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漫浓 阿加漫浓
关注数: 5 粉丝数: 36 发帖数: 1,931 关注贴吧数: 1
我又来了,餐酒系列之第三瓶—智利卡奈帕珍藏赤霞珠。 最近天气反复比较多,感冒引发鼻炎,也许品评不准确,请各位大神指点指点。 上次的洛神和拉昂酒评,深受各位喜欢,前几天从同学那里拿的一瓶奶茶东的餐酒,以前一直说下轮搞十字木桐和星空,但是工作太忙,一直没记起来,直到那天去了同学家,送给我一瓶卡奈帕珍藏赤霞珠,就借花献佛写个酒屏吧,废话少说,直接开始。 开瓶瓶口冒出一股浓浓的话梅味,不醒酒直接开干,新世界的低端酒还是直接开干的好,首香还是浓浓的话梅味,还有一些淡雅的杏仁甜香,这种甜香味也是比较明显的,持续时间却很短,却很强烈,酒体不算轻薄,厚重而不酸,完全不涩口,丹宁是什么东西我不知道,反正这酒真心不辣,不酸,不抓口,感觉很柔顺,第一杯从开始喝到完,共计10分钟130毫升。 点上一口烟后开始中段,中段第二杯酒跟第一杯一起倒的。到现在杯醒了20分钟,中段话梅味散去大半,杏仁甜香味还能保持一下,入口杏仁甜香味完后,咸果味随之而来,占据主流,酒体还是一样厚重,柔和,但是尾水开始带酸涩,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这酒本来就是这样,舌头有点麻,酒在舌头上好像有点喂喂的辣,第二杯结束,不搞第三杯了,酒剩一半,用梵酷真空塞抽空,放冰箱保存24小时,看看持续能力如何,也想验证和向各位咨询这款真空塞效果如何
德军十大王牌师(ZT)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受到《凡尔赛条约》的惩罚,只能保留10万国防军,所以当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重新崛起,策划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陆军是从无到有,重新建军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军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新型的装备与最先进作战理念,再加上日耳曼军人的尚武传统和纳粹的四处扩张侵略的需要,因此德国军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英勇顽强的军队,特别是到了中后期,德军都是在绝对劣势下以少打多。从纯军事角度来看,德军中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部队及个人,以下遴选的是纳粹陆军中十个最优秀的师级规模(编制)的独立作战的单位。   本来二战中评选王牌师是已经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各支部队的经历战斗都不一样,装备分工作战方式等等都不同,很难作出科学而准确的比较。仅从装备与兵种来分,就有装甲师、机械化师、摩托步兵师、装甲掷弹兵师、山地师、伞兵师......   而尤其是德国陆军就更难准确地比较。除了我以下将选择的以外,还有许多的优秀的军队,譬如,装甲部队还有第2装甲师、第4装甲师、李尔装甲教导师等都很著名和出色;党卫军也有第9霍亨斯陶芬师、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第7山地师等;步兵师有第3师、第7巴伐利亚师、第352师等;伞兵部队有赫尔曼.戈林师、第2伞兵师等。本文为了优中选优,王牌中选王牌,特拟定了一个尽量相对而言比较公正的准绳。当然不可能一条条地去套,只能是一个模糊性的概念。