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7WE6V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61 发帖数: 1,602 关注贴吧数: 3
2019年2月1日小行星可能迎面撞地球 2019年2月1日可能是地球一个生死存亡的日子,因为天文学家估算一个两公里宽,称为“2002 NT7”的小行星当天或会与地球碰个正着,冲击力足以把一个大洲摧毁,引起全球气候剧变。目前,天文学家正密切监察小行星的活动轨迹,看地球能否避过一劫,不过,科学家也指出,由于目前的计算尚属初步,今后多次观察后可能显示它并非与地球处于同一轨道。   威力如核弹可毁一大洲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陨石坑,宽1.2公里、深200米,是5万年前一颗重达6万吨、直径30米的陨石撞击而成。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太空总署预测小行星与地球的轨迹将于2019年2月1日相交。据估计NT7直径约两公里,预料撞击速度达每秒28公里,无论撞击五大洲任何一地,都足以摧毁整个洲块,并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剧变,成为天文观测史上最具威胁的物体。   据悉,NT7是于7月5日首次被美国科学家发现,每837天完成围绕太阳公转一圈。    美国太空总署科学家约曼斯说,由于NT7的轨迹比地球倾斜得多,所以此前没有被发现,因为天文学家是在不久前才开始对有关区域进行观察,并说人们要开始习惯,以后将会陆续出现类似的撞击威胁,但后来又会证实无害。    今年7月9日,美国新墨西哥州“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计划”首先发现该小行星。    科学家说,该小行星撞落地球的“巴勒莫威胁技术度数”为0.06,是首个显示正数的物体,这也使NT7成为迄今在太空中发现的最危险物体。   宽两公里数百万年一遇    研究人员估计,从小行星的光度伸算,它的宽度约是两公里,冲向地球的撞击速度会是每秒钟28公里,其威力足以轰掉一个大洲,造成生态大破坏,而全球气候亦从而剧变。    不过,也有科学家说大祸未必一定临头。约曼斯说:“威胁是非常细小的;基本上每隔数百万年就会有这样大小的行星预料将撞击地球,当威胁最后可能消失无踪。”   轨迹估算可能误差千万公里   约曼斯说,小行星撞地球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他说:“到了2019年2月1日,NT7的位置可能与我们相距千万公里。”他进一步指出,大家应对将来发现更多同类小行星习以为常,它们看来是威胁,但最终可能证实无关痛痒。    科学家相信,未来数月的监察将可协助他们更准确计算该小行星的轨迹,非常关键。   然而,英国国会议员奥皮克则属危机论者,他说:“即使这颗小行星击不中地球,但我们知道,一个巨大物体早晚会朝我们撞来。”    上月,一个像足球场大的小行星从距离地球七万五千哩处掠过。科学家说,如果该小行星撞落人烟稠密地区,散发的能量相当于一枚巨型核弹,会造成巨大破坏及重大伤亡。    但天文学家强调,现时观测结果仍存在不少变量。相信继续观察后,有可能发现更多资料显示撞击不会发生。而在未来18个月,NT7均会处于容易观察的位置。据约曼斯指出,目前对NT7轨迹的估计误差最大可达数千万公里。   防撞准备需要十年   不过一旦发现小行星有撞击地球可能,人类需要有充足的时间用于防卫准备,而准备的时间一般要在十年以上。   小行星是指那些也像地球一样围绕太阳运转、但体积太小而不能称之为行星的天体。人类发现的近地小行星已有逾千颗,最大的直径有1000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则只有鹅卵石大小。    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可能超过目前人类现有的飞行器速度。因此当它不是迎面撞来而是同向靠近时,人类发射的飞行器短期内无法追赶。所以人类只能早早地发现它们,并将飞行器发射到外空“等候”,然后再想办法将它推偏轨道。这一“战场”离地球越远,人类就越安全。    但天文学家也指出,由于每颗小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交叉相撞这类宇宙“交通事故”并不常见。专家分析,直径两公里以上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几率,大约是50万年左右才发生一次;直径超过100米的小行星的撞击,则每1万年才有一次。   逾千颗小行星威胁地球    小行星通常绕着太阳公转,大部分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小部分位于地球轨道内,与地球非常接近。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剩余物质,另一种推测认为是行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猛烈撞击所形成的碎粒。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称,观测数据显示太阳系内至少有1100颗小行星可能接近地球,对地球构成灾难性威胁,较测算数据显示的七百五十至九百颗还要多两成。专家估计,直径大于一公里的小行星,足以对地球构成全球性破坏。   