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名 沽·名
关注数: 1 粉丝数: 42 发帖数: 2,802 关注贴吧数: 3
艺术疗愈 打开一扇新窗 史前时代,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畏惧和恐慌,在岩洞中留下许多壁画,表达敬畏之心。巫医通过跳神运动、与人体触摸抚摸,带来心和感官上的安慰。艺术这种内省式的创作,带有治愈的效果,让受伤的人获得自我宣泄与独白,它不受时空限制,是沟通自我与外界的窗。   人心就像一株植物,如果植物出了问题,需要的不是花匠的修理,而是给它阳光、水、养分等更好的生长条件。之后,给它一些时间,植物自己会活的好好的。艺术疗愈是给予滋养的好方法,给自己以时间,用艺术去表达,心中的创伤会逐渐愈合,重新找到爱与生活的力量。   中国的艺术治疗,从 2008 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才开始有所表现,国内外许多心理治疗师在灾后创伤疗愈中涌现了出来,而艺术治疗在创伤者的心理重建当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中国临床心理学界将这一年称为心理治疗元年。此后艺术治疗也逐渐在国内开展,特别是在自闭症儿童、癌症患者、艾滋遗孤等方面,有广泛的实践。   艺术治疗重在“表达”,可以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沙游、绘画、音乐、舞动、身体雕塑、角色扮演以及即兴创。这是一种通过源于情绪深处的艺术形式来发现自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需创作出美丽的图画,也不是为了表演而舞蹈,更不用精益求精的去创作或改编一首诗歌。   在国际上,艺术治疗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灾难亲历者的心理辅助。叙利亚内战导致难民儿童突破百万,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便利用艺术治疗的方式让难民儿童拿起画笔,在纸张和墙壁上进行涂绘,通过绘画建立完善的人格,治疗战争带来的创伤。   随着艺术治疗的不断发展,其形式也有所变化。已有的故事疗法、雕塑疗法、戏剧疗法等日趋成熟。科技进步又催生出更新的疗法,比如影视疗法,即利用先进的影像艺术来营造逼真情境,增强治疗效果,而 VR、AR 等最新技术作为艺术的载体也开始见于心理治疗方案之中。   艺术治疗是艺术和医学碰撞尝试,它能带给人平静、希望、抚慰和治愈。以艺术治疗为使命的治疗师,可以帮助人们穿梭时空触碰艺术的本质,与卸下防卫,与自己对话,让艺术承担一种职责。   舞蹈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很早以前,舞蹈就已经被人们用来表达感情、增进彼此的交流。而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舞动治疗不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措施,更是一种支持性的、附加的疗法,用于激发人性的健康潜能。1995年,美国舞蹈治疗协会这样定义舞动治疗— 舞动治疗是一种使用动作进行情绪、认知和生理的个人整合过程的心理治疗,这样的案例已非常丰富。  
关注自闭症|一位父亲与自闭症孩子的8年:他还是不会叫爸爸 【编者按】 联合国大会将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的关注。 2017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估算,目前中国自闭症者或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自闭症儿童或达200余万,并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 澎湃新闻采访专家、教师、干预机构及自闭症家庭,呈现他们的教育探索和故事,推出系列报道,以期社会对自闭症群体有更多认识。 8年前,蔡春猪(原名蔡朝晖)的儿子蔡喜禾被诊断为高功能低智能自闭症。那夜凌晨2点,农历新年刚过,蔡春猪和妻子在北大六院挂号排队,医生给出的病因是“未知”,医治“无方”。 回家的路上,车厢小,“只能容一个人哭。”蔡春猪哭完,妻子接着哭。“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么对我?我做错了什么?我一直在问,不停地问。”蔡春猪后来发微博说。 他把自己的微博名改为“爸爸爱喜禾”,记录与自闭症儿子共处的生活。一开始,他发微博形容自己的状态是“悲伤逆流成河”,感慨命运的旋涡,后来,他开始关注儿子的内心世界,“我怎么才能进去他的世界呢,我也想去那里看看。” “喜禾爱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经常说着说着,自己就乐了……”在蔡春猪的描写中,喜禾爱撕纸,撕完纸一条一条塞进嘴里;喜禾两岁时,不会说话也没叫过爸爸妈妈;每天下午跟爸爸下楼取报纸,爸爸蔡春猪在前,喜禾在后,父子两人从嬉戏玩闹的孩子群中走过。 蔡春猪一家与自闭症共处已有8年。