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lin001 stalin001
Day
关注数: 312 粉丝数: 248 发帖数: 2,439 关注贴吧数: 111
入门必站三年桩 入门必站三年桩 仲春的华北平原,天空瓦兰,田野碧绿,使人心旷神怡。 清晨,蒲阳拳社的一群年轻人正在练功。宽阔的场院上个个生龙活虎一般,真是枪走如游龙,剑奔似飞霞,拳若流星闪电,腿似扑地旋风。唯独场院边上的枣树林中,齐公博一人在站着三体式。只见他,心静气沉,双眸炯炯放光,凝神平视,对身边龙腾虎跃的火热场面竟象是无知无觉,似乎整个田野间只有他一个人。汗珠儿从他的脸颊上“扑哒,扑哒”滴落在胸前,衣衬衣衫湿透了,脚下的土地被打湿了一片。孙禄堂先生走到他身旁,给他摆了摆姿势。齐公博顿觉胸中舒畅,呼吸更加和顺,自然下沉丹田。   过了一会儿,孙禄堂先生说:“两个时辰了,歇歇吧。”齐公博收了式子,站起身。孙禄堂先生看着浑身热汗津津的齐公博,颇有感触地说:“公博,你可知世间练拳者多如牛毛,又为何成道者却少如麟角?这是因为许多人不知形意拳中的内劲是什幺,却只在形象处猜想,有的以为心中努力,有的以为腹中运气,这种错误不胜枚举,其实这都是抛砖弄瓦,以假乱真。这三体式则是形意拳的基础,一切拳法虽变化万端,却都起于三体式。只有日日练习,持之以恒,勿求速效,由微而着。此中绝无捷径,也难取巧。   齐公博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点点头,却不由自主地向场院上那些正在演练刀枪拳棒的师兄弟们望去。   孙禄堂先生明白齐公博的心意,莞尔一笑说:“又心急了吧。” 齐公博忙转过头说:“不,师父,我.....我这三体式站了快两年了,拳趟却......”   原来,这齐公博天性憨直,悟性不佳,别的师兄弟一天就能学会的拳趟,他学三天也记不住,只是,他求艺心切,决心比谁都大,劲头比谁都足。孙禄堂先生很是喜爱他,为了让他学好形意拳,只准他每日站三体式。开始,他站不到半个时辰就腿软盘麻,股部疼如刀割。齐公博是个咬钉嚼铁,意志坚强的硬汉子,一连两年的时间,都专心致志,若练不辍。可是,这三体式还要再站多久?自己一趟拳都没学,还要落在师兄弟们的后面多远呢?难怪这位憨直的年轻人有些心急了。   孙禄堂先生拍拍齐公博的肩头,语重心长的说:“你觉得落了后,为师却不这样看,俗语说功到自然成,你切不可心急。”说罢孙禄堂先生扬长而去。   齐公博望着师父的背影,紧咬嘴唇,抹一把头上的热汗,又全神贯注地站起了三体式。   一年过去了,大雪纷纷扬扬,辽阔的华北平原银装素裹,显得十分壮丽、妖娆。场院上,空无一个。齐公博独自在枣树林中站着三体式,只见他,两腿前虚后实,似金鸡猖站之势;身体三折,如龙之盘迭曲折;顶直肩圆如熊之威严辞;两手相抱,有虎欲离穴之势.....真个是: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他双眸炯炯有神,头上热汗腾腾,浑身上下早已落满雪花儿,俨然一个雪人一般,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孙禄堂先生踏着半尺多厚的积雪,走到齐公博的身后。他默默地观察了好一阵,突然猛地向前,一把捋住齐公博向前推出的手掌,用力向前一拉,同时飞起一脚朝齐公博的前腿踢去.....这一拉,一踢,至少有几百斤的力量,只听“扑”!地一声,毫元准备的齐公博整个身子竟腾空而起,在空中一个前翻,又稳稳落在雪地上,仍是一个三体式的姿式站在那里,即使在腾空前翻的一瞬间,那三体式的姿势也没有一点变样,整个身子如同铁打铜铸的一般。   孙禄堂先生看罢,高兴得击掌大笑,连连说:“你的功夫练成了。” 齐公博站起身来,憨笑说:师父,我整整三个年头,只会站个三体式,哪练了什幺功夫?”   孙禄堂双眸中闪着极兴奋的光芒,说:“功到自然成,你为练形意拳打下了最难得的基础,现在你可以练拳趟了,只要你专心研练,半年后,我保你的功夫能超过所有的师兄弟。”   转眼,半年过去了。盛夏的傍晚太阳刚刚落山,红霞满天。场院上,蒲阳拳社的学子们都在用惊愕的目光望着齐公博演练形意拳。只见他神采飞扬 ,双眸似电。他行如龙,纵如虎,避如猿,掌如熊,气如神,快如风,纵横往来,追形随影...众人都看呆了。   随即,几个师兄上前与齐公博比手较技。齐公博三年三体式的桩功,早已内劲充勇,在拳术上能集中全身的力量,随时可以发出强烈的爆发力,这力在形意拳散手中表现了“手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的快速、勇猛、无坚不摧的强大功力。与齐公博比武的师兄都被他一一击倒在地,众人简直不敢相信,他就是那个天性憨直,悟性不佳的齐公博。   孙禄堂先生,笑着对众弟子说:“这就是入门先站三年桩的道理。公博不畏雨雪风霜,吃了三年桩功之苦,才得今日之技能,这一点是你们众人所不及的。”   三年后,齐公博形意拳的功夫大进,成为北国有名的形意拳师。 一九二八年,孙禄堂先生第一次下江南任江苏省国术馆馆长时,身边弟子虽多,却单单把齐公博带去赴任,命他在国术馆内专门教授形意拳。从此齐公博蜚声武坛,成为国内外一位著名的形意大师。
