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角的充电器 桌角的充电器
关注数: 10 粉丝数: 20 发帖数: 1,001 关注贴吧数: 3
一角硬币的边缘有118个脊 美国冷知识:一角硬币的边缘有118个脊。 天气寒冷知识:1977年1月19日,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下雪。这是这座城市历史上唯一一次下雪。 地理冷知识:牙买加有120条河流。 商业冷饮知识:1899年,在查塔努加市中心Patten Parkway的一家工厂里,可口可乐是第一瓶,当时两名当地律师以1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这种饮料的装瓶权。 动物冷知识:鲨鱼能在一亿分之一的水中探测到一部分血液。 地标冷知识:纽约帝国大厦有102层。 运动冷门知识:107%规则是1996年至2002年和2011年开始实施的一级方程式运动规则,这意味着所有驾驶员必须在最快时间的107%内获得资格。 美国冷知识:八分之一的美国居民居住在加利福尼亚。 交通冷知识:波士顿地铁于1897年9月1日开通,成为北美第一个地下快速交通系统。 文学冷知识:110又称“eleventy”,托尔金一个由语言学家和作家托尔金(比尔博·巴金斯在《指环王》的开头庆祝他一岁的生日)著名的术语,起源于古英语hund endleofantig。 运动冷门知识:在英国板球比赛中,得分为111分或其倍数(222分为“双尼尔森”,333分为“三尼尔森”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最著名的是国际裁判大卫·谢泼德,他有一整套特殊的动作习惯,如跳跃、洗牌、摇摆等,如果得分是“纳尔逊”倍数。 运动冷知识:在摩托车运动耐力中,113被认为是给参赛者的一个不吉利的数字,俗称“盲皮尤”。 动物冷知识:猎豹的最高时速是114公里(70英里)。皇家冷知识:15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一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英国女王。 政治冷知识:1920年1月16日,国际联盟在巴黎召开第一次理事会会议。 汽车冷知识:117号是17号的替代品,17号在意大利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当雷诺将R17出口到意大利时,它被重新命名为R117。 音乐唱片冷知识:披头士乐队以118张白金唱片和多白金唱片保持了美国大多数白金唱片和多白金唱片的记录。 美国唱片冷知识:四分之一的唱片边缘有119个凹槽,比一毛钱还多。 动物冷知识:鲨鱼能在1亿份水中探测到一部分血液。 地标冷知识:纽约帝国大厦有102层。 运动冷知识:1994年5月1日,一级方程式车手艾顿·塞纳在1994年圣马力诺大奖赛中丧生。奥地利车手罗兰·拉岑伯格在排位赛中丧生,塞纳在他去世的当天上午,自愿带领一个车手小组开展提高安全性的运动。
外御寒、内清热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霜降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因此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5] [16]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萝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呼吸道疾病。天气逐渐变冷,身体局部保暖不当或人体为适应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陈代谢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发病随之增多。尤其是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一定要坚持医生的指导治疗,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药物。“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霜降杀百草 霜降,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收获以后的庄稼地,都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霜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结霜的植物“霜降杀百草”,深秋的植物,渐失生机。“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有人曾经试验: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其中一片叶子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害极重,而盖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这说明霜不但危害不了庄稼,相反,水汽凝华时,还可放出大量热来,1克0℃的水蒸汽凝华成水,放出气化热是667卡,它会使重霜变轻霜、轻霜变露水,免除冻害。与其说“霜降杀百草”,不如说“霜冻杀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现,冻是杀害庄稼的敌人。由于冻则有霜(有时没有霜称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 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0°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霜降节气是大秋作物最后完成收获的季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正值冬麦播种黄金季节,油菜一般已进入二叶期,南方开始大量收挖红苕。此时北方地区农田应进行深度耕翻,以保持土壤的健康。长江中下游及以南的地区对于冬麦和油菜应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蚜虫。
