南京并不果断,他曾经还让太子朱标巡视关中考察西安、洛阳,论证迁都的可能性。然而世事无常,夺位的朱棣不但没在西安、洛阳建都,反而将都城一股脑的搬到了北京去,从此才奠定了明王朝近三百年基业。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中原王朝的都城不是随便放在那儿都行的,而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要求,结合中国社会姐经济的发展历程,定都在哪儿,可是一个非常值得细细品味思考的问题。 长安 娄敬劝刘邦迁都长安,当然是夸长安的好。而这个号不是小好,是大好。 刘邦先前选洛阳,是为了继承东周遗志,站在暴秦的对立面,娄敬就拿出东周衰落列国纷争说事儿,说在洛阳无险可守、长安易守难攻,土壤肥沃、农业发达,而且一面朝东,对山东诸侯有极大地震慑作用。 刘邦最后也是相信了娄敬的这一套说辞,迁都长安,但是史书读多了,就能感觉到,但凡建都的地方,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说辞也太老套了些,一个帝国的都城守不守地住,关键还是看这个国家怎么样,行将就木的王朝,都城地势再险要,还不是一攻就破。 后话虽然如此,但是当时就因为娄敬的建议和刘邦的决定,中国历史第一超级都城——长安诞生了。 中国封建社会的前四个巅峰——秦汉隋唐,都定都长安:秦朝属于关中本地人建立的政权;汉朝建都长安是属于外地人过来定居;隋、唐两朝的建立,离不开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所以属于过来关中抱紧大腿的类型。 而除了秦,其他三个王朝本没有必要来长安,但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烦恼——西北边患,从汉朝的匈奴、到隋唐的突厥,西北地区总是战争的前线,所以立都长安,对于边境防守、军令畅通、情报收集意义巨大,而且正是因为都城距离前线咫尺之遥,汉、唐两朝尚武之风盛行,因此培养出了汉武帝和唐太宗。同时也是因为将长安定为首都,西部的广大地区,也逐渐被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长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帝国中心。 洛阳 从西周到唐代,历朝历代的都城除了长安,就是洛阳了。 汉高祖刘邦面临的国都选择的争论,同样放在了光武帝刘秀的面前,光武帝刘秀
黄老邪的本领从哪来的,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暗示,很多人没看出来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相信都很熟悉黄老邪,他在《神雕侠侣》中也还有登场,在金庸所有小说中,黄老邪几乎可以算一个全才,两次被评为华山论剑五绝之一。 根据金庸小说的写法,黄老邪“武功登峰造极,精于各种杂学,琴棋书画,兵法韬略,八卦易理,医术占卜、农田水利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如此罕见的奇才,黄老邪这些本事从哪学来的呢? 金庸编的小说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并非打怪升级那种玄幻小说,很多人物的来龙去脉是可以搞清楚的,纵观金庸所有小说,跟黄老邪一样拥有多项本领的人不多,但在《天龙八部》里有一个。 虚竹破解珍珑棋局之后,等到了无崖子的传承,无崖子是逍遥派的掌门人,在《天龙八部》中无崖子除了一身绝世武功外,同样懂得各种杂学、黄药师懂的他都懂,黄药师不懂的他也懂。 比如无崖子可以把内功直接传给别人,会北冥神功,黄老邪就不会,无崖子不可能是黄老邪的师傅,两人相距一百多年,但无崖子有徒弟啊,一个是星宿老怪丁春秋,一个是苏星河。 丁春秋虽然有很多徒弟,但都是溜须拍马之徒,后来都被虚竹收编了,想来有本事的人几乎没有,而苏星河不同,他虽然没学到师傅的高强武功,但那些其他绝学却学得七七八八,并且还传给了八个徒弟。 苏星河的八个徒弟就是函谷八友,他们虽然有点疯疯癫癫,但每个人都传承了师傅一项绝学,比如薛神医学的是医术,在师傅苏星河看来,那都是些三脚猫的功夫,但却在江湖上混出个“阎王敌”的外号。 在《天龙八部》中函谷八友最后一次出场是虚竹大战丁老怪时,两人交战胶着状态中,不知从何处函谷八友突然出来,一边给虚竹打气,一边嘲讽丁春秋,后来丁春秋被打败,这八个人也不知去向了。 函谷八友也是逍遥派的传人,逍遥派有个特点就是隐世,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函谷八友后来都隐遁了,他们应该来到了东海,并且把自己的传承、来历就遗留下来,就像金蛇郎君把自己的一生的传承留在华山上一样。 后来黄老邪来到东海,竟然发现函谷八友留下的传承,便开始学了起来,学完后把东海桃花岛改成自己的家,还种上了桃花,然后他尊崇师门的遗训,不能把自己的师承来历透露。 这就是黄老邪一身本事的来历,金庸写完射雕三部曲之后,才写的《天龙八部》,很明显他已经把黄老邪做了补充,但很多人都看不出来。
历史上对西湖影响最大的,是杭州发展史上极其显赫的吴越国和南宋 历史上对西湖影响最大的,是杭州发展史上极其显赫的吴越国和南宋时期。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定型正是在此两朝。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907—960年)以杭州为都城,促进与沿海各地的交通,与日本、朝鲜等国通商贸易。同时,由于吴越国历代国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灵隐寺、天竺等寺院和钱塘江观潮是当时的游览胜地。由于西湖的地质原因,淤泥堆积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维护工作,因此吴越国王钱镠于宝正二年(927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泉,确保了西湖水体的存在。 北宋后期,著名诗人苏轼对西湖治理做出了极大贡献。从五代至北宋后期,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上《乞开杭州西湖状》于宋哲宗,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同年四月,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相传杭州名菜“东坡肉”,就是苏东坡犒赏疏浚民工的美食。与白居易一样,大诗人苏轼也在杭州留下了众多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 1127年,南宋定都临安后,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激增,经济繁荣,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杭州的旅游者,每年除香客外,又增加了各国的使臣、商贾、僧侣,赴京赶考的学子,国内来杭贸易的商人。西湖的风景名胜开始广为人知。当时,西湖泛舟游览极为兴盛,据古籍记载,“湖中大小船只不下数百舫”,“皆精巧创造,雕栏画拱,行如平地。”南宋诗人林升在诗《题临安邸》对当时的盛况做了生动的描绘。另外,诗人杨万里也曾作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盛赞西湖美景。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