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之纲
晨星之纲
关注数: 19
粉丝数: 30
发帖数: 2,221
关注贴吧数: 12
电影《731》究竟在说什么? 电影《731》首日上映后,很多人都表示剧情跳跃怪诞看不明白,而且在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中加入“屎尿屁”元素很不恰当。有人说导演在消费大家的爱国情怀,是低级红高级黑,也有人说负面舆论都是日本外务省的水军……一时间舆论场上吵的不可开交。 难道这又是一次糟糕的厨子浪费了好食材的典型案例?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影片上映的第二天踏进影院,自己看一下电影——发现虽然电影采用了比较绕圈子的表现手法,埋了相当多隐喻的扣子,但如果跟着电影给每个扣子留下的解扣线索,是不难看明白电影在说什么的。所以我想把我观影后的一些思索和感悟写下来,由于只看了一遍电影,细节上可能会有错漏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正。 一、关于“屎尿屁”和电影《731》的主旨 电影一开场就是连续两段关于“屎尿屁”的情节:先是石井四郎为向日本高层推销自己的细菌战理念,当着日本军部高官的面向自己研制的滤水器里撒了一泡尿,并喝下了过滤后的尿液,证明自己掌握的科技力量足以将尿液净化为清洁的饮用水;紧接着镜头一转,姜武饰演的主角王永章也拿了一个自称是日军生产的滤水器,向一群白种人兜售,为了证明滤水器的作用,王永章也和石井四郎一样向净水器中撒尿,不同的时他这泡尿没有对准,撒的到处都是…… 为什么这么低俗的桥段会出现在这中严肃题材的电影里?而且还放在开头?其实这不是为了商业娱乐而低俗,而是电影的开篇明义,点主整部电影的主旨。 首先石井四郎喝尿并非电影为了猎奇而胡编乱造,而是确有其事——1933年,为了向日本陆军高层争取对“石井式滤水器”的支持与经费,石井四郎将尿液用滤水器过滤后,当场喝下以证明其性能。而在石井喝尿的桥段之后紧接着的王永章兜售滤水器的桥段,则更有讲究:一是用王永章的身份和石井进行互文。王永章开始的身份是个类似于江湖骗子的小贩,拿他兜售滤水器的这个相似桥段,影射了石井是个伪装成人的恶魔。二是两个相似的桥段重复出现,在表达手法上是反复强调。而反复强调推销滤水器这件事,正是引出电影的主题——批判日本及其他势力对731部队罪行的掩盖。 这里要先提一下电影最后安达试验场的那段戏——在王永章和孙明亮等受害者被逼入试验场中那个深坑后,日军往坑内撒下白色的石灰进行消杀掩埋——从意象上,我立即联想到了“掩盖”、“洗白”等词,整段戏表达的不仅是日军对受害者的活埋,也是日军对731部队罪行的掩盖。 而开场两段推销滤水器的戏,反复强调的也是这件事——骚臭的尿液(731部队的罪行),通过日本生产的滤水器(日本和其他一些势力的文化宣传、意识形态输出),成为了干净的水(洗白了),让人们饮用(接受)。 所以在第二个推销滤水器的桥段中,王永章才会把尿洒的到处都是——正如之后一个“屎尿屁”桥段中,石井四郎高谈阔论自己对战争的理解,王永章一言不发,只是应一声很响的屁回应一样,“尿洒的到处都是”,也是影片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控诉——你们恶贯满盈,不要妄图洗白,后来人会记住你们恶臭的罪行。 正如我们会铭记那些731部队罪行的受害者。 二、关于王永章、杜存山和电影《731》的怪诞剧情 关于电影另一个很大的争议,就是剧情怪诞,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剧情怪诞吗?确实怪诞,主角王永章的境遇各种不合理,另一个重要角色杜存山整体神神叨叨的,每天也就在牢房里利用老鼠和小女孩小花传传信,也不见他怎么收集越狱的相关信息,然后突然就变成越狱的关键人物了……这剧情简直怪诞极了。 但是,如果我们顺着电影留下的解扣线索,一切就明朗了。 影片第三场戏,众人乘坐列车前往731部队驻地时,特地用了一大段镜头给孙明亮表演古彩戏法“三仙归洞”。从电影戏剧的角度讲,这就是导演在提醒观众,接下去的电影情节里,会和障眼法强相关。 