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xz1111 历史尘封路易
关注数: 9 粉丝数: 376 发帖数: 23,098 关注贴吧数: 22
安娜·米哈伊洛夫娜·潘克拉托娃传 安娜·米哈伊洛夫娜·潘克拉托娃(1897~1957),苏联著名历史学家,先放一段百度百科上的简介: 父亲早死,她母亲靠当纺织女工让她1917 年进入敖德萨大学历史系。1918年参加了对抗法国占领军的游击运动,1919 年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19~1922年内战期间在乌克兰偏远乡下负责党的工作。最初是区委书记,后来是州委书记,1925年毕业于红色教授学院历史科。后任国立莫斯科大学和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教授。和克鲁普斯卡娅、 斯维尔德洛夫都很熟,1928年她和丈夫(比她小两岁的托洛斯基主义理论家)离婚,1938年她前夫因监狱暴动被枪毙,1940 年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科学院院士。二战的时候和一大批历史学家一起被疏散到阿拉木图,在哪里领导撰写从远古到当时的苏联通史,她写了一部哈萨克史为这部大部头的著作定下基调,平反了哈萨克历史上的英雄,因此她是俄罗斯共和国和哈萨克共和国功勋科学家。1944 年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46 年因参加写作《世界外交史》获斯大林奖金。代表苏联历史界出席1933年华沙会议,1934年布达佩斯会议,1955年罗马会议,1957年5月25日在莫斯科去世,1952 年在苏共第19 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曾获列宁勋章和劳动红旗勋章。1953 年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同年任《历史问题》杂志总编辑。毕生写有200 余种学术著作,取得一定成绩。有一女一子,都是历史学家。
【正本清源+绝不tj】简述波俄关系千年来之流变 网上现在关于波俄问题的诸般讨论已然甚嚣尘上,在这些讨论中,除去掉一些“大波波是欧洲版的低配韩国”,“大波波在国势强盛的时候比谁都横,国家一弱下来比谁都怂”这类无意义的情绪发泄以后,我们不免注意到,有两位网友的长篇大论具有一定的价值:知乎上的自由与独立先生和Belomorsky先生一位站在波兰角度上,一位站在俄罗斯角度上对两国的一些行动进行了解释。但是,这两位先生的答案即使在我一个外行看来,也有着不小的缺漏:自独先生未尝读过俄国历史,而B先生在回答这类问题之前,干脆就对俄国史,乌克兰史与波兰史之中的任意一个一无所知。于是,这两位先生竟然在答案里争论起莫斯科统治者什么时候成为沙皇这类问题来了--这种问题何必用争论呢? 两位最出名的答主的水平尚且如此,那么,之下的诸位讨论也往往只能就几个孤立点对整段历史做一管窥,得到的结论也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研究人员们专注于单独的事件,对两国关系的演变总过程鲜有概括;而一般的黄俄德棍们则听凭自己的沙文主义情绪恣肆横流,得到的结论即使不能说“群魔乱舞”,也可以说“离事实有着不小差距”了。综合来说,就我近两年的观察,尚未发现任意一篇对波俄关系有着精确描述的文章。有鉴于此,我决定写一篇尽可能精准的文章,以帮助诸位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这一问题的脉络。 虽然文章会很长,但我有着绝对不会tj的自信:这篇文章里不会有用到任何外文史料的地方,国内的历史研究已经把这场关系流变史的每一个毛孔都有了概括,相信不会有人一边抄国文书最后还tj了的。 惯例,galgame里的漂亮小姐姐镇楼: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