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香吉士 寂寞香吉士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946 关注贴吧数: 1
熊猫烧香 讽刺了整个网络世界 “熊猫烧香”的始作俑者落网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笔者内心却感到一丝酸楚:这堪称“惊世骇俗”的“杰作”难道不是对整个网络世界的一个绝妙讽刺么?   说到病毒,就必须提到“黑客”,因为病毒的作者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黑客。上世纪80年代诞生的黑客群体曾经是光荣的代名词,因为他们的目的完全是向世界展示自己不同于凡人的高超技艺,那时的“黑客”二字充其量是一个中性词。在日本《新黑客词典》中,对黑客的定义是“喜欢探索软件程序奥秘,并从中增长了其个人才干的人。他们不象绝大多数电脑使用者那样,只规规矩矩地了解别人指定了解的狭小部分知识”。但随着网络世界的物欲横流,“黑客”二字已经沾满了铜臭,与这个网络的味道开始融为一体。   黑客们的智商只能高于那些专业人员,病毒的制造者无一例外都是天才。但很可惜,这些天才大多数不能被正统的电脑理念接纳,他们剑走偏锋的理念始终被视为异类。但正是这些异类让正统一次一次出丑,正是这些异类让世界一次一次震惊。以至于由于对正统的蔑视使黑客们将玩弄网络当成一种乐趣,甚至当成了牟利的手段。面对这纯属病态的心理,不知道谁应该对此负责。   “熊猫烧香”的作者在IT业竟然找不到工作,但他们的才华却让整个网络战栗,这不是一种讽刺是什么?如果是电脑安全企业治服了“熊猫”的话,那么这种讽刺效果还不十分强烈。这出讽刺剧的效果在于全中国甚至世界的知名杀毒软件对“熊猫烧香”竟然束手无策,最后不得不由公共安全专家部门出面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这并不符合游戏规则。面对实际上胜利了的对手,不知道那些自称杀毒技术天下第一的杀毒厂商们在数钱的同时会作何感想。   我们不必去讨论如果黑客们与电脑公司合作会怎样,因为真正的合作几乎不可能;我们也不必去考虑如果“熊猫”们走“正道”会如何如何,因为这种想法毫无意义。“熊猫烧香”的烟雾逐渐散去,但他们得意却又略微有些悲凉的嘲笑之声却依然在网络世界回荡。难道网络世界不应该对此反思吗?
各国人饥饿时的表现 三个饥饿的德国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头野猪:      第一天,他们会研究和制定详细的杀猪方案。   第二天,他们会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猎杀。   第三天,他们会吃掉野猪,然后默默地离开森林。   直到数年以后,人们才会发现森林里少了一头猪。         三个饥饿的日本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头野猪:      第一天,他们会立刻扑上去将野猪轮*。   第二天,他们会将野猪乱刃分尸并且涂上绿色的芥末生吃。   第三天,他们会编写一本教科书,题目是:“帮助森林里的野猪建设幸福的皇道乐土。“         三个饥饿的美国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头野猪:      第一天,他们会用一整天的时间讨论是否要猎杀野猪。   第二天,他们会告诉世人:野猪是一种恐怖的食人动物,如果不把它吃掉,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也会警告野猪:如果它在24小时内不离开森林,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第三天的凌晨,他们会疯狂地扑过去把野猪的猪窝夷为平地并且把野猪和整个森林据为己有,之后再搜集野猪吃人的有关证据。         三个饥饿的英国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头野猪:      第一天,他们会打听美国人对野猪的看法和态度。   第二天,他们向世人宣称,坚决支持美国人的决定。   第三天,他们会跟在美国人的后面勇敢地向野猪发起冲锋,然后会分得美国人吃剩下的一点猪肉。         三个饥饿的阿拉伯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头野猪:      第一天,他们派一个人绑上炸药、化装成野猪把猪窝炸掉。   第二天,他们再派一个人绑上炸药、用猪肉炸弹与把野猪炸死。   第三天,剩下的一个人因害怕承担罪责而开始在森林里逃窜、流亡。         三个饥饿的中国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头野猪:      第一天,他们中间的年长者会大谈人与野猪的辩证关系、吃猪肉的重要性、如何在杀猪和吃猪肉上体现中国特色、以及中国人杀猪的优越性等等。   第二天,年长者做猎杀野猪前的动员报告以及对本次猎杀的要求和整体战略部署,并再次强调猎杀野猪的重要意义。会后开展分组讨论、轮流发言,做到   深入领会、彻底掌握大会精神。   第三天,通知各大媒体进行报道,报道各个小组掀起了学习杀猪精神的新高潮。      数天以后,人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三个饿死的中国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