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一杯香万里
清茶一杯香万里
关注数: 39
粉丝数: 34
发帖数: 155
关注贴吧数: 3
“北京不欢迎目的不纯的考研人”之说值得商榷 “北京不欢迎目的不纯的考研人”之说值得商榷特约评论员 赵强 2014年01月17日 20:18.opin_div {FONT-SIZE: 14px}.opin_div P {LINE-HEIGHT: 24px; TEXT-INDENT: 28px; MARGIN-BOTTOM: 25px}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称,目前,一些已参加工作几年的人考研目的并不纯,只是想以研究生身份获取进京指标。“对于只有这么一种渠道进京的正经毕业生来说,本来就物以稀为贵的进京指标就更少了。”“我们不欢迎为了进京而考研的人。” 遥想当年,名不见经传的白居易携诗文远赴长安谒见著名诗人顾况时,也曾被顾况指着名字调侃说道:“长安物贵,居大不易。”但等顾况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佳句时,马上就收敛起轻慢的态度说:“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白居易终究没有白去一趟京城,放到今天,他应该庆幸自己遇到的是顾况,而不是北京市人社局负责人。因为论起动机,白居易那个时代,哪个读书人进京不是怀揣着“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的“不纯”目的? 京城居大不易,自古如此。那么,既然连古老的长安都没有拒绝白居易,现代的北京又有什么足够的理由不欢迎为进京而考研的人呢?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是白居易,但现代考研的难度与考生们为考研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一点儿也不比白居易写诗撰文更容易。而且,既然政策上留有以研究生身份获取进京指标的制度安排,那只要考研者没有作弊、符合程序,就没有理由、当然也无法去考核他们考研的动机——因为动机本就无从考校真伪,所以动辄拿目的、动机说事儿,被称作“诛心之论”。 何况,打压所谓考研目的不纯者,并不能保障“只有这么一种渠道进京的正经毕业生”有更多机会获取进京指标,因为你同样也无法甄别哪些人只有唯一进京渠道,而且,再“正经”的毕业生考不上研也是白费。已工作几年的人还要考研,则可能与臆测的情形相反,他们才更可能是“只有唯一进京渠道”的人,所以才不遗余力地再度走上考研的独木桥。倘若这一向上流动的渠道也被堵死,他们就也有理由以“诛心之论”去看待政策制定者,怀疑他们要么是想违背自己预先制定的规则,不顾有失公信,要么就是想为权力设租寻租找个借口。 当然,公共管理者的苦衷在于,城市资源负荷有限,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会给城市造成各种超载压力。也因此,控制大城市人口成为一个无奈的政策选项。但是,指标限制并非唯一办法。白居易时代,是以“长安物贵”的市场方式,令没有能力的人在珠米桂薪的京城混不下去。如今,因为房价、房租等生活成本日益攀高,出现了逃离“北上广”的现象,也是同样的道理。所谓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比用行政权力创设一个“进京指标”更有效率,也更为灵敏——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决定的方式尊重了人们迁徙的选择自由。不过,既然进京指标已经作为公共权利资源存在,那就应该遵循既有规则,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分配,而不是情绪化地将公共管理焦虑发泄成针对民众的理由并不充分的指责。 而若想从主观方面查找问题探寻出路,城市管理者则应考虑到,之所以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因为大城市集中了更多的权力、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源,拥有更多的个人成功与发展机会。对症下药的另一解决方案,则应是分散堆挤在大城市已成负担的公共资源,让每个人在每座城都能追寻梦想实现自我,自然也就分散了大城市的压力。没有理由坐拥各地民众创造的财富资源不撒手,却又限制乃至驱逐外来人口。 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北京欢迎您”不仅是一个口号,也是一种面向国际的开放姿态与胸怀。相较之下,北京“不欢迎为了进京而考研的人”,则显得小气而怯懦和不自信。其实,从权利和权力的关系来看,只有民众有权利选择城市,而城市没有权力限制与选择市民——抵达这一理想状态,需要时间,也需要城市管理者更加理性明智。
