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d1998 wpd1998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77 粉丝数: 365 发帖数: 10,698 关注贴吧数: 14
夏季感冒都能服用藿香正气水吗? 暑湿季节来临,大多数家庭都会备“藿香正气水”这种药。我们知道藿香正气水是非处方药物,在各大药房中均可购买到,是不是只要夏季得了感冒都能服用呢?当然不是的。 藿香正气水是治疗夏季中暑、胃肠型感冒的常用药。它的作用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夏季受寒感冒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夏季空调温度过低,患者受到风寒,又贪凉饮冷,脾阳受损,这种患者最适合。同时具备以下3个表现,才能使用藿香正气水: 1.外感风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清涕,痰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2.内伤湿滞,平素就是脾虚湿困的体质,加上贪凉饮冷、吹空调等诱因出现头身困重、胸膈满闷、呕吐、腹泻或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3.舌质淡或淡胖,苔白腻或水滑。 此外,藿香正气水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系统的疾病中,如有人将其外用涂擦患处治疗疖肿、皮肤癣菌,亦有较好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并非用于暑热高温的中暑。如果是外感风热(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咽喉红肿疼痛、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黄),或是阴虚体质是不可以服用的。 藿香正气水的前世今生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藿香正气水”的渊源,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有一本书,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陈师文等人编写,此书收集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的有效方剂,堪称当时的配方手册,并且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写的成药标准。“藿香正气水”即记载于此书中,原名为“藿香正气散”。 清代吴瑭先生的《温病条辨》中又对此方进行了发展,创立了一加减正气散、二加减正气散、三加减正气散、四加减正气散和五加减正气散,都是在藿香正气散的基础上化裁而成。后世之人则应用现代工艺手段将其配制成“水”或“胶囊”以便于人们服用。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的良方。
天津:到2025年基层医疗机构100%提供中医药服务 到2025年,天津市100%的家庭医生团队可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8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中医康复服务。记者从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根据天津市新确定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今后5年天津市将着力提高中医药应急和救治能力、发展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服务,打造更加完备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为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重大疫情中的作用,“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将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天津市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未病中心,实现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全覆盖。优化中医治未病服务供给,将治未病服务推广到医院临床科室,融入疾病诊疗的全过程。同时,推进建设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组建中医疫病防治队和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做好应对重大疫情防控的人才队伍储备。 天津市将做优做强心脑血管病、肺病、脾胃病、肾病、肿瘤、周围血管病以及中医儿科、皮肤科、妇科、针灸、推拿、骨伤、中西医结合外科等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依托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辐射带动天津市中医药特色专科协同发展,提升中医专科诊疗服务能力。选取试点医院,探索建立优势病种中医会诊制度。 为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天津市将加强天津市中医康复中心建设,支持三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中医康复医联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康复服务供给,推广中医康复方案和中医非药物康复疗法。到2025年,推广不少于5种中医康复适宜技术和中医康复诊疗方案。 “十四五”期间,天津市还将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与科技创新,系统布局市级中医药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天津市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和培育基地。同时,推动建设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建设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聚焦优势病种和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重点领域开展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发挥天津市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作用,建立中医药循证体系数据库,支持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作者单位:天津日报)
三级中医医院百强榜单新出炉 12月2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发布《基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科技影响力的中医医院评价研究报告(2020年)》,并附《基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科技影响力的公立地市级及以上三级中医医院TOP100(2020年)》,公立地市级及以上三级中医医院百强名单出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居名单前三位。这是首次由权威中医药学术机构作为第三方对中医医院进行评估。 据介绍,本次评估历时2年,对382家地市级及以上三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及民族医院)3年内的统计和公开数据进行综合排名,评价指标重点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及科技影响力。其中,中医药特色优势评价指标主要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助理)医师比例、中药师(士)占药师(士)比例、中医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数比例、中医处方数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比例等;科技影响力评价指标主要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专病)、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数、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以及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数、专利、标准数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分别位列全国中医医院百强名单第四至十位。 本次评估推选出100所中医医院,旨在通过加大对这些中医医院的宣传,区域性引导患者就医,推动更多优质中医医院进入民众视野,方便群众看中医,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报告》指出,中医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显示为“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五大特色,以及“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六大优势,坚持中医特色优势是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是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中医医院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将中医特色优势评价与科技影响力评价相结合,可以全面反映中医医院的中医诊疗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科技发展的有效价值导向,促进和推动中医医院的现代化发展。(记者 王青云)
1 下一页