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房子 hg房子
关注数: 33 粉丝数: 41 发帖数: 26,358 关注贴吧数: 95
笑死人不偿命-搓澡工和警察的对白(转) 一日夜一警察到洗浴中心洗澡,泡好后躺在搓澡床上。   搓澡工:(边搓边问)大哥,你是干什么的?   警察:到这儿还能是干什么的,洗澡的呗。   搓澡工:你误会了,我是问你的职业。   警察:你看我是干什么的?   搓澡工:能不能给个范围?   警察:公务员。   搓澡工:噢,那我知道了,你是警察   警察:何以见得?   搓澡工:看你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在社会上多是流氓,公务员中只有警察会出现这种情况。   警察:未必吧,其他公务员就没有受伤的吗?   搓澡工:你的伤主要在四肢,而且面积小分布地方多,前后都有,淤伤居多,不是被打的,应该是自己主动弄伤的,听说,现在公务员中,现在只有警察在刻苦“练兵”,这几天不少警察来泡澡解乏,所以我说你是警察。   警察:你蒙的这是,你知道我在公安局干什么?   搓澡工:派出所的。   警察:说说理由   搓澡工:手、脚都有茧子,说明每天都得干一定的体力活,手脚有茧子应该是方向盘、巡逻、走访磨的,茧子和肌肉发达程度又不一致,说明手脚用的频率高于其他部位,但我不明白你脸颊两侧的肌肉为何异常发达?   警察:说明上下腭运动频繁、强度大,时刻在运动――――――――-询问、讯问、调解、讲演、读心得、喊口号、念文件――――――――――-时时刻刻都用这块肌肉,怎么能不发达?  搓澡工: 哦,说话也是体力活!!!!!   警察:你看我在派出所具体干什么?   搓澡工:不是普通民警。   警察:怎么说?   搓澡工:普通民警洗澡都是白天来,都是说下社区偷偷跑来的,一般也就冲冲,很少搓澡,即使搓澡,一般都是先坐在床上,搓澡工来了才躺下,有职务的一般晚上来,而且,因为总洗澡不怎么泡,直接就躺下先闭目养神。   警察:那你说我是所长了?   搓澡工:不,你是副所长。   警察:为什么?   搓澡工:很简单,手比脚的茧子厚。   警察:这能说明什么?   搓澡工:说明你虽然领头干活,但开车时间比巡逻时间长。   警察:那所长有什么特征?   搓澡工:他脸颊两侧的肌肉最发达,天天开会汇报,真的说,假的也讲,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恰天女散花,耳不暇接,只听得人从热血沸腾到云山雾罩,天旋地转。   警察:你错了,一个月前我是副所长,现在我是教导员。   搓澡工:对不起,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所长、副所长来都是有人请或者内勤跟者,反正周围一群人,我怎么忘了你是自己来的。   警察:还可以,你知道我现在是干什么的不算什么能耐,你能猜出我以前干什么吗? 搓澡工:我得干活,不能唠时间长。   警察:好办,一会给你签两个单就完了。   搓澡工:以前你是刑警队的   警察:(惊讶表情)怎么知道的?   搓澡工:刑警队的人想套感兴趣的情况都舍得给钱,派出所的就拿嘴“干拉”,看来你的老传统没丢。   警察:我以前是刑警队干什么的?   搓澡工:探长   警察:为什么?   搓澡工:探长洗澡手机不放存衣箱,都带到浴室   警察:可很多警察都把手机带到浴室?   搓澡工:不错,但所长、队长搓个澡能接三个电话,而你一个也没有,但还得拿进来,不为别的,总觉得有人要给自己打电话。   警察:有道理,那当探长以前呢?   搓澡工:一般警察呗,哪有干警察就挂长儿的。  警察:那当警察前呢?   搓澡工:不好说了,看你当警察应该有二十几年了,浑身上下基本都是警察的特征,别的特点少,把握不大。可能猜不准。   警察:不要紧,说说,逗乐子。   搓澡工:搓澡的。   警察:(惊诧)――――――――――-开玩笑,有什么根据?   搓澡工:还是手脚,一般人手脚有茧子就不会出汗,你的汗腺发达得汗都能顶出来,不是长期天天在高温蒸烤下锻炼了汗腺就不会这样――――――――――――――-。   警察:(抢话)炼钢工人也天天蒸烤――――――――――――――――-   搓澡工:听我说完,你们出的汗都多不假,二十几年前有干警察的吗?那时工厂效益多好,还是工人阶级老大哥,多有地位。谁愿意干警察,所以你只能是搓澡的,而且是国营澡堂子的。   警察:为什么?   搓澡工:因为吃大锅饭,你的搓澡技术没炼好,我今天搓澡“偷工减料”糊弄你你都没察觉出来。   警察:要这么说,我也猜出你以前是干什么的了。   搓澡工:(惊异)――――――――――――――――――――――――-   警察:以前你是警察。而且是局机关的警察。   搓澡工:理由?   警察:只有机关警察愿意这样琢磨人。而且刨跟儿问底地问个没完。   搓澡工:组织部的、人事局的、服务行业的人都愿琢磨人。   警察:机关警察除了愿意琢磨人外,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干什么都糊弄,你已经不干警察了,搓澡也糊弄。再有,机关的一般都愿意拍别人肩膀,以示居高临下的关怀。搓澡的搓完后一般都轻轻拍客人后背表示结束,而你却拍肩膀,好象领导关怀,看来老传统是丢不了了!!!!!!!!!!
