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心缘🌳
lalulalulalula
理缘心理,帮你梳理心缘
关注数: 19
粉丝数: 54
发帖数: 631
关注贴吧数: 33
心理咨询真的神秘么?也许一点也不! 心理咨询真的神秘么?也许一点也不!
来吧,揭开心理咨询的神秘面纱~~~ 来吧,揭开心理咨询的神秘面纱~~~
关于心理咨询,你不得不知道的3个真相 现在碰到人知道我是做心理咨询的,通常情况下会有三种反应: 第一,哟~~做心理咨询的啊,来看看姐/哥在想什么; 第二,心理咨询啊~不简单,不能跟他接触太多,否则我的内心就暴露了,快撤~~ 第三,啥心理咨询啊,不就是聊天么~整得专业得跟谁不会聊天似的,我聊起天来我自己都怕的! 对以上反应,我只能报以微笑(只能选择原谅啊,我还能怎么办?)。 因为他们的反应说明他们不太需要心理咨询。 而很多来访者在来咨询的时候也并不清楚心理咨询到底能做什么,或者对咨询有着一些误解。 这无疑会减缓心理咨询的进度,降低心理咨询的效能。 所以我在此对心理咨询做一些解释和说明, 以供给那些需要心理咨询而又对心理咨询不太了解的人。 01 心理咨询到底能干什么 很多人看来心理咨询就是咨询师坐下跟人聊聊天,就开始收钱了。这让他们有点不能理解,也不能相信聊天就能把人聊好。这其实就涉及到这个问题。心理咨询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如果它有效,那么它是如何起效的呢? 其实心理咨询并非只是通过聊天, 心理咨询的最本质的工具是咨询师自己。 也就是咨询师是使用自己来帮助来访者。 聊天只是一个途径,当然途径也很重要。 心理咨询是要通过语言来工作的,就是要去言说,要去表达。 而咨询师是使用自己的经验或体验去帮助来访者言说。 那为何来访者需要言说呢? 这就跟心理咨询对于人的理解有关 心理咨询会认为一个人如果能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各种欲望,并能自由地用言语表达出这些欲望,进而可以使用社会规则去追逐自己的欲望,那这个人基本上不太会出现心理困扰或烦恼。 一个人出现心理困扰,心身疾病,甚至是身体疾病,那一定是在自己内心的某些部分不太清楚自己。 或者他/她无法进入社会规则去追逐欲望,或者他/她内心深处有些无法言说的欲望。 于是他不得不借用这样或那样心理或身体问题来表达或言说他自己。 而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使用自己让他/她内心欲望得到言说,然后重新找到他/她自己的过程。 当然,心理咨询并非是唯一能让他/她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式。其他也有很多,比如宗教信仰、自我觉察、以及结婚、与朋友交谈等生活中的各种事件都有可能是让他/她重新意识到那些未曾言说的欲望,然后找到自己。 但相对来说心理咨询就是专注于这一块,所以相比较来说心理咨询显得更加专业,也稍微容易一些。 02 心理咨询到底有没有用 以上有人看了可能会说,你这是故弄玄虚吧。咱们“但卑之,毋高论”,来谈点实际的。心理咨询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 我想这也是很多来访者的困惑。很多时候来访者是因为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来寻求心理咨询,可心理咨询师怎么老顾左右而言它呢?比如有来访者深陷婚姻冲突矛盾中,也有因为孩子的各种问题而弄得焦头烂额的。 心理咨询师很多时候并不是直接就这些问题来寻找解决方案,或直接给出一些建议或办法(这种情况有,但极少)。 因为不管是婚姻冲突矛盾还是孩子问题,这些都是现实层面的问题。 而现实层面的问题只是个体内心深处心理问题的外在显现。 心理咨询师更加注重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 它的触动往往带来的是整个人的改变,当然现实层面的问题也自然得以解决或者已不再形成问题。 比如前说到一位因为孩子各种行为而倍感焦头烂额。通过心理咨询,她也许发现了她的焦虑催生了孩子的各种问题,也进一步看到她的焦虑和不安来源于她原生家庭,加上丈夫的长期不在,导致她将焦虑投注到孩子身上。 当她看到这些时,她开始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自己。 她开始真正地接触到更加全面的自己,并开始对自己有更多的确定和坦然。 她自然不会那么焦虑不安,也慢慢会将这种确定坦然的感觉传递给她的孩子。 她孩子自然也会有所改变。 你会发现,改变是一系列的链条。 而(高明的)心理咨询师会更加注重链条最开始的那个起点。 但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只会也只能告诉她,她内心深处的问题在哪儿,她可以怎样改变, 不会也不能强迫或代替她去改变。 她自己决定是否要去改变,并为自己的决定承担相应责任。 这是心理咨询与精神科治疗的主要区别。 医生注重的是缓解或消除症状、问题,需要快速做出诊断,并给予相应的诊疗方案。而病人并不需要为此承担什么,也不需要做出太多努力。 所以心理咨询师的目的是让你自由,并让你自己承担自己的生命;而医生的目的消除病痛,不再生病。 这并非说心理咨询比医学更加有优势或者更高级,只是两者侧重点不同,干预路径也不一样。相反医学因为发展较早,其系统更加成熟。 如果你对现实保持正常觉知,并更愿意自己决定自己,那你可以考虑选择心理咨询。 如果你已经无法忍受症状,或者感觉自己即将脱离现实,那你可能选择医疗干预更为合适。 