妻子辞职在家,全职照顾喜禾,蔡春猪也从编剧、脱口秀节目策划兼副主持、时尚杂志编辑等众多身份中脱离。与喜禾的故事,他写成了三本书。 “他还是不会主动叫爸爸,就没主动叫过爸爸,也不指望了。”近日,蔡春猪对澎湃新闻(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hepaper.cn&urlrefer=e2791fa5e5039714f07f6bbf80fb1bc6)聊起喜禾的近况,“现在我回家,有时,我说的是有时,他听到我回家的动静,会主动给我开门。开完门就跑了。” 蔡春猪说,虽然家里有个自闭症孩子,生活会跟自闭症相连,但在跟喜禾的相处中,他经常忘了,“根本想不到他是自闭症,他就是我儿子”。 “在我跟儿子一起的时候,去你的自闭症。”他说。 【对话】 “不太正经的父亲和不太正常的儿子” 澎湃新闻: 能先谈一下喜禾目前的近况吗?现在和他得相处怎么样? 蔡春猪: 以前也有人问喜禾最近怎么样,我说还活着,结果被人骂惨。确实是还活着。活蹦乱跳地活着,不想未来地活着。在培智学校,现在三年级,下半年四年级,跟之前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身高吧,别的都差不多,看不出来退步,也看不到更大进步。 现在看他,总会想,如果不是自闭症……因为他实在是太可爱啦,如果是个普通孩子,会有很多小女孩喜欢他,帮他做作业,跟他分享零食。 别的真的都是老样子,还是不会主动叫爸爸,就没主动叫过爸爸,也不指望了。但是现在我回家,有时,我说的是有时,有时他听到我回家的动静,会主动给我开门。开完门就跑了。 其实你们想问他对我的感情,我不觉得他没有感情,就是表达的问题,呈现的问题,不一定说爸爸你回来了爸爸我爱你才是感情,我回来他无视我,我抱他他跑掉,其中也有感情,如果你能体会到的话。 澎湃新闻:
专家:50%以上自闭症儿童可正常学习独立工作生活 猎德中学操场上,自闭症儿童正在积极备战肇庆半马。(资料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自闭症被认为有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多数孩子成年后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家长闻之色变。来自美国2016年一项新的调查指出,超过七成的自闭症孩子拥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智力或语言能力,给予科学干预和支持,他们能够融入主流学校。昨日是“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我国自闭症诊疗领域权威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面向公众作公益讲座,邹小兵指出,美国的研究有一定依据,根据近年临床发现,越来越多智力正常、语言正常的儿童被确诊为自闭症,相信有超过一半的自闭症儿童有望通过干预重新融入社会,因此,患儿家长应学会科学的家庭干预手段,为孩子的独立生活创造条件和机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周晋安 讲述 妈妈18年不离不弃 吃上儿子做的泡芙 “我儿子今年19岁了,见到喜欢的姑娘会悄悄告诉我,还会加对方微信。现在他在学习点心制作,昨天给我做了泡芙。”看到陈女士现场分享的照片,众多焦虑、情绪激动落泪的家长仿佛看到了希望。 儿子是陈女士唯一的孩子,这个孩子需要异于常人的付出,才能有机会像同龄人一样融入社会,这让她决定,不再生第二个。从孩子四年级起,她每周定期带他前往医院接受干预训练,每日半天时间聘请跟班走读老师陪读,半天时间在家由爷爷奶奶亲自辅导,每晚下班后由她亲自辅导,这样孩子既有正常的上学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也有家长充分陪伴照料。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儿子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均有异于常人的表现,有时他喜欢拍同学肩膀打招呼,被同学误认为挑衅,她去课室请同学们谅解。十八年过去了,儿子从幼时不会与同龄人交流,只会喊“爸”“妈”的状况,到如今在职业高中特殊班上学点心制作,能够正常在微信上与人交流,这些改变让陈女士十分欣慰。 现状 自闭症没有特效药 科学干预有效果 邹小兵介绍,“全世界范围内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但是针对它的共患病,如情绪问题、暴躁、抑郁、焦虑、消化道、睡眠问题,可以适当用一些药物减轻症状。” 邹小兵介绍,中山三院经过多年摸索,建立一套基于三原则的自闭症干预BSR模式,即在自然情景下以家庭为中心的结构性社交行为干预方法,以自闭症孩子的社交缺陷为核心,有组织有计划在家庭中开展干预,科学运用鼓励、辅助手段帮助孩子,对于不良行为,在避免打骂和唠叨的前提下采用温和方法给予矫正。专家提醒,如果父母过于恐慌或者不懂得如何干预,那倒不如不干预,要避免急躁情绪,不要过度逼迫孩子,一定要杜绝打骂教育,想方设法“让孩子过上平静、稳定、规律、快乐的生活,就可能避免严重残障的发生”。 