且鉴于装甲坦克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显然装甲部队入选的比例会要多一些。  【入选的要求】   第一,必须曾在战争中发挥过决定性的作用,或者甚至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模式、进程以及胜负结果的师级作战单位。   第二,必须是具有优良的军事传统,顽强的作战信念、科学的作战理念,先进的作战手段,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劲旅。   第三,攻如猛虎下山,守如磐石泰山,有着令人信服的战绩作为支撑,能够以较小的牺牲或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因承担的作战任务过于繁重造成的战损额偏高不在此列)的王牌雄师。   第四,具有一定知名度,以及平衡兼顾的原则。   【具体入选的王牌师】   第一名,"帝国之花"帝国师 (星级指数:五星,超一流的王牌师)   号称为“帝国之花”。“帝国”师也是二战中武装党卫队表现最出众的王牌部队。是党卫军中第一个成为师级规模的部队。该师标志是北欧古文字中的“狼之钩”,据说可以赐予持有者神秘的力量以吓跑荒野中的狼群。帝国师由三个最基本的团(旗队)组成,“德意志”旗队即德国团)是由一个纯雅利安人种的摹尼黑党卫队演变而来;“日耳曼”团(旗队)由汉堡的党卫队组成、“元首”团(旗队)在维也纳组建。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菲利克斯.施坦因纳是一个把帝国师打造成一支王牌劲旅的关键性人物。波兰战役时,帝国师尚未建师,3个团各自参战,均有上佳表现。1939年10月10日正式组建为摩托化步兵师,保罗.豪赛尔任首任师长。   1940年6月-1941年4月,该师参加了西线作战和巴尔干战役,转战千里,从荷兰比利时到法国;从保加利亚到南斯拉夫,是首批攻入贝尔格莱德的军队之一。1941年6月,又踏上了入侵苏联的征程。初期隶属于第2坦克集群第46装甲军,担任中央集团军群的主攻和尖刀。横扫苏联西部,歼灭苏军的重兵集团,直捣斯摩陵斯克,在罗斯拉弗尔、叶利尼亚突出部迭经恶战。转战乌克兰,参加基辅合围战。战役中德军实施双层包围,外层的包围锁底边是莫德尔将军的装3师;内层包围锁底边是帝国师。元首团端掉苏军一个师司令部,抢渡杰斯纳河,攻占了马科斯欣城。9月16日,打退苏军的一次次的反扑,成功地实施了内层包围。德军共消灭60多万苏军。帝国师再转战罗斯拉弗尔,10月,参加进攻莫斯科。12月份,转入艰苦的防御战。在尔热夫,在零下52度与数倍于己的苏军激战,击退一次又一次进攻,最后元首团只剩下36个人。
转其他桂军兄弟的<桂军本土抗日> 取致于黄埔后人兄三箭塘伏击战 1945年4月3日傍晚,迁江县抗日自卫团第四联队及感龙村自卫队在三箭塘公路两侧伏击日军玉川炮队一个中队(100余人,马数十匹,大炮5门)。激战通宵。4日拂晓,驻官村之日军70余人赶到,纠集敌炮队于下午6时许拼死突围,向邹墟方向鼠窜而去。这一仗,战线长达10余公里,计毙敌30余人(内有炮兵联队长荒木声有),俘敌1人,1938年7月16日,日机17架次两次轮番轰炸当时的迁江县城,繁华的盐埠街被炸成废墟。1938年8月3日,日机再次对迁江县城轰炸。10月6日,国民政府军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到迁江县督促扩大县自卫队,准备抗击日军。11月15日,白崇禧在迁江县扶济村设指挥所。蒋介石、陈诚、李济深等曾亲临督察,指挥对日作战。