你会看到心理咨询有没有用的最关键因素其实不在心理咨询师,而在于你自己, 在于你自己的改变意愿以及强烈程度。 03 成长/改变的悖论 谈到这儿,可能你会要忍不住说了。 如果心理咨询的疗效在于我自己,那还要心理咨询师干什么?! 答案是确实不需要心理咨询师。 但前提是你自己非常清楚自己,并有足够的改变意愿。 就像一个人非常渴,但自己又从来不知道渴,所以就只感觉到难受,但不知道如何缓解。一旦他/她意识到自己渴了,需要喝水,那他/她肯定想方设法找水来解渴,而不是跟心理咨询师来磨叽自己到底要不要喝水。 喝水是生理的本能性需要,有点不学而能的。 而心理成长就比较复杂了 成长是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而分离是痛苦的。 当个体从母胎中分离出来,就不能再像胎儿一样母亲帮它抵御各种危险和疾病。 而慢慢长大的过程,我们要离开温暖的家,离开亲密熟悉的家人,慢慢地独立生活。 这是个不断分离的过程,也是不断成长的过程。 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就是因为他们在某个地方不愿分离,一直停滞。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她不得不分离。 如果不分离,他/她就得生病或出现问题。 因为随着时间流逝,他/她生理层面一直在长大, 而随之对应的周围人或社会对他/她的定位/期望也会变化, 那他/她心理层面如果不随着成长变化,那势必会出现问题。 那为什么他/她不愿分离? 因为那个位置他/她熟悉,这让他/她感觉安全,虽然有时候也痛苦。 而成长意味着去一个陌生的位置。 这是未知的,让他/她感觉不安全。 他/她在就这样纠结矛盾的心态中不断徘徊。 显现在外在现实层面上就是, 他/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者生着这样或那样的病。 这就是成长的悖论。 为什么我们要成长 成长会让我们拥有更多一点自由,让我们不再那么依赖别人。 依赖别人固然会让我们以较小的努力甚至不用努力就获得一些需要的满足, 但依赖别人要受制于人,感觉到束缚和不自由。 要想拥有自由,就得摆脱依赖,那也就意味着得靠自己努力获得一些需要的满足。 又想自由又想不努力,那是做梦。 04 结语 挂一漏万地谈了谈心理咨询几个方面的问题。另外还想啰嗦两句中国心理咨询的问题。 心理咨询是舶来品,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中国也是文化变迁中引进了这个东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显然是有很多不同的。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就一直在激烈地变迁当中。这其中很大成分是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也有传统文化断裂的问题。这肯定对于心理咨询有很大影响,这些影响有好有坏,不一而足。 这对心理咨询师无疑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心理咨询师必须要保持一个稳定的自我确定感和敏感的文化觉察力, 这样才能很好地帮助来访者确定自我,从而获得成长。 当然这也对来访者挑选心理咨询师增加了难度。 关于如何挑选咨询师,可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如何挑选一个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帖子分享:如何挑选一个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帖子分享:如何挑选一个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8年全职咨询师。这是我其他吧的回复贴,大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8年全职咨询师。这是我其他吧的回复贴,大家有问题也可以留言。有留言必回复。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二级心理咨询师有问必答 本人是一名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编号1003000233205240,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从业5年,目前就职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在这里开贴就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为大家做一些答疑解惑。在此之前,我想先说3点: 1.我的私心 我在此开贴有两个私心。一方面是通过答疑解惑来检验自己专业理论和案例经验,并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为心理咨询和自己做一些宣传和推广。 2.心理咨询并非唯一的个人成长或者问题解决的方式,而且它有它一定的适用范围。心理咨询主要的目的是让你看到你之前未知的自己,从而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但同时却要承担孤独。 3.在留言询问时,请尽量说清楚你想问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来龙去脉,谢谢!
