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逝流年 水逝流年
关注数: 0 粉丝数: 55 发帖数: 4,816 关注贴吧数: 12
北极狐狸-极度深寒北极动物 北极狐属犬科,额面狭,吻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   狐狸是北极草原上真正的主人,它们不仅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而且除了人类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天敌。因此,在外界的毛皮商人到达北极之前,狐狸们真是生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它们虽然无力向驯鹿那样的大型食草动物进攻,但捕捉小鸟,捡食鸟蛋,追捕兔子,或者在海边上捞取软体动物充饥都能干得得心应手。到了秋天,它们也能换换口味,到草丛中寻找一点浆果吃,以补充身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狐狸最主要的食物供应还是来自旅鼠。当遇到旅鼠时,北极狐会极其准确地跳起来,然后猛扑过去、将旅鼠按在地下,吞食掉。有意思的是,当北极狐闻到在窝里的旅鼠气味和听到旅鼠的尖叫声时,它会迅速地挖掘位于雪下面的旅鼠窝,等到扒得差不多时,北极狐会突然高高跳起,借着跃起的力量,用腿将雪做的鼠窝压塌,将一窝旅鼠一网打尽,逐个吃掉它们。   北极狐狸的数量是随旅鼠数量的波动而波动的,通常情况下,旅鼠大量死亡的低峰年,正是北极狐数量高峰年,为了生计,北极狐开始远走它乡;这时候,狐群会莫名其妙地流行一种疾病“疯舞病”。这种病系由病毒侵入神经系统所致,得病的北极狐会变得异常激动和兴奋,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到处乱闯乱撞,甚至胆敢进攻过路的狗和狼。得病者大多在第一年冬季就死掉了,尸体多达每平方公里2只,当地猎民住住从狐尸上取其毛皮。   北极狐身披既长又软且厚厚的绒毛,即使气温降到-45℃,它们仍然可以生活得很舒服,因此,它们能在北极严酷的环演中世代生存下去。尽管人们对狐狸自身并无好感,但深知狐狸皮毛的价值和妙用,达官显贵、腰缠万贯的人们以身着狐皮大衣而荣耀万分,风光无限。狐皮品质也有好坏之分,越往北,狐皮的毛质越好,毛更加柔软,价值更高,因此,北极狐自然成了人们竞相猎捕的目标。 真倒霉哦....
可可西里--美丽的少女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周边地区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地区。西部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周围没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这里气候寒冷,常年大风,最大风速可达20米/秒~28米/秒,年平均气温在-4℃度以下,最冷温度可达-40多度。由于空气稀薄,气压偏低,氧气稀薄,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烧开水的沸点只有80多度。  这里气候恶劣,但是可可西里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由于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有资料显示,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一个去过可可西里的学生这样说。可可西里保护区地貌特征  可可西里保护区地貌特征  1、地貌基本特征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海拔4200米,本区南北边缘为乌兰乌拉山和昆仑山脉的一部分,区内中部较低缓,具有西部高而东部低的地势特点。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的山高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山地起伏和缓,河谷盆地宽坦,是青藏高原上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昆仑山为本区最高大山脉,几乎集中了海拔6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和5500米以上的高山。有现代冰川发育,并发育有一定规模的冰帽冰川。横贯于本区中部的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乌兰乌拉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除少数高峰超过5600米并有小规模的冰川分布外,一般山地海拔5100~5400米。上述两个宽谷湖盆带主要由宽坦的高海拔平原和台地组成,其间镶嵌着众多的湖泊,海拔高度一般在4900~4600米之间。它们之间高海拔丘陵广泛分布。从垂直方向看,本区从上向下有冰雪覆盖的极高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原宽谷湖盆三层。  2、气候地貌特点本区气候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冰川作用地貌、冰缘作用地貌、流水作用地貌、湖泊作用地貌、风力作用地貌等。冰川作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冰川仅在少数高山、极高山上分布,以大陆性冰川为主。冻胀作用、冰融作用、寒冻风化作用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冰缘地貌。流水作用虽然亦很普遍,但由于水量有限、季节变化大、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都较弱,在现代河床中砾石磨园往往很差。湖泊作用如前所述,湖滨沉积物亦以砂砾石为主。风力作用也很醒目,某种意义上亦反映冰缘环境的特点,高原风力较大,风蚀作用使地表粗化十分普遍。综上所述,本区现代地貌过程显示了寒冷半干旱环境的气候地貌特征。  3、河流与湖泊地貌本区是羌塘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是楚玛尔河组成的长江北源水系。为雨水、地下水补给,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区内河谷地貌大多呈高原宽谷,其中一部分河流贯穿在古湖盆中。除局部河段受构造影响外,一般河谷阶地不发育。本区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处于羌塘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主要湖泊都呈近东西方向展布。区内的湖泊退缩比较明显,但并不强烈。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