后,国民政府军在迁江良直村设指挥所留守处,在迁江镇设军用电话局,令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直属队和第二oo师驻高椅一北泗一带,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驻古旺村一白敢村一合山矿上滩一带,作为抗击日军北进的第二道防线,在昆仑关战役时作为第二梯队待命。迁江因此成为昆仑关战役前送后运的要道,成为阻止北进日军的一个战略要地。1940年1月初,日军步兵在空军和骑兵的支援下很快占宾阳,据上林,迁江门户洞开,百姓纷纷逃难。县长覃克勤率县府职员和县警队10日间先后退避雅山、三寨、河里、洛满和良塘。1月29日,日军300余骑劫掠陶邓圩。面对强敌,当时来宾、迁江两县政府迅速成立各为100人的抗日自卫队,不久各扩编为600人的抗日自卫团,县长兼团长。1940年秋,先后在迁江县境内建2个军用粮库,储粮75万公斤以上。1943年,迁江县征用民工6000余人,历时3个月在排陈村附近修建临时军用飞机场。1944年10月,第四战区广西民团总指挥部在来宾设指挥所,指挥柳南沿线及其附近各县民团、自卫队配合国民政府军对日作战,并指挥沦陷区民团、自卫队在敌后袭击日军。这期间,群众抗日组织兵员较多、组织较健全的主要有1945年2月成立的来(宾)迁(江)柳(江)边区抗日义勇军,有300多人枪和1934年春由中共地方组织策划成立的大华山抗日游击队,有30多人枪。当时抗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执行李宗仁的焦土抗战政策,坚壁清野。迁江县在1939年11月至1940年10月日军第一次入侵广西期间,饱受日军轰炸之苦,毗邻宾阳、上林的乡村屡遭日军洗劫、蹂躏。因此,在1944年秋至1945年夏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平南沦陷,贵县吃紧时,迁江县政府于1944年9月25日和11月3日两次召开疏散工作会议,决定分3次将人、财、物等疏散完毕。但第一次疏散行动刚开始时,恰逢国民政府军对日军反攻,军运繁忙。县政府急军队之急,发动民工协助军运,组织壮丁1200人组成运输大队,协助国民政府军四十六军运送弹药、军粮至前线,日夜不息。因此,第一次疏散工作未能按计划执行。第二次疏散行动开始时,又逢国民政府军各机关医院过境,需大量民工。县政府决定组织民工先满足军队需要。因此,第二次疏散工作也未能按时完成。第三次疏散计划未及实施,迁江县城已落敌手。来宾、迁江县城于1944年11月被日军侵占。随后,日军在两县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布下约1个师团的兵力(指挥所设在河里乡大贤村),对两县平民极尽奸淫、烧杀、劫掠之能事。第二阶段实行全民抗战,采用游击战法袭击日军使侵占两县的日军疲于奔命,四面受敌。在条件成熟时也打“硬仗”。自吹为“勇猛善战,战无不克”的日军玉川炮队1个中队就在三箭塘的“硬仗”中被迁江县抗日自卫团第四联队自卫队击溃,几乎全军覆没。两县军民经7个多月奋勇抗击,终于于1945年夏收复县地(6月1日收复迁江县城,12日收复全县,13日收复来宾县境)。毙伤俘敌一批,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大量军用物资。有195名国民政府军官兵和抗日自卫队员在县地抗日阵亡。其中迁江县籍72人,来宾县籍123人(军官27人)。夜袭大年村 1945年3月24日晚,迁江县抗日自卫团第四联队90余人围攻驻良塘乡大年村的日军前田部。在内应的配合下,毙敌28名,伤敌30余人,毙伤战马20余匹,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5支,手枪1支,其他军用品一批。