诗经·唐风——《绸缪》 诗经·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注释: 绸缪:音仇谋,缠绕,捆束 束薪:捆住的柴草,喻婚姻爱情。有人考证,《诗经》中的“薪”都比喻婚姻:“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以燎炬为烛”。(魏源《诗古微》此用捆束柴草(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diyifanwen.com&urlrefer=55bf68f783feadd84b86decbeaae09da,请保留此标记。),比喻婚姻缠绵不解。 三星:即参星,是由三颗星组成。 良人:古代妇女称丈夫。 刍:柴草。 隅:东南边。参星黄昏时在东方天上,此时到东南,已至深夜。 邂逅:遇合。此用作名词,代指遇合的人。 楚:荆条。 粲者:美人。 【赏析】 《绸缪》描写新婚之夜的缠绵与喜悦。诗借了“束薪”作象征,用“三星”作背景,描写了夜的过程,时光的流动,但新婚夫妇的缠绵却是那样深厚曲折。借助内心的独白“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真有道不完的情深意长和新婚之夜的憧憬和激动。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DiYiFanWen.com&urlrefer=b29f4f063b25d18171e6574fa98b7a8d)查看更多与本文《诗经·唐风——《绸缪》》相关的文章。
词语解释:诘曲聱牙 诘曲聱牙 jié qǔ áo yáspc("jie2 qu3 ao2 ya2"); 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明 宋濂 《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钩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诘曲聱牙非古文也。” 清 钱谦益 《江母金孺人墓志铭》:“ 文昭 之文,诘曲聱牙。” 清 魏源 《章教谕<强恕斋书>序》:“审其往来踪迹,以察知 周 召 二公陈诰纳诲心事,於诘曲聱牙中而如闻其告语。” 参见“ 佶屈聱牙 ”。
歌曲:有一天 有一天你若真的失去勇气 有一天你若真的想放弃 有一天你若感觉没人爱你 有一天好像走到谷低 那一天你要振作你的心情 那一天你要珍惜你自己 那一天不要忘记有人爱你 那一天不要轻易说放弃 这个世界真有一位上帝 他爱你 他愿意帮助你 茫茫人海 虽然寂寞 他爱能温暖一切冷漠 这个世界真有一位上帝 他的双手渴望紧紧拥抱你 漫漫长夜 陪你走过 他爱你 伴你一生之久
暗能量 暗能量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view%2F50517.htm&urlrefer=d0a3ce22fdb5b843ae7667f1c2c404d9
暗物质 暗物质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view%2F763.htm&urlrefer=e8c03c448e8743f53cd96c79080d443a
北京移动下调神州行畅听卡及家园卡资费 北京移动下调神州行畅听卡及家园卡资费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ina.com.cn&urlrefer=7f8d6af95efcb201f1608ac53c8bc961 2010年10月02日 10:08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10月2日上午消息,自2010年10月起,北京移动对旗下神州行品牌畅听卡、家园卡再次进行资费调整,调整后的长途资费降至0.2元每分钟,短信包月套餐则在价格不涨的情况下增加了短信条数。 其中,神州行畅听卡的长途资费(港澳台除外)由原来加拨17951以后的每分钟0.3元降至每分钟0.2元,且不用加拨17951。 畅听卡、家园卡的用户办5元/10元/15元/20元短信套餐可获得50/110/220/300条短信,超出套餐外的短信资费降至每条0.1元。 此外,如果畅听卡、家园卡用户购买语音套餐年套餐包,还能获得额外赠送的语音套餐月费。申请年套餐送3个月套餐月费,申请半年套餐送1个月套餐月费。在12月31日前申请年(或半年)套餐还能分别获赠10-40元不等的话费。 据了解,除了神州行家园卡、畅听卡之外,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旗下的动感地带品牌也将作出相应的资费下调。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言古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1)刈(yì):割 (2)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的土埂 (3)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4)荷箪食: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hè):肩挑,箪(dān)食:竹篮盛的食物 (5)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6)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7)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的熏蒸 (8)秉(bǐng):拿着 (9)曾不:从未 (10)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岁晏(yàn):岁末.