你能看懂几条 中国人十大经典隐晦用语 核心提示:这几句话很能反映中国人的性格!!!   1.“那事儿。”   “哪事儿呀?”“不就是那事儿吗!”中国的语言有一种含蓄之美,说起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指代词,可一用到特定的语境中,便有一些特别的意思,之所以不直接说出“那事”到底是“哪事”,通常是因为不便宣之于口。而且如此一来,信息量极大,想象的空间也大,比如办公室里议论张主任和刘秘书之间的“那事儿”,10个人可能有十个版本,两人的隐私也就被一网打尽了。   2.作风问题   作风问题特指在男女关系上的非正常现象。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人的概念中,作风问题几乎是隐私的惟一内容。“作风问题”这一说法非常暧昧,本来与工作无关,但人们对某个人的工作评价又常常把它扯进去,领导干部常常会因为其作风方面的问题而影响前途。也许在这一点上,中国老百姓和外国老百姓的态度是最一致的,都希望领导者的隐私大曝光。   3.忙什么呢   外国人见面打招呼多不用疑问句,Hello两声就完事了。中国人以前爱问“吃了吗?”现在改问:“忙什么呢?”也许是随口一问,但也同样让人难于回答。“还没吃”或“没忙什么”全是废话,认真报告就显得傻。究其根源,中国是一个注重人际交往的国家,知根知底是好朋友的标志,不是说一点隐私都不能有,而是在大家的概念中,似乎只有涉及到男女之间的事才算得上隐私,对于其它的则双方都有“知情权”——不管你爱不爱说,爱不爱听。   4.你是属什么的   现在已经知道女人的年龄不便问了,但还是很想知道,于是就迂回一下,一般人再反常从长相上也差不出12岁去,类似的还有“你哪年大学毕业的?”   5.待遇还行吧   中国人互相攀比的心理集中反映在对别人收入的好奇心上。在外资企业和一些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员工之间不许互问薪金已成为规矩。即使在街上,“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这样直接的问话也已显得生硬和唐突。于是一些富于语言技巧的人把好奇心隐藏在关切下面。“你那儿待遇还行吧?”“对薪酬方面满意吗?”因此,一句含糊的“还行”、“过得去”绝对是不令人满意的,回答越详细越准确越好,“三四千”都属态度不好的。   6.你是哪里人   在所有常用问话中,这是最没有顾忌的一句,刚一认识就敢问,稍微熟悉就更要问。从来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其实这句话还真烦人,一个是中国人的籍贯特别复杂,不容易说清楚,很多人从小长大的地方和父母的籍贯毫不沾边;另一个是,中国地方太大,一些地方的人难免名声不佳,甚至于作为当地人的本人都不以为然,也不以出身为荣,自然不愿时时提起。有些人的回答是这样的:“你看我像哪里人?”然后不置可否地笑一笑。   7.无可奉告   这句本应出现在正式场合里的外交辞令,现在已被许多普通百姓用来保护自己的隐私了。通常为了减轻这句话的严重性,说话人会以一种玩笑的态度处理,但还是给人以缺乏技巧之感。我记得有一回,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那个被记者穷追不舍的乡镇干部,竟也把这几个字挂在嘴边。   8.男的还是女的   这是办公室里最容易听到的一句话。某君不在的时候,有同事替他接听了电话,他回来就问:“男的还是女的?”同事们就在一边起哄,说你不从实招出近来有啥“艳遇”就不告诉你对方留下的回电号码。在最看重隐私的现代,办公室却成了一个最没有隐私的地方,看似隔绝的一个个小格子,却完全暴露在老板的眼皮底下,打瞌睡、吃东西、讲私人电话都有极大的风险性。   9.请勿打扰   很多中国人是从第一次住星级酒店时知道这个说法的,但有意识地使用酒店提供的这块牌子的人并不多。从“文革”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大都有在招待所和旅社里住宿而被服务员不打招呼破门而入的经验,多数情况下是送开水,有时也就是看看,不说话,表情漠然,弄得人莫名其妙。也许是物极必反的缘故,现在有人一住酒店便亮出此牌,出了门又忘了摘下,弄得乱七八糟的房间没法儿打扫,他还抱怨服务不好。   10.这是我同学   一个男人与年龄相仿的女人(但肯定不是妻子)在酒吧约会,被熟人撞见时,非常简单地介绍“这是我同学”,对方肯定不信,就算是同学也不是一般同学,于是瞎猜一番,好奇心快烧着了。现代的同学跟古代的表兄妹一样听着暧昧。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