什么障眼法呢?先分析下主角王永章——这个角色可谓全片最怪诞、诡异和割裂。不但人物自身的性格前后不连续,面对比自己矮很多的日本看守时而怯懦乖乖低下头戴头套,时而孤傲怎么都不肯低头,有时面对日本看守点头哈腰,有时对高谈阔论的石井四郎又敢响屁以对。更诡异的是,日本人对于王永章的态度,好像也是前后不连续的,有时候一个日本小兵就能对他拳打脚踢,有时候731部队首领石井四郎对他以礼相待,和自己平等对坐,畅谈自己对战争的理解……一切剧情就好像王永章前后不是一个人。 那如果王永章真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具象化呢? 目前对731部队本部人体实验直接遇害者数量的保守而又确凿证据的估计是“至少3000人”,其中可确认身份的个体受害者是1549。然而,这远非全貌,因为3000人只是有证词证明1940年到1945年间至少每年有400到600人遇害,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更多无法活着走出魔窟的个体生命,以及因细菌战而受害的更大范围的平民。影片里王永章自我介绍是这么说的:“我叫王永章,永远的永,文章的章。” 王永章——对于那些亡者应当被永远铭记的文章——影片中的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那些想要走出731这座魔窟、揭开这支恶魔部队真面目的人的集合体。 如果以这个视角,我们会发现整部电影的剧情会有多悲壮惨烈,那些看似怪诞的剧情,比如王永章被绑在刑椅上却能用脚趾夹住烙铁,比如王永章一次次闯入日本人的禁区却在事后不被追究……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那个“王永章”在那个时间点就牺牲了,只不过在导演的障眼法下,一个新的“王永章”接替了他,每一个“王永章”都冒着生命危险,慢慢摸索逃离731这座魔窟的办法,而他们的探索成果,汇聚到一个人那里——杜存山。 对于杜存山,导演又是用到了障眼法的叙事诡计:表面上拍了杜存山在老鼠“小小花”身上绑了字条,然后老鼠钻去了女孩小花的牢房,小花取下了字条……但导演没给到镜头的可能是老鼠送了另一张字条去某个王永章的牢房,或者可能是小花把字条再传给送饭的王永章……所以影片当中一长段的剧情其实是一个又一个的王永章探索出日本人人体实验的真像和731部队的逃生路线,情报汇总到杜存山处,而一个“王永章”牺牲后,杜存山又物色下一个能够合作的“王永章”,并告知他已经收集到的真相和逃生路线,杜存山画的满墙的十字,每一个十字就是一个已经牺牲了的“王永章”。 而杜存山最后激怒日本人,用自己的死向其他囚犯揭露日本人“健康换取自由”谎言时,反复强调自己不叫“012”而叫“杜存山”,并称自己是南京人时,我更是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角色名字的含义——在南京方言中,“杜存山”的发音和“多成山”类似——什么多成了山?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多成了山,731罪行的受害者多成了山,为了反抗日寇暴行、揭示日寇罪行而牺牲的“王永章”多成了山。 而为什么电影要用这么绕圈子的手法宁可表现得这么怪诞而不选择直给呢?我想网上查到的关于731部队“母爱实验”的描述会给大家答案——“1、实验设计:母婴被强制关入密闭铁皮房,底部持续加热至地板灼热。日军通过观察母亲是否将婴儿踩踏求生,记录人体极限反应。2、实验结果:多数母亲直至死亡仍紧抱婴儿,实验数据被用于研究人体耐受力。”——这段文字我在看到时都几欲作呕,遑论把这些反人类的实验详细复现搬上银幕。 并不是电影的剧情太怪诞了,而是即使是电影也不该过多地去正面展现这些邪恶的景象,不该把历史上同胞受的苦难和折磨当作奇观来贩卖。 三、关于什么是“王永章你故事讲的真烂” 影片最后安达实验场,王永章在众人托举下,逃出了巨坑,跑入草丛中,然后一声枪响,字幕打出“此处无人生还”。但在几个专场过后,又出现了王永章在草丛中奔逃,并且耳边响起了孙明亮的声音:“王永章,你故事讲的真烂!”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电影没拍好导演的自嘲。 