晏,晚 (12)石(dàn):重量单位,在古文中念\\\"shí\\\" 【译文】 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起,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在南冈操劳。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被火似的太阳炙烤。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珍惜这漫长的夏日。 更有那些穷苦的妇人, 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我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么也不能遗忘。 【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的男劳力。烤。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余秋雨新浪博客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yuqiuyu&urlrefer=75300346d7a12b2af5286f1f18020348
给脑力工作者的补脑餐单 给脑力工作者的补脑餐单 作为脑力工作者,如何通过日常饮食为大脑提供全面营养,保持脑力充沛和提高工作效率呢?下面一份补脑餐单供您参考。 早 餐 一日之计始于晨。早餐的重要性在于,唤醒大脑活力,令你精力充沛地开始迎接一天的紧张生活。 餐单示例: 1. 鲜牛奶1杯+全麦面包1片+火腿炒蛋(1根火腿和1个鸡蛋)+炝拌黄瓜(1根) 2. 红豆粥(1小碗)+西芹豆干(100克) 营养点评: 粗杂粮含丰富B族维生素,具有保障脑部供血的作用。 大豆、蛋黄内含有磷脂,有益于智力发展;红豆中的赖氨酸和维生素B含量,在各种豆类中名列首位。 蔬菜中的维生素能加强脑细胞蛋白质的功能,如西芹所含的挥发油能刺激人的整个神经系统,促进脑细胞兴奋,激发人的灵感和创新意识。 脂肪则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成分,如果脂肪不足,会引起人脑退化,所以,早餐中不妨加些肉类食物。 奶类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族等,是传统的健脑食品,可维护大脑的正常机能。 午 餐 通常上午是脑力劳动高度集中的时段,思维活动过程加强,细胞内物质及神经递质消耗增多,新陈代谢也加快,大脑对各种营养素需求量增大。因此,午餐应增加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铁等营养素的供给量。 餐单示例: 1. 焖大虾(100克)+香菇菜心(50克)+紫菜豆腐汤(1小碗)+米饭(1小碗) 2. 胡萝卜炖牛肉(100克)+清炒豌豆苗(50克)+麻酱花卷(1~2个) 营养点评: 牛肉、豆腐都是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海虾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可为大脑提供能源,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 胡萝卜能加速大脑的新陈代谢,具有提高记忆力的作用。 紫菜含碘丰富,能缓解心理紧张,改善精神状态。 菌菇类能清除体内垃圾,保证大脑供氧充足。 晚 餐 一天的辛劳之后,晚餐应以安心宁神为主,调整大脑状态,帮助人体尽快放松、休息,顺利进入梦乡。 餐单示例: 1. 糟溜鱼片(50克)+蒜蓉西兰花(100克)+ 小米稀饭(1小碗)或馒头(1/2个) 2. 鱼香肝尖(50克)+肉丝炒莴苣(50克)+莲子银耳羹(1小碗)+米饭(1/2小碗) 营养点评: 动物肝脏有丰富卵磷脂,鱼虾类和深水海鱼,如沙丁鱼、金枪鱼等含有DHA、EPA,均能维护脑细胞的正常机能。 长期处于紧张用脑的状态下,可使人气血两虚,所以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小米、莲子等,可以补血养心、补中养神、治疗夜寐多梦,可以帮助大脑获得充分休息。 餐间小点: 芝麻饼干(1~2块)\阿胶贡枣(6~8个)\蜂蜜核桃仁(3个)\香蕉(1根)\草莓(150克) 以上所列食物任选2项。 营养点评: 核桃含有极丰富的亚油酸,可帮助脑部血液畅通,适宜于长时间精力集中和用脑过度的人食用。 大枣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等,具有良好的养血安神,补益中气的作用,还能安神和提高智力,经常服用能使头脑清醒,保护记忆力。 芝麻不仅有提高脑髓神经的作用,还能畅通血液。 草莓酸甜味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胶,每天吃150克草莓就能消除紧张情绪,产生舒适感。 香蕉富含血清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钾,可向大脑提供酪氨酸,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精神稳定。