水煮肉片 喜欢川菜,喜欢川菜红火颜色麻辣滋味,总感觉在那红火麻辣中,透着一股英雄豪气,麻辣江湖,水煮沉浮?是鱼?是肉?还是? 对于无辣不欢无肉不欢的某来说,喜欢川菜是必然,那厚重的滋味,浓郁的香气,眩人的色彩,让人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家在何方?如果有前生,我真的以为,我前世故乡必定是川地,也正因为那一份前世姻缘,才会让我如此想念旧时家乡滋味。 一道水煮肉片,吃进去的不仅仅是滋味,亦或是一份乡愁。 主料 猪里脊350g 白菜300g 辅料 菜籽油适量 盐适量 鸡蛋清适量 淀粉适量 白糖适量 豆瓣酱适量 大蒜适量 味极鲜酱油适量 青花椒适量 红花椒适量 干红辣椒适量 香葱30g 小米椒30g 水煮肉片的做法 1猪里脊肉一块,洗净备用。 2香葱和小米椒洗净备用。 3白菜适量,洗净备用。 4准备调料备用。 5猪里脊肉洗净,去筋皮,切薄片。 6将切好的肉片放入大碗中,加入少许食盐、淀粉和蛋清。 7将肉片均匀裹上淀粉,静置10分钟入味。 8白菜将叶子手撕大片,白菜帮切丝备用。 9将豆瓣酱、大蒜剁碎,辣椒剪段备用。 10香葱和小米椒切小粒备用。 11炒锅放入菜籽油,下入花椒和辣椒段炸香。 12花椒和辣椒炸成棕红色后,捞出备用。 13将炸好的花椒和辣椒段剁碎末备用。 14将白菜丝放入炸好的花椒油锅里翻炒。 15加入少许食盐和五香粉,翻炒入味。 16下入白菜叶翻炒。 17炒至白菜叶变软。 18将白菜放入装菜的容器中。 19炒锅放油,下入剁好的豆瓣酱煸炒出红油。 20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白糖,综合味道。 21水煮开后,将腌制好的肉片,逐片下入锅中。 22煮至肉片变白。23将煮好的肉片倒入装白菜的容器里。 24将剁碎的花椒辣椒碎、小米椒、大蒜和香葱撒在肉片上。 25取锅烧热油,浇在撒入的香葱碎上。 26一碗椒香四溢的水煮肉片即制作完成。 小贴士 1.猪肉的选择,要选里脊肉,这是猪身上比较细嫩的部位,口感好容易成熟。 2.用淀粉和蛋清腌制,锁住肉的汁水,保持鲜嫩口感。 3.食用油的选用首选菜籽油,这才是正宗川菜味道。 4.最后的热油浇泼,是点睛之笔,不可省略。
毛血旺 毛血旺--四川重庆的风味名菜。 据说1970年前,重庆瓷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胖大嫂当街支起卖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别好。 在一个偶然机会,胖大嫂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 时光像江陵江无声地流逝,麻辣诱惑对传统的毛血旺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将其汤汁红亮、麻辣烫鲜香、味浓味厚的特点不断发扬光大。 现在已是风靡大江南北的一道川味美味佳肴,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主料 鸭血300g 牛百叶250g 黄豆100g 莴笋1根 黄鳝2条 盐方火腿50g 辅料 油适量 盐适量 红辣椒5个 花椒5g 红油火锅底料50g 郫县豆瓣酱50g 生抽15ml 料酒20ml 白糖2g 鸡精适量 香菜适量 葱姜适量 蒜瓣6个 毛血旺的做法 1准备好所有的食材。 2莴笋去皮切块,锅中加少许盐把莴笋焯烫过凉。 3放入洗净的黄豆芽焯烫2分钟过凉。 4再放入牛百叶焯烫捞出过凉。 5放入去骨的黄鳝片焯烫,洗去上面的粘液备用。 6再把鸭血切块煮上2分钟过凉备用 7把所需要的调味准备好。 8炒锅倒油爆香葱姜蒜。 9加入郫县豆瓣酱和火锅底料炒出香味。 10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 11加入生抽。 12加入白糖。 13然后放入血块。 14加入黄鳝片。 15加入料酒煮上5-8分钟。 16然后再放入牛百叶。 17加入黄豆芽。 18加入莴笋快继续煮上2-3分钟。 19这是可以另取一个锅加入香油小火炸香黄花椒和红辣椒。 20血旺中最后放入火腿,加鸡精调味关火。 21把毛血旺盛入碗中浇入炸好的麻辣油。 22最后可撒上一些香菜即可。 小贴士 所有食材分别焯烫一下备用,可以使煮好的毛血旺汤汁清透红亮,口味更佳。 黄鳝焯烫,可以把黄鳝外皮上的黏液洗得更干净,减少黄鳝的腥味。 所有食材入锅,要分先后,鸭血和黄鳝可以先入锅多煮一时,然后再逐次放入蔬菜,这样保证食材的口感一致。
最近饮食要增酸 秋季在饮食上要多吃酸类食物,秋天气候干燥,温差不定,身体的肝脏功能需要保护。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侵入。中医认为,秋季是夏冬两季的过渡时期,气温由热向寒转变,养生也应从“养阳”转向“养阴”。秋季饮食有哪些禁忌呢?忌暴饮暴食。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使人发胖。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忌辛辣生冷的食物。秋天还应当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另外,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忌吃油腻、煎炸的食物。油腻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积聚在胃中,加重体内积滞的热气,不利于润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在秋季复发或加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忌吃过燥的食物。