但或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王永章从深坑中逃离这一幕,象征着在突破日本军国主义和其他一些势力的洗白和掩盖后,“无人生还”的731部队罪行真相还是流传于世了,但对真相的绞杀也并没有停止,所以还是有枪响,还是会有射向“王永章”的子弹。另外,731部队的绝大部分资料至今也仍未解密,如上所说目前能确认身份的受害者只有1549人,绝大部分受害者不说遗骸,连名字也遗失在历史之中了。 或许导演也有自嘲的考量,但我觉得更多的,是电影制作者的一种自省以及对观众的提醒:731部队的罪行还远远没有被揭露和清算,我们对于亡者永远纪念的文章还远没有做好。 故事还很烂,我们要接着说,直到把它说好。
皆为过客 皆可繁花 汪小姐在深圳呆了三个月,回到了黄河路。 她曾泪眼婆娑,沙哑着对宝总说:“这记耳光,等我再回到黄河路的辰光,我一定要帮侬讨回来。” 现在她回来了,但宝总不在了,打宝总耳光的卢美玲也不在了。汪小姐面前的黄河路,没有了金美林,没有了至真园,连景秀的烟纸店也变成了“过客鲜花店”,时代的大潮早已带走了一切恩仇…… 葛老师讲,人生就是这样,某一段时间,你碰到一个人,走到一起,然后分开了,之后又会碰到新的人走到一起,但和之前那个人的记忆会留下,铭记在心里。 阿宝也好,汪小姐也好,包括你我,都是匆匆而过的岁月中的过客。我们来过、爱过、笑过、哭过、努力过、成功过、失败过……最终,我们会离开。但我们的爱恨、悲欢、成败,总会以某一种形式,被记录下来,也许是一个传奇,也许是一段文字,也许是一张老照片,也许是某人心中一份思念…… 所以,朋友们,努力生活吧。像小江西那样,绝不认命;像陶陶那样,带着老婆小孩一起潇洒;像玲子那样,争取把夜东京开遍全世界;像汪小姐那样,自己做自己的码头;像宏庆那样,为了事业爱情双丰收,屡败屡战;像阿宝那样,摸着石头过河,也愿意做别人的石头。 如果注定要成为过客,那不妨过得精彩一点,活成岁月河流中的一朵繁花。
同样是公务员,绿牛真的有点拉
关于王勉的表演形式 节目里一直说王勉的表演形式是一种创新。 对脱口秀而言,可能算一种创新,但形式而言,其实中国很早就有了——相声里的太平歌词——王勉做的,只是换了乐器和唱腔。 但如果王勉本身没有太平歌词的基础,靠自己捣鼓出这一套东西的话,那依然还是很厉害的。
凯多说他已经掌握了古代兵器…… 大和会不会是古代兵器?也就是和白星同时降生的那位“王”
雷加这是要有多渣多浪啊 搞小三不算,还是抢了别人的未婚妻搞小三 婚外恋不算,还要休了发妻扶正新欢 休发妻不算,还TM跑到发妻的故乡多恩休妻另娶 维斯特洛第一渣男啊
我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大家一起YY下 突然想到,如果酷拉皮卡用食指的掠夺链抽取了团长的能力,然后再强迫团长完成“盗贼的秘诀”所需要达成的一系列契约,那会怎梦样? 这一套操作想想就骚啊……
关于歌词的小疑惑 不知道晓松老师会否逛贴吧(应该不太会吧),只是有些小问题困扰我有些时候,如鲠在喉,不问不快,这里是第一个。 《冬季校园》第二段的歌词“我离开的时候,也像现在一般落叶萧瑟,也像现在,有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几个爱情诗人,几个流浪歌手” 我在实际哼唱这段的时候,感觉最后两句换个顺序,变成“几个流浪歌手,几个爱情诗人”会更显得押韵。 不知道晓松老师当时在写这歌词时,为什么要这样排顺序?是否流浪歌手和爱情诗人的地位在当时的他心中有高下之分,所以要把流浪歌手放在最后做强调呢?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西索很low? 最近很多吧友觉得西索杀死侠客和库哔的行为很low很不符合西索本身性格。 但是理性分析下,西索已经向整个旅团提出挑战了,那逐个击破并挑较弱的团员先下手,不是最合理的做法吗?西索确实是个热爱战斗的变态,但他不是各莽汉。 如果西索同时正面刚全体旅团,那逼格确实是高了,但我会怀疑他的智商
我买了198的畅玩版,结果玩不了,求助 登陆游戏时提示我没有权限,198扔水里了吗?问下有没有吧友有同样经历