传统佛道儒家的养生方案 传统佛道儒家的养生方案 我们的大脑每天都会接触到成千上万的信息,那么来自古代先贤的智慧则不可不知,他们的养生经验会使我们的大脑获得休憩和愉悦。 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几千年来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糅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树。
来自佛家的养生智慧 来自佛家的养生智慧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养生而言,可以概括为“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现代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状态也重视起来,尤其是健康状况。而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单位的、情感的等等方面压力,使我们的情绪时好时坏,疲于奔命,它带给我们烦躁、急功近利、感官刺激、忧郁压抑,自我封闭乃至生命的夭折。而通过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又可以使我们获得快乐、安逸、坦然、安详和健康。 世事的纷扰,内心的挣扎,总使人觉得人生是多么的寂寞无助,总是不由自主地陷入无可名状的忧伤中。很多无奈苦恼的事,我们很难摆脱;世上有太多的忙碌紧张,我们无法逃避。名利是生存的需要,我们必须去孜孜以求,欲望却是人性的膨胀,为了达到目的所付出的心计劳力,比起单纯的物质需求还要让人疲惫憔悴。内心那股压迫人心的力量,使我们一天到晚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因而时时感到焦躁不安,此时理想与爱情成为多余,成为梦中美丽的幻象,心灵的安宁被物质被欲望所奴役,心态的失衡使人生走向悲哀无助,若到极处,甚至可能铤而走险。 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就愈加显得珍贵了。 平常心是对生命透彻的领悟,古人曰:生命薄如蝉翼,存在就该满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此气象之下,一切烦恼困顿,均可弃之流水,领悟生命的真谛,知晓弥足珍贵,就会以一颗宁静的心善待一切。 日本学者铃木大拙说:“井边的牵牛花缠住我的木桶,我借水喝。”这是多么博大恢宏的心境,又是多么荡人心魄的情怀,为了珍惜一个弱小的生命,宁愿去借水喝,如果没有一颗悲悯的平常心,是难以做到的。 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在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心路常常有极为坎坷的历程,历了险峰,经了幽谷,才发现世事沧桑,如梦、如幻。 一切从生命出发,我们便可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一面对生命尽心呵护,一面又悉心体验,东涌西没,毫无蔽障,对人宽容平和,随方就圆。 因此,平常心不仅使人具有大海一样的气度,还使人稳重如山。狂风暴雨之中,惊涛骇浪,松林翻滚,可大海深处平静如昨,山岿然不动,以如此胸怀去实践人生,就无所畏惧。对困难也绝不能退避,诸葛亮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然面对人间是是非非,保持心灵宁静的同时,不忘对理想的追求,对宝贵生命的敬畏,长此以往,定可令生命发扬光大。
〖 鱼和水的故事 〗 (转贴) 〖 鱼和水的故事 〗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这两句对白很经典,几乎谁都知道,但却很少人知道故事的全篇。 ���鱼儿从小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她从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安静。她喜欢在水里蹿来蹿去,先是个50米冲刺,然后来一个急刹车或是一个急转弯。每每这时,水儿总是微笑地看着鱼儿……有时,鱼儿会碰到一些令人丧气的事,但在这时,温柔的水儿总是静静地倾听着,抚慰着鱼儿。 ���白天,水儿把鱼儿轻轻抛起,让她跃出水面,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再将她稳稳地接住。到了夜里,水儿就成了最温暖的摇篮,他总是轻轻地摇晃,哄着鱼儿让她入睡。在夏天的夜晚里,水儿总是会将鱼儿拖到水面 鱼儿渐渐长大了,她发现心里有一样东西让她牵挂——那就是水儿。 ���一天,鱼儿终于鼓足了勇气告诉了水儿她喜欢他,水儿却沉默了。“你为什么不说话?”鱼儿问。水仍旧沉默着,只是开始轻轻地摇着头。 妈妈说鱼儿不能爱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就好像斑马只能爱斑马,花豹只能爱花豹;条纹的只能爱条纹,斑点的又只能爱斑点,而斑点却是永远不能爱条纹的。 ��� ���鱼儿不明白,如果条纹真的爱上了斑点,飞鸟真的爱上鱼而鱼儿真的爱上水,那又该如何呢?鱼儿不明白,她吐着泡泡对水说:“我爱你!”