2.5亿年前令七成鸟兽绝种   科学家分析,一颗直径100米的陨石或小行星砸在地球上,其撞击力相当于100万吨级的原子弹。    人们对小行星的恐惧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较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也会带来灾难。1908年,一颗直径约50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摧毁了大约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飘浮在空中的尘土高达一万米。   而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公里的小行星的撞击,曾毁灭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地球上的多种生物。猛烈的碰撞卷起了大量的尘埃,使地球大气中充满了灰尘并聚集成尘云,厚厚的尘埃云笼罩了整个地球上空,挡住了阳光,使地球成为“暗无天日”的世界,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缺少了阳光,植物赖以生存的光合作用被破坏了,大批的植物相继枯萎而死,身躯庞大的恐龙在饥饿的折磨下绝望地倒下。    美国太空科学家最近表示,在2亿5000万年前,一颗宽6.5到13公里左右的行星撞及地球,产生的剧烈火山爆发,造成当时统治地球的三叶虫完全灭绝,905的水中生物和70%的陆上鸟兽也因此绝种。    在地球诞生的40多亿年中,危险的“天外来客”给地球留下累累伤痕,目前人类找到的天体撞击坑就有一百多个,最大最老的是南非伏利德佛坑,直径达140公里,已有19亿7000万年历史,科学家分析,一颗直径100米的陨石或小行星砸在地球上,其撞击力相当于100万吨级的原子弹。   小行星2002NT7档案   发现日期:2002年7月5日   直 径:约2公里   估算撞地日期:2019年2月1日   撞地速度:28公里/秒   撞地后果:五大洲至少损失一洲;全球气候剧变   估算可能误差:达数千万公里
七月底还会有可能有5级以上地震[转] 前两天地震了,不过我想说的是地震的时间、地点是完全可以预报的,但不是只用现行的观测方法。七月底(农历初一左右)还会有可能有5级以上地震,也许是在北方。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震大部分是由于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活动造成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地震带。板块之间互相活动产生了不同的应力(初中、高中的物理知识),最大的应力在哪里、什么时候爆发? 我们应该问的是:什么使板块产生了相互运动。现在各国的科学家都只在深入探讨地球的内部活动。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把地球看成象一个气球(上面分布着几大板块),气球受到拉伸挤压产生变形,从而使各大板块产生了相互运动。 而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使各大板产生了相互运动?我想说的是:是宇宙间的万有引力!尤其是太阳与月亮对地球的引力。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月亮使海洋产生潮汐。当太阳、月亮各在地球的的一边对地球拔河:如果这时三个星球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这时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引力都是最大,如果这时地球对应这一直线上的正是地震带上的最大的应力地点,那么地震来了! 我们都知道地震是有周期性的(今年是**的周期年),因为星球的运动(尤其太阳、月亮、地球间的运动)是有周期性的。天文学家会清楚的告诉我们星球间的位置,物理学家会清楚的告诉我们万有引力的大小,而我们想知道的地震地点——地震带上最大的应力点在哪?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可以解决的,它必须是各国的地球物理学家参与的,并建立一个全球的网络监控系统。 我们知道曾经的天气预报只观测某一个地区,所以预报的不准确,而现在是站在太空看卫星云图,预报准确多了。今年是**地震的周期年,七月底(农历初一左右)还会有可能有5级以上地震。 来验证这个理论不是很困难,当然严谨的、系统的验证,过程会是很复杂(还包含角度问题),不过也有简单一点的方法。 不知这里哪位认识天文学家的朋友,可以来验证一下。1978年9月16日,伊朗塔巴斯镇发生黎氏7.5级至7.9级的地震.这说明在这时间点上(按当地经纬度的天文时间,不是北京时间)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有较大的引力使地球产生张拉,而这一地区和它的板块对应地区(即拉力的两极)产生了较大的地应力。 让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塔巴斯地震时间点的下个天文周期是什么时候(时间精确到分钟)——太阳系中太阳、月亮、地球又处于相同或对称位置,最好太阳系又处于银河系相同或对称位置。让我们验证下一个天文周期时间点发生地震的地区是不是塔巴斯地区或是它的对应地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