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潮儿 东方潮儿
关注数: 0 粉丝数: 156 发帖数: 49,524 关注贴吧数: 91
少则谈艺录~ 少则谈艺录~     关于漂流世纪的真正涵义我思考了很多,利用这个假期,我学习了《西方文论史》以及其所介绍的文艺理论家的相关知识,深刻地了解到了由哲学、美学、文艺学、逻辑学等贯穿其中的文学和艺术的来源、特色、社会功用以及其本体价值和审美价值。      从中,我发现了一条特殊的线索,这条线索对于启发我的关于文艺方面的哲学思考有着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从柏拉图的理式论开始,西方众多美学流派都在生发着对这一核心概念的认识。柏拉图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作为第一性的“理式”,让“自然”成为它的“摹本”和“影子”,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虽然柏拉图在这里提出的“理式”只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形而上的概念,但是,就是这一带有先验性的概念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后来,这个符号在直觉主义哲学家叔本华脑中变成了“理念”这个概念,他说:“艺术复制着由纯粹观审而掌握的永恒理念,复制着世界一切现象中本质的和常住的东西。”而只有我们在暂时解脱,暂时忘记欲望对我们自己的折磨,我们才能透过表象认识本质,也就是理念。到了象征主义诗人爱伦•坡的眼中,这种先验性的“理念”则成为“神圣美”,他认为,世间万物之间有一种内在的相互感应关系,外在事物与内在精神之间也存在着感应关系,通过这种神秘的感应关系可以揭示深藏着的“神圣美”。象征主义运动的另一位领袖马拉梅则在他的《彷徨集》中提出,艺术家需要“用魔法去揭示客观物体的纯粹本质”。《西方文论史》在谈到马拉梅时,写到:“这几位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都把艺术追求的终极引向柏拉图的理式。”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在提到艺术创作时又提出:艺术创作的真正奥秘就在于从无意识中激活原始意象或原始幻觉。他这里所说的“原始意象”以及后来弗莱提出的“神话原”都可以成为理式的延续。到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时,这种先验性的概念则转变成了胡塞尔提出的“意识”和后来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存在的第一性。      那么,通过梳理这些观点,我离我即将确定的观点图又近了一步。接下来,我将要阐释我所提炼的文艺观点,为了确定理论的形象性,我将用树状图予以配合概述:      众所周知,艺术需要通过感情的培育,它是一种感性参与的创造活动。那么,我将柏拉图的“理式”发展成为一个“情感本源”的概念。这个“情感本源”是一个先于主观创造活动的存在。它被我隐喻成为一棵大树的庞大主干。这条主干是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靠客观现实提供的营养孕育生长。由这棵主干生发出来许许多多枝干,每一根枝干则代表一个形而上的经验情感,诸如喜、怒、哀、妒。从中这些枝干再分离出更为细小的枝,而这些更加细小的枝则又将某一种情绪细微化了。比如哀,可以分出哀而不伤、感伤、悲痛、悲悯等等以“哀”为基点生发的情绪。这些细小的枝可以再分化,最后成为我们每个人在某一时期善感的情绪的集合。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将会在经历了一次次分离后同“情感本源”建立遥远的联系。这些任意的情绪的集合,是先于我们创作内心存在的艺术感观。那么,艺术的目的便不在于唤醒人类心中的情绪的集合,这些艺术的感观,而在于寻求我们内心通往“情感本源” 的那条道路。那么如何寻求呢?仅从音乐而言,我们的队员之间首先需要尽量融合在一起,通过彼此创作演奏上的感悟,渐渐培养起一种默契。也就是一种灵犀感,围绕着这种灵犀感,我们将潜伏在我们各自内心中的情绪的集合融汇在一起。这样的知觉我们彼此之间是可以体会到的,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对方在音乐里最需要带入或是抒发的情感,以达到这种目的。随后,我们便能在这个小团体中提炼出一种概括性的、高于我们个人情绪集合的情感。也就是通过整合我们各自情感的基本枝杈,以到达生发我们的上一个情感体系中,一个更为粗壮的枝杈,这样我们就离“情感本源”的主干近了一步。随后,通过我们这个高于最初情绪集合的团体的创作和演奏,我们渐渐能够激发起更多听众的艺术感观。将这种感受的脉络吸收到我们的情绪中。获得他们对于艺术的情感需求,以此朝“情感本源”更近一步。虽然最终抵达“情感本源”主干的理想是无法实现。但是我们始终能够将它作为我们音乐的一个目标,而不是仅仅重视我们演奏者、作曲者的情绪,或是听众的情绪,或是脱离情感,违背艺术的初衷而去营生。这样的音乐将是没有出路。    作者:王少则起死回生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