水儿再次沉寂,鱼儿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静静地躺在了水的怀里………… 许久, 鱼儿的开口打破了沉寂:“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鱼儿急了:“那你为什么不爱我?” 水却只能说:“我不能爱你,我居无定所,时常到处漂流,你和我在一起会很辛苦的。” ���鱼儿又坚定地说:“我不怕,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可是,水终究逃不过漂流的命运,他流入了一条大河,鱼儿一直寸步不离地陪着他。他们相拥着饶过暗礁和险涛,流过江湖,跃下瀑布,流入一条小溪中。一路上,水儿将鱼儿轻轻抛起,又接住,再抛起,再接住,嬉闹着。水流越流越暖,最后竟快断流了! ���"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定居了。”鱼儿欢呼雀跃。 “ 不行,水面太浅,太危险了,乘现在还有退路,你赶快往回游吧!”水儿紧张地说。 “不,不管怎样,我决不离开你!”鱼儿坚决地说。 为了减少水的蒸发量,白天,鱼儿静静地躺在水的怀里,不作任何运动。到了夜里,星星全落到了水里,鱼儿才开始嬉戏,把星星一颗颗吞进去,又吐出来,再吞进去,再吐出来,乐此不疲。 六月,火红的太阳照射着水面,尽管他们做了各种努力,可水儿还是在一点一点的蒸发。鱼儿的脊背渐渐地露出了水面,水儿努力地激起了波澜,湿润着她的脊背,不让太阳将她灼伤。可是这样,更加加速了水的蒸发。终于,最后的一滴水也离开了鱼儿。鱼儿躺在了龟裂的土地上,奄奄一息。 鱼儿的心脏在完成了最后一次跳动时,一滴眼泪从脸颊滑落。 � ��突然,天空划过一道闪电,在几声响雷之后,大雨倾盆而下,鱼儿又回到了水的怀抱,水儿呼唤着鱼儿,可是鱼儿再也没有醒来,水带着悲伤的心情载着鱼儿像风一样地奔驰,撕裂心肺的哭声,任谁都可以听到………… �� ���水儿载着鱼儿,奋力奔跑,流到了一棵干枯的小树旁,水儿侵入了泥土里,把鱼儿的身体埋进了泥土,水儿对着鱼儿已腐烂的尸体轻轻地说:“我们不用再到处奔流了,我找到了你的住所,从今以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树顶上长出了嫩绿色的新芽,在上面有一滴水珠,阳光下闪闪发亮,那是鱼儿流下的眼泪…………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鱼对水说:我一直在哭泣,可是你永远都不知道,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知道,因为你一直在我心里。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你能看见我寂寞的眼泪吗? 也许,因为这是寂寞的情人泪。 鱼对水说: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因为离开你,我无法生存。 水说:我知道,可是如果你的心不在呢?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我不离开你是因为我爱你, 可是,你的心里有我吗 鱼对水说:我很寂寞,因为我只能待在水里。 水说:我知道,因为我的心里装着你的寂寞。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我寂寞是因为我思念你, 可是,远方的你能感受到吗 水对鱼说:如果没有鱼,那水里还会剩下什么? 鱼说:如果没有你,那又怎么会有我?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没有你的爱,我依然会好好的活, 可是,好好的活并不代表我可以把你忘记 鱼对水说:一辈子不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我最大的遗憾 水说:一辈子不能打消你的这个念头,是我最大的失败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现在的我只想要一个一辈子的承诺 可是,你负担得起吗 鱼对水说:在你的一生中,我是第几条鱼? 水说:你不是在水中的第一条鱼,可却是我心中的第一条。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我们都不是彼此生命中的第一个, 可是,知道吗?你是第一个我想要嫁的人。。 鱼对水说: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水说:当我意识到你是鱼的那一刻,就知道你会游到我的心里。 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我以为我对你的感情不会长久,因为那是一见钟情 。 可是,我错了,感情如酒,越封越香,越长久。 鱼对水说:为什么每次都是我问你答? 水说:因为我喜欢在回答中让你了解我的心。 如果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为什么你总是让我等待? 难道,你不知道,等待=失去信心=放弃? 如果我是鱼,而你是水,那该有多好! 水永远都知道鱼的想法,因为鱼在水的心里. 但是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 你永远都不知道我的爱,因为我也许根本不在你的心里! 如果我是鱼,而你是水 我可以游入你的心里吗?