期许 过半自闭症患儿可以融入社会 自闭症,目前一般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类出现在发育早期以社交沟通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异常的感知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广州一项2010年调查显示,自闭症发病率为1/133。长期以来,自闭症被认为多数有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多数孩子成年后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属于严重残疾,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终身看护和照料等。
自闭症孩子家庭训练的原则、内容及方法  制定训练计划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是确定个别化的课程。除了设计课程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已有的课程方案,如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案、《孤独症及发育障碍儿童个别化评估第三册——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活动和教育》(SchoPler等编著,张庆长编译,杨晓玲审校,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编)等。下面为了家长能对该课程有个具体了解,特摘录此书中的部分内容供家长评估和设计教育方案时参考(表10-1,适合8岁以前的孩子使用)。 2.创设适宜的家庭训练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环境就是家里的生活空间。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环境。如果教学目标是穿衣服,那么房间、浴室就是自然的教学地点;如果教学目标是帮助妈妈完成一件事,那么客厅、阳台、房间或厨房等也应是自然的学习环境。语言训练的教学环节更应该是家里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做什么就教孩子说什么,进行有些项目的教学,则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场所。 1.模仿能力训练。模仿是孤独症儿童学习的重要课程。在任何一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模仿技能的发展都是一个必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孤独症儿童学习模仿具有特殊的困难,因此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教给他们模仿技能,从而把他们迟缓的或怪异的行为方式纳入正常的学习模式中,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发展出我们所需要的行为方式。   粗大动作训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俯卧、独坐、爬行,站立(双脚/单脚)、行走(自如摆臂)、上下楼梯、跨(跨障碍)、踢(球/沙包)、跑、跳(双脚跳/单脚跳/跳绳/跳过障碍)、蹬(小自行车/滑板)。   粗大动作训练的主要方法:①示范。②手把手地辅助。③强化训练,保证质和量。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家长们在选择每一个特殊的语言目标时,都应是为了适应孩子某种特别的交往需要。例如,首先交给他那些他将要使用的单词句,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首先选择的单词句都不一样。这个孩子可能是“饼干”和“葡萄干”;另一个孩子可能是“出去”。每一个教学技巧要考虑到不同孩子的兴趣。例如,一些孩子喜欢唱歌,就用唱歌的形式把语言内容表达出来;有的孩子喜欢身体运动,那就在活动中去教他说话;有的孩子喜欢图片,那图片就是最好的语言训练材料。 7.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小年龄儿童来说,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主要从培养社会性游戏技能、社会性互相交往技能人手。社会性游戏技能训练包括:与人和物的接触;操作物品的技巧;遵从简单的游戏规则(等候、排队、轮候);参与假扮游戏;接电话;独立完成任务。社会性互相交往技能的训练应包括:与人接触的正确方式(对视、呼叫反应、接受别人的亲近);社交沟通的能力(表达需求、愿望、遵从指令、请求帮助、征求意见、表示意见、交换信息);建立适当的社交反应(表达感谢、亲热、反对、自我控制、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理解他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