【讨论】本周应该停播,想看小S的都请忍耐吧 于公的大道理不讲了。 只说一条于私的,马东虽然生在哈尔滨,可他父亲马季大师可是天津人。 老家出事,他这周还把卖广告的桥段播出来的话,用蔡康永的话来说,“还是不是人呐”
【讨论】为何要拒绝长生不老?为何要做旧价值观的卫道士? 看了今天的奇葩说,对于反方的辩驳一直有种怪怪的感觉,直到蔡康永抛出那个“黑板擦”的比喻时,我才恍然大悟,这种奇怪的不协调感源自何处。 原来反方通过各种诡辩技巧,在大家潜意识中兜售了一个错误的观念:量变是不会引起质变的。 蔡康永说当黑板擦变大一万倍的时候,它任然是一个黑板擦。这太荒谬了,如果有个黑板擦长2000米,宽1000米,高500米的时候,作为人类的我们还把它当作一个黑板擦,那一定是我们智商有问题。那些刷毛砍下来能编多长的尼龙绳?塑料板托锯开能做多少把桌椅?这个大了1万倍的黑板擦哪里还是黑板擦?整就是座小型矿山嘛! 所以说,量变是能引起质变的。我们的寿命变长了,我们的精神还会是原来那样吗?注定不会。 整场辩论中,可以说反方只有一点是说对了,那就是马薇薇所说的“长生不老会让现在很多我们觉得美好的事情失去意义”,然而她之后的推论却谬之千里——“我们的人生将失去意义”。 真是这样吗? 这里我们可以类比一下蚂蚁和人类。我们人类的寿命是蚂蚁的几百甚至上千倍,体积也是蚂蚁的上千倍,对于蚂蚁来说,人类几乎可以被认为是长生不死的神了。蚂蚁的体长一般也就1厘米左右,而非洲有些白蚁窝可以达到10米的高度。什么概念?就是说在蚂蚁的世界观中,10米的白蚁窝是两个半迪拜塔那么高的宏伟建筑,是蚂蚁界的工程奇迹。 所以试想一下,从蚂蚁进化到人,白蚁窝将不再是我们心中的工程奇迹,它只是个土包。但这就能推论出我们人类没有工程奇迹吗?当然不能,我们有高耸入云的迪拜塔,跨海的大桥,穿山的隧道…… 同样的,当我们长生不老之后,现在很多对我们意义重大的事情,将会失去意义。比如说爱情,在没有繁衍需求的前提下,要男女长相厮守以万年计量的时间确实太过残忍,估计爱情会被慢慢淘汰出人类社会;比如说金钱,在我们有如此多的时间却又基本上只需要养活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其实不会去积极地赚太多钱;又比如家庭,这一点就如爱情一样,也会渐渐稀薄最终失去意义。对,基本上所有今日我们重视的事物,到时候就会如白蚁窝那样失去意义。然而我们的人生从此就失去意义了吗?不,我们的人生会有新的意义,更高维度的意义。如果非要问我是什么意义,非常抱歉,凭我这个只有100年不到寿命的个体,穷极想象也只能想到探索时空边界之类的…… 事实上,当人类真的去到那个境界,自然会见到那个境界的风景,会有在那个境界上的追求。而今天《奇葩说》反方所持的观点,就好比蚂蚁质疑人类的生存意义一样,非常可笑。 所以,如果真有一天人类能够长生,请大家不要拒绝这个让我们人类可以提升一个境界的机会,不要做现在这个短命的生物的旧价值观的卫道士。
浅谈下二乔那不科学的生命力 乔瑟夫=乔斯达的个人履历: 一生经历过四次坠机、二次轮船海难、一次潜艇海难; 20多岁的时候经历过多次恶斗,每次都大量失血,最严重一次是手被敌人斩断,同时腿被灼伤,并被强力的火山喷发抛上地球近外层空间,然后坠落(大家想象下挑战者号的那帮倒霉蛋吧)在海中,得以幸存(……物理老师给我建立的世界观瞬间崩塌) 70岁时与数名同伴做长途旅行,并一路战斗,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先是胸口中刀,立扑,之后又惨遭“补刀”,导致大量失血(人都干了),然后在外孙的帮助下,输入吸血鬼的血液而得以幸存(……生物老师个我建立的世界观也崩塌了),并且没有变成吸血鬼(……其他奇幻类作品、民间传说给我建立的世界观也未能幸免) 80岁时坐远洋轮从美国来到日本,期间虽有人意图暗杀,但没有发生海难(好吧,JOJO二、三部给我建立的世界观也他妈的跪了)。之后为在自己私生子面前威风一下,不惜冒着80岁高龄玩割脉放血,差不多染红了方圆10米的水域,然后在私生子的治疗下(猜的),得以幸存(……) 纵观此人生平,生命力之顽强,毁人三观之彻底,已达到了妖孽的地步。而且直到第六部完结,也没有明确的交待过此人已经寿终正寝,所以我强烈怀疑此人仍然在生。每念及此,我都为那名叫做DIO的小屌丝深感不值——您当初干嘛就不做人了呢?