马步的真正站法 马步的真正站法 (转帖) 功夫就在马步上出  马步是中国武术中最要紧的东西。这个无论在那一家武术中,都是最重要的。马步并不是仅仅常见的四平马一种形式。马步以前叫骑马蹲裆势。是练习武术的最重要入门功夫。其来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将军骑在战马上,与敌厮杀 ,而平时则将战场搏斗经验加以总结,则形成了马步 。   马步的练法:   第一步:双脚外开15度,与肩膀宽度相同,然后微微蹲下。为什么要外开?因为人的股骨是外旋15度的。这种位置,是最不违背人体生理的动作。眼前看,脖子贴衣服领子(顶头悬),穿一件上衣,做到衣服轻轻贴后背(身体中正),肩胛骨的肌肉向四面微微拉开(拔背),这样胸廓自然既开展又形成一个很小的内弧(含胸),意想腋下夹个热馒头,肘部吊一个10克的天平砝码或者一个空墨水瓶(坠肘),不许耸肩(沉肩)。这样站好,用鼻子慢慢呼吸(文火)。呼吸太快会将冷气吸入,引起腹部不适,这样就觉得两肋和腹部都有充实感觉(气沉丹田,这是自然做到的,不要管气)。双手环抱胸前,手心向内,掌指相对。   这样练习一段时间。这是训练身体各部在武术中应该保证的位置。   第二步:双脚尖开始转向前。这样是为获得一个扭动的劲力。但是脚尖虽向前,膝盖仍需要对前,这样形成一个微微的扭转,从而获得一个力。这是首先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点用力。这个力是腿上的力,体会到这个力,步法、转身就都有了。   第三步:重心下移,逐渐蹲深。这是为获得向下的力。这时,腿上除有脚尖和膝盖的一对力外,又出现了向下的力,这是身体的重力。为克服这个重力,重心放在涌泉,并在身体正中,中轴线,这样膝盖和脚腕获得一个向上的力来保持自己不坐到地上。这是第二个力。体会到这个力,弹腿、跳跃和千斤坠就都有了。   第四步,双脚开大,达到自己两脚直到三脚宽。这样又获得一个力,是外展的力。为克服这种力,小腿大腿肌肉开始工作,产生一个反力获得身体的平衡。体会到这对力,横踹、分踢、勾踢就都有了。   第五步,双手由环抱变成平摆,手心向下。——这是什么?外家拳的四平马!已经摆好。手上经过环抱,已经练出了绷劲。这个绷劲是手向内抱,腋向外顶的力,从第二步就可以练了。体会了这个力,直拳、翻拳、摆拳、勾拳就不费劲了。当手变成平摆后,出现了肩要把肘送出去,可肘还要坠下来保证手臂水平的一对力,这个力是练肘上力的,体会到这个力,摆肘、顶肘就不费劲了。   练习马步,不需要时间多长,而是需要体会。   马步最吃功夫,一般人会坚持不住,而半途而废。
我的马步之路 曾经,上几步楼梯便气喘吁吁,浑身发软,四肢无力,相信很多常熬夜且不怎么锻炼的朋友有类似的感受,后来开始做俯卧撑,一天增加一个,那时候,貌似用尽全身所有力气,也就二十来个吧。靠墙倒立(双手撑地,头不着地这种)一般能坚持一分钟就不错了。上学时跑步一般2000米,最后留百米全力冲刺。这些运动貌似都没能一直坚持,自今年三月末自学太极的时候无意中发现需要站桩,就去百度搜索,结识了马步,通过各种贴吧,视频,文章的一番了解之后,对这其中的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便开始每天练习扎马步。进一步发现其效果还算不错,更重要的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较少,易于上手,易于坚持。 开始阶段,在一分多钟吧,一般没有练习过的人都是这水平,后来坚持每天睡前睡后各练一次,每天增加5秒钟,没过多久就到2分30了,心里蛮高兴,跟一个大学同学说,他不相信我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因为他经常锻炼,对这些略知一二,在盯着表亲眼见识了之后,便没话说了,呵呵。 起步的时候是根据百度百科上的那个练法——马步冲拳,扎马步的时候冲拳,能转移注意力,我冲拳几天后感觉没劲,就直接站了,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在心中数数,这个一直沿用至今,到后来发展为结合呼吸来数数,比如吸气以此数一下,呼气一下再数一下,以你呼吸的频率来数,基本上就不会太快了,慢慢习惯了,就深呼吸,吸气数两下,呼气再数两下,关键就是把握节奏,不紧不慢,有条不紊,这样比较容易坚持,形成规律,变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