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废柴 终极废柴
关注数: 0 粉丝数: 6 发帖数: 2,624 关注贴吧数: 3
家里蹲其实很自我 我想大多数家里蹲都是独生子女吧大多数独生子女都应该相对非独生子女自私些吧至少我认为我就比较自私,小时候同桌说我自私我还不以为然,可长大后我才发现我是真的有些自私,虽然我也能做到有好吃的好玩的就和自己的朋友分享,但这并不能代表我无私,相信很多人也能做到我这点。但我要说的是,当遇到特别喜欢的,特别在意的事物时,你还能无私吗,或许你之前的无私只是建立在你对这些被你无私掉的事物不很在意吧。我想这里大多数人从小生活都比较安逸吧,衣来伸手饭来自理能力很差,想要的东西基本家长都能给与,所以从小就没有美好的事物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观念,而只有对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和期待获得。而正是这些从小养成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印在了心中才造成了今天的家里蹲倾向。相信吧里大多数人都是享乐主义者吧,而且有着厌恶当前社会的心里,所以才有远离社会的倾向。因为社会不是自我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由于从小养成的思想要求向往美好的事物,所以选择了生活在自己的美好幻想中,尽量隔绝社会对自己的影响从而更能在自己幻想中身临其境。而相比非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就有兄弟姐妹,所以不能如愿的事相较更多,美好事物也更多需要自己争取,自我为中心的几率相对较少些,所以更容易接受这个社会,更容易选择去适应社会。当然这些只是一个几率问题。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认为我是在说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更容易成为家里蹲。其实不然,我只是通过这些对比来突出家里蹲的自我精神而已。现在来说重点,为什么“家里蹲”不愿在这个自己厌恶的社会中争取自己向往的美好?之前提到了那个从小养成的只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获得,而没有美好事物需要争取的观念的思想,其实这并不是家里蹲倾向的实质,因为这么一个观念很容易在之后的成长中获得,相信大家成长到拥有家里蹲倾向的时候,应该都知道美好事物需要自己争取的道理吧。但为什么明知道要争取而不去争取呢?这就是因为“自我”。首先这种自我精神潜意识让人认为,我为什么要去适应这个社会,而不能让这个社会适应我。当然这种意识不可能这么直白,你可能会在希望这个社会能改变,改变到自己可以认同,所以你在等待。再者,由于完美意识让人觉得即使我努力争取也不可能达到我所需要的“美好”。而这种完美意识的产生正是“自我”的引导。怎么说呢,由于“自我”,所以想问题多从自我出发,即使有时候自己意识不到这点,但潜意识还是以考虑自己为主。说到这里,就要提到那个“向往美好事物和期待获得,而没有美好事物需要自己争取的观念”这个思想了,由于它的印迹,使得现在的你对美好的定位建立在一个无需付出的基础上,在加上是以“自我”为前提,所以这样的“美好”脱离了他人的感受,而后天的学习让你认为你的“美好”是他人无法配合的,至少现有社会无法满足,所以你觉得努力也是白费,反而是在自己幻想中才能满足自己的“美好”。因此追求美好变成了自我陶醉,为了身临其境而选择逃避,逃避只是为了淡薄。因为淡薄所以你开始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麻木,对待事物也渐渐淡然,失去兴趣,除了幻想就是迷茫。胆大的人这个时候可能选择死亡,胆小的人就随便找个借口充当自己活下去的理由,亦或者以寻找这个理由为理由,而造成这一切的重要原因就是“自我”。很多人都说时间能冲淡一切,不知道“自我”能不能因为时间而被冲淡,我一直在努力抹杀“自我”,记得我曾经在吧里说过,我希望自己能抹杀自己的一些人性,其中就是“自我”,而最初我采取的就是最消极的抹杀方法----淡薄。因为我认为拥有自私的心就是因为我有需要自私的事物,所以看淡一切就能无欲无求。为了抹杀“自我”我选择淡薄,因为“自我”而导致淡薄,事实上很多事都是这样,矛盾双方对立而统一。之前我提到的“是否是”的思想,用这个做实例就比较合适,过程不同但结果相同。这是插话。当时的我正如这句的意境“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虽然看起来我的做法有些做作,但正如上面所说,结果相同,不一定过程相同。以前我总是逃避面对“自我”,现在我认为想抹杀“自我”必须面对“自我”,承认“自我”,然后有意识的淡化“自我”,直到习惯成为自然,或许这时你会发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无“自我”何来抹杀。(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没想到我还能写这么多,本就是看到月写的那篇“家里蹲既是弱者”想到的,有感而发,希望大家别看一半就看不下去才好。暂到此处,以后若有补充也是另开炉灶,所以这是全本无续完结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