诡诈的魔术师——西索与梧桐一战解析 平静了许久(其实是各种暗流涌动)之后,年能力者的战斗在327话终于再现。 327话从侧面反映了富奸老贼描写战斗的功力,用不到1话的篇幅,就将西索和梧桐这段斗智斗勇的战斗给交待清楚了,手法实在老辣。 整场战斗将西索诡诈的战斗风格发挥得凌厉尽致。在我看来,梧桐的实力绝对不弱,其远程打击的硬币可以超过子弹速度,可以说是很适合实战的能力。可惜,梧桐还是输了,不是输给了西索的能力,也不是输给了西索的速度,而是输给了西索的骗术。 战斗虽然短暂,但西索这个狡猾的魔术师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连续给梧桐下了三个圈套: 1)先声夺人的扑克牌攻击,作为试探性攻击,然对手展示自己的能力。而其真正目的是在树林中布下了机关,按照之后他的移动来看,应该是用伸缩自在的爱在树木间先设定好运动轨迹,脚下的念一解除,就可以按轨迹高速移动。 2)在梧桐打落扑克后,立即展现出能力将梧桐的硬币抓到手中,并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说明,故意展示出可见的年能力,让梧桐麻痹大意,而隐藏了树林中布下的不可见弹射轨迹。但西索此时仍然不确定梧桐是否有其他能力以及有否用凝看穿自己的布局,所以他仍然没有发动弹射,而是又用口香糖盾牌接下了梧桐的一轮攻势,其实在这次防御中他完全有恃无恐,随时可以用弹射避开攻击,防御只是为了探明梧桐底细罢了。 3)在摸清楚梧桐基本上只是用硬币攻击之后,西索使用了弹射,但是他并没有立刻选择用高速移动的优势来突袭梧桐,而是布下第三道陷阱——有关硬币的问题,来分散梧桐注意力,之后还真用硬币发动了一波攻势,梧桐在接下这波攻势后心理上产生了瞬间的放松,而此时西索再用高速突袭攻其不备,顺利斩首。 所以说,看上去梧桐是被西索以硬实力秒掉的,其实完全是西索诡诈的战斗风格所致,一如之前的华石斗郎。其实如果战斗不是发生在树林中,梧桐不至于如此快的败落。
新版猎人动画可能不会有蚂蚁篇了 从目前的5集来看,新版猎人动画明显“和谐”的一塌糊涂。 西索可谓是杀人不见血,本来雾中杀人那段行云流水的动作被简化成了一招秒,完全绕过了血腥场面。 结合直到现在都没有关于凯特的出现,很有可能是为了绕开蚂蚁篇的安排。
322话富奸告诉我们,想要看一话《猎人》,就要忍受三周的休刊 1年为52周,之前出10话(10周)+休刊30周+其他各类Jump的公休什么的,差不多就是1年 现在已经连续出了12话了,于是我们可以计算下,下次休刊会持续多久……
难道团长已经挂了? 本来看情报就一直在想,既然西索已经出现了,那团长是不是已经…… 今天看了正式版,更加深了这个印象 西索在观察了一票猎人后,想“下次决斗果然要找十二地支的人” 既然是“下次决斗”,那就有“这次决斗”,而且伊尔米说“你和库洛洛躲猫猫期间”,那么就是说这个“躲猫猫”已经是过去时了,那么西索和团长的“这次决斗”十有八九已经发生了。 如果是这样,既然西索健在,那团长……
奇牙手机联系猜想 316话奇牙最后掏出手机会联系谁呢? 1、雷欧力,都说这厮会发展出治疗能力,但是小杰和奇牙在约克镇与他分别后就没和他联系,所以即使他真有治疗能力奇牙也无从得知,看奇牙的表现他此行有很明确的目的,并非病急乱投医,所以此项排除。 2、揍敌客家族,这个藏龙卧虎的家族确实可能有治疗系的人才,但是这个家族都在想着奇牙回家继承家业,而奇牙也深知这点并非常反感,奇牙和诺布说了,他还是要回来的,所以此项的可能性颇小。 3、比斯琪,鉴于比斯琪的治疗能力有限,所以此项可能性很小 4、巴特拉,然后进GI拿大天使的气息,这是个挺可行的方案,但是鉴于这样画会很没创意,所以不觉得富奸会用这个思路 5、西索,向西索求助,鉴于西索为了和团长一战而鞍前马后伺候的态度,为了救小杰西索会怎么做当然也就很明了了,而团长想要彻底除念必须杀掉库拉皮卡,于是旅团、西索、小杰、库拉皮卡这帮人就再次有了交集……顺利引出下一篇,此项可能性颇高。 欢迎各位补充