桂系的胜仗 伯玉兄文稿,供参考。1、 灵壁攻击战:灵壁县是皖东北重镇,抗日战争结束后,华中9纵进驻,9纵由新四军4师11旅两个团,12旅2个团及另两个团组成,共6个团,1万余人。张震任司令兼政委。46年7月中旬,桂系7军171师由固镇出动,向灵壁大举进攻,9纵全军守卫灵壁,79团守备灵壁城,81团守灵壁至固镇公路大周家迟滞敌人,战斗力最强73团守大山及大山镇,担任正面阻击,大山是灵壁城外最重要屏障。75、77、骑兵团作为预备队待机。7月16日拂晓,桂军7军171军前哨分队由青纱帐中运动,偷袭大山,揭开灵壁战役帷幕,171师以1个团兵力进攻73团固守的大山,激战到中午,171师调整战术,调另一个团,绕过大山向沱河集运动,进行大迂回,向灵壁后方包抄9纵。部署完成后,下午2时,敌再次发起进攻,这时77团向南运动,抵挡敌迂回部队,桂军指挥官见77团于运动中态势不利,而73团扼守大山,易守难攻,遂将主力转向进攻77团,77团由出击态势一下子受到攻击,改为防御态势,处于被动,虽奋力抗击,仍难以抵挡。75团赶紧上来增援,也顶不住桂军猛烈攻势,只得节节后退。这样陷大山守军73团于极为不利境地,大山周围阵地虽拼死防守,但连续丢失,桂军得势不饶人,凶猛地进攻,73团伤亡重大,阵地丢失,团政治处副主任王西康当场被打死。战后9纵副司令杜新民在灵北上陶村,对战斗失利作了深刻总结。桂军进攻一般均以连、排、班为单位,小群多组,机动灵活,快速运动,敢于拼刺刀,敢于打夜战。经过一天半夜激战,171师于16日夜22时占领大山主峰及大山镇全部阵地,重创73团,77团。171师占领大山后,18日早8时向灵壁城发动猛烈进攻,灵壁城外最重要支撑点是凤凰山,171师8时开始猛攻凤凰山,桂军集中优势炮火,猛攻3次,于18日下午2点攻占凤凰山,9纵总结认为午后下雨所以失守,没有道理,下雨应该对攻方更不利。凤凰山是制高点,居高临下俯瞰灵壁全城,2时半后架在凤凰山敌火炮,居高临下,不停地向城内轰击,几乎控制了全城。城内阵地、房屋四处起火,烈焰熊熊。守军79团独立3团打得十分艰苦,被动, 171师第一次进攻由15时发起,18时结束,被击退,战斗异常激烈。当晚171师在凤凰山炮火配合下,再次发动猛攻,进行夜战,当晚通宵激战,于19日拂晓一举占领皖东北重镇灵壁。这是桂军解放战争开始第一个重大胜利,且历经灵壁外围之山地攻坚战——大山战斗。城市攻坚战——灵壁攻坚战。难度很高,不同于一般平原作战及野战。
84军抗战史 说到84军,恐怕现代史家并不太熟悉。但正是这支不太为人所知的队伍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在下就来介绍一下84军的征战历程,以纪念那些为了民族的复兴出生入死的英雄们。84军的组建84军组建于武汉会战前夕。1938年春夏,桂系为支援抗战以桂南的几个独立团为基础组建为188师和189师,每师辖三个团,分别调中央军校南宁分校教育长刘任与176师副师长凌压西充任两师师长,其余各级军官由中央军校南宁分校(南宁军校)调配。6月初,该两师从南宁乘船下广州,经粤汉线北上参战。6月底,该两师到达武汉,合编为84军,列入第五战区作战序列。31军副军长覃连芳调任该军军长。这支新建部队大多数官兵都没有作战经验,但因其各级军官多为军校出身,政治素质较好,军纪严明,与群众关系融洽。当年8月的《民国日报》就报导称:“广济的民众告诉记者:日前五路军凌师长、刘师长经过这里,军纪很好,秋毫无犯,还给老百姓东西,打扫卫生,对人客气,公平买卖,商人都愿意卖东西给他们。现闻该军又重申禁令,凡是扰乱民众事实确实的,得先斩后报。”会战黄广6月12日,日军攻陷长江重镇安庆,武汉会战的大幕正式拉开。7月初,84军奉命开到广济,构筑阵地并加强训练。8月3日早上,日军3师团两个联队,在与68军战斗一昼夜后,占领黄梅。随后,双方在黄梅城郊展开了三天的拉锯战。6日,68军、48军、84军等部根据第五战区代司令长官白崇禧的命令,向太湖、黄梅、宿松等地展开反攻。14日,84军反攻黄梅。