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字給狗拿了 好名字給狗拿了
关注数: 57 粉丝数: 75 发帖数: 1,929 关注贴吧数: 22
中美科学家发现牦牛数量回增的迹象 一支代表中美两国机构的科研团队在西藏的一个偏远地区发现近1,000头野生牦牛,这表明这种遭到过度捕杀的动物的数量有可能正在回升。 位于纽约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WCS)公布了这项由蒙大拿大学(University of Montana)和国家地理协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共同参与取得的重要发现。中国的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青海省林业局为这个研究项目提供了支持。 该团队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发现了990头野生牦牛。可可西里保护区位于西藏-喜马拉雅(Tibetan-Himalayan)山脉,面积约62,700平方公里。这片偏远地区地形崎岖且无人居住,拥有约17,000座冰川,因其类似于极地的气候而时常被称为除南极和北极之外的“第三极”。 据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介绍,野生牦牛是原产于亚洲的第三大哺乳动物,仅次于大象和犀牛。牦牛被视为易危物种,但由于它们的栖息地偏远,有关它们的科学认知并不完整。据了解,这一地区过去曾经常出现成群的牦牛,但是大约50年前的过度捕杀造成了牦牛数量急剧减少。野生牦牛(Bos mutus)被认为是不同于亚洲农村广为饲养的圈养牦牛的一个物种。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新闻简报中从两个方面对喜马拉雅牦牛和美洲野牛进行了比较。虽然尚未对牦牛进行科学检测,但是牦牛的体型和体重被认为与美洲野牛非常相近。美洲野牛是北美最大的陆生动物,成年雄性野牛的高度可达到近2米,体重达1.8吨。 研究人员将过度捕杀对牦牛群造成的伤害与19世纪美洲野牛在美国大平原(Great Plains)上遭到严重宰杀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和美洲野牛的情况一样,随着中国的动物保护人士采取措施保护现存野生牦牛,其数量回增的前景非常乐观。青海省政府近期出台了多项新政策和区域性项目,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认为这些举措“为该地区野生生物及环境保护打下了良好基础”。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蒙大拿大学考察项目的负责人乔尔•伯格(Joel Berger)认为:“野生牦牛是这个偏远、人烟荒芜、高海拔地区的标志性物种。最近发现的近1000头野生牦牛让我们看到了自由生存的大型动物在高海拔地区的实际条件限制下生存繁衍的希望。” 青海省林业工作人员和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人员执行了一项被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称为“大力打击盗猎的行动”,减少了保护区内的非法偷猎行为。保护区本身已为动物保护提供了支持,因为保护区将野生动物与这一区域其他地方的圈养动物分隔开来。两种物种距离太近会导致杂交,从而损害对野生牦牛的保护。而疾病则是野生牦牛所面临的另一种威胁。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将继续与中国的动物保护人士合作,制定一项长期计划来保护野生牦牛。科研小组将继续对此次科学考察的成果进行评估,努力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可能会对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何种影响。
中美科学家发现牦牛数量回增的迹象 一支代表中美两国机构的科研团队在西藏的一个偏远地区发现近1,000头野生牦牛,这表明这种遭到过度捕杀的动物的数量有可能正在回升。 位于纽约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WCS)公布了这项由蒙大拿大学(University of Montana)和国家地理协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共同参与取得的重要发现。中国的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青海省林业局为这个研究项目提供了支持。 该团队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发现了990头野生牦牛。可可西里保护区位于西藏-喜马拉雅(Tibetan-Himalayan)山脉,面积约62,700平方公里。这片偏远地区地形崎岖且无人居住,拥有约17,000座冰川,因其类似于极地的气候而时常被称为除南极和北极之外的“第三极”。 据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介绍,野生牦牛是原产于亚洲的第三大哺乳动物,仅次于大象和犀牛。牦牛被视为易危物种,但由于它们的栖息地偏远,有关它们的科学认知并不完整。据了解,这一地区过去曾经常出现成群的牦牛,但是大约50年前的过度捕杀造成了牦牛数量急剧减少。