汉族人称“汉族”的由来? 汉族人称“汉族”的由来? 汉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人数最多的民族,那麽,“汉族”这个称谓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就要从“汉”字最原初的意义说起; “汉”字从早期的金文、小篆一直演变到楷书,左边的形符始终没有变化,显然与水有关。“汉”字的本意就是一条被称作“汉”的河流“汉水”,也称“汉江”。 汉水是长江的一条最长的支流。它发源于陕西省的西南部,流过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后进入湖北,在武汉注入长江。两千多年前,汉水的上游地区因为一个叫作刘邦的人物而开始出名。 刘邦当时被封在这里作汉王,他以这个富庶而又易守难攻的偏僻地区为根据地,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当刘邦击败项羽登上皇帝宝座,他便以它的发迹之地来命名这个新建立的王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之后的又一个统一国家,是当时的世界上与罗马帝国并列的强国。正是在这个公元前后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朝代,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些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传统——孔子的学说开始主导国家的意识形态,礼乐教化成为统治的重要手段,文官制度完成了初期建构。在这片文明富强、幅员辽阔的国土上,大一统的国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终于不可逆转地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正是在这个时期,与汉朝人作战的匈奴人,开始称汉军士兵“汉子”,这种称呼后来为契丹人、蒙古人、以及边疆地区其他一些民族所沿用,往往称中原民族为“汉人”,这就是现代“汉族”称谓的由来。因此可以说,“汉族”这个名称来源于一条河流与一个朝代,也来源于各兄弟民族的交往。 有趣的是,“汉子”这个称谓从原来专指汉军士兵,逐渐演变为对一些有豪勇之气的男子的称呼,这或许是因为汉朝军队的英勇善战吧。于是,“汉”这个字就被附加了“男性”的引伸义,而“汉子”中的优秀者则被称为“好汉”,这在中国民间一直是对于男性的高度评价。 由“汉”字组成的词汇大都与汉水流域、汉朝、或是汉族有关,可以说它们都来源于那条被称作“汉”的河流。唯一的例外是古人将银河星系也称作“汉”,先秦的《诗经》中已经有这样的诗句:“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这意思是说,天上的银河,望去象是水光在流。当我们的祖先诗意地仰望着群星闪烁的星系时,不知他们是否已经意识到:后来以同样的字命名的后代子孙,成为这个星球上人口最为繁茂的民族。
李昌平:中国农民怎能不贫困 李昌平:中国农民怎能不贫困 2005年05月24日 11:12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近段时期,我主要是在云南、贵州等地的国家级贫困县走动。走了一些穷地方,发现贫困的原因并不那样简单:贫困就是因为农民素质低、没文化、愚昧、自然环境条件差,等等。我们把贫困的原因归结到穷人本身,好象贫困与政府、制度、主流人群没有多大关系。不是的!在很大的程度上,贫困源于没有权利,源于主流社会设计的不合理制度。 我先从一个故事开始。