二级心理咨询师答疑解惑,有留言必回复 本人是一名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编号1003000233205240,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从业5年,目前就职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在这里开贴就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为大家做一些答疑解惑。在此之前,我想先说3点: 1.我的私心 我在此开贴有两个私心。一方面是通过答疑解惑来检验自己专业理论和案例经验,并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为心理咨询和自己做一些宣传和推广。 2.心理咨询并非唯一的个人成长或者问题解决的方式,而且它有它一定的适用范围。心理咨询主要的目的是让你看到你之前未知的自己,从而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但同时却要承担孤独。 3.在留言询问时,请尽量说清楚你想问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来龙去脉,谢谢!
如何识别一个心理咨询师是不是专业 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大众对心理咨询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但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还远远不够成熟,目前心理咨询市场也是鱼龙混杂。虽然影响心理咨询疗效的因素很多,但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无疑是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当我们想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在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如何挑选一个专业水平足够的心理咨询师呢? 接下来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经历,就上面这个问题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看资质(头衔) 在之前心理咨询师是归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人保部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认定分三个级别,分别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助理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和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咨询师)。其中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咨询师)从未开放认证。所以如果有人宣称自己是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绝对是瞎扯。 职业资格证是这个人上岗工作的前提,所以如果没有国家职业资格证,这个人是不可以在我国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即便拥有众多头衔也不行。至于二级和三级的区别,其实从名称可以看出来,三级心理咨询师主要是协助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严格来说,三级咨询师不能独立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当然,在一定的制度管理和保障下,他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认定,国家只有这一种,别无其他。据最近消息政策可能有变动,但这个职业资格认定对于选择心理咨询师依然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以上的我国的职业资格认定类的头衔之外,很多人还会挂有很多其他头衔例如“XX注册心理师协会会员”等。一般这类头衔都是由协会来认定的,而协会在中国不属于官方组织。但一般来讲(正规的)行业协会入会标准会比官方职业资格认定要高一些。在中国,行业协会比较大的有中国心理学会,它下面有个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注册系统(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hinacpb.org%2F&urlrefer=eca6473ca145fe398fbb14471774d801)。在这个系统注册的心理师和督导师相对还是比较受到专业圈认可的。但有一些协会完全是“山寨社团”或“离岸社团”,譬如“中国注册心理师协会”(曾在2016年被曝光过)。凡是在中国注册的的正规协会,一般都能通过中国社会组织网查询。但这也并不是说不在中国注册的协会就一定是不好的,但至少这是个参考标准。 二、看受训 一个咨询师有了职业资格,仅代表他能上岗,并不能说明他能做好心理咨询。实际上一个良好的心理咨询师往往需要接受大量的专业培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受训经历来判断他的专业水平。通过了职业资格认定其实已经代表他接受了一定的专业培训。因为不论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还是二级,它们都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但专业基础只是起点,后期还需要大量的、系统的专业培训。现在市面的心理类培训五花八门,心理咨询师的受训经历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而我们只需要关注两点,一是专业培训是否系统;二是专业培训的量够不够多。一个系统的专业培训往往是连续的,由浅入深的,而且围绕着一个流派或主题,比如CAPA(中美精神分析联盟)培训通常包括初级班、高级班和督导班,每个班要受训3年。另外就是专业培训的数量,这个没有固定的标准。我通常是看频率,比如每年参与一期培训。我觉得一位心理咨询师至少要保证每年参加一期专业培训,这样才能不断保持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看经验 除了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心理咨询理论之外,心理咨询师还要有临床实践经验,两者相辅相成。心理咨询师的经验有一个相对比较数量化的指标,就是咨询的小时数(因为一般一次咨询通常是一小时左右,知道了小时数我们就大概知道了他做过多少次咨询),这个也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有人提过一个2000小时的学习规律,就是你想提高一门功课的成绩那你至少也在这门功课上努力2000小时。你可以参考这个标准,而我一般倾向于用频率,比如结合从业年限,平均一年300小时左右。我觉得一个咨询师要保持他的临床敏感度,基本要每天都接触临床实践才可以。 另外,现在有些非全职的心理咨询师,就是说心理咨询可能只是他的副业或兼职工作。这个时候你可以看一下他的主业是什么。者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他的专业。 四、看机构 心理咨询市场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很多心理咨询师(甚至可能是没有职业资格认定的一些人)自己没注册机构,也没有挂靠机构,也不属于个人工作室(这个也需要工商局注册的哦)就开始宣传推广,然后接咨询了。这存在很多隐患和风险,尤其是对于广大接受心理咨询的消费者而言。因为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根本无处维权。所以我们如果打算接受心理咨询,一定要先看心理咨询师所在机构的整体情况。 我们一般要了解心理咨询师挂靠机构的主要经营范围,因为有机构的经营范围并不包括心理咨询服务,但是利用“咨询”的字眼打擦边球。机构的经营范围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或省、市的社会组织网等网络平台查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