野生牦牛(Bos mutus)被认为是不同于亚洲农村广为饲养的圈养牦牛的一个物种。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新闻简报中从两个方面对喜马拉雅牦牛和美洲野牛进行了比较。虽然尚未对牦牛进行科学检测,但是牦牛的体型和体重被认为与美洲野牛非常相近。美洲野牛是北美最大的陆生动物,成年雄性野牛的高度可达到近2米,体重达1.8吨。 研究人员将过度捕杀对牦牛群造成的伤害与19世纪美洲野牛在美国大平原(Great Plains)上遭到严重宰杀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和美洲野牛的情况一样,随着中国的动物保护人士采取措施保护现存野生牦牛,其数量回增的前景非常乐观。青海省政府近期出台了多项新政策和区域性项目,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认为这些举措“为该地区野生生物及环境保护打下了良好基础”。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蒙大拿大学考察项目的负责人乔尔•伯格(Joel Berger)认为:“野生牦牛是这个偏远、人烟荒芜、高海拔地区的标志性物种。最近发现的近1000头野生牦牛让我们看到了自由生存的大型动物在高海拔地区的实际条件限制下生存繁衍的希望。” 青海省林业工作人员和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人员执行了一项被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称为“大力打击盗猎的行动”,减少了保护区内的非法偷猎行为。保护区本身已为动物保护提供了支持,因为保护区将野生动物与这一区域其他地方的圈养动物分隔开来。两种物种距离太近会导致杂交,从而损害对野生牦牛的保护。而疾病则是野生牦牛所面临的另一种威胁。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将继续与中国的动物保护人士合作,制定一项长期计划来保护野生牦牛。科研小组将继续对此次科学考察的成果进行评估,努力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可能会对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何种影响。
垃圾堆惊现鳄鱼 神马品种? 昨天上午11时许,家住晋江机场附近的董先生惊讶地发现,家门前的内沟河岸上,趴着一只鳄鱼!鳄鱼一动不动地趴了十分钟,董先生才小心翼翼地凑近一看,原来是鳄鱼尸体。“昨天晚上还没有,今天才看到的,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董先生很好奇。 记者赶到现场,看见约1.5米长的鳄鱼伏在内沟河岸边的一小堆垃圾旁边。死亡的鳄鱼,鳞片呈黄褐色,个头精壮,眼睛上方和长嘴尖处已经腐烂,围绕着一群嗡嗡的大头苍蝇。鳄鱼的尾巴处包裹着黑色塑料袋。  在河岸边工作的谢阿伯说,昨天早上7点多,他在河边晒东西,看见一个年轻人在岸边发现河里有鳄鱼尸体,就把鳄鱼拖了上来,丢进了垃圾堆。“附近经过的路人少,也没什么人注意,鳄鱼已经躺了一天没人理。”董先生说。 记者联系了晋江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协会工作人员介绍,泉州一带的环境一般没有野生鳄鱼生存,除了人工养殖场饲养的,一些违法贩卖野生动物的餐馆、酒店也会饲养。这只死亡的鳄鱼是什么品种的呢?昨天本报记者拍了鳄鱼图片,请晋江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鉴定,从图片上鳄鱼的短吻初步判断,这只鳄鱼估计是密西西比鳄或者湾鳄,但也不排除是我国特有的扬子鳄。 目前,鳄鱼被董先生收藏在家,等待晋江野生保护协会及晋江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前去处理。(记者 林莉莉 本报记者 黄启鹏 文/图)  来源:福建东南新闻网-海峡都市报
南美新发现的两种渐新世啮齿类 Mesoprocta hypsodus,南美洲一种“年轻的”啮齿动物,距今1300万年 【光明网科技编译】新发现的两种距今3200万年前的啮齿动物化石表明,南美洲曾是一块动物进化的热土。这两种啮齿动物都有超级坚固的牙齿,适合咀嚼草类,这表明她们曾生活在南美洲这一世界上最早的草原上。新物种之一的Andemys termasi的意思是“安第斯山脉鼠”,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是现代刺鼠已知的最古老亲缘物种。另外一种新物种Eoviscaccia frassinettii生活在南美的山脉和草原中,是南美栗鼠的远亲。这两块化石的发现地点令人不可思议:智利Tinguiririca河谷地带,附近是一系列的活火山。这颠覆了长久以来科学家们认为化石不可能出现在火山岩中的说法。因此,该化石的发现,实为考古发现的瑰宝。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弗林说:“这是一个哺乳动物在南美洲进化的最好档案。” 这两种啮齿动物的牙齿上有着坚固的珐琅层,甚至延生到牙龈,这使得他们能咀嚼粗糙的草类。这种牙齿的构造也出现在其他现代食草哺乳动物包括马、山羊和奶牛身上,它通常被视为动物生活在一个长满草的环境的证据。  两个新物种的出现始于一次啮齿动物迁徙进化的爆炸时期,他们的祖先可能是从非洲大陆漂移过来的,漂移物种的队伍还有豪猪、水豚等啮齿动物。因此,“今天,你可能在南美洲看到最丰富的啮齿动物。”弗林说。(梁雪梅/编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