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梦玄 尹梦玄
医生
关注数: 59 粉丝数: 1,872 发帖数: 22,606 关注贴吧数: 134
新华社:追究“传染源”刑责事大,应公布更多详情 据媒体报道,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人民检察院已对“源升品质生活坊”妨害传染病防治案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经查,此次疫情系因东昌区“源升品质生活坊”经营者季某某1月9日邀请黑龙江籍人员林某某(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通化疫情“0号传染源”)到通化市为其产品进行销售宣传引起。1月17日,通化市公安局东昌分局已对该案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   由于当地有关部门的通报只有274个字,公众对这件事还有很多疑问。比如,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究竟是“0号传染源”林某某,还是“1号传染源”季某某?再比如,立案侦查的具体依据是什么?鉴于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数不多的妨害传染病防治案,而且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建议有关方面不要“惜字如金”。   根据刑法规定,若要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前提是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且有“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等情形,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在两高、两部出台的《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也重申了这一立法精神。   但是,根据吉林省卫健委的情况通报,截至1月8日24时,即季某某邀请林某某去通化开展活动时,吉林省已连续252天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属于低风险地区。而从后来公布的林某某活动轨迹看,他与1月9日前黑龙江省的几个中高风险地区没有交集。这是否意味着,根据国家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这种省际低风险区域之间的人员交流,并不在明文禁止之列,也不违反防疫规定?   那么,吉林省当时是否有禁止聚集的要求?检索新闻可知,吉林省市场监管厅《关于加强对疫情期间以会议、授课等聚集方式开展营销活动监管的紧急通知》发布于1月16日。而季某某邀请林某某来吉林从事销售宣传是在1月9日。如果禁令在后,销售宣传在前,是否也不宜追溯性执法?   此外,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卫健委曾多次发出“做好个人防护,不扎堆少聚集”等倡导,但并没有明确禁止聚会,尤其在低风险地区。既然国家卫健委和地方都没有明文禁止聚会,涉案人员是否不应认为“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   还有一点值得商榷的是,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主观方面,还必须有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故意。而林某某系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当时并没有任何感染症状,又来自一个低风险地区,理应不知道自己已被他人感染。(后来的流调信息显示,林某某1月5日坐火车时,曾与一对1月11日才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夫妻在同一节车厢)。即便跨省搞了一些宣传营销活动,是否也很难说林某某和季某某“心怀叵测”,故意置传染病防治法于不顾?   其实,从保障公民权利的角度看,对“传染源”的追溯问责,应该格外谨慎。严格意义上讲,如果不是故意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没有违反防控规定,任何感染者都是无辜的受害者,无论是“0号传染源”,还是“1号传染源”,他们的遭遇都值得同情。   去年,一些地方发生疫情时,网上曾流传所谓“毒王”的非理性言论,不少人因此遭遇网络暴力。公众高度关注通化这个案子,也是担心,如果在没有充分法理依据的前提下,开了追究“××号传染源”刑责的先例,万一其他地方效仿,可能会造成人人自危、惶恐不安的局面。   “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对待“传染源”也应如此。对于是否要追责,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防控疫情与保障权利之间找到最好的平衡点。当前,民众对这个案件高度关注,但官方信息比较少,期待有关部门及时通报详情,答疑解惑,并依法、审慎处理。(作者:杨宜桐,为法律工作者)
为什么玩游戏一定丧志?为什么一定要禁游戏? 世界上所有的游戏,它利用的都是人性的弱点。人不是再玩游戏,而是再被游戏玩。 再任何游戏里,玩家都体验不到快乐,他只能体验到无尽的挫折感和痛苦感,和不断想克服挫折,客服困难的欲望。 为什么游戏是这样的呢? 就在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来源于街机。街机就是一种吸引人不停玩,不停投币,不停赚钱的赚钱机器。 所以街机本身就是靠利用人性弱点赚钱的。 以超级马里奥为例。玩家再这款游戏里,不停的受折磨,不停的死,不停的死。每次死了以后都会产生无比懊恼的兴趣,以及一定要通关,下次一定要小心的希望再次挑战的欲望。 因为游戏里每一个挫折都是微小的,可以避免的,彷佛玩家只要稍微改进一下就可以克服。这样就不停的吸引玩家继续挑战下去。 所以玩家玩的根本不是游戏,而是被游戏激怒了,而是想要立刻报复它的本能 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玩家都不快乐,他们每天都兴趣低沉,都自闭不愿意接受社会的原因。而且因为他们不停的再游戏里体现挫折,无处发泄,所以极其容易愤怒,容易队现实里的人发现疯狂情绪。 所以,清醒过来吧!你们玩的不是游戏,你们是一直再被游戏玩而已! 不信你们可以自己回味一下,再玩游戏时,你们是不是始终充满了紧张和挫折感,再通关后才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往往再也不想再碰一下这款游戏。
如果体育不能带给人们健康,长寿和快乐,我们为什么要喜欢体育? 我小时候曾经因为争顶头球撞坏过眼睛,睫状体脱离。整整2个月的时间,左眼视物始终是灰蒙蒙一片的。当时还是孩子,根本不知道这对我的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只记得那个时候,学校帮忙联系的保险报销了医药费,同学的护士妈妈来看我过一次,再就什么也没有了。 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所谓的荣誉,所谓的血性,所谓的男人味,在这个冷眼看着你的世界面前真的屎都不是,一旦你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对别人的利用价值,你就一无所有,什么也不是。 所以从此以后我变得佛系了,踢球只踢小场,踢那种有意不进行身体接触,只玩脚下技术的小场足球。而且尽管我身高近1米85,我也从来不打篮球,因为觉得肘部离眼睛太近了,天生的畏惧。后来偶尔跟人踢踢大场,遇到那些一上来不是用脚去抢你的球而是拿身体去撞你,去顶你,去别你的人,在我心理他真的就是个傻 比,一场你什么也赢不到,你却可能输掉你的整个人生。所以,我不和他争,你顶我我就让开你,球给你,你开心就好。我拿球时也尽量一脚出球,多打远射,多跑位,从来不抢头球,不搭人墙。 这让我玩的很幸福,踢得很开心,如果觉得累了,我就下场,收拾收拾,回家。 后来偶尔凑人数去打打篮球,我也从来不占篮下,结果每每遇到人不停得抱怨我:你那么大的个子,你就站篮下不要动。我冲他笑笑,尿也不尿他,他不方便多说什么,心理一定在骂我傻 比,但我知道,和平年代,有太多不怕死的人,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一下子死不了到底有多痛苦。 所以回过头来再看看竞技体育,马拉多纳死了,罗西死了。他们连平均寿命都或不到,在运动员时期过度的消费自己的心肺储备,退役了就疯狂放纵。他们是运动员吗?他们不是,他们不过是古罗马角斗士的再版,体育迷也根本不爱体育,他们也不过是曾经的看客。撒钱买一群壮汉像野兽一样表演来为自己取乐。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