中医学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食物。另外,为迎接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热量的摄取大于散发,稍不小心,体重就增加,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应多吃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红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此外,普通人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强肝脏功能,要多吃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偏酸、多汁的水果,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有疗效。 忌吃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大部分在秋季成熟,但同时也是带最多囊蚴的时节,这时生吃水生植物易受其感染,导致肠黏膜发炎、出血、水肿、溃疡、腹泻、食欲不振,儿童脸部浮肿、发育迟滞、智力减退等现象,严重者甚至因衰竭或虚脱导致死亡。忌不按食物安全期吃。有些食物虽然有较好的养生作用,但在某些时间段里却不宜食用。如食物本身处于危险期,或我们的身体处于和某种食物特质相冲突的阶段时,要格外加以注意。比如蜂蜜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但要注意在农历七月时不要吃蜂蜜,这是因为大多数有毒植物都在农历七月开花,蜜蜂采集了有毒植物的花后,酿出的蜂蜜也会含毒。农历八九月份,正是秋冬养阴的补给期,应该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而生姜是辛辣食物,食用后易使人生秋燥,导致耗气伤神,所以最好不要吃。瓜类属于阴寒食物,吃多伤脾胃,因此秋天要少吃。 忌盲目控制饮食。人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储备应全面而均衡,必须通过丰富的饮食提供。 忌盲目吃蟹。秋季正是蟹肥时,这个季节的螃蟹个大、体肥、味美,而且进入秋季,螃蟹会爬到岸上极易捕捉。因此,秋季成为了吃蟹的最好时机。蟹虽好吃,但却有许多讲究。蟹要洗净,蟹体内有大量细菌和污泥,如果不处理干净,这些病菌和污泥中的寄生虫就可能带至体内,使美味蟹变成杀手蟹,对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隔蒜灸 隔蒜灸,又称蒜钱灸。本法首载于晋·《肘后备急方》。而隔蒜灸一名,则最见于宋陈自明的《外科精要》。古人主要用于治疗痈疽,宋代医家陈言在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中有较详细的论述:痈疽初觉“肿痛,先以湿纸复其上,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大蒜切成片,安其送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壮,即换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该书还提到另一种隔蒜灸法,即隔蒜泥饼灸:“若十数作一处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于饼上灸之”。在明·《类经图翼》中又作进一步的发挥:“设或疮头开大,则以紫皮大蒜十余头,淡豆豉半合,乳香二钱,同捣成膏,照毒大小拍成薄饼,置毒上铺艾灸之 ”,发展成隔蒜药饼灸法。现代在灸治方法上基本上沿袭古代,有医者将其发展为铺灸(将作专节论述);在治疗范围上则有所扩大,如用以治疗肺结核及疣等皮肤病证。【操作方法】 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1.隔蒜片灸: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1~0.3cm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壮后换去蒜片,继续灸治。2.隔蒜泥灸: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cm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但中间不必更换。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71-72] “粽”字本作“糉”,历史上跟粽子沾边儿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拜祭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正式定粽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品。 [73]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明清两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样子细长很像毛笔,谐音“必中”,为的是讨个口彩。 [71] 端午浴兰仪式 [43]至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端午食粽的风俗,自古以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