我到了贵州毕节地区的一个乡,全乡有14000人,有锡矿、铅矿、煤矿,每天从这个乡运出去的矿值约40万元。开矿的是浙江、四川、云南的“大老板”,他们每年给乡政府提供的税收不足50万元,但来来往往的运矿车辆,每年损坏路面用以维修的资金不少于150万元。矿开了,资源没有了、环境破坏了,并且矿是有毒的,矿工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每个劳工在矿里只能工作三个月就不能再工作了,时间长了有生命危险。这样的劳动,每个矿工的工资不到300元/月。如果你到矿上看到那些矿工,你的第一感觉是矿工和牲口没多大的差别。不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的人是很难理解“宁可累死,不可饿死”的现实选择的。 说那个地方穷,每天却有那么多财富源源不断的运出来。我算了一下,那个地方的人均GDP超过了10000元,但他们的人均纯收入不到700元。这是什么GDP?我取了一个名,叫垃圾GDP。发展不是硬道理吗?开发了资源,资本家得到了财富,当地的人民分享了发展的什么呢?不仅没有收益,而且还受害,房屋倒塌了,储藏红薯的地窖掉下去几十米,还有水库的水漏掉了,等等…… 第二个故事:我去云南的一个贫困县,那些原始森林是九十年代以来砍伐的,砍树的时候没有任何补偿,因为主流社会的人说森林是国家的,砍伐森林自然不关当地人的事了。没有砍伐森林的时候,当地人主要以守猎为生,辅以简单的农作,生活还是比较舒坦的。树砍了之后,当地人不得不从守猎生活转向农耕生活,千辛万苦地造了梯田。最近几年,主流社会要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政府强制当地人退耕还林。森林砍了,没有补偿;辛辛苦苦开的梯田,一个文件下来,说补给你每年三百斤粮食,给5——8年就了事,5---8年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我身临其境的时候,无比的羞愧,为我们主流社会的人满口的仁义道德羞愧。很多人讲保护动物的时候表现的无比善良和慈悲,而面对弱势的同胞却是如此的不道义! 当我走进贫困的深处面对贫困的时候,我实在没有理由指责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他们没有错!我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对贫困有了新的认识。 一, 制度与贫困 至少有十几种主要的限制穷人权利、导致贫困的不合理制度,需要我们重新检讨: 第一,产权制度 上面的两个故事都与产权制度有关。国家一句话:矿产资源属于国有,这就割断了资源所在地人民与资源的联系。国有是谁有呢?谁有权审批矿产资源开发,谁就代表国家了。什么人有权开发国家的矿产资源呢?制度规定只有资本家。当地人是国民,我们在制度中找不到国民的位置。有人会说,国民分享税收啊!谁代表国家征税呢?当然是几个人的事。1吨煤35元——50元的税收,可是一车装10吨却只算5吨,白天运10车计税,晚上100车不计税;就是征了税,当地的老百姓又如何实现分享税收收益的权利呢? 如果说森林、矿产资源是国家的,穷人分享不到收益也就罢了,但本来是穷人的财产,“国家”也要占有。 比如说,农民集资办起了电,产权属于谁?属于国家的电力总公司;农民集资修了学校,产权属于谁?属于代表国家的教育部门;农民集资办的厂,产权也属于国家;农民集资办起了电话,产权属于国家信息产业部;农民集资办的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等等,产权都不属于农民。既然是农民集资办起来的,为什么农民没有产权收益呢?如果把农民投资的电力、交通、能源、通讯等等基础设施,都让农民分享产权和收益,农民也不至于这么苦、这么穷。谁剥夺了穷人的产权?!