188师担任主攻。当时,188师师长刘任从未经历战阵,贪生怕死,不敢上前线,派副师长刘建常到前沿指挥,自己则率几个亲信躲在军部后面观察动静,随时准备拔腿开溜。而刘建常也一向在军校搞教育工作,毫无作战经验。他在接到命令后,在敌情不明、又未与189师取得联系的情况下草率发动进攻。开始攻势很猛,伪军望风而逃。但当188师攻至离城三、四公里时,受阻于敌阵铁丝网前,遭到敌密集火力攻击,伤亡惨重。与此同时,日军从西南方向向我侧后包抄,我军被迫撤出战斗。28日,84军又协同68军、48军176师再次向反攻黄梅,激战两昼夜,占领了离城5里的魏家凉亭,但日军从两翼出击,将176师包围于双城驷。188师副师长刘建常亲率1101团和1102团赴援,虽救出了176师,但部队损失惨重。其中,由1102团团长李汉光亲自率领进攻双城驷的一个营子陷入重围,几乎全部牺牲,仅李汉光率8名士兵逃回。到30日,国军攻击受挫。这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转来军令部关于保卫广济的指示。覃连芳遂作出如下部署:189师以县城附近沿黄广公路据点为依托,阻击由黄梅出犯之敌;188师除留一个团作为军预备队外,主力协同友军固守广济县城;军部位于广济以北,军直属炮兵配属188师作战。但189师认为黄梅县城附近地势开阔,不利于防守。覃连芳遂调整部署:189师黄梅城北5里的大洋庙山口一带,以沿黄广公路各要点为前进据点;188师仍照前令留一个团为军预备队外,主力移至大河铺,沿黄广公路右侧高地占领阵地,左与189师左翼相邻。84军的这一调整看上去两个师可相互配合,似乎很合理,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一个致命错误。188师担任实际指挥工作的副师长刘建常虽经历前期的攻势作战,积累了一些作战经验,但对防御作战仍无多大认识。在部署时他将师主力全部一线展开,无纵深配备,一点突破则全师崩溃。到那时,军预备队尚在广济附近,189师也来不及派兵堵住缺口,则全军溃败在所难免。后来,这个防御上的弱点成了整个84军作战失利的直接原因。31日,日军6师团分几路纵队向黄梅附近国军阵地发动全线进攻,攻击重点在大洋庙山口。日军先以炮兵及飞机猛烈轰击189师阵地,继以骑兵领头冲锋。我军依托坚固阵地,组织稠密火网进行抵抗。由于我阵地前地势开阔平坦,迫击炮、重机枪都能发挥很大效力,日军在进攻第一天即遭受重大杀伤。日军指挥官见白天强攻不行,遂改为夜袭。当夜,日军袭占我阵地左翼前沿之小高地。这个据点是国军阵地的关键部分,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战线的稳定。189师师长凌压西得到该阵地失守的消息后,大为震惊,立即组织部队反击。于是,双方在这个不大的小高地上展开肉搏,枪炮声、喊杀声、武器的碰撞声响成一遍。经过一夜争夺,小高地两失两得,日军终于支持不住,向后溃逃。第二天,日军不甘心失败,又重新发动了新的进攻。一连打了两天,大洋庙阵地仍巍然不动。9月2日,日军改变了战术,除留一部佯攻大洋庙山口、牵制189师外,主力向188师进攻。由于188师前期作战损失太大,打了两天就顶不住了。4日,日军突破大河铺中央阵地。因188师是一线配置,无预备队,一点突破则全线崩溃。军预备队奉命赶去增援,亦无济于事。守备部队被敌截为两段。刘建常率右翼之一部仓皇向后撤退。当该师的溃兵涌进覃连芳的军部时,他这才发现188师师长刘任没有在前线。覃连芳气得暴跳如雷,大喊除奸,旋即命令189师撤离阵地。在转移过程中,189师1106团团长黄伯铭被日军的飞机吓破了胆,轻弃大洋庙山口前的掩护阵地,擅自率全团躲进山沟,致使全师受到日军追击,损失惨重。在摆脱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