最终是露西得到遗体吗? 当DIO死的时候,并没有开启机关,储藏室的门还开着。 然后等斯蒂尔赶到时,储藏室的门关上了。 这段时间内只有露西一个活人在。 女人心还真是可怕……
第七部中原世界人物的一些投影 乔纳森·乔斯达——乔尼 凯撒·谢皮利——杰依勒 DIO——DIO 鸭都劳——骆驼男 德国军官——德国骑手 丈助——则助 乔瑟夫——约瑟夫(这个其实完全只是重名)
侧面读金庸武侠小说 一、《飞狐外传》——无奈的侠客路 《飞狐外传》一书可以说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写作的分水岭。 在《飞狐外传》之前,金先生对人物的刻画是比较脸谱化的,比如陈家洛就是一名风度翩翩的公子,而郭靖就是个老老实实的人,杨过则就是一位狂傲的叛逆青年。这些形象都是比较一元化的,这样刻画人物的好处是可以凸现人物特色,给读者留下鲜明的映像,而缺点在于所描绘的人物性格往往和常人相去甚远,人物的行为往往不是我们这些常人读者可以理解。像我在读《神雕侠侣》的时候就很不解,杨过和郭芙之间的一些矛盾,都是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但是最后两个人就是会闹僵。这当然就是因为金老要写的杨过是一个孤傲到极致的人,这样的人的言行,我作为一个常人自然无法理解。 而从《飞狐外传》开始,金老对人物的刻画不在是一元化的了,而是多元化的。比如说主角胡斐,他是一名侠客,他为人豪爽,为了素不相识的钟阿四全家,他可以对凤南天千里追凶;但是这位豪侠在感情问题上,却是豪气全无,对于袁紫衣,他没有勇气向杨过那样抛开礼法,纵是尼姑我也娶了,对于程灵素,他也因为没有自信可以接受如此优秀的女性,而一直和她保持义兄妹的关系。 可以说,胡斐这个角色是矛盾的、多面的。 而且不光是主角胡斐,《飞狐外传》中许多人物,都处在这种矛盾的境地中:袁紫衣对胡斐的爱恋和自己出家人身份的矛盾,对凤南天仇恨和血亲的矛盾;程灵素理性和感性的矛盾;南兰在苗人凤、苗若兰和田归农之间的挣扎;苗人凤与田归农不和,但是碍于南兰,不能轻易动田归农…… 这种种的矛盾,致使《飞狐外传》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意味。从书的一开始苗人凤追踪和田归农私奔的妻子,最终放过二人,到书末胡斐目送袁紫衣远去,无不透露出“无奈”二字。 包括书中胡斐的几次行侠仗义,也是不甚成功的:他为钟阿四一家出头,结果钟家反被恼羞成怒的凤南天杀害,他为此千里追凶,然而却发现凤南天是自己心爱女子的生身父亲,最后凤南天被汤沛黑吃黑,这场追凶复仇结束得殊无意味;他为报答马春花当年的相救之恩,一路出手相助,但最后马春花还是遇害,只救出她的两个孩子。几次侠行,最后都以无奈而告终。 而程灵素的死,可以说是全书的最高潮,也是全书无可奈何意味最浓重的一笔。胡斐和程灵素,一个武艺精湛,一个智计百出,按理说是黄金组合,但最终的结局是程灵素惨死,而胡斐只能默默看着这一切发生。而最无奈的是,纵使程灵素不死,胡斐心里惦记想念的也多是袁紫衣,胡程二人之后都不会快乐——一个想着无法在一起的尼姑,一个伴着心不在自己身上的大哥——情的困局,即使是盖世武功和智谋,又岂能奈何? 《飞狐外传》一书,正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给读者展现一条武侠之路,一条充满了无奈的路。而这或许也是金老的匠心所在,在后记中,金老曾提过“即使恶人也有亲人,也会为恶人的死而难过”,所以在这部书中,武侠的路是无奈的,它没有什么快意恩仇,因为江湖的恩仇是无法快意的,你所恨的会是你心爱女子的父亲,你所恨会是你救命恩人的爱人,你所恨的会是你自身的软弱…… 当行侠仗义之路充满着这样那样的矛盾,焉能不无奈乎?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