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迷 欣欣迷
关注数: 60 粉丝数: 37 发帖数: 508 关注贴吧数: 1
金锁记中七巧的人物原型  金锁记中七巧的人物原型《金锁记》是张爱玲代表作,也是张爱玲最好的小说。对《金锁记》的小说艺术,海内外已有过不少研究,对《金锁记》中的人物原型,主要是曹七巧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至今只有一家之说,那就是张子静在《我的姊姊张爱玲》中的记述。据张子静所记,《金锁记》是以他们太外祖父李鸿章次子李经述一家生活为背景的,小说中的姜公馆即李公馆;大爷叫李国杰,主持过招商局。小说最主要人物曹七巧和其丈夫二爷的原型,即李国杰患软骨症的三弟和从老家合肥乡下娶的妻子。张爱玲怎会知道李家事呢?因为张爱玲曾与李国杰妻子多次聊天闲谈,因而得知了李鸿章大家庭中的许多事。《金锁记》发表时,李鸿章不少后代还在上海,也许李家人不太看书,不知道张爱玲把他们的丑陋一面写进了小说。张子静的文章写于近十年前,我曾受人之托在其生前与张子静先生通过一次电话,却没问过这事,关于《金锁记》人物原型的这段记述,还是最近由报上(《新民晚报》朱少伟文)他人转述的文章才知道的。我之所以注意原型问题,是因为在这之前,我对《金锁记》人物原型已有过自己的判断。我读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将其中记述其义父母一段与《金锁记》比照,我认为《金锁记》中七巧在其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就是胡兰成的庶母。张子静是张爱玲后半生的唯一亲人,其记述自有其权威性,不容否认。可彼张(张子静)的记述是否就否认了此张我的判断呢?并没有。相反,两张的说法不是非此即彼的相斥,而是可以互补的相容。依我之见,张爱玲可能确是以李公馆为蓝本写了姜公馆,也确是以李国杰那个患软骨症的三弟和从老家合肥乡下娶的妻子来构思姜公馆的二爷和七巧,但这并不排斥七巧还可以有另外的人物原型。李公馆和三弟及其乡下妻子,只是给了张爱玲写《金锁记》的一个框架、一个背景和一条线索,但这只是外在的,人物本身还得自寻来源。七巧是《金锁记》的中心,如此鲜活而复杂的人物,仅仅依凭外在的丈夫得软骨症和合肥乡下来的等等,是无论如何撑持不起的。七巧的原型另有人在。七巧的原型,我认为就是胡兰成的庶母。下面,我将《今生今世》中胡兰成对其庶母的记述与《金锁记》中有关七巧的描写对比,罗列出两人的身世经历相似之处,以证明我的判断。其一,两人都出生于小镇上富裕人家,父亲都是商铺里的朝奉,七巧家里是“开麻油店的”,胡兰成庶母的父亲是典当行里的朝奉。“开麻油店的”,在以往“轰轰烈烈,公侯将相”的姜家是上不了台盘的,连底下丫环女佣都鄙薄不屑,可与典当行的朝奉相比,社会地位是差不多的。两家也都是子承父业,七巧的哥哥曹大年继续“开麻油店”,庶母的哥哥“十五岁就会开当票”,也在典当行做事。其二,两人的婚事都是被家中半骗半卖。曹家原只打算将七巧卖与姜家做姨奶奶,是姜家老太太改主意,才让七巧做了二房的正式媳妇,一则不想再为儿子另娶正房,再则如此可让七巧“死心塌地服侍”患骨痨的儿子。这算是半卖。半骗,七巧过门之前,不会知道丈夫患的是骨痨,更不清楚这个瘫痪不起的丈夫将会愈病愈重、自己将要寡居的前景,否则,姜家再有钱有势,她也决不愿卖掉自己一生来做姜家二奶奶的。胡兰成庶母按其自己所说,是完全出于欺骗,是被自己那个不成才的娘舅所骗,卖给了绍兴城里一个富家做妾。不过,不知是胡兰成所记不清,还是庶母自己述说得隐晦,庶母被卖的真实状况断不会如胡兰成所写那样。舅舅出卖亲外甥女的事会有,但多半是在其父母双亡后才敢如此作为,不然既害外甥女,又得罪了姐姐姐夫,如何了结?江南杭州,不比西北穷困闭塞之地,且只卖在附近的绍兴?真实情况可能是,舅舅欺瞒了外甥女是实,却是得到姐姐姐夫默许的,女儿大了总要嫁,待在家里不是事,或许已弄出了尴尬事,于是出此计策嫁出了事。两人似乎在出嫁前都弄出过尴尬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