李昌平:中国农民怎能不贫困 2005年05月24日 11:12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近段时期,我主要是在云南、贵州等地的国家级贫困县走动。走了一些穷地方,发现贫困的原因并不那样简单:贫困就是因为农民素质低、没文化、愚昧、自然环境条件差,等等。我们把贫困的原因归结到穷人本身,好象贫困与政府、制度、主流人群没有多大关系。不是的!在很大的程度上,贫困源于没有权利,源于主流社会设计的不合理制度。 我先从一个故事开始。我到了贵州毕节地区的一个乡,全乡有14000人,有锡矿、铅矿、煤矿,每天从这个乡运出去的矿值约40万元。开矿的是浙江、四川、云南的“大老板”,他们每年给乡政府提供的税收不足50万元,但来来往往的运矿车辆,每年损坏路面用以维修的资金不少于150万元。矿开了,资源没有了、环境破坏了,并且矿是有毒的,矿工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每个劳工在矿里只能工作三个月就不能再工作了,时间长了有生命危险。这样的劳动,每个矿工的工资不到300元/月。如果你到矿上看到那些矿工,你的第一感觉是矿工和牲口没多大的差别。不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的人是很难理解“宁可累死,不可饿死”的现实选择的。 说那个地方穷,每天却有那么多财富源源不断的运出来。我算了一下,那个地方的人均GDP超过了10000元,但他们的人均纯收入不到700元。这是什么GDP?我取了一个名,叫垃圾GDP。发展不是硬道理吗?开发了资源,资本家得到了财富,当地的人民分享了发展的什么呢?不仅没有收益,而且还受害,房屋倒塌了,储藏红薯的地窖掉下去几十米,还有水库的水漏掉了,等等…… 第二个故事:我去云南的一个贫困县,那些原始森林是九十年代以来砍伐的,砍树的时候没有任何补偿,因为主流社会的人说森林是国家的,砍伐森林自然不关当地人的事了。没有砍伐森林的时候,当地人主要以守猎为生,辅以简单的农作,生活还是比较舒坦的。树砍了之后,当地人不得不从守猎生活转向农耕生活,千辛万苦地造了梯田。最近几年,主流社会要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政府强制当地人退耕还林。森林砍了,没有补偿;辛辛苦苦开的梯田,一个文件下来,说补给你每年三百斤粮食,给5——8年就了事,5---8年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我身临其境的时候,无比的羞愧,为我们主流社会的人满口的仁义道德羞愧。很多人讲保护动物的时候表现的无比善良和慈悲,而面对弱势的同胞却是如此的不道义! 当我走进贫困的深处面对贫困的时候,我实在没有理由指责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他们没有错!我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对贫困有了新的认识。 一, 制度与贫困 至少有十几种主要的限制穷人权利、导致贫困的不合理制度,需要我们重新检讨: 第一,产权制度 上面的两个故事都与产权制度有关。国家一句话:矿产资源属于国有,这就割断了资源所在地人民与资源的联系。国有是谁有呢?谁有权审批矿产资源开发,谁就代表国家了。什么人有权开发国家的矿产资源呢?制度规定只有资本家。当地人是国民,我们在制度中找不到国民的位置。有人会说,国民分享税收啊!谁代表国家征税呢?当然是几个人的事。1吨煤35元——50元的税收,可是一车装10吨却只算5吨,白天运10车计税,晚上100车不计税;就是征了税,当地的老百姓又如何实现分享税收收益的权利呢? 如果说森林、矿产资源是国家的,穷人分享不到收益也就罢了,但本来是穷人的财产,“国家”也要占有。 比如说,农民集资办起了电,产权属于谁?属于国家的电力总公司;农民集资修了学校,产权属于谁?属于代表国家的教育部门;农民集资办的厂,产权也属于国家;农民集资办起了电话,产权属于国家信息产业部;农民集资办的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等等,产权都不属于农民。既然是农民集资办起来的,为什么农民没有产权收益呢?如果把农民投资的电力、交通、能源、通讯等等基础设施,都让农民分享产权和收益,农民也不至于这么苦、这么穷。谁剥夺了穷人的产权?!
中国茶文化 一、中国茶史茶史概论 【转自复兴中华军事网 Http://Www.Fxzh.Net】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野生药用阶段。茶的利用始作药料,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注:茶原名荼),说是远在公元前2737-2697年茶被神农所发现,并用为药料,自此后,茶逐渐推广为药用。但何时开始作为饮料,史料极缺,只有公元前59年的王褒《僮约》一文,曾提到“武阳买茶”“烹茶尽具”等工作内容,这是茶用来饮用的最早记载。 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饮用阶段。饮茶的习惯,最早应当起源于川蜀之地,后逐渐向各地传播,至西汉未年,茶已成为寺僧、皇室和贵族的高级饮料,到三国之时,宫廷饮茶更为经常。 三、大量发展阶段…… ……茶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今人不少人认定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其实到底在哪里现在对我们饮茶者来说并不重要。也许